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Shanghai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Management),是上海市科技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管理”及“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培训基地,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上海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上海市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上海市科技系统党员(人才)教育基地,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和秘书处理事单位、全球贸易与创新政策联盟(GTIPA)成员单位。
发展沿革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的前身为1964年根据国家科委要求成立的
上海科技大学外语进修部,作为培养科技外语干部的基地,专门为国家科委指派的大学毕业生培训外语或第二外语。1968年外语部因文革停办,部分教师调离,部分教师调入上海科技大学外语教研室。1980年上海市科委在原上海科技大学外语部基础上报请上海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科技干部进修学院。1985年经上海市政府批准改名为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1991年经中共上海市委批准设立了中共
上海市科技党校,校址设在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1994年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上海科技职工大学,为独立设置的
成人高等学校,与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2003年经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取消上海科技职工大学校名,保留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校名。2006年中共上海市科技党校与中共上海市教育党校合并,中共上海市科技党校撤销,成为中共上海市科教党校嘉定校区。2013年,
中共上海市科技教育工作委员会党校挂牌为中共
上海市委党校第四分校,脱离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建制。2020年,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将原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招待所场地纳入管辖,设立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徐汇校区)。
科技管理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科的发展是一个实践摸索的过程。经过20余年的培训教学,通过调查研究、实践总结,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以及横向拓宽、纵向多层次发展,学院在开展科技管理学科的培训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为学院的特色学科。建院以后,承担国家
科技部下达的培训任务,是学院的主要工作之一。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学院成立初期,曾经受国家科委委托举办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科委、科技厅(局)外事处长英语培训班,国家科委机关外事干部英语培训班,各省区科研所所长、地(市)、县科委(科技局)主任(局长)、大中型企业主管科技工作领导干部的科技管理研究班,培训各类人员数万名。1998年以后,学院根据国家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承担了上海市政府和国家科技部下达的对西部地区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的任务。学院为中西部地区(17个省区)举办培训班71期(其中赴
云南、
新疆、
贵州办班14期)培训干部3448名,为
西部大开发人才培训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的培训工作得到有关省区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高度评价。
学院还根据科技体制改革、增强创新能力、促进成果转化与高科技产业化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本市科技系统干部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举办了
技术创新管理、技术管理、工商管理、科技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现代项目管理等专题研究班。学院是国家“星火”、“火炬”计划的培训基地。
学院在长期开展外语培训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创造了良好的声誉,多年来开展的科技人员和其他在职干部的外语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绩。学院曾受
市委组织部委托开展领导干部的外语培训,一大批中高级管理干部的外语水平得到了强化提高,受到市领导的高度评价。
学院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在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管理、技术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人力资源开发咨询等学科领域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科研工作围绕当前改革中热点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科技为科技和社会发展服务,完成了多项政府和企业重大软课题研究,如学院曾受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上海
宝山钢铁公司、上海国际集团、国家劳动人事部、上海市委组织部、上海市科技党委、上海市科委、上海知识产权局等国内
特大型企业和政府机关委托开展软课题研究,研究成果得到采纳和应用并受到较高评价。
学院在开展科技管理干部的培训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了增强针对性,形成特色,组织教师编写出版了有关的培训教材,如《科技管理》、《星火计划管理理论与实务》、《管理决策定量分析》、《
技术经济分析》、《市场调查》、《知识产权——法律与实务》等。其中有的曾被原国家科委列为全国科技管理干部培训的统编教材。
2006年,学院被授予“上海市人才开发服务全国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学院被评为“上海市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学院被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学院自2000年以来一直是上海市文明单位。
2016年,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立足科技管理干部培训功能,以科技创新管理人才培训为主业,以教学研究和科技政策研究为支撑,确立“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理念和“学习乐园、智慧校园、温馨家园”文化建设目标,构建大培训格局,提升行政管理服务水平。全年完成科技部、市科委、市合作交流办及嘉定区下达的干部培训任务149期,培训干部9 000余人次。其中计划内培训40期,培训2100余人次;计划外培训109期,培训近7000人次。聚焦智库建设,围绕“创新管理”“科技人才”“区域科技”等重点方向开展课题攻坚,全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5项,其中延续性课题10项,院外立项课题15项。被评为“上海市人才理论研究基地”,成为“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区域创新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和秘书处理事单位,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2016 ~2018年度首批来源智库。举办全国及区域性学术论坛和研讨会4个,年度软科学基地课题“上海全球科技人才枢纽建设及政策创新研究”结题并被市科委评为优秀。参与成立“全球贸易与创新政策联盟(GTIPA)”,与全球11个国家的13个智库成员单位召开联盟第一次国际电话会议,与法国SKEMA商学院合作开展孵化器相关研究合作,访问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与韩国汉城大学、釜山科学技术企划评价院(BISTEP)签订合作协议,推进与美国、韩国、法国、瑞典等国专家、科技智库、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
2017年,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完成科技部、市科委、市(区)合作交流办下达(委托)的计划内培训任务,举办各类干部培训班62期,培训干部3300多人次。完成各类计划外社会委托培训班116期,培训学员7 300多人次。年内,学院坚持以扶贫、扶智为引领,以精准化培训为指导,结合地方产业转型需求,为上海对口支援地区举办培训班20个,通过来沪培训与送教上门相结合的方式为新疆、云南、青海、贵州等地区培训各类干部1 100多人。对上海对口支援地区及其他中西部科技帮扶地区开展培训回访考察调研,及时了解培训需求,为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干部人才培养机制奠定基础。7月26—29日,学院为云南省楚雄州送教上门,对400多名扶贫干部开展素质提升培训。受宝山区合作办委托,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开办基层干部培训班7个,培训380多名基层干部。学院科技政策研究所全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2项,取得科研成果30余项,推出专著《上海科技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17》、译著《美国科技政策学研究进展报告》, 《关于创新创业生态中社群的研究》获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2017年年会论文一等奖,承担的市政协“着力推动科创中心建设的国家战略实施调研报告”课题获市长应勇批示。
教育教学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先后经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批准,承担
成人大专和普通
高职专科学历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正高级职称人员6人,内设干部培训部、职业培训部、教学研究部、科技政策研究所等培训、研究和辅助机构。在校学历班学生400余人。学院座落在嘉定区中心区,是上海市科技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是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管理”及“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培训基地,是上海市文明单位。
学院以培养社会紧缺人才为办学特色。在干部教育、继续教育领域,以科技管理、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人力资源开发咨询、英语等学科为专长;在学历教育方面,现开设物流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通信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日语(
商务日语)、英语(
商务英语)、
电子商务等专业11个,并推行“一张文凭、多张证书”的教学模式。学院科研工作围绕当前改革中的热点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科研为社会、为市场服务,完成“
上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咨询分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企业
高层管理岗位分析与设计研究”等多项上海市级和企业重大软课题咨询项目,并被政府部门和企业采纳、应用。
高等教育
顺应高校扩招需要,经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2000年起开始招收全日制
普通高等教育专科(高职)生,可以颁发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证书;2007年起根据相关规定改为以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嘉定校区)的名义招收全日制普通专科(高职)生,由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颁发普通高等学校专科毕业证书。上海行健职业学院在嘉定校区曾设立过工商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应用英语、应用日语、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6个高职专科专业。
上海科技管理干部学院隶属于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嘉定校区设有
国家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
助学金、助学贷款、帮困基金以及
勤工俭学岗位等,并与上海地区众多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为促进大学生刻苦学习,提高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提供良好平台。
组织机构
党群部门:办公室、纪委、工会、团委、妇委
行政部门:办公室、组织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办)、行政保卫处、财务管理处
业务部门:科技政策研究所、干部培训部、教学研究部、职业培训部、服务保障部
系所设置
管理系
管理系承担对科技管理干部岗位培训的任务。开展科技管理、经营管理、工商管理、知识产权、会计等项目的培训。大专高职层次的学历教育开设工业科技管理、
工商企业管理、对外经济贸易等专业,为社会培养经营与管理人才。
外语系
外语系承担科技人员外语继续教育培训任务。开展上海市通用英语初级、中级考试;大学英语四级、
六级考试;标准日语初、中级考试;中高级
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培训。大专、高职层次的学历教育开设英语秘书、外贸日语、商务英语等专业,为社会培养外语人才。
电子信息系
电子信息系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信息管理、机关管理与
办公自动化等大专、高职专业,还开展电脑初级、中级培训;网络初、中级、高级培训;电子商务、办公自动化等职业技能培训。为社会培养计算机信息和网络通讯等人才。
科技政策研究所
科技政策研究所从事科研政策与管理、
系统工程、人力资源、技术创新、
技术转让等项目的研究,并举办专业人员管理和岗位设置、
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等研究成果的推广研讨班和有关技术创新、开发等项目的研究班,为上海科技创新作出贡献。
专科专业
国际商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具备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
进出口业务操作技巧,具有较宽的业务知识面,能在涉外企业、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中外合资企业等从事对外贸易业务和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社会相关人员。学制:(
脱产)二年。
主要专业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原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
涉外保险、中国对外贸易、外贸函电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
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社会相关人员。学制:(业余)三年。
主要专业课程: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原理、经济法、统计学原理、会计学、企业战略管理、技术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
日语(商务日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了解国际商贸基础理论与实务,掌握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常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比较熟悉地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涉外商务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社会相关人员。学制:(脱产)二年。
主要专业课程:
计算机应用,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日语综合泛读,日本概况,日语写作、外贸日语翻译、外贸函电与应用文、
涉外经济法规等。实务、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等。
电子商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商务管理、经济贸易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
电子商务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社会相关人员。学制:(业余)三年。
主要专业课程:C程序设计基础与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国际贸易实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电子商务安全技术、网络数据库导论、电子商务网站建设、Web
数据管理开发及应用、网页设计与制作、电子商务英语等。
高职专业
工商企业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应届高中、中专、技校和职校的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应用、会计学、企业形象设计、国际贸易实务、市场营销、股份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组织行为学、商务英语、企业战略管理以及技能实习实训等。
商务英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了解国际商贸基础理论与实物,掌握国际商务中的一些常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并能够使用多种现代化办公设备的高级涉外商务专门人才。要求:具备比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较为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从事本专业所必须的各种业务知识和基本技能。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应届高中、中专、技校和职校的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计算机应用、综合英语、英语听力与口语、国际商务、涉外经济法规、商务英语、
商务经济学、谈判技巧、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以及技能实习实训等。
商务日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比较熟练地掌握日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了解国际商贸的基础理论与实务,掌握国际贸易中的一些常用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运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等涉外商务专门应用型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应届高中、中专、技校和职校的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
日文电脑文书处理及应用、涉外经济法规、日本概况、对外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日语精读、日语听力、日语口语、日语泛读、外贸日语翻译、外贸函电应用文、日语写作以及技能实习实训等。
物流管理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广泛的仓储运输知识,尤其了解和掌握物流经营、管理的有关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掌握较高外语水平和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从事物流经营管理工作岗位。在从事本专业工作中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应届高中、中专、技校和职校的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经济法、计算机网络基础、财会基础、
国际货运代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企业采购、仓储与配送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服务营销管理、航空物流管理、运输及
多式联运管理、物流与电子商务基础、国际物流与报关实务、物流英语与函电、
物流信息系统以及技能实习实训等。
电子商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商务管理、经济贸易和计算机网络应用方面知识和能力,具有本专业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和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电子商务原理、网络数据库原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商务贸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电子网络技术的商务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相关企业EDI管理和在Internet网上进行商贸活动的基本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
电子商务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应届高中、中专、技校和职校的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计算机文化与应用、市场营销、会计与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电子商务原理、网站建设及网页制作、网络数据库导论、Web数据结构、C程序设计基础、现代
商务管理以及技能实习实训等。
通信技术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具有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等方面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领域内实际应用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应届高中、中专、技校和职校的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高等数学、专业英语、电路与电子学、数字电子技术、
微机原理与外设、操作系统实用技术、网络实用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网络实用技术、通信原理、通信电路与系统、程序设计、Internet应用以及技能实习实训等。
机电一体化技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有关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计算机控制等必要的基础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开发制造、操作管理、调整维修等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招生对象和学制:招生对象:应届高中、中专、技校和职校的毕业生。学制:三年(全日制)。
专业开设主要课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大学物理、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C/C++程序设计、
计算机应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技术、AUTOCAD2000工程绘图、电机拖动与控制、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以及技能实习实训等。
现任领导
院长: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