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中心七号大楼(英语:Seven World Trade Center),是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的摩天大楼,属于世界贸易中心建筑群的一部分。旧楼于1987年落成,在九一一袭击事件中遭到破坏而倒塌。大楼在2006年完工开幕。两栋建筑都是由兆华斯坦地产开发建造,建地则自纽约与新泽西港口事务管理局租借。
设计与布局
原始的世界贸易中心七号大楼楼高47层,由艾莫瑞·罗斯父子公司设计。外墙由黄色
花岗岩立面建成。大厦高度为190米(620英尺),建筑平面形状为长100米(330英尺)、宽43米(141英尺)的
梯形。营建商为铁狮门地产和工程,于1983年动土。1987年3月大楼落成启用,成为
世界贸易中心的第七座建筑物。
大楼建造在联合爱迪生电力公司于1967年建成的
变电所上方。变电站预留了
沉箱,容许日后可发展楼高25层,总楼地板面积达56,000平方米(60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物。然而最终大楼设计面积却大于原先变电站所许可的结构。
因此世界贸易中心七号大楼的五楼至七楼之间设计了一套重力转移桁架和梁柱系统,能将建筑的承重转移至较大的地基。大楼除了使用于1967年安装的既有沉箱,也增加了数个新的沉箱。五楼作为大楼的连续结构(structural diaphragm),以提供建筑的横向稳定性,并负责将重量分配至新旧沉箱间。在七楼以上,大楼结构采用常见的筒状结构设计,在建筑的中心和四周设有立柱,量体的重量由连续的横向构架支撑。在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的东南侧有一个斜坡提供整个世贸中心用来运输货物。
大楼一楼的东侧设有一个货车码头,提供整个世界贸易中心建筑群使用,码头占据了一楼近四分之一面积。建筑的三楼以下完全开放挑高,提供货车进入所需的高度。大楼钢铁结构上喷洒以石膏为原料的火力克作为
防火涂层,能为钢制的梁、副梁和桁架提供两小时的耐火效能,钢柱则有三小时的耐火效能。
机械设备安装在4至7楼,包含在5楼的12个
变压器。所罗门·史密斯·拜尼(Salomon Smith Barney)和其他租户使用了安装在应急办公室中的几个
应急发电机。地下储存了24,000加仑(91,000升)的
柴油以供应发电。另外,一至九楼都存有柴油燃料。1993年2月26日世界贸易中心爆炸事件发生后,纽约市市长
鲁迪·朱利安尼决定在世贸中心七号大楼设置
应急指挥中心和相关燃料箱。这个决定因为
911事件而受到批评,但现今人们不认为建筑物中的燃料是引起倒塌的关键。建筑的屋顶包括一个朝西面的小阁楼和一个朝东面较大机械阁楼。
每层楼有4,400平方米(47,000平方英尺)的使用空间,比市中的大多数办公建筑要大得多。总体而言,世贸中心七号大楼总共有173,500平方米(1,868,000平方英尺)的办公空间。两天桥连接了世界贸易中心综合大楼,横跨维希街(Vesey)与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的三楼。世贸中心七号大楼大厅有艺术家阿尔·赫尔德的三幅壁画:《第三圆环》(The Third Circle)、《泛北十二》(Pan North XII)和《伏斯七号》(Vorces VII)。
租户
1986年6月竣工之前,德崇证券付30亿美元租金给兆华斯坦租赁为期超过30年的世贸中心七号大楼。1986年12月,在
伊凡·博斯基内线交易丑闻爆发后,德崇只需要少部分租约,兆华斯坦只好另觅租客。
Spicer&Oppenheim公司同意租赁14%的空间,由于
黑色星期一和其他因素对曼哈顿下城房地产市场产生之不利影响,使得兆华斯坦在很多年还是无法找到剩余86%的租户。1988年4月,兆华斯坦降低了租金,并作出了其他让步。
同年11月,
所罗门兄弟暂停在
中城哥伦布圆环建一个大型新复合商业区的计划,并同意租赁世贸中心七号大楼最上面19个楼层长达20年。该建筑于1989年经过全面翻新,以符合所罗门企业的需求。因此建筑便更名为所罗门企业大厦(Salomon Brothers building)。共三个楼层清空给所罗门企业使用,同时租户仍可继续使用其他楼层,并且添加超过350吨的钢材以构建三个双倍高度的楼层。五楼则安装了13台
柴油发电机作为备用发电站的一部分。
兆华斯坦的区域经理说:“事实上,所罗门正在原本的建筑物中再建筑一个新的建筑物。而且还是现有还在使用的建筑物,所以使情况更复杂。”
拉里·希尔弗斯坦说这个不平凡的任务是可行的,因为它是设计允许楼层的整个部分抽离,而不会影响建筑的结构完整性,例如有人可能需要双倍挑高的楼层。
911事件发生当时,所罗门是世贸中心七号大楼最大的租户,面积1,202,900平方米(12,948,000平方英尺),含28至45楼,共计承租了70%的建体。其他主要租户包括ITT Hartford保险集团(11,400平方米)、
美国运通国际银行(9,900平方米)、
渣打银行(10,350平方米),以及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9,850平方米)。较小的租户包括
美国国家税务局区域市政局(8,400平方米)和
特勤局(7,900平方米)。更小的租户包括纽约市紧急管理办公室、全国保险委员会协会、联邦住房贷款银行、第一州管理集团公司(First State Management Group Inc.)、公积金管理,和移民归化局。
国防部(DOD)和
中央情报局(CIA)与国税局一起使用25楼。46至47楼与底层六楼和部分七楼一样都是放机械的楼层。
9·11事件
倒塌
由于北塔于2001年9月11日倒塌,重型碎片撞击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破坏了建筑物的南面,并持续燃烧到晚上。这次的倒塌也对7楼和17楼之间的西南角以及44楼和屋顶之间的南面造成了破坏。其他可能的结构损坏包括在24楼和41楼之间的南面中心附近的大垂直裂缝。该建筑物配有洒水系统,但是有一些原因导致故障,因为喷淋系统不是全自动系统,必需手动启动电气消防泵。地面控制器只有单一接头到喷水机器;而喷水灭火系统需要一些动力来使消防泵输水。但同时还面临水压过高,水供给喷淋头不足的问题。
北塔崩塌后,一些消防队员进入世贸中心七号大楼搜索该建筑物。他们试图扑灭较小的火,但因水压过高而作罢。一天过去,大火吞噬了七号大楼的数个楼层,建筑东侧仍有火舌持续窜出。下午,6至10楼,13、14楼,19至22楼和29、30楼仍有火势。尤其是7至9楼和11至13楼的火势仍持续失控。大约下午2点,消防队员在10和13楼之间的七号世贸大楼的西南角注意到一个隆起,代表该建筑物结构已不稳定,随时可能崩塌。同时消防队员还听到了来自建筑物的吱吱声。下午3:30,纽约市消防局长丹尼尔·A·尼格罗基于对人员安危考量而疏散该地区,并决定停止救援行动,所有人尽速撤离世贸中心七号大楼。根据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研究显示东部机械阁楼开始崩塌时,建筑物在
EDT下午5:20:33开始崩塌。但完全倒塌的时间则众说纷纭,FEMA纪录的时间为下午5:21:10(EDT),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则纪录为下午5:20:52(EDT)。大楼倒塌并没有造成额外的人员伤亡。
研究
2002年5月,FEMA根据与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结构工程研究所联合进行的初步调查,在W·金·科尔利博士领导下发表了一份关于倒塌的报告。FEMA初步的调查结果显示,倒塌主要不是由于第一世贸中心(1 WTC)或第二世贸中心(2 WTC)的倒塌造成的冲击损坏,而是由于其他两个塔的碎片点燃且缺乏喷水器的水而持续燃烧,以及没有启用手动消防系统。该报告没有就崩塌的原因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进一步调查。
随后,NIST获授权对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和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的结构性破坏和
倒塌进行调查。由夏姆·桑德尔(Shyam Sunder)博士领导的调查利用了内部的技术专长以及
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SEI / ASCE)结构工程研究所的一些外部私人机构的知识;消防工程师协会(SFPE);
美国消防协会(NFPA); 美国钢结构学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Steel Construction,AISC);
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和纽约结构工程师协会(SEAoNY)
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的调查推延到了双子星大厦的报告完成之后。与此同时,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在2004年6月提供了关于大楼的初步报告,之后不断更新调查进度。根据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的说法,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的调查延迟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了在2004年6月到2005年9月期间,研究所的工作人员都从世贸中心七号大楼转调到双子星大厦的事件调查当中。2007年6月,首席调查员桑德说道:
“我们将竭尽所能地进行调查,同时严格测试和评估各种情况,以还原事情的真相。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的调查和双子星大厦一样具有很高挑战性,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我们透过双子星塔的事件调查吸取了大量的经验及教训、改善调查技术并运用于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的调查上。”。
2008年11月,NIST发表世贸中心七号大楼倒塌原因的最终报告。报告内容承袭研究所于2008年8月21日发表的报告草稿,其中也包括了当时的公众评论。在调查中,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利用ANSYS的技术来模拟建筑倒塌的起因,同时利用
LS-DYNA模型来模拟倒塌时全面的反应。NIST确定柴油燃料在整起事件中没有起到重大的影响,双塔或者传递元件坍塌也不是造成的结构损坏的主因。没能即时用水灭火才是导致整起事件的主要原因。火势在下午失去控制,导致编号79柱附近的地板梁膨胀,并将一个主梁推离其座位,导致8到14层楼的地板缺乏支撑。失去支撑的9楼将东屋顶和附近的柱子一同扯倒。由于这些关键柱的扭曲,随之而来得崩塌从东向西穿过建筑物的核心,使的周边支撑超载,导致7到17楼之间的梁柱也一同弯曲,最后建筑物的剩余部分也跟着分崩离析。起火点是在公室的内部,火势延烧了7个小时,因此判定内部的缺水正是造成本次事件的主要原因。
大楼坍塌产生的碎块对曼哈顿社区学院的菲特曼大厅(位于百老汇30号附近)造成了无法修复的严重的破坏和污染。2009年修订后的计划要求拆除该建筑物,并于2012年完成新的曼哈顿社区学院大楼,花费3.25亿美元。 邻近的威讯大楼是一座1926年建造的
装饰艺术建筑,七号世界贸易大楼的崩塌对它的东面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最后以14亿美元完成修复。
许多与联邦调查有关的文件都收藏在七号世界贸易大楼内部。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研判将有10,000多宗案件受到本次事件的影响。机密局最大外地办事处的调查档案全因这次的事件消失了,一位特工说道:“我们储存在世贸中心七号大楼的所有证据,都和建筑物一同灰飞烟灭了。”与
世通公司弊案相关的电子邮件在事件中遭到摧毁,使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后来只好向
所罗门兄弟公司(隶属于
花旗集团)索求相关证据。
NIST的报告中没有发现任何的证据支持相关的阴谋论。研究所没有观测到传闻中使窗口产生破裂的爆裂物和爆炸声音。基于火灾的观测及建筑物结构对火灾的反应,也没有发现任何多余的可疑物体,因此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认为使用铝热剂的燃烧材料(例如
铝热剂)造成建筑物毁损的阴谋论纯属空穴来风。
根据调查,NIST重申了其早先对于双子星大厦倒塌的报告中提出的若干建议,并依据相关建议的部分立即采取调查行动:应在假设没有喷洒器的情况下评估耐火性;并考虑热膨胀对地板支撑系统的影响。透过这次的调查了解到,建筑规范是为了生命安全而建造的,其目的不在于稳固建筑物结构以防止其倒塌,因此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提出建议,未来的建筑物即便喷洒式灭火器无法使用,也不应该因为发生火灾而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