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玉玺传》是明末清初佚名撰弹词。十本,二十卷。
内容简介
此书以争夺传国玉玺为线索,写魏、蜀、吴三国故事,诸多人物、事件见于陈寿《三国志》和罗贯中《三国演义》。亦有不少《三国演义》中所没有的情节。由此可以推知这部弹词是据明刊《三国演义》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而成。这一手抄本,对研究三国故事的流传演变,很有参考价值。全书约四十万宇,首本记有“乾隆元年抄录”字样,末本结尾记有“乾隆乙亥(二十年)抄毕”,可知此书抄录费时二十年。由此推测著者、抄者可能同是一人,边演唱、修改,边抄定。
创作背景
明嘉靖年间,弹词在江南民间已经盛行,田汝成《西湖游 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及杭州八月观潮,“其时,优人百 戏,击球,关扑,渔鼓,弹词,声音鼎沸”。弹词的盛行以至于文 人竟相模仿,出现了以演唱历史为内容的弹词,梁鱼辰之《江 东二十一史弹词》,陈忱之《续二十一史弹词》。入清以来,康 熙年间弹词就已经传到北京,“今见满洲演戏,自唱弹琵琶弦 子,常效汉人约会,攒出银钱戏耍,今应将次严禁;如不遵禁, 仍亲自唱戏,攒出银钱约会,弹琵琶弦子者,系官革职,平人鞭 一百。”[ 7] 从禁令可以看出,弹词等俗文学作品在清初上层文 人士大夫中的兴盛,想必影响也是深远的,以至于清初康熙雍 正乾隆时期曾多次下令禁止。明清时期的书坊看到有利可 图,大量刻印弹词书目。南京、北京、苏州、杭州等地的书坊主 重新翻刻,封面题“新刊”“新刻真本”等,乾隆年间出现了大量的弹词刻本以及手抄本,保存到现在就有四五十种,而《玉玺 传》可能由于禁令的影响而没有刊刻,只能采取私下传抄的形 式保存流传。虽然《三国志玉玺传》作为一部手抄本,但在弹 词广受欢迎的明清时期,清上层官员家庭的喜爱,也有可能私 下传抄。
关于《三国志玉玺传》的成书时间,童万周等认 为此书成书于明季或明清之交,清康熙之前。此说法得到诸 学者专家的认同。
人物介绍
刘备
刘备是一个多情多义的痴情人,不再如史书和小说中所 描述的“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而是一个对女人怜香惜玉 的痴情种。刘备的甘氏夫人有德,“家徒四壁多贫苦,门户萧 条实痛心。娘子生成勤俭性,忙忙纺织度朝昏,天生婉淑贤良 女,善守蓬窗不愿贫。”刘备对甘氏的美德是称赞有加的,而且 非常尊重女性。当刘备在邢娇花相救,并且自作主张嫁给刘 备作妾,刘备却拒绝了。“若还约定成亲事,又负娇妻甘氏身。 他是结发头婚妇,相叙多年恩甚深。今岁青春方廿八,何忍将 心又议婚?布衣相聚糟糠意,尚未身荣报答恩。愿学宋弘存 礼义,不学王魁薄幸人。”可见贫穷之时的刘备不是薄幸之人, 宁肯辜负娇花小姐的美意,也不想辜负甘氏再娶。然而,刘备 虽然多情,却也有贾宝玉的“见一个爱一个”的毛病。
邢姣花
邢姣花在《玉玺传》中却占着重要的地位。他与刘备两世姻缘的故事伴随着传国玉玺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贯穿全书始终。全书开首就介绍传国玉玺的来历,接着写汉灵帝于十常侍之乱被劫逃往郊山途中将玉玺丢失河中,被前来勤王的刘备拾得。山大王邢彪给女儿姣花召刘备为婿,后在喜宴中受人挑唆,要杀刘备。姣花暗中释放刘备,刘备将玉玺相赠,二人立下终身之誓。邢彪一家不幸被董卓所虏,姣花发送为宫女,因不堪董卓调戏,抱玉玺投井而死,董卓出榜寻玉玺,刘备见榜思念不已,姣花托梦告知已超身为瑶草散仙,将转世续完姻缘。一仙童见瑶草散仙心动而笑,遂与之同托生蜀地,一为成都府主刘焉子刘瑁,一为蜀将吴懿之妹。二人长成后,刘瑁娶吴氏一日而亡,完成笑缘。吴氏寡居,刘备入蜀作汉中王欲纳之为妃。吴氏不从,自缢后梦游仙府,悟知前因服金丹一粒还阳,与刘备成亲。刘备称帝,封吴氏为后。
孙万金和糜绿筠
孙万金和糜绿筠在《玉玺传》中,关于二人的情节甚为丰富,人物的情态心理刻画得十分传神,形象十分生动。糜绿筠与刘备成亲一节,书中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构思奇特,情趣盎然,一派轻松的喜剧气氛:刘备居小沛,徐州别驾糜竺之妹绿筠才貌倾城。清明节时,绿筠在花园与婢女扑蝶相戏,忽然香囊扇坠挂落,被蝴蝶带出墙外,糜竺兄弟扫祭踏青,遇见刘备关羽打猎,遂在郊野共饮。一双蝴蝶飞来,落在刘备帽上,将香囊留下。香囊上题有绿筠名字,糜氏兄弟认为天作良缘,将妹嫁与刘备。孙万金的命运是随着孙刘两家政治斗争的风浪而颠簸。在白雁传书一节中,也是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以奇特的构思将人物的不幸悲剧描墓得凄风苦雨,波折迭起,使人不禁潜然泪下。孙权将万金接回东吴,以要挟刘备。万金忧念刘备,怨恨周瑜。一日,忽见白雁一只立于茶藤架 上。万金手抚雁背,求它带信。宫娥急取笔墨,谁知连换三支,笔头皆落。万金取首自刺手腕,以银盏接血,痛昏在地,醒来后以血写信,将信系在雁身,用香粳米饲雁,细嘱它一路小心勿失,将信带给刘备。孙权城外秋猎,将白雁射落,见妹血书勃然大怒,扯碎还与万金。万金哭死数回。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玉玺传》所增添的内容有不少是虚幻的仙凡交往、前世姻缘等等。拨开阴翳的迷信之雾,我们可以看到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屈辱地位、悲剧命运和她们的情怀追求。书中的女性往往是统治者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的无辜牺牲品,邢姣花抱玺投井、貂蝉被斩、糜绿筠死于兵费、孙万金削发为尼,无不如此,她们自己绵薄的愿望无一能实现。传国玉玺在书中被抹上了一层神秘的天命色彩,但是作为人化的玉玺来描写的邢姣花(卷十四写她转世后“胸前有个乾坤印,玉玺朱砂二字明”),生前不堪忍受董卓的调戏而死,仙境中金童与她相爱被罚转世,二人成亲一天就守寡了。她不愿改嫁刘备,自缢反抗也没有成功。虽然后来 贵为皇后,实际命运是很不自由的。
《玉玺传》中更为强烈的尊刘反曹倾向和更为浓重的天命观念,除了反映出封建正统意识外,还使人隐隐体察到清初那种被压抑的民族情感。那些增添进去的封建道德说教,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后期在思想方面以理学为刑具更为严密的禁锢。
艺术特色
《三国志玉玺传》对众多女子命运的描述时采用喜中见悲 的艺术手法。即使在众多喜庆场所也有着喜中见悲的悲剧色 彩。在描述众多女子的悲剧时,如甄氏嫁曹丕,吴氏嫁刘备。 作为一部在清代乾隆年间传唱的弹词,《三国志玉玺传》在塑 造女子形象时,他们身上伤不自觉的带上贞节观的枷锁。这 些女子如吴氏,甄氏、邹氏、大乔都是寡妇。他们在青春守寡 的岁月中遭受寂寞之苦。对于吴氏,却是一心要守寡守节的, 甚至自杀不愿再嫁。当刘备强行定下婚期,吴氏便自杀以表 其志。甚至在明白自己是邢娇花转世之后,“虽然今作诸侯 妇,未免偷生不称心。
后世影响
《三国 志玉玺传》的“玉玺”叙事结构艺术与《红楼梦》的“通灵宝玉” 叙事结构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玉玺”与“通灵宝玉”的悲 剧意蕴统领了对众女子带有悲剧命运色彩的动态过程,共同 关注了众多不幸女性的心灵世界。二者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 看来,《三国志玉玺传》对《红楼梦》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术研究
综观学者们对于《三国志玉玺传》的研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学术界对此书的研究呈现出逐步深入的趋势,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版本源流研究和成书年代考证等文献研究,在文本研究和作品定性等比较研究,在英雄神化和女性描写等人物研究,在语言研究等方面,学者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以说,研究角度多样,研究层面丰富,取得了很大进展。《三国志玉玺传》研究对于三国故事的母本,毛本的流传情况以及对元明清社会风俗、用语的研究都起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版本信息
《三国志玉玺传》一书过去从未刻印过,只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赵景深所藏残本仅存5卷(卷3、4、5、6和11)。郑州图书馆所藏弹词《三国志玉玺传》20卷本是此书传世的唯一足本。20世纪50年代,郑州图书馆从苏州购得这部清乾隆年间的抄本,由童吉永、张万钧、周树德整理后,于1986年出版。早在中州古籍出版社将这一足本出版之前,这部书就已经引起部分学者的重视,已有学者依据所见残本,称这部书记载了“较原始未经文人改动的三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