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馆是指那些位于乡村地区的,具有乡村特色的,能够给行人或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的旅馆。乡村旅馆的食宿大多物美价廉。
乡村旅馆的内涵
所谓的乡村旅馆应该是指位于乡村地区、具有乡土特色、以向外来游客提供食宿、餐饮等服务的旅馆。
乡村旅馆的分类
按游客需求分
分为家庭旅馆型、专业接待型、庄园。家庭旅馆主要是为了满足部分旅游者在享受质朴的田园风光的同时,体验农户生活民俗的需求。随着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开始注重服务享受,专业接待型乡村旅馆即为了满足游客这个要求开设,以“开门大自然,闭门现代化”的方式协调了乡村性现代化之间的矛盾,
对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庄园满足了游客食宿、娱乐、购物等多样化需要,是一个提供食、宿、行、游、购、娱综合型乡村旅馆。
按地理位置分
分为城郊乡村旅馆和远郊乡村旅馆。前者距离城市中心近,作为城市的后花园,一般都会有以“农家乐”的形式来吸引游客。接待的客流量较大,但由于交通的便利,旅馆的入住率并不会很高。
远郊乡村旅馆是指那些距城市较远的乡村旅馆,它又包括景区乡村旅馆和特色乡村旅馆。景区乡村旅馆是指位于景区内外的旅店,它与景区的兴衰存亡息息相关。往往在游客到达某一景区后,由于文化差异性、时间安排等因素会选择入住乡土气息浓厚、价格便宜、方便舒适的景区乡村旅馆。
特色乡村旅馆是指那些独立于景区之外,以自己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乡土特性吸引游客前来入住,让他们在度假休闲之余又感知当地民风民俗、体验村民淳朴的生活的乡村旅馆,这些乡村旅馆对景区依赖小或者根本没有。
以计价方式划分
B&B是英语BedandBreakfast(床和早餐)的缩写,也就是提供床铺和早餐的乡村客栈。这种客栈大多是房主把家中多余的房间让出来,供度假游客住宿,既解寂寥又有收益。英国自然风景区的小镇几乎都有这样的家庭式旅馆,打着B&B的招牌。旅馆一般是由家里的女主人负责打理。另外一种是零点式乡村旅馆,以只提供住宿为基础,早餐及其他服务的组合形式由游客自主选择。
旅馆必要性
旅游市场需求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法定假日的延长,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旅游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工作节奏的加快,自下而上竞争压力的增大,人们对于乡村美丽的风景、幽雅宁静的环境、清新的空气、淳朴浓厚的生活风味,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生活方式、保存久远的文化传统等越来越向往,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乡村去旅游。
他们选择到乡村旅游,真正的体验农村生活、得到身心放松。但是由于乡村中的旅馆较少且游客也比较多,特别是在长假期间,人们发现很大需求缺口。需要相应的发展乡村旅馆才能满足这些市场需求,才能使乡村的旅游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前景。
作为旅游业的强有力的后备力量,只有通过应时发展,才能保证旅游业在乡村健康发展。应该说这些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自发兴建的不同规模的旅馆,极大的缓解了市场对旅馆的需求远大于供给的矛盾,促进了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旅游业发展需求
随着中国假日旅游的发展,大量游客集中在国家的法定假日出游,而且出游的人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这给景区接待工作带来较大的挑战。现有景区一般会有如下难题:一方面,为解决旅游旺季大量游客住宿难的问题,必须加大对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因淡季游客数量不足,现有的接待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再投资建设会造成更多资产的闲置和消费,投资效益低下。
而这使得旅游基础设施与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越来越突出。基于乡村旅馆适应市场波动能力强的特点,它能够很好地满足一些季节性强或处于起步阶段的旅游区的接待需要,是宾馆饭店的重要补充。
乡村旅游已经逐步成为体验经济时代的主趋势,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配备,乡村旅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乡村旅馆必须与乡村旅游同步发展,甚至先行发展,才能保证乡村旅游持续健康的发展。
作用
乡村旅馆是满足旅游者体验需要的平台
大部分乡村旅馆是以当地家庭为依托,以当地居民为经营管理者,以当地特色为支撑点,以让游客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
旅馆成员一般对自己的
本土文化都非常了解,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可以把当地文化很生动、熟练的介绍给游客。所以在旅馆成员日常生活与闲暇时的农作劳动中,入住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全面了解当地民风民俗,同时乡村旅馆还注重游客的参与性,让游客在亲自参与其中原汁原味地领略体验一番农作乐趣、农家野趣。并且在与当地居民近距离的接触中,游客可以与当地居民进行情感交流,乡民的淳朴、善良将会填补都市居民的情感空虚。即满足了旅游者“三亲”体验需要:亲知、亲行、亲情。
乡村旅馆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资源、尊重资源的原貌为前提的,既满足当代人旅游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旅游的需求造成危害。乡村旅馆作为宾馆饭店的补充,可以缓解旅游地的社会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降低各种现代文明对旅游地的污染,同时由于大部分乡村旅馆是以自己的家庭或原有的设施为基础的,减少了破土动工建造旅舍的机会,使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在各景区尤其是自然风景区建立乡村旅馆,它的环境保护效应更是明显。如果那里没有相应的旅游接待设施,不但给旅游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旅游者就地取材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乡村旅馆在外观上能够与周边环境融合一致,在具体的接待过程中能够最低限度地减少污染。它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起到了保护生态的示范 作用。
乡村旅馆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我国自古以来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密度非常大,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得农村有着大量闲置的
劳动力,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不仅农村会出现严峻的社会问题,而且有大量农民工涌入的城市,也将面临治安、就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的考验。乡村旅馆业作为一个
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对就业者的素质上和技术上要求并不是很高,而且能通过
产业关联带动、吸纳当地农民就业解决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大力解决“
三农问题”的提出说明了国家对农民问题的关心,乡村旅馆以低投入高产出作为乡村经济的切入点,备受各有关方面的重视,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环节。在区域内适当发展乡村旅馆,不仅可以增加农民
经济收益,而且可以节省资源,避免重复建设,解决供需矛盾,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保护和宣传当地乡土文化
成功的乡村旅馆不仅能够取得较好的
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对外宣传的窗口作用,它向外地游客展示了当地的乡土风情。而当地农民在看到乡村旅馆凭借它的特色性获得成功之后,平日里不易见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保护当地乡土文化转化为一种自觉意识,从而有利于该地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乡村旅游是农民了解市场的“窗口”。游客带来的不仅仅是消费收入,还有产品信息、项目信息和市场信息,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农民以此为平台,及时了解到市场信息,使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相接轨。如沅江胭脂湖一带的农民经常到旅客中间调查市场需求,然后再有针对性的开展生产,其建起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深受市场欢迎,从而加快
农业市场化的进程 。
存在问题
宏观管理力度
管理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没有充分发挥
乡村旅馆规划、发展与管理,它涉及
农村社区发展、城镇建设、农业结构发展、环境保护等部门和内容,需要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但各地的政府尚无一个健全的管理机构来对乡村旅馆进行统一的协调与管理,政府主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宏观管理力度差,造成许多在利益方面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现象,有问题时无人管理、互相推脱的现象。经营者和游客的正当权利得不到保证,游客的投诉得不到及时解决,这都十分不利于
旅游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乏整体规划控制
存在着这样的状况,往往先开发一个景点,政府或者开发商对其配套设备建设不闻不问,由农户
自发投资建立乡村旅馆来满足市场的需求。直到问题恶化,配套设施建设不足已严重阻碍当地
旅游业发展时,才会着手规划该地的乡村旅馆建设,在规划上存在着严重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的规划,在另一种方面还无法遏止乡民在较高利润的诱惑下,一哄而上,造成乡村旅馆遍地开花的混乱现象。总体而言,当前乡村旅馆盲目建设、重复开发、环境破坏等现象严重,若不及时解决,将极大地影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
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的乡村一直没有通路,通电、通水,这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乡村旅馆的可进入性。有的已开发起来的乡村旅馆则因开办过度导致家用电器增多但电线电路长期得不到改造和检修而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又由于城乡文化差异,许多乡村旅馆周遭,没有电话亭、停车场、购物场所等公共设施,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加大了乡村旅游者前往该地的心理阻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乡村旅馆的发展。
市场秩序混乱
由于市场机制存在的不足之处,又由于乡村旅馆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相应的经济、行政管理机制,政府缺乏宏观调控能力,出现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比如说有些地区,在旅游初期由于乡村旅馆数量少,游客往往存在着住宿难的问题。这个时候,仅有的几家乡村旅馆会凭借自己的垄断地位,定高价、轻服务,给游客带来了极不好的印象,严重影响了该地旅游事业的发展。
自身出现问题
从业者素质整体不高
理念与
经营意识的欠缺:多数经营者只乐意对硬件升级,而对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怎么注意,不愿在提高服务质量、创特色、改善旅馆环境上下工夫,按部就班地沿着别人的老路走,不敢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他们多数只关心自己的经营状况,而忽视整体的
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认识不足:许多经营者,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不管环境承载力与社会文化的承载力是否超标,一意孤行,惟利是图,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破坏了原有文化流失,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经营管理水平受局限
在很多农村由于很多农民没有充足的资金,而贷款机会少、门槛高,他们往往通过集资的形式来投资乡村旅馆。这种合股制的集资方式,在经济意识、法律意识单薄的乡村,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所有权、经营权与分红的纷争。而这种内部矛盾,往往会导致该乡村旅馆在管理上有众多致命的缺陷。规模较小的乡村旅馆它的所有权因为资金与观念的原因一般都选择自己经营,从而使得乡村旅馆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的同一性,又由于许多经营者缺乏管理理念,使得他们在用人时往往“任人唯亲”。这样一来在重视亲情、人情的乡村,旅游经营者是很难进行有效管理的。事实上,因这种情况导致破产的乡村旅馆不在少数。
产品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1.缺乏创新性
由于许多乡村旅馆的经营者,一般都是看到别人开办乡村旅馆经营状况良好后,跟风而来的,对本土文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在提供的产品形态上往往会出现单一性、单调性和雷同性。
2.卫生状况堪忧
有很多乡村旅馆由于城乡文化差异,经济水平上的差异,其设备、设施还存在脏、乱、差等落后现象,不能为来自城市的游客所接受。
3.乡土性缺失
有些乡村由于经济较发达,所以许多乡村旅馆为迎合某些消费者的需要,一味追求现代化、城市化,忽略了乡土性的重要性,根据大宾馆、大饭店的标准来打造自己,设施搞得非常现代化。有这样一个极端的例子,游客到某地乡村旅馆吃的水果、蔬菜等都不是当地种植的,而是从外地购买的所谓洋货,这种哗众取宠“土菜不土”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当地
旅游业发展。乡村旅馆如果失去了原始的东西,发展乡村旅游就不会有持久性。所以这样一改,不仅改掉了原有的乡土气质还改掉了很大一部分的消费者。这种产品不能协调好乡土性与现代化关系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的乡村旅馆中。
4.独立性不强
许多乡村旅馆都是依托景区发展起来的,又没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存在着对外界过分依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