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于1992年由中国政府批准成立,是一个由中外环发领域高层人士与专家组成的、非营利的国际性高级咨询机构,主要任务是交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内的成功经验,对中国环发领域内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向中国政府领导层与各级决策者提供前瞻性、战略性、预警性的政策建议,支持促进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自1992年成立以来,国合会已历经三届,成功运作15年。中国政府批准继续成立第四届国合会(2007-2011)。国合会每五年换届一次,每届国合会由约40-50名中外委员组成。共计170余位中外委员先后参加前三届国合会工作。国合会主席由国务院领导同志担任。
历史沿革
第一届国合会
(1992-1996年,主席为
宋健(时任国务委员,
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主席,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为
曲格平(时任国家环保局局长),顾明(时任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马塞(时任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署长),秘书长
解振华(时任国家环保局副局长),该届国合会的主要任务是针对中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关键问题进行政策研究,交流传播国际经验及成功政策。第一届五次年会期间,会见中外方委员的前国家领导人分别为:
江泽民(时任国家主席,一届二次),
李鹏(时任国务院总理,分别于一届一次,一届四次,一届五次),
李瑞环(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一届三次)。
第二届国合会
(1997-2001年,主席为
温家宝(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副主席为曲格平(时任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顾明(原全国人大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拉贝尔(时任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署长),秘书长为张坤民(前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第二届国合会的主要任务是在政策研究基础上开展了政策合项目示范。第二届五次年会期间,会见中外方委员的前国家领导人分别为:李鹏(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二届五次)。
朱镕基(时任国务院总理,二届一次、二次,三次,四次)。
第三届国合会
(2002-2006年,主席
曾培炎(时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外执行副主席为解振华(时任国家环保局局长),保罗.蒂鲍尔特(时任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署长);中外副主席曲格平(原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刘江(时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孟斯.朗诺斯(前瑞典环境部国务秘书)。秘书长为祝光耀(时任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第三届五次年会期间,会见中外方委员的前国家领导人分别为:朱镕基(时任国务院总理,三届一次),温家宝(新任国务院总理,三届二次,三次,四次,五次)。本届国合会的主要任务:紧密地联系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实际,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建议,不少建议已被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所采纳。
第四届国合会
(2007-2011年),主席为
李克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中外执行副主席为周生贤(现任环境保护部部长),比格斯(现任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署长);中外副主席为解振华(现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特普费尔(原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布兰德(世界经济论坛执行主任)。国合会2007,2008年年会期间,会见外方委员的国家领导人为:温家宝总理。第四届国合会的主要任务是:在继续坚持前三届国合会确立的总体目标的同时,针对中国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及一系列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技术支持和示范经验与政策预警,支持促进中国政府进一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创造更加清洁、安全、可持续的未来。
第五届国合会
从2008年起至今,一直担任国合会主席的是国务院副总理
李克强。国合会的执行副主席、中国环境保护部部长
周生贤。中国政府已正式批准成立第五届国合会。
新一届国合会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委员的调整和更新,本届国合会委员组成具有3个主要特点:一是更加强调领域的多元化,涉及能源、资源、环境、生态、社会、经济、金融、法律、宏观政策、区域发展等领域,同时注重学术影响力;二是兼顾区域和国家类型的平衡,包括主要发达国家及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国家以及国际组织和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企业等多方代表;三是注重年龄结构的合理性,委员队伍更加年轻化。
此外,本届国合会的章程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要求,进行了必要的改进与完善。更加关注中国与全球环发问题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强化国合会政策建议的影响和时效性,提高政策建议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扩大国合会成果的影响与传播范围,提高国合会整体管理和运作水平。
今后5年,国合会将把区域平衡与绿色发展、绿色转型进程中的环境与社会问题、绿色发展的管理与政策创新以及中国在全球绿色发展中的作用等作为政策研究重点,不仅服务于中国绿色转型和社会进步,也贡献于世界的可持续发展事业。
2023年国合会
2023年国合会期间,将举行6个主题论坛,分别围绕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实、减污降碳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一带一路”、绿色化数字化推动高质量发展、陆海统筹协同治理、绿色金融创新等主题,邀请中外委员、特邀顾问及专家学者等进行交流研讨。
本次年会将形成以“保持双碳战略定力,探索多目标协同创新路径,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题的国合会2023年年度政策建议草案,关注在全球面临多重危机、经济增长乏力背景下,统筹推进多目标协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和重点举措。政策建议经年会讨论完善后,提交我国政府供决策参考。
据悉,本次年会是疫情以来首次线下年会,加拿大环境与气候变化部部长、国合会外方执行副主席吉尔博,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国合会副主席安德森,挪威前副首相、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合会副主席哈尔沃森等多位高级别代表将出席会议。预计总共有近500位国合会中外委员、特邀顾问、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代表、驻华使节代表、研究机构和企业界代表参加会议。
2024年国合会
2024年10月10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4年会在北京举办。
工作目标
(1)在保证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保护与改善中国环境、保障能源与自然资源的长期供给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提供战略咨询、政策建议和政策预警。
(2)促进针对中国
环境与发展主要问题的计划、项目、科技开发、技术转让、培训等方面的国际合作。
(3)就涉及环境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向中国政府提供咨询,并估价这些决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
(4)向中国政府提供在全球化、信息化和科技创新背景下的环境与发展领域的国际经验,同时,协助把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成就、经验和解决途径介绍到其他国家。
(5)提高中国参加以及履行旨在缓解
全球环境问题的国际行动计划和国际公约谈判的参与能力。
(6)对于促进公众意识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咨询与协助,并在促进中央政府各部门及地方政府的官员培训中发挥作用,帮助各级决策者提高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意识。
工作机制
国合会设立课题组和专题政策研究对中国环发领域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国合会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听取政策研究报告成果,中外委员发表意见,形成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年会期间出席年会和会见国合会委员,听取国合会的政策建议;政策建议以书面形式报送国务院和有关政府部门以及地方政府供决策参考和采纳。国合会通过举行圆桌会议、建立伙伴关系等活动广泛传播其工作成果。
工作成果
国合会先后组建了涉及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多领域的几十个政策研究项目,其中包括:能源战略、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环境与经济、环境与贸易、清洁生产、环境保护投融资机制、
循环经济、农业与农村、流域综合管理、可持续城镇化战略、环境执政能力、环境和自然资源定价、
生态补偿机制等,组织了几百名中外专家共同参加研究,提出了多项重要的
政策建议,很多建议已被吸收与采纳,发挥了应有作用。
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领导人每年都会见出席国合会年会的中外委员,当面听取国合会提出的政策建议,很多建议对中国制定规划和推动工作很有帮助,国合会影响了中国的政策。
温家宝总理对国合会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他表示,国合会之所以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因为它确立了永恒的主题,那就是可持续发展。国合会是一个重要的平台,它不仅表现为各国与中国的环境合作上,而且表现为对世界环境发展中的重要影响。国合会每年确定的主题完全符合中国实际,国合会为此做了大量调查研究,提出中肯意见,为中国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一些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热衷于国合会事业,中国政府也耐心和虚心倾听国合会意见,这种配合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从2008年起至今,一直担任国合会主席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指出,长期以来,国合会为中国环境与发展事业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国合会见证了环境保护事业的进步,许多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已经被中国政府采纳。
独特作用
国合会通过邀请国际社会高层人士和专家学者,就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重大问题向中国政府提出建议,并得到采纳,为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做出了独特贡献,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合会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中外高层开放和坦诚对话,促进世界了解中国,推动中国的环境与发展事业全面走向世界;国合会打开了一扇大门,把国际上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带入中国;国合会架设了一座桥梁,沟通了中国与国际社会在环境与发展领域的交流。
未来展望
第四届国合会(2007-2011)将继续坚持国合会确立的总体目标,继续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经验、政策,服务于推动中国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转变,实施科学发展;国合会今后的工作将更加关注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2020年
小康社会目标进程中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问题,更加关注中国与全球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影响,更加关注中国应对包括气候变化、
生态系统保护等
全球环境问题所面临的挑战,继续为促进创造更加清洁、安全、可持续的未来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挥积极作用。
合作伙伴
国际社会对国合会工作提供了持续的支持,自国合会成立以来,包括
加拿大、挪威、
瑞典、
德国、
英国、
瑞士、
日本、
荷兰、
意大利、
澳大利亚、
法国、
丹麦、
欧盟、联合国环境署、联合国发展计划署、
世界银行、
亚洲开发银行、
世界自然基金会、
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
壳牌公司、
美国环保协会、
洛克菲勒兄弟基金会等国家政府、国际机构和非营利组织以及跨国公司等以各种方式先后为国合会提供了财政支持。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包括外交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以及其他国内合作伙伴等,多年来对国合会给予高度关注并提供了重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