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布莱克(George Blake,1922年11月11日-2020年12月26日),是英国-苏联的双面间谍。原姓贝哈(Behar),生于荷兰鹿特丹,1942年搬至英国,1944年8月被派往英国军情六处的荷兰部门工作。布莱克世界间谍史上最著名的特工之一,曾是英国秘密情报局MI6的叛逃者、克格勃的间谍明星,获得过苏联列宁勋章和红旗勋章。1966年,根据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命令,布莱克被授予苏联公民的身份。并获得上校军衔。他的余生都在俄罗斯度过。
现状
莫斯科郊外的早上,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在一座
别墅前的草坪中,两位老人坐在椅子上悠闲地交谈着,不时发出阵阵爽朗的笑声,他们的妻子则在一旁烤着
牛肉……倘若此情此景让远在英国的秘密情报局得知,定然羞愧难当,气急败坏。因为,这两位老人都是秘密情报局的叛逃者,克格勃的间谍明星。其中一位是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间谍”的
哈罗德·金·菲尔比,另一位与
菲尔比一样,也是
苏联列宁勋章和
红旗勋章的获得者,继菲尔比之后创造世界谍报史又一个奇迹的乔治·布莱克。
人物生平
语言天才
乔治·布莱克
原姓贝哈,于1922年11月11日生于
荷兰鹿特丹。父亲艾伯特·贝哈是英籍土耳其人,母亲是荷兰贵族后裔。父亲因病去世后,13岁的布莱克前往埃及的姑母家寄居。在
开罗,布莱克与他的叔叔,后来成为埃及共产党领导人的亨利·库里尔朝夕相处了三年,年轻的布莱克受其叔叔影响,接受了早期共产主义教育。16岁时,布莱克回到了荷兰。
1940年德国入侵荷兰,
盖世太保逮捕了布莱克,把他关进了
集中营。虽然集中营由党卫军严加看守,但布莱克还是设法逃了出来并顺利地逃到外地的叔父家。不久,他就参加当地的抵抗运动,充当抵抗运动的信使,执行了几次传递情报的危险任务。战后,布莱克因此还获得了
荷兰女王授予的四级拿骚十字勋章。
为了躲避盖世太保的追捕,布莱克前往英国,并报名参加了
英国海军。几个月后,他的上级发现了布莱克的语言天赋——精通英语、
荷兰语、法语和德语,因此,送他到军官学校培训。接受完培训,布莱克先在海军情报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转到特别
行动委员会荷兰分部,从事密电码的截收和破译工作。
二战结束之时,布莱克已经晋升为
海军上尉,在汉堡的英国军舰上任情报官。1947年,由于特别情报处官员肯尼思·科恩的推荐,外交部决定录用布莱克,并派他进入
剑桥大学唐宁学院学习俄语。布莱克在唐宁学院的学习持续了一年,毕业之时已经精通俄语。外交部将他分配到外事局九处一科,暂时任代理领事。实际上,布莱克的真实身份是秘密情报局特工。
几个月后,布莱克接到通知,要他到韩国首都汉城任职。于是,1949年布莱克抵达汉城,谁也预料不到,远东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双面间谍
1950年6月25日,
朝鲜战争爆发。当
朝鲜人民军攻进汉城后,英国
公使馆里所有人,包括布莱克,立即成了阶下囚。后来,英法两国使团成员都被朝鲜拘留在
鸭绿江边的满埔。
据布莱克晚年回忆录叙述,在朝鲜,他目睹了
李承晚政权的昏庸无能,亲历了美国飞机对朝鲜村庄的野蛮轰炸,内心深受触动。在朝鲜拘留
营里,苏联和朝鲜开始向布莱克等人宣传共产主义思想。苏联国家安全部政治教育部还专门派来了
意识形态专家格列戈里·库兹米奇,试图策反这些“战俘”。在被捕后的第17个月,布莱克告诉库兹米奇,他已经信仰共产主义,愿意为克格勃效力(有趣的是,后来库兹米奇反而叛逃到美国,投靠中央情报局)。但是他提出为苏联工作的三个条件:第一,他只提供与反对
共产主义国家有关的英国
情报活动的情报;第二,他不接受
酬金;第三,不必
提前释放他。总之,从那时起,布莱克就是克格勃的间谍了。
1953年3月,布莱克和英国公使、领事等人在苏联驻北京
大使馆的安排下,经北京、莫斯科、
西柏林,返抵英国。在那里他们受到英国外交部高级官员的热烈欢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布莱克被分配到军情六处克伦威尔街分部工作,专门负责窃听和秘密拆封
外交邮袋。
1955年春,布莱克被派往西
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内秘密情报局工作站任技术行动部副主任,他的特殊使命是研究驻德苏联军队的情况,并在苏联军官中物色可能的叛徒。就在这时候,布莱克上司发现他与苏联人有联系,但以为他只是为了向苏联人传递假情报。因此,布莱克为苏联服务,后来是经过秘密情报局特许的。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布莱克真正效忠的是克格勃,而不是秘密情报局。
42条性命42年刑期
在军情六局伦敦总部工作时,布莱克将秘密情报局的“
战斗序列”——全局工作人员名单和工作情况提供给苏联。而最重要的情报还是在柏林任职的四年里,他向克格勃报告了
英国秘密情报局布建间谍网的情况,其中包括在
共产主义国家中招募的近400名间谍人员名单。据称,因为布莱克的叛变,导致42名英国间谍死于他手,为此,
英国司法当局判处布莱克42年
徒刑。
布莱克欠下的第一条人命是东德国家安全局局长比亚韦克中将。1953年,他叛逃到西柏林,改名换姓之后,被秘密安置在西柏林的一个安全住处。比亚韦克受到特殊的照顾,秘密情报局在他的公寓里安装了保险锁,还有与英国安全官员联系的
报警器,因为他们知道,克格勃对待叛徒决不会心慈手软。只可惜百密一疏,1956年2月的一天,比亚韦克一时高兴,在没有安全人员陪同的情况下私自出门散步,他刚走到小巷子口,就从暗处闪出两个人来,扑向比亚韦克,将他拖进一辆早已等候在那的小汽车。英国政府多次向苏联政府提出交涉,但苏联当局一口否认他们知道比亚韦克的下落,英国人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原来,比亚韦克的房子与布莱克住处正好在一个胡同,布莱克发现这一秘密后立刻通知了克格勃。从此,比亚韦克就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另一个被布莱克指出的是
格鲁乌的彼得·波波夫。1953年在
维也纳,波波夫暗中投靠了
美国中央情报局,并且很快成为战后为西方效劳的最有成效的间谍。在维也纳工作的两年期间,他提供了有关400余名潜伏在西方的苏联间谍人员情报。当他从维也纳调到东柏林后,暂时与中情局失去了联系,于是他给联络人写了一封信,托正在东德访问的英国
军事使团转交。按
工作流程,这封信应首先交给秘密情报局当地
情报站,然后由情报站与中情局联系。于是,信便传到了柏林情报站的布莱克手中。布莱克不辱使命,如期把信交给了中央情报局。只不过,在转交信之前,他已经阅读了信的内容。
格鲁乌得到报告后立刻把波波夫召回了莫斯科,并秘密监视其行踪。1959年10月的一天,当波波夫在莫斯科一辆
公共汽车上向美国驻莫斯科使馆中一名中情局间谍传递情报时,被格鲁乌当场抓获。波波夫的下场十分悲惨,在众多格鲁乌同事的面前,他被活生生地扔进烈火熊熊的
炉子里烧死了。
“黄金行动”成“废料行动”
布莱克最为得意,给英美情报机构造成损失最大的要数他出卖了“柏林隧道”的秘密。1953年,
英国秘密情报局制定了一个名为“
黄金行动”的计划:从西柏林挖一条长450米长的隧道通到东柏林,并在东柏林至莫斯科的三条地下电缆上,采用英国工程师设计的搭线方法,实施窃听。该线路除窃听苏联与东德之间的军政电话外,还窃听东柏林到
波茨坦的苏联
军事管制总部,以及苏联驻德
防区和华沙之间的电话。由于隧道要从
美占区开挖,因而,
美国中央情报局也参加了这一秘密行动。挖掘隧道与安装窃听设备历时一年,耗费了 2500 万美元。秘密情报局和中央情报局都指望柏林地道能作为一个超级的
情报来源,在苏联采取
军事行动前能提前得到一些
预警时间。但是1956年,苏联出兵
匈牙利,地道里却没有传出一点征兆,令西方情报机构大为不解。原来,早在隧道还未动工之前,布莱克就已经把这项绝密计划的相关文件泄露给克格勃了。从此,俄国人就把机密情报改在其它线路上传送,同时,利用这几条电缆向西方传送假情报。
1956年4月22日,苏联通信工程兵在维修电缆时,一个
通信兵突然掉进隧道,柏林隧道无意中暴露出来。苏联当即召开
记者会,指责美国人入侵苏联管辖区,并让众多记者参观这条通向美占区的隧道。与此同时,美、英
传播媒体也大肆宣传,说这条隧道三年来的窃听行动,是冷战中西方最大的成功。直至1961年,布莱克间谍案曝光后,英美情报机构才意识到自己被苏联人耍了。
原形初露
布莱克在柏林工作了四年后,于1959年调回伦敦秘密情报局总部工作。但是,他呆在伦敦的时间并不长。
苏伊士运河危机发生后,英、法、以三国发动侵埃战争,妄图夺回运河,不料遭到失败。英国感到必须派一个掌握多国语言的人到
中东去,这样可以在诸如
约旦、
科威特和其它
波斯湾阿拉伯语国家中保持应有的影响。于是,他们想起了“语言天才”布莱克,派他到
黎巴嫩学习阿拉伯语。
布莱克在柏林期间,曾经发展了一名叫霍斯特·埃特纳的
双面间谍,埃特纳过去曾经在
西德情报局长莱因哈德·格伦将军的机构中任职,后来因为生活奢侈而被解雇。
英国秘密情报局同意埃特纳在布莱克领导下向克格勃提供假情报。
在布莱克到达黎巴嫩的同一个月,埃特纳的妻子因为丈夫有了外遇,气急之下向
联邦德国保密局告发了他。保密局逮捕了埃特纳,指控他向苏联提供情报。埃特纳在狱中承认了他的双重间谍身份,并供认他是在一个名叫“范弗里斯”的英国人煽动下才为苏联人搜集情报的,而“范弗里斯”正是布莱克的化名。联邦德国向秘密情报局通报了有关情况,但他们对此不以理睬,因为布莱克同埃特纳接触是经过秘密情报局批准的。布莱克此次侥幸过关,但不久后,他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生死时速
“狙击手”是波兰总参情报部副部长迈克尔·戈伦涅斯基的代号,他是美国中情局的一名间谍。此人行踪十分诡秘,在1961年叛逃之前,连中情局都不知道他的国籍和真正身份,只知道他与克格勃有密切联系。
“狙击手”提供的一份情报说,克格勃已经搞到一份秘密情报局文件,上面列有英国在
波兰的
谍报人员名单。中央情报局把这个情报通知了秘密情报局,秘密情报局的头头们面面相觑,不敢相信又出了个菲尔比。 “狙击手”又透露说秘密情报局内部隐藏着一个极为活跃的克格勃间谍,代号为“钻石”。然而秘密情报局查遍了总部和波兰间谍站的所有特工,结果还是一无所获,不仅“钻石”没有被发现,却因此暴露了“狙击手”的存在。“钻石”立刻向克格勃报告,波兰情报部内有一个为西方工作的间谍,代号“狙击手”,但是不知道其具体身份。“狙击手”与“钻石”都知道对方的存在,清醒地意识到对方都能将自己置于死地,因此急切地要求自己的主子清除叛徒。
克格勃比军情六局的动作快,只可惜,他们找错了人。由于戈伦涅斯基是波兰情报部内负责
反间谍事务的直接领导,且一直得到克格勃的器重,因此克格勃把挖出‘猪’ (“猪”是克格勃对叛徒的称呼)的任务交由他负责,大吃一惊的戈伦涅斯基了解情况后仓惶逃往美国。
军情六局专家立即前往美国,去调查那份名单的情况。得知军情六局还没有找出“钻石”后,戈伦涅斯基吓坏了,他生怕来审问他的人就是“钻石”,说不定还奉了克格勃的命令来干掉他,于是痛斥
MI6的无能。不过最终他还是与秘密情报局合作,告诉他们克格勃不是从秘密情报局总部和波兰获得的名单,而是从一个柏林情报站的
情报人员那得到的。而且,1960年以后,“钻石”提供的
机密文件突然中断了,那时,布莱克恰好被派往
贝鲁特学习阿拉伯语。
如梦初醒的军情六局,这才相信“钻石”的存在,而且,这名间谍就是乔治·布莱克。他们急忙将布莱克从贝鲁特调回伦敦,从此,布莱克接受了无休止的审查,最终招供了他为克格勃进行的所有
间谍活动。
二度越狱
1961年5月3日,伦敦中央
刑事法院以
叛国罪判处乔治·布莱克42年徒刑,这是英国自废除死刑以来最严厉的判决。布莱克起初被关押在伦敦北部的斯克拉布监狱,并被列为“特殊监护”的犯人,这是对有可能越狱的犯人采取的特别措施。然而,4个月后,秘密保安局局长罗杰·霍利斯爵士通知监狱负责人,对布莱克的调查已经结束,要求解除对布莱克的“特殊监护”。于是,监狱长把布莱克安排到第四排牢房的一间普通单人牢房中,并让他担任监狱的阿拉伯语函授教员。
在斯克拉布监狱的犯人中,有四个人对布莱克的越狱逃跑起了积极作用。肯尼思·戴库西是金融巨头,因为诈骗和诬陷而被捕入狱。肖恩·伯克年轻机智,在布莱克越狱过程中起了关键性作用。米歇尔·兰德和帕特·波特尔都是爱尔兰人,他们都认为英国司法当局对布莱克的判决过于严厉。
1966年,伯克刑满获释,开始为布莱克策划越狱行动。10月22日星期六放电影时,有人将一根铁棍塞进布莱克的牢房。布莱克用铁棍撬开了铁窗,并从房顶上爬了出来。此时,天色漆黑,大雨倾盆。他快速奔向15英尺外的围墙,抓住伯克早已安放在围墙上的尼龙
绳梯,很快就翻过围墙逃走,不幸的是从墙头跳下时,手臂摔
骨折了。布莱克在伦敦以北的一个住所躲藏了两个月,避开了警察的追捕高峰。后来,兰德·米歇尔把布莱克藏在一辆坐卧
两用汽车的床下,经过多佛尔渡口,到达
比利时。又经西德前往东德,在那里,布莱克受到克格勃官员的热烈欢迎,并乘飞机前往莫斯科。
尾声
乔治·布莱克抵达莫斯科后,受到苏联当局的热情接待,苏联政府授予他
列宁勋章和红旗奖章。此后,布莱克一直默默无闻地在莫斯科
世界经济和
国际关系研究所上班。将近1/4世纪后,他终于打破了沉默,撰写了《我的间谍生涯》一书,向世界读者展示了其不平凡的一生。
菲尔比让秘密情报局从“超级机密”的光环中跌入黑暗的深渊,而布莱克在秘密情报局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彻底摧毁了英国
情报系统的声誉,可怜的
英国秘密情报局何时才能恢复元气,只好靠女王保佑了。
人物逝世
2020年12月26日,据
路透社报道,俄罗斯对外情报局发言人伊万诺夫表示,冷战时期著名英国双面间谍乔治·布莱克(George Blake)在俄罗斯去世,终年98岁。
人物经历
获俄情报部门高调表彰
2007年11月12日,
俄罗斯对外情报局为
冷战时期英国籍特工乔治·布莱克授勋,庆祝这名令英国军情六处恨之入骨的
双重间谍85岁寿辰。布莱克的间谍生涯颇具传奇色彩:他曾令英国
情报机构损失惨重,后又成功越狱逃亡
苏联。5个月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向叛逃英国的前克格勃高官授勋。
美联社说,尚不清楚俄方此举是否为对英国的一种还击。
获得友谊勋章
12日晚间,一场特别庆祝活动在俄罗斯对外
情报局总部举行。俄罗斯
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对外情报局发言人
谢尔盖·伊万诺夫的话说,对外情报局局长、前总理
米哈伊尔·弗拉德科夫向布莱克颁发象征国家最高荣誉的
友谊勋章,并宣读俄领导层发来的
贺电。
“布莱克提供的信息总是迅速、准确,极其重要。”伊万诺夫说,布莱克所提供情报的重要性再怎么高估也不过分。
就在5个月前,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向1985年叛逃英国的前克格勃高官戈尔季耶夫斯基授勋。美联社说,尚不清楚俄方此举是否为对英国的一种还击,但一些英国和美国官员认为,俄罗斯正不断加大针对
西方国家的
情报工作力度。
俄英关系近两年来因接二连三的“间谍案”而持续紧张。尤其是俄前特工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中毒案发生后,英方要求引渡嫌疑人、前特工安德烈·卢戈沃伊,但遭到俄方拒绝,英国今年7月因此宣布驱逐4名俄外交官。
“挖”出柏林地道
布莱克1944年成为英国军情六处特工,后投靠苏联,其双重间谍身份直至1961年才暴露。
在布莱克向苏联提供的情报中,“
柏林地道”行动最为出名。1953年,布莱克向苏联情报部门透露,英国和
美国情报机构计划挖掘一条地道,通往当时由苏军占领的
东柏林,以窃听苏军司令部
地下电缆通讯。
1956年,苏方发现了这条当时投入使用已近一年的窃听地道,于是将计就计,利用这条地道向美英传递
假情报。美英方面对此浑然不知,直至布莱克1961年被捕,才发现上了大当。
“如果像‘柏林地道’这样现今广为人知的大规模
情报行动取得成功,美国和英国就可以沉重打击苏联,”伊万诺夫说,“也就是说,由于布莱克,苏联得以避免非常严重的军事和政治损失。”
两度羞辱英国
布莱克在1950年
朝鲜战争爆发时任英国驻
汉城领事馆副领事,后被朝鲜军队俘虏。他说,自己在被俘后看到的一切,使他决心放弃效忠英国,主动选择为苏联效力。
布莱克说,当看见美军轰炸“完全没有防御能力的朝鲜小村庄”时,“没有人会为站在
西方世界一边而感到太骄傲”,“我最后得出结论,对抗共产主义是错误的”。
被英国视为叛国者的布莱克在
冷战期间两度羞辱英国。成为双重间谍后,布莱克回到英国负责对外情报工作的
军情六处工作。他提供的情报使数十名西方特工身份暴露,令英国情报机构损失惨重。美联社说,被布莱克“出卖”的英国间谍可能多达数百名。
布莱克的身份1961年被识破,并被判处42年监禁。但他5年后在同情者帮助下,成功逃出位于
伦敦的监狱,最终顺利抵达苏联。克格勃后来授予他上校军衔。
无悔当年选择
布莱克在英国育有3个子女,逃亡苏联后又在
莫斯科重新组建了家庭。他还在担任俄情报部门教员,负责培训特工,著有两本回忆录。
回忆自己的间谍生涯,布莱克依然认为当初做出了正确选择。
“我本可以离开情报工作,本可以加入
英国共产党,本可以在街角出售《工人日报》(前英共
机关报),”布莱克对“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说,“许多人说,那可能是更光荣的事业。但我觉得,如果抛开顾虑,我能够为这份事业做得更多,做出更大贡献。”
1991年
苏联解体后,布莱克度过了一段难熬的时间:时任俄罗斯政府中一些人曾主张将他
驱逐出境,但几个月后终于放弃这一想法。
伊万诺夫说,布莱克忠于社会主义理想,相信
社会公正。
布莱克说:“现在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平静的时光。在西方,我时刻担心暴露身份,而在这里,我得到了自由。前半生身不由己,后半生却有如此结局,这是个奇迹。回顾我这一生,不管命运把我带到何处,我都能泰然处之。”
人物家庭
朝鲜半岛停战后,布莱克获释回国。继续在
军情六处任职,并结识了第一任妻子吉莉安。1954年两人结婚。布莱克与吉莉安有3个儿子,均已年过半百:长子是伦敦一家银行的人力资源经理;次子曾是皇家骑兵,因为父亲的“历史问题”,入职时须经过英国政府特批;小儿子是牧师,曾前往
巴拉圭传教。为避免被人另眼相看,孩子们都改用了继父的姓氏。
1968年,已经
归化苏联国籍的布莱克在
莫斯科与第二任妻子伊达·卡列耶娃重组家庭,两人有一个儿子米哈伊尔。
人物名言
“我投奔
社会主义,并不是因为他们用了什么手段,而是他们的理念打动了我。”
“我认为,把你的生命献给一个崇高的理想、一项崇高的实验,永远不会错……”
“我不相信什么‘
来世’。当
大脑停止
血液供给那一刻,人就死了,一切也就结束了。你不会因作恶而下
地狱,也不会因行善而上
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