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是指借助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支撑环境,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逻辑判断和推理等的功能来制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借助于CAPP系统,可以解决手工工艺设计效率低、一致性差、质量不稳定、不易达到优化等问题。
简介
CAPP技术的
研究和发展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9年
挪威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CAPP系统AUTOPROS,并于1973年商品化。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着手于CAPP系统。
CAPP
系统的结构组成:
基本结构由零件信息的获取、
工艺决策、工艺数据库/
知识库、
人机界面、工艺
文件管理/输出等五大模块组成
CAPP的地位:⑴可以将工艺设计人员从繁琐和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更具创造性的工作。⑵可以大大缩短
工艺设计周期,提高企业对瞬息变化的
市场需求作出
快速反应的能力,提高
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⑶有助于对工艺设计人员的宝贵经验进行总结和继承。⑷有利于对工艺设计的最优化和标准化。⑸为实现
企业信息集成创造条件,进而便于实现
并行工程、
敏捷制造等先进生产制作模式。
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中文意思是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是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
原始数据,加工条件和加工要求,由计算机自动地进行编码,编程直至最后输出经过优化的
工艺规程卡片的过程。这项工作需要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工程师进行复杂的规划,并借助
计算机图形学、
工程数据库以及
专家系统等计算机科学技术来实现的。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常是联结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的桥梁。
在集成化的CAD/
CAPP/CAM系统中,由于设计时在
公共数据库中所建立的
产品模型不仅仅包含了几何数据,也记录了有关工艺需要的数据,以供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利用。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的设计结果也存回公共数据库中供CAM的
数控编程。集成化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节省了人工传递信息和数据,更有利于产品生产的整体考虑。从公共数据库中,设计工程师可以获得并考察他所设计产品的加工信息,
制造工程师可以从中清楚地知道产品的设计需求。全面地考察这些信息,可以使产品生产获得更大的效益。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利用计算机来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过程的制订,把毛坯加工成工程图纸上所要求的零件,这一过程称为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它是通过向计算机输入被加工零件的几何信息(形状、尺寸等)和工艺信息(材料、热处理、批量等),由计算机自动输出零件的
工艺路线和工序内容等工艺文件的过程。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通常多被译为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国际生产工程研究会(CIRP)提出了
计算机辅助规划(CAP-computer aided planning)、计算机自动工艺过程设计 (CAPP-computer automated process planning)等名称,
CAPP一 词强调了工艺过程自动设计。实际上国外常见的一些 ,如制造规划(manufacturing planning)、材料处理(material processing)、工艺工程(process engineering)以及加工路线安排(machine routing)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指工艺过程设计。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属于
工程分析与设计范畴,是重要的
生产准备工作之一。
由于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出现,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上与计算机辅助设计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相接,下与计算机辅助制造(CAM-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相连,是连接设计与制造之间的桥梁,
设计信息只能通过
工艺设计才能生成制造信息,设计只能通过工艺设计才能与制造实现功能和信息的集成。
①产品零件信息输入;②
毛坯选择及毛坯图生成;③定位夹紧
方案选择;④加工方法选择;⑤加工顺序安排;⑥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确定;⑦工艺参数计算;⑧工艺信息(文件)输出。
进行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的方法有:①检索式;②派生式(
variant),亦称变异式、修订式、样件式等;③生成式(
generative),亦称创成式;④综合式等。
1976年
美国的国际计算机辅助制造公司CAM-I(Computer-Alded Manufacturing-International,Inc)所推出的CAPP系统最著名、应用最广泛,在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此后,世界上有众多CAPP系统问世,上海
同济大学在1982年开发出中国第一个CAPP系统,即TOJICAP系统。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可以大大减轻
工艺工程师的繁重劳动、提高
工艺设计质量、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高
生产率、减少
制造成本等,无论是对单件小批多品种生产还是对
大批量生产都有重要意义。
当前,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正在向集成化、智能化、柔性化方向发展,对柔性
CAPP(非线性CAPP、可选CAPP)、动态CAPP(闭环CAPP 、实时CAPP)、分布式CAPP、
可重构CAPP、集成环境下CAPP、
并行工程环境下 CAPP以及智能CAPP等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
系统构成
基本构成
视CAPP系统的工作原理、产品对象、规模大小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CAPP系统基本的构成模块,包括:
1.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各模块的运行,是
人机交互的窗口,实现人机之间的
信息交流,控制零件
信息的获取方式;
当零件信息不能从
CAD系统直接获取时,用此模块实现零件信息的输入;
3.工艺过程设计模块。
工艺过程设计模块进行加工
工艺流程的决策,产生工艺过程卡,供加工及
生产管理部门使用;
4.工序决策模块。
工序决策模块的主要任务是生成工序卡,对工序间尺寸进行计算,生成工序图;
工步决策模块对工步内容进行设计,确定
切削用量,提供形成NC加工
控制指令所需的刀位文件;
6.NC加工指令生成模块。
NC加工指令生成模块依据工步决策模块所提供的刀位文件,调用NC
指令代码系统,产生NC加工控制指令;
7. 输出模块。
输出模块可输出工艺流程卡、工序卡、工步卡、工序图及其它文档,输出亦可从现有
工艺文件库中调出各类工艺文件,利用编辑工具对现有工艺文件进行修改得到所需的工艺文件;
8. 加工过程动态仿真。
加工过程动态仿真对所产生的加工过程进行模拟,检查工艺的正确性。
内容
CAPP的内容主要有:毛坯的选择及
毛坯图的生成;
定位基准与夹紧方案的选择;加工方法的选择;
加工顺序的安排;
通用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等
工艺装备的选择;
工艺参数的计算;
专用机床、刀具、夹具、量具等工艺装备设计方 案的提出;工艺文件的输出。
步骤
1.输入产品图纸信息;
3.确定加工设备和工艺装备;
4.计算工艺参数;
5.输出工艺文件。
分类
系统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检索式、派生式、
创成式[2]等。
检索式工艺过程设计系统是针对标准工艺的,将设计好的零件标准工艺进行编号,存储在计算机中,当制定零件的工艺过程时,可根据输入的零件信息进行搜索,查找合适的标准工艺。
派生式工艺过程设计就是利用零件有
相似性,相似的零件有相似的工艺过程这一原理,通过检索相似典型零件的工艺过程,加以增删或编辑而派生一个新零件的工艺过程。
创成式工艺过程设计系统和派生式系统不同,它是根据输入的零件信息,依靠系统中的工程数据和决策方法自动生成零件的工艺过程。
基础技术
1.
成组技术(Group Technology)。
成组工艺是把尺寸、形状、工艺相近似的零件组成一个个
零件族[3],按零件族制定工艺进行
生产制造,这样就扩大了批量,减少了品种,便于采用高效率的
生产方式,从而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提高
经济效益开辟了一条途径。
零件在
几何形状、尺寸、功能要素、精度、材料等方面的相似性为基本相似性。以基本相似性为基础,在制造、装配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所导出的相似性,称为二次相似性或派生相似性。因此,二次相似性是基本相似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成组工艺的基本原理表明,零件的相似性是实现成组工艺的
基本条件。
成组技术就是揭示和利用基本相似性和二次相似性,是工业企业得到统一的数据和信息,获得经济效益,并为建立
集成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零件信息的描述与获取;
输入零件信息是进行
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第一步,零件信息描述是
CAPP的关键,其技术难度大、工作量大,是影响整个
工艺设计效率的重要因素。
零件信息描述的
准确性、科学性和完整性将直接影响所设计的工艺过程的质量、可靠性和效率。因此,对零件的信息描述应满足以下要求:
⑴信息描述要准确、完整。所谓完整是指要能够满足在进行计算机辅助
工艺设计时的需要,而不是要描述全部信息;
⑵信息描述要易于被计算机接受和处理,界面友好,使用方便,
工效高;
⑶信息描述要易于被
工程技术人员理解和掌握,便于被操作人员运用;
⑷由于是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信息描述系统(模块或软件)应考虑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检测等多方面的要求,以便能够信息共享。
4.工艺知识的获取及表示;
5.工序图及其它文档的自动生成;
6.NC加工指令的自动生成及加工过程动态仿真;
7.工艺数据库的建立。
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CAD、CAM的单元技术日趋成熟。随着
机械制造业向
CIMS[4](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和IMS[4](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方向的发展,CAD/CAM的集成化要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CAD/CAM集成系统实际上是CAD/
CAPP/CAM集成系统。CAPP从CAD系统中获得零件的几何拓扑信息、工艺信息,并从
工程数据库中获得企业的
生产条件、资源情况及企业工人技术水平等信息,进行
工艺设计,形成工艺流程卡、工序卡、工步卡及NC加工控制指令,在CAD、CAM中起纽带作用。为达到此目的,在集成系统中必须解决下列几方面问题:
1.CAPP模块能直接从CAD模块中获取零件的几何信息、材料信息、工艺信息等,以代替零件信息描述的输入;
2.CAD模块的
几何建模系统,除提供几何形状及拓扑信息外,还必须提供零件的工艺信息、检测信息、
组织信息及
结构分析信息等;
3.须适应多种数控系统NC加工控制指令的生成。
发展趋势
随着CAD、
CAPP、CAM单元技术日益成熟,同时又由于
CIMS及
IMS的提出和发展,促使CAPP向智能化、集成化和实用化方向发展。当前,
研究开发CAPP系统的热点问题有:
2.CAPP
体系结构研究及CAPP工具系统的开发;
4.基于
分布型人工智能技术的分布型CAPP专机系统;
5.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与
专家系统在CAPP中的综合应用;
6.面向企业的实用化CAPP系统;
提供商
西安星天外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达索公司(Dassault Systèmes)、参数技术公司(
PTC)、
西门子PLM公司(Siemens 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 Software
Inc.)、欧特克公司(
Autodesk,Inc.)、
CAXA等。
结论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将工艺设计人员从大量繁重的
重复性的
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新产品的开发、工艺装备的改进及新工艺的研究等具有创造性的工作中;可以大大缩短工艺
设计周期,保证工艺设计的质量,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
竞争能力;可以提高企业工艺设计的标准化,并有利于工艺设计的最优化工作;能够适应当前日趋自动化现代制造环节的需要,并为实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创造必要的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