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华忠,男,1973年生,土家族,湖南慈利人,中共党员,湖南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高级实验师,现任林产化工工程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硕士研究生导师。天然产物化学、功能食品研发与产业化研究方向。
研究项目
1. 国家科技部,2011BAD10B01,杜仲资源高效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主持。
2. 湖南省科技厅,2022SK2130,张家界莓茶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主持。
3. 湖南省教育厅,13CY017,杜仲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技术产业化转化,主持。
4. 湖南省科技厅,2017GK4037,茅岩莓”植物黄酮及二氢杨梅素提取分离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首席专家。
5. 广东宇通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独活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主持。
6. 广东宇通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特色植物产品开发技术服务,主持。
研究论文
[1]Haishun Wu,Mouyan Liu,Shengdan Liu ,Huazhong Yu*, Huixin Chen. Isolation of coumarins with anti‐Trichophyton rubrum activity from Heracleum vicinum Boiss. [J]. Brazil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23
[2]吴海顺,李伟业,于华忠*. 藤茶抗氧化活性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7):26-29.
[3]李伟业,吴海顺,于华忠*.七种独活、当归药材中蛇床子素及总香豆素含量比较,亚太传统医药,2021,17(04):36-40.
[4]李伟业,于华忠*.三叶木通研究进展,现代农业科技,2021,(01):70-72.
[5]李伟业,吴海顺,于华忠*.三叶木通籽油提取方法对比及超临界CO2萃取法工艺优化,食品工业科技,2021,42(10):203-208.
[6]魏媛媛,李伟业,温晓,于华忠*.杜仲雄花超微粉碎破壁条件优化,食品工业科技,2019,40(22):207-212.
[7]温晓,魏媛媛,于华忠*.原辅料对藤茶碎末制备颗粒茶的影响,林业科技通讯,2019(07):77-79.
[8]魏媛媛,李伟业,温晓,于华忠*.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杜仲雄花茶中3种活性成分含量,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8):192-194,197.
[9]魏媛媛,温晓,李伟业,于华忠*.不同干燥方式对杜仲雄花成分含量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3):163-165,169.
[10]温晓,魏媛媛,李伟业,于华忠*.不同造粒方法对造粒藤茶功能性成分浸出率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19,47(03):166-169.
[11]魏媛媛,温晓,于华忠*.不同产地杜仲雄花茶品质评价,绿色科技,2018(22):200-202.
[12]魏媛媛,于华忠*,温晓.破壁技术及其在杜仲雄花茶中的应用进展,贵州农业科学,2018,46(10):109-111.
[13]王亭,于华忠*,温晓,魏媛媛.响应面法优化土家族民间药藤茶饮料调配工艺研究,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7,23(03):54-59。
[14]陈雁梅,于华忠*,刘同方,王亭.酶法提取藤茶茎中二氢杨梅素工艺研究,应用化工. 2016,45(02):304-307.
[15]刘同方,于华忠*,陈雁梅,王亭.响应面法优化二氢杨梅素半合成杨梅素,林产化学与工业,2015,35(04):125-130.
[16]刘同方,于华忠*,陈雁梅,王亭.杨梅素的半合成及抗氧化活性比较,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41(06):125-127,133.
[17]. 陈默然,于华忠*,刘磊磊,唐克华.漂洗降低白及militarine含量的响应面法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22,42(06):117-122.
[18]. 王寒,于华忠*,罗庆华等.响应面法优化大鲵油微胶囊制备工艺[J].中国油脂,2017,42(09):106-111.
[19].王亭,于华忠*,刘同方等.竹柳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基于案例[J].湖南生态科学学报,2015,2(01):50-56.
[20]. 陈雁梅,于华忠*,刘同方,王亭.显齿蛇葡萄果实的开发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9):10294-10295+10305.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29.093.
[21] .郑红岩,于华忠*,刘建兰等.大孔吸附树脂对蓝莓花色苷的分离工艺[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4,34(04):59-65.
[22]. 刘同方,于华忠*,陈雁梅等.杨梅素植物来源及提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5):4781-4783+4786.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4.15.122.
[23]. 郑红岩,刘同方,刘建兰,高梦,陈雁梅,于华忠*等.超声波协同酶法提取蓝莓花青苷的工艺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05):198-201.
[24]. 高梦,刘建兰,郑红岩,刘同方,于华忠*等.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二氢杨梅素增溶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房,2014,25(07):623-626.
[25]. 郑红岩,刘建兰,高梦,刘同方,于华忠*等.蓝莓花青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01):59-64.
[26]. 刘建兰,郑红岩,于华忠*等.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检测藤茶中的总黄酮[J].分析科学学报,2013,29(06):876-878.
[27]. 郑红岩,高梦,刘建兰,刘同方,陈雁梅,于华忠*等.不同品种蓝莓果实品质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11):245-249.
[28]. 刘建兰,于华忠*,高梦等.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的提取检测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9):90-93.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3.19.006.
[29]. 刘同方,于华忠*,刘建兰等.红丝线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9):116-119+124.DOI:10.16768/j.issn.1004-874x.2013.19.007.
[30]. 郭满满,肖卓炳,彭密军,于华忠*等.没食子酸的热稳定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2,32(04):58-62.
[31] . 郭满满,肖卓炳,彭密军,于华忠*等.槲皮素的热降解机理及其分解动力学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24(08):1026-1030+1046.DOI:10.16333/j.1001-6880.2012.08.004.
[32]. 邱亮,于华忠*,刘建兰等.茶条槭叶没食子酸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稳定性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2(09):85-88.DOI:10.16498/j.cnki.hnnykx.2012.09.005.
[33]. 邱亮,于华忠*.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茶条槭叶中没食子酸的研究[J].广州化工,2012,40(07):85-88.
[34]. 郭满满,肖卓炳,于华忠*等.热重法研究绿原酸的热稳定性、分解动力学及贮存期[J].药物评价研究,2011,34(05):348-352.
[35]. 黄美娥,夏继材,龙双娟,于华忠*等.野生半夏不同生长期内γ-氨基丁酸含量的测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088-13089.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0.24.094.
[36]. 阳艳,高中松,于华忠*.亚麻木酚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682-12684+12689.DOI:10.13989/j.cnki.0517-6611.2010.23.069.
[37]. 董爱文,于华忠*,冯英英.爬山虎籽中原花青素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及含量测定[J].食品科学,2010,31(14):88-92.
[38]. 王志宏,邝玮琪,李倩,吴旭,于华忠*等.藤茶总黄酮提取物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J].作物研究,2010,24(02):116-119.DOI:10.16848/j.cnki.issn.1001-5280.2010.02.017.
[39]. 阳艳,于华忠*,尹艳群.HPLC法检测桔皮中橙皮甙的稳定性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9(01):28-30.
[40]. 周国海,杨美霞,于华忠*.大学生毕业论文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3):5-6.
[41]. 唐克华,戴兰芳,唐万勇,于华忠*等.大孔树脂法分离二乔木兰花红色素[J].食品科学,2007(09):235-238.
[42]. 彭国平,杨华,姜放军,于华忠*等.湖南山银花挥发油超临界CO_2萃取条件优化[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4):506-509.
[43]. 彭国平,石国荣,陈曦,于华忠*等.湖南山银花香精SFE-CO_2萃取条件的优化[J].食品与机械,2007(04):65-67.DOI:10.13652/j.issn.1003-5788.2007.04.019.
[44]. 田春莲,卓儒洞,于华忠*.从毕业生就业谈专业教学改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4):67-69.
[45]. 周国海,于华忠*,卢成英等.红檵木叶中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研究[J].食品科学,2007(06):74-77.
[46]. 周国海,于华忠*,余志勇.朝天椒中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02):170-174.
[47]. 丁文,于华忠*,黄维等.红薯叶、茎中多糖的提取及含量测定[J].中国林副特产,2006(06):20-21.
[48]. 周国海,于华忠*,喻永红.鱼腥草不同部位抑菌作用的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6(06):38-40.
[49]. 唐克华,于华忠*,熊玉双.二乔木兰花红色素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与特性[J].食品科学,2006(10):391-395.
[50]. 王征,田云,卢向阳,于华忠*等.反胶束中单宁酶催化没食子酸烷基酯的合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03):429-433.
[51]. 于华忠*,龙维珍,饶立群等.TLC法测定烟叶中茄尼醇的含量[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6(03):58-60.
[52]. 高中松,于华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篦子三尖杉碱总生物含量[J].农业网络信息,2006(05):174-175.
[53]. 李国章,于华忠*,曹庸.薄层扫描法测定三种中药材中熊果酸的含量[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02):51-53.
[54]. 李国章,于华忠*,卜晓英等.桑椹籽中黄酮的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及抑菌作用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6(02):86-88.
[55]. 李国章,于华忠*,卜晓英等.分光光度法测定湘产苦丁茶中熊果酸含量[J].光谱实验室,2006(02):401-404.
[56]. 于华忠*,周冬武,李国章等.微波预处理对超临界CO_2脱除绿茶中咖啡因和EGCG影响的研究[J].茶叶科学,2005(03):203-207.
[57]. 杜亚填,周朴华,许建宇,卜晓英,于华忠*等.组织培养和HPLC法研究红豆杉生物合成紫杉醇的组织化学定位[J].生物技术,2005(04):45-48.DOI:10.16519/j.cnki.1004-311x.2005.04.021.
[58]. 周国海,于华忠*,李国章等.TLC法测定虎杖中白藜芦醇的含量[J].湖南林业科技,2005(03):11-13.
[59]. 张敏,曹庸,于华忠*等.同步荧光检测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新方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02):63-66.
[60]. 于华忠*,李国章,曹庸等.薄层扫描法测定几种植物中熊果酸的含量[J].中国林副特产,2005(03):26.
[61]. 张敏,曹庸,于华忠*等.虎杖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荧光分析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5(05):15-18.
[62]. 于华忠*,李国章,曹庸等.银杏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林副特产,2005(02):22.
[63]. 黄美娥,于华忠*,曹庸.蕨菜叶、茎中γ-氨基丁酸的提取分离及含量测定[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01):77-78.
[64]. 唐克华*,于华忠,龚剑等.红檵木花色素的微波提取与特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5(03):568-574.
[65]. 于华忠*,李国章,曹庸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的绿原酸含量[J].福建茶叶,2005(01):9.
[66]. 于华忠*,李国章,唐克华等.一种细菌红色素的基本特性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5(01):66-68.
[67]. 于华忠*,李国章,曹庸等.TLC法测定几种植物中熊果酸的含量[J].西部林业科学,2005(01):60-61.DOI:10.16473/j.cnki.xblykx1972.2005.01.015.
[68]. 张敏,邱朝晖,曹庸,于华忠*等.荧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03):238-239.
[69]. 杜亚填,许建宇,卜晓英,于华忠*等.红豆杉植物和愈伤组织培养物中紫杉醇含量的检测[J].林产化工通讯,2005(01):17-20.
[70]. 于华忠*,李国章,曹庸等.虎杖白藜芦醇提取物的干燥方法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2005(01):31-33.
[71]. 张敏,李国章,曹庸,于华忠*等.荧光分析法测定杜仲叶总黄酮含量的研究[J].光谱实验室,2005(01):54-57.
[72]. 张敏,于华忠*,曹庸等.不同季节的虎杖根茎中8种矿质元素的光谱测定[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4(12):1669-1671.
[73]. 于华忠*,龚竹琼,张东山.茶多酚的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4(04):16-19.
[74]. 于华忠*,张东山,龚竹琼.茶叶中EGCG含量分析研究[J].福建茶叶,2004(04):28.
[75]. 于华忠*,李国章,李贵等.不同品种忍冬及不同部位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06):108-109.
[76]. 周国海,于华忠*,李国章等.葛根中总黄酮及葛根素的含量测定[J].湖南林业科技,2004(05):71-72.
[77]. 周国海,杨美霞,于华忠*等.商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04):37-40.
[78]. 曹庸,张敏,于华忠*等.气象因子和矿质元素对虎杖根茎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4(07):1143-1147.
[79]. 张敏,曹庸,于华忠*等.虎杖白藜芦醇提取工艺的初步研究[J].林产化工通讯,2004(03):6-9.
[80]. 曹庸,于华忠*,张敏等.HPLC法测定虎杖白藜芦醇的含量及其稳定性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02):62-65.
[81]. 周国海,杨美霞,于华忠*等.不同方法对爬山虎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影响[J].中国林副特产,2004(03):3-4.
[82]. 曹庸,于华忠*,李国章等.虎杖不同季节、不同组织部位白藜芦醇含量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4(05):24-26.
[83]. 曹庸,于华忠*,粟斌等.自然发酵大豆产品的加工与保藏技术研究[J].中国酿造,2004(03):9-10+15.
[84]. 曹庸,张敏,于华忠*等.不同植物、同种植物不同组织部位中白藜芦醇含量变化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3(04):32-34.
[85]. 曹庸,熊大胜,朱金桃,于华忠*等.三叶木通果实呼吸生理与贮藏保鲜条件的研究[J].果树学报,2003(06):512-514.
[86]. 曹庸,于华忠*,杜亚填等.虎杖白藜芦醇超临界CO_2萃取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353-355.DOI:10.13331/j.cnki.jhau.2003.04.022.
[87]. 唐克华,于华忠*,田建林等.天仙果红色素的微波提取及特性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2(03):20-23.
[88]. 唐克华,于华忠*,罗泽民.白藜芦醇在酒类中的应用展望[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1(03):36-39.DOI:10.13982/j.mfst.1673-9078.2001.03.013.
[89]. 孙波,彭密军,于华忠*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杜仲绿原酸含量的方法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9(03):56-57.
[90]. 陈斌,谷伏安,于华忠*等.灰白毛莓红色素热降解动力学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8(04):7-9.
[91]. 陈斌,谷伏安,于华忠*.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8(03):35-37.DOI:10.13982/j.mfst.1673-9078.1998.03.013.
[92]. 徐东翔,谷伏安,于华忠*等.商陆浆果红色素提取工艺及毒素的清除[J].植物资源与环境,1998(02):2-6.
[93]. 陈斌,于华忠*,徐东翔.商陆红色素基本特性的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8(01):12-16.
[94]. 陈斌,王坤范,于华忠*.灰白毛莓红色素的性质[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8(01):17-21.
[95]. 陈斌,于华忠*,谷伏安.灰白毛莓红色素的开发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7(04):2-6.
[96]. 孙波,陈斌,杨晓燕,于华忠*等.杜仲叶与皮成分分析及药理实验[J].农牧产品开发,1997(06):20.
[97]. 陈斌,孙波,谷伏安,于华忠*等.天然食用色素灰白果莓红色素的开发研究[J].农牧产品开发,1997(01):7-9.
发明专利
1.一种从桔皮中提取橙皮苷和桔皮黄色素的方法,专利号CN201310036105.8。
2.杜仲挂面及其在预防和治疗高血压中的应用,专利号CN201410029920.6。
3.茅岩莓快繁与规范化栽培方法,专利号CN201310185689.5。
4.二步微生物转化法提高虎杖中白藜芦醇含量的方法,专利号CN201110125285.8。
5.从虎杖中制备高纯度白藜芦醇的工艺,专利号CN201110125337.1。
6.一种从甜茶叶中提取甜茶素的方法,专利号CN201110124427.9。
学术著作
于华忠(副主编).《植物资源化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9月。
于华忠(副主编).《文冠果生物学》,科学出版社,2010年1月。
科研项目
多年来,与省内外企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作为省“三区”科技人才、科技特派员,现为张家界绿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开展猕猴桃饮料、茅岩莓固体饮料方面的研发和产业化工作,与广东冠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宇通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鄢陵(河南)杜仁康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和单位开展了甜叶菊、独活、杜仲等方面的产业化项目合作。
获奖情况
2006年,虎杖白藜芦醇的提取纯化产业化新技术研究,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3年,杜仲功能成分开发与应用,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8年,杜仲纯粉制备新工艺研究,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017年,新型杜仲饲料添加剂开发及应用,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第一界中国林业产业创新奖(杜仲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