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襄县,山西省忻州市辖县,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三面群山环抱,境内四水贯流。全县地形由东向西呈簸箕形。北面以将军山五台山余脉与原平市、五台县毗邻,东南以文山、系舟山与盂县、阳曲县接壤,西与忻府区相邻。定襄县东西长48千米,南北宽36千米,总面积865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定襄县常住人口为191406人。截至2024年9月,定襄县辖5个镇、3个乡,县人民政府驻晋昌镇晋昌大街1号。
历史沿革
今定襄地,春秋后期(公元前541年后)属晋。
战国时,前497年以后属赵氏晋阳邑辖。不久析晋阳置狼猛,定襄属狼猛邑管辖。
秦时,狼猛邑属太原郡。
西汉时,析狼猛邑置
阳曲县,属太原郡。东
汉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南移阳曲县于太原界,在阳曲
故城置定襄县属
新兴郡(治所在原平,即今
忻州市)。
西晋时,在定襄境西北置晋昌县同属新兴郡。惠帝元康年间(291-299年),改新兴郡为晋昌郡,定襄县与晋昌县同属晋昌郡。不久,晋昌郡复名新兴郡。
北魏太武帝始光三年(426年),
蒲子县(故治在今
山西隰县东北八十里蒲子村,今属山西
交口县)侨置定襄境北。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并晋昌入定襄县。孝庄帝
永安二年(529年),定襄县属永安郡(郡治在定襄县城)。
北齐武成帝时(562-564年),移
平寇县(原地在今
忻州市东10里)于定襄境内东南,后废定襄县和蒲子县。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移交寇县于崞县,如此并入
秀容县(今忻府区)属楼烦郡(治所
静乐,即今静乐县)。
唐高祖
武德二年(619年),此地为
刘武周所辖。玄宗
天宝元年(742年),改忻州为定襄郡(治所秀容),定襄仍属之。肃宗乾元年(758年),改定襄郡为忻州,定襄县复属忻州。五代因之。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并定襄入秀容县。哲宗元年(1086年),复置定襄县,属忻州。
金、元、明、清,定襄县均属忻州。
民国三年(1914年)5月,定襄属
雁门道(
大同)。十六年(1927年)裁道,县直属省。二十七年(1938年)1月,
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定襄县,属晋东北
行政公署。三十年(1941年)1月,晋察冀边区政府调整行政区划,定襄县属北岳区第一区。三十三年(1944年)9月改属
冀晋区第二专区。期间,定襄县级建置未变。10月,定襄与忻(东)县合并为忻定县,仍属冀晋二专区。三十四年(1945年)11月分置定襄县,肃属关系不变。1947年11月冀晋区改为北岳区,定襄属北岳区第二专区。三十七年(1948年)8月
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定襄改属
晋中区第一专区。
1949年8月,
华北人民政府公布新的行政区划,定襄划归山西省
忻县专区。
1959年1月,定襄与
忻县合并为忻定县,县政府驻忻县城,属晋北专区,专员公署驻大同。
1961年,复置定襄县,属忻县专区(后改
忻县地区),
1983年7月,忻县地区改为忻州地区。
2001年,忻州地区改设忻州市,定襄属于忻州市。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21年,定襄县撤销杨芳乡,整建制并入晋昌镇。撤销季庄乡,设立季庄镇。撤销蒋村乡,设立蒋村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9月,定襄县辖5个镇、3个乡:
晋昌镇、
河边镇、
宏道镇、
蒋村镇、
季庄镇、
南王乡、
神山乡、
受禄乡,有118个行政村、6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晋昌镇晋昌大街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定襄县,位于东经112.9°,北纬38.4°,在山西省中部偏北,太原市以北,忻州东南部。总面积865平方千米。北面以将军山
五台山余脉与原平市、
五台县毗邻,东南以
文山、系舟山与
盂县、
阳曲县接壤,西与
忻府区相邻。
地形地貌
定襄境内东、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
平川,形如簸箕。最高峰为柳林尖山,海拔2101米。西部和中部为忻定盆地。境内主要河流滹沱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定襄县地形由东向西呈簸箕形。
气候
定襄气候属
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暖和,干燥多风;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短暂,天高气爽;冬季寒冷,风多雪少。年平均气温8.7℃,无霜期15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13毫米,常发生的灾害有干旱,冰雹和霜冻。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地处忻定盆地,地质构造简单,成矿条件较差,矿产资源勘查从建国后开始,已发现的矿产有铁、铜、
白云岩、
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用灰岩、
板岩、
大理岩、
陶瓷粘土、砖瓦粘土、河砂、
地热水、矿泉水12种。已有
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8种(白云岩、水泥灰岩、铁、铜、大理岩、陶瓷粘土、地热水、矿泉水),其中水泥灰岩、白云岩、地热水、矿泉水是定襄县的
优势矿产资源。
土地资源
至2011年,定襄县地处忻定盆地东侧,总面积865平方千米。北、东、南三面环山,中、西部为河谷平川,平川占总面积的47.7%,丘陵占21%,山地占31.3%。
水资源
至2011年,定襄县水资源总量0.758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0.2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0.7369亿立方米,重复计算量0.2705亿立方米。定襄县境内还有
滹沱河、牧马河、云中河、同河四河贯流,汤头地下热水、南庄和圣阜山矿泉水资源。
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定襄县常住人口为193997人。
截至2022年末,定襄县常住人口为191406人。
经济
综述
2022年,定襄县生产总值完成79.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7.57亿元,同比增长1.6%。
2023年,定襄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9亿元,同比增长6.2%。
第一产业
2023年,定襄县建成高标准农田7.15万亩,新增水浇地0.2万亩,粮食播种33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3.04万亩,粮食总产量达3.21亿斤。落实制种基地5221亩。新认证绿色食品8个,圳品2个。新培育县级农业龙头企业7户,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总数达53户。
第二产业
2023年,定襄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63.8亿元,法兰锻造产业全年新增市场主体3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1户,锻造产业全年产值完成155亿元,主营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53亿元,分别增长10.7%、10.1%。3户企业新融入全省风电装备、特钢材料产业链,94户企业列入市级重点产业链关联企业。
第三产业
2023年,定襄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9.4亿元,同比增长6.5%。
2023年,定襄县51户企业开展外贸出口业务,对外贸易出口总额达到15.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87%。
2023年,定襄县各金融机构为205户法兰企业提供信贷支持11.65亿元。
交通运输
2012年,定襄县的忻(州)河(边)铁路和忻(州)阜高速公路、忻(州)(五)台旅游公路、三(家村)瑶(池)线横贯全境,乡乡村村通油路,基本形成了三干九支六循环为框架的交通网络。定襄县忻州至河边的支线铁路、忻州至阜平的干线公路横穿全境。
2012年9月23日,北大街道路建设工程顺利竣工通车。
政治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23年,定襄县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户,达到8户,占全市的57.1%;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0户,达到53户。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定襄县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成投用,为13家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改进、专利申请等方面提供服务,申请专利8项,研发产品2项,技术攻关6项等。
教育事业
2023年,定襄县政府与忻州第一中学、定襄二中与忻州师院附中合作办学,新南关学校顺利投入使用。
文化事业
2023年,定襄县举办定襄县首届“双镇”特色文化节、第六届农民丰收节暨迎“双节”特色产品展销系列活动,免费送戏下乡65场,县图书馆开展节庆专题展览30场。
体育事业
2023年,定襄县成功举办七岩山自行车比赛暨魁星阁文笔塔登高健身大赛。
医疗卫生
2023年,定襄县119个村(社区)卫生室全部接入省医保信息平台。
社会保障
2023年,定襄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97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8%和8.4%。低保、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和39元,低保中高龄补贴由50元提高到70元。
环境保护
2023年,定襄县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248天。陈家营、南庄2个国考断面全年水质分别达到Ⅲ类和Ⅱ类,全部为优良水体。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0020亩,环京津冀生态安全屏障绿化造林2000亩,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94%、绿地率38.18%。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据《史记正义》,按古代
谥法,“辟地为襄”,“辟地有德,襄”。把和林格尔一带名为定襄,表示这个新建制的地区安定了。
风俗民情
定襄木雕
定襄面塑
2006年,“定襄面塑”被公布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0年,定襄八音会参加上海世博会的闭幕式,演出《大得胜》受到广泛好评。
高跷秧歌
高跷秧歌,定襄县最普及的传统民间舞蹈形式。清光绪《定襄县补志》:“上元,街悬灯,扮社火……又有唱秧歌者。”
中国式摔跤
1959年,北京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定襄籍跤手张毛清获中国式摔跤次轻量级第一名;薄海生获中国式摔跤中量级第一名。定襄共有7人14次获全运会摔跤项目冠军。
定襄社火
定襄社火,始自明初,传承不息,拳功社火、大马社火,是民间历史文化中的“活化石”。
风景名胜
北社东洪福寺
北社东洪福寺是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东北的
宏道镇北社东村中,始建年代不详。现存大殿为北宋政和末年(公元1118年)或宣和初年(公元1119年)所建。
薄一波故居
薄一波故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的故居,坐落在蒋村。故居建于清朝末年,占地283平方米,属北方
四合院落。
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故居是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统治山西近四十年的阎锡山的府宅。它始建于1913年,完成于1937年是一座宏大的建筑群,共建有大大小小30余个院落,近千间房屋(现存27个院落、700余间房屋),总
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既有黄土高原典型的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有晚清宫殿式建筑,现为山西省省级重点文物。
关王庙
关王庙俗称“无梁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北关,
定襄二中西侧。始建于
宋徽宗宣和五年(公元1123年),原为昭惠灵显王庙建筑群的西庑殿,金章宗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塑关羽像改制为武庙。2006年6月1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位于定襄县城西2.5千米的
西河头村是与河北冉庄、北京焦庄地道齐名的我国保存的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战遗址之一。
西河头地道战遗址,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中共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首批命名为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被省教委命名为德育基地,1998年被省委国际委员会命名为国际教育基地,2004年被省人际办命名为人民防空教育基地。
地方特产
蒸肉
蒸肉传统名吃蒸肉,已有千年历史。为宫廷
御膳秘方配置,历代宫廷御苑将它视为珍品。
黄烧饼
黄烧饼形扁圆,色深黄。内包酥料,皮面由面粉加食油、米粉、肥面和就。食其酥而不脆,甜而不腻,
蒋村麻纸
蒋村麻纸约始于明代。特点是:薄、韧、耐、是传统的经济实用民间用纸,用它糊窗户,隔风不隔音,防寒又明亮,雨打不易烂,风吹不易破。用它记帐写字,不走墨,耐搓揉,可长久保存;用它打顶棚,筋骨坚韧,拉扯不断。原料是:麻蝇(废绳子),
纸巾(废纸),从原料到成品经历工序为:拣(剁)麻分纸、洗麻(纸)、馏麻(纸)、脱灰、碾浆、操纸、晒纸等。
著名人物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人,1908年2月6日出生于蒋村,国务院原副总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2007年1月15日20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荣誉称号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2020年7月,入选山西省2018、2019年度省级平安县(市、区)名单。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确认为2019年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4月1日,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推评名单。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
2022年9月,定襄法兰入选“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