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趁中原八王之乱时期衰弱之际陆续建立北方政权而造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以匈奴、羯、鲜卑、氐、羌为代表的“五胡”纷纷入主中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原地区的民族构成,民族分布格局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晋初年,曾经是汉族聚居的关陇地区变成了“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的局面,到西晋末年,关中及以西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已经数倍于汉民族的人口。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更迭频繁,统治中心不断转移,被迫强迁的人口数量多,规模大,民族成分复杂。
五胡源流
汉赵、后赵五主即匈奴刘渊、刘聪、刘曜和羯族石勒、石虎,都是以武力颠覆汉族的西晋、建立少数族新朝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登极前后,利用图谶宣扬各自政权的合法地位,“五胡”的称谓大约由此而产生,其最初的涵义,就是指这五位率先入主中原并长期称帝的“胡”族首领。东晋十六国末期,“胡”的涵义扩展,此前活跃于北方的各主要少数族——匈奴、羯、鲜卑、氐、羌——一统统被纳入其中,“五胡”的新概念形成。
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晋室的衰落与南迁,原居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纷纷南下汉地,与汉族比邻,并先后建立了各自的政权。由于这些政权主要是由
匈奴、
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即「五胡」)所建,史称「
五胡十六国」。从“五胡乱华”开始,匈奴、鲜卑、羯、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大举南徙,进入黄河流域与当地汉族人杂居,建立了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北魏、北齐等数十个国家,历时300年之久。这一时期的大流动、大迁徙、大杂居,打破了民族的原有格局,使得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与汉族在空间分布上产生了变化。从两晋南北朝以后,匈奴、鲜卑、羯、屠各、卢水胡等族的活动便告消匿。杂居的结果是相互融合同化,民(少数民族)中有汉(汉族)、汉中有民,民中有民,主要同化于汉族之中。华夏化其实既不特别重视血缘也不重视文化,重视的是政治身份,比如在不在政府的户籍系统里面,是民还是夷,是附塞蛮夷还是归义蛮夷。把编户即“民”等同于华夏是总体情形,但有时还有一个过渡阶段,即进入了编户,但之前的非华夏身份还会被大家记住,经过几代之后,这个记忆被慢慢磨平,最终成为正常的民。
所谓的五胡十六国,指的是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加上汉族共同建立的十六个政权。
五胡介绍
匈奴
匈奴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北狄。战国末年,匈奴势力转强,威逼北方的秦、赵、燕三国。为防匈奴,三国被迫在边境一带修筑长城。到西汉时期,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北匈奴被西汉远征军诛灭,南匈奴呼韩邪则归降西汉成为附属国。汉魏之际,匈奴再次分裂为南、北两支。南匈奴依附中原王朝,
北匈奴则远迁西北中亚。至西晋末,南匈奴反叛,首领刘渊率部在中原建立了汉国,族子
刘曜改称为赵(史称前赵)。其后,复有匈奴首领
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属于匈奴一支的卢水胡建立
北凉。隋唐以后,匈奴逐渐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不复见于记载。
羯胡
羯为晋人对杂胡的泛称,其来源仍然扑朔迷离。西晋末年,居于山西、河北之间的羯胡卷入动乱。公元319年,其首领
石勒率领部众攻掠周边地区多年以后,据地襄国(今河北
邢台一带),建立后赵,自称大单于、
赵王。后赵势力强大时,其控制范围东起海滨、西至河西、南逾淮河、北接燕代。石勒死后,其侄石虎夺得王位,迁都
邺城(今河南安阳一带),实行残暴统治,引起内部混乱、宗室相争。至
石虎死后,部属
冉闵尽杀石氏宗室,改国号魏,后赵灭亡。
鲜卑
鲜卑源于先秦时期的
东胡。最初活跃于中原的是以慕容鲜卑为代表的东部鲜卑。后来,以
拓跋鲜卑和宇文鲜卑为代表的北部鲜卑又开始活跃于中原,并且灭掉了诸多残暴政权统一北方。东汉以后,随着匈奴势力的衰落,鲜卑逐渐发展起来,成为继匈奴之后中国北方最强大的民族。西晋末年,鲜卑各部族纷纷南下,在中原建立政权。东部鲜卑中的慕容部相继建立了前燕、后燕、南燕,
秃发部建立了
南凉。北部鲜卑中的拓跋部建立了代,后改称魏,史称北魏。
氐族
氐族渊源于先秦时期的
西戎,秦汉时期汉化程度已经很高,唯服装、婚丧仍保持着旧有习俗。西晋末年,因不满晋王朝的苛重奴役,
扶风氐帅齐万年率众反晋,导致了西晋王朝的崩溃。与此先后,
仇池(今甘肃成县西)氐帅
杨茂搜自立为王,建
仇池国;公元351年,
武都氐裔苻健占领关中,自称秦天王,建国大秦,史称「前秦」。前秦崩溃以后,氐族首领吕光复在
姑臧(今甘肃
武威)建立后凉,及后又被后秦所灭。隋唐以后,氐族已不复见于记载,融合于各个民族之中。
羌族
羌渊源于先秦时期的西戎。羌族虽然逐步向西和南面迁徙,但仍有相当数量的部族居于河湟一带,称为「西羌」。汉晋时期,中央王朝对西羌采取威逼政策,致使西羌多次爆发起义。西迁于天山南路的羌称为「婼羌」,自立为王,疆域相当广阔,曾经协助汉朝对抗匈奴。前秦崩溃以后,西羌首领
姚苌在长安建立后秦,势力强盛之时东至
河洛,西及关陇。后秦被东晋灭后,羌人仍然长期活跃在中国西北一带。
巴氐
巴氐族是“
五胡十六国”时期,五胡之外的另外一个南方民族。有些时候,五胡和巴氐并成为“六夷”。
东汉末自巴西(治今四川
阆中县)﹑宕渠(治今四川
渠县东北)郡北徙于汉中杨车板号为杨车巴。魏武帝时首领
李虎率族众500余户附魏受封将军并将族众尽迁
略阳北(今甘肃
秦安县东南)遂号为巴氐。
西晋元康(公元291-299年)年间关西连年饥馑族人又大量流入四川。首领
李特乘机拥兵割据于西晋
太安二年(公元303年)建立成汉政权为十六国之一。后渐与当地汉族融合。
政权分述
五凉
永嘉之乱后,
凉州地区所保持的汉族政权。
八王之乱后,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纷纷前来避乱。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中原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州治
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
石虎的进攻,又西越
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后又击败
伊吾戌己校尉
赵贞,在其地设立
高昌郡,控制了从
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盛时疆域覆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376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前凉,共传4世8主,立国凡57年。
都
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秃发即「
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史称
南凉。399年迁都于乐都,后乌孤死,弟
秃发利鹿孤继位,徙都
西平(今青海西宁)。401年秃发利鹿孤改称河西王,次年死,其弟继位,改称凉王,迁回乐都。自404年后南凉为争夺
河西走廊而与邻国连年征战,以致农牧业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连年不收,国力渐衰。414年西秦趁南凉进攻吐谷浑乙弗部,乘机袭取乐都,后南凉降于西秦,南凉遂亡。
北凉(401-439年)卢水胡(一说赀虏)
沮渠蒙逊都
张掖(今属甘肃)。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宁夏、新疆、青海各一部。397年后凉进攻西秦失败,吕光杀死从征的部下沮渠罗仇兄弟,罗仇侄
蒙逊遂以会葬为名,与诸部结盟起兵反抗吕光,并与从兄男成推段业为凉州牧、
建康公。399年段业入据张掖,自称凉王。401年段业杀男成,蒙逊遂以此起兵,攻破张掖,并杀段业,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张掖公,建国号北凉。412年蒙逊迁都姑臧,称河西王,至421年灭西凉。433年蒙逊死,子牧犍继位。439年北魏大军围攻姑臧,牧犍出降,北凉遂亡。蒙逊弟无讳等率残余势力西走,立国于高昌,460年为柔然所灭。
都酒泉。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酒泉、
敦煌一带,西抵新疆葱岭。400年,据敦煌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公,并设官建号,发兵攻下玉门以西各城,控制了西域,建国西凉。401年,沮渠蒙逊杀段业,建北凉。自此常对北凉作战。405年迁都酒泉,并徙胡、汉各族二万余户于酒泉一带,以汉人一万户侨置会稽、广夏二郡,余户则分置武威、
武兴、张掖三郡。北凉沮渠蒙逊每年进攻,西凉力不能敌,故与北凉通和立盟,后北凉背盟进攻,不得不迎战。417年病死,子
李歆继位,继续与北凉作战。420年歆闻沮渠蒙逊南伐西秦,遂率军三万攻北凉都城张掖,途中为逊所败杀。同年,歆弟
李恂据敦煌称
冠军将军、凉州刺史。421年三月蒙逊攻破敦煌,恂自杀,西凉灭亡。
后凉是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吕光建立的政权。其国号以地处凉州为名。
苻坚淝水之战前,苻坚派
太尉吕婆楼子吕光率兵经营西域,吕光攻破
焉耆、龟兹等三十六国,俘获大量珍宝和马匹。东晋太元八年(383年)淝水之战后,吕光回归姑臧(今甘肃武威)。苻坚被害后,吕光于386年入据凉州,建立后凉。统治范围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一部分。399年吕光卒,子
吕绍继位,庶长子
吕纂又杀吕绍自立。401年
吕隆(吕光弟
吕宝之子)又杀吕纂自立,国势益衰。403年,吕隆因
后秦、
南凉、
北凉交相攻逼,降于后秦,后凉亡。
四燕
前燕是
鲜卑族慕容皝所建,该族原居住在
辽河流域。公元337年,慕容皝称
燕王,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国都,招徕中原地区的汉族流民,组织屯田垦荒。地租比率,用官牛者,民得收获物十分之四;用私牛者,官民对分。前燕社会较安定,中原地区的许多劳动人民都逃到这里,并带来了生产技术,促进了这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慕容儁灭冉魏后,迁都蓟,五年后,又迁于邺。迁都后,统治集团的生活日益腐朽,政治也渐趋黑暗。皇帝慕容儁有后宫四千余人,僮仆四万余人,穷奢极欲,日费万金。太傅慕容评极力搜刮人民的财产,强占田地,还封固山泽,平民乃至军队砍柴打水,都要纳钱,其所搜刮的钱绢,堆聚如山。此外,贵族官僚们还大量的占有庇荫户,总数更超过国家控制的户口,致使国家的赋税征收和徭役调发都很困难,以致府库空虚,士气低落。公元369年,前燕贵族内部又发生了激烈的斗争,贵族慕容垂投降前秦苻坚。苻坚以
王猛为统帅,慕容垂为先锋,率步骑三万人进攻前燕,攻占洛阳。次年又以六万人大败慕容评四十余万人。后攻下邺城,俘获
慕容暐,前燕灭亡 。
建都广固,盛时控有今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
慕容宝为后燕帝时,以其叔父慕容德镇守邺城。公元397年,北魏攻后燕都城中山,宝北逃奔至龙城,后北魏破中山,后燕被分成二部。在
魏军压力下,慕容德弃邺南下,398年(魏天兴元年),率户四万徙至滑台,自称燕王,史称南燕。次年,北魏攻占滑台,德遂率众迁广固(今山东
益都西北),改称皇帝。南燕建立后,据有青、兖地区,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胡汉大族竞相荫庇佃客、部曲,形成「或百室合户,或千丁共籍」(《晋书·慕容德载记》)的局面,严重影响国家的赋役征发。405年,慕容德死,兄子
慕容超嗣位,但好游乐,委政宠幸,又诛杀功臣,赋役繁重,百姓困苦。公元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次年攻下广固,超被俘斩,南燕灭亡。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被苻坚派往邺城。当时镇邺的是苻坚庶长子苻丕。其时,
丁零族翟斌在河北起兵,苻丕遂派慕容垂前去镇压。慕容垂欲乘机脱离
苻秦控制,晋太元九年(384年),在莱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随后进兵围邺。这时,东晋北伐军已深入河南、山东,并正开始北渡黄河,被围的苻丕向晋军求救。晋太元十年(385年)晋龙骧将军
刘牢之被慕容垂打败,苻丕从邺城撤往晋阳,慕容垂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于386年自称皇帝,定都中山(今河北定县),史称后燕。
后燕建始元年(407年),在冯跋的支持下,慕容宝养子高云取得后燕政权。北燕太平元年(409年),高云被部下所杀,后燕亡,冯跋自称燕天王。建国后,冯跋「励意农桑,勤心政事,乃下书省徭薄赋」,改变了后燕慕容熙时「赋役繁苦,百姓困穷」的情况。辽宁北票出土的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中的文物,其所表现的官制、葬制、舆服制度,都与中原一致,说明这个原来东部鲜卑居住区,经济、文化已迅速提高到中原水平。以后由于屡遭北魏的进攻,北燕太兴六年(430年),燕王冯弘焚毁龙城宫殿,东逃至高句丽,北燕灭亡。《魏书》将出自鲜卑一系或东北诸族的北燕冯氏描述成汉人,系因继承了依据冯太后旨意编纂的《燕志》将冯氏汉人化的结果。
三秦
前秦(351—394)氐苻坚
十六国之一,为
氐族苻健所建。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六主,共四十四年。前秦的领土面积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处在第一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北方的非汉民族政权,是中国古代“最早尝试由少数民族来统一全国”的历史政权。早在公元333年,后赵主石虎徙秦、雍及氐、羌十万余户于关东,以氐族酋长苻洪为流民都督,率氐一族百姓徙居枋头(今河南汲县东北)。石虎死,苻洪降晋,接受东晋官爵。350年,冉闵诛胡羯,关陇流民率西归。此时苻洪拥众十余万,自称大都督、大单于、
三秦王,欲率众还关中,苻洪死,苻健继领其众,称晋征西大将军,自枋头西入潼关,氐人纷起响应。苻健遂攻占长安,据有关陇。351年称大秦天王、大单于,国号大秦,史称前秦,352年称帝,都长安。354年,东晋桓温率军攻秦,苻健坚壁清野,355年,子苻生立。357年苻生堂兄
苻坚杀苻生自立。苻坚即位的几年内,前秦国内相对安定,在十六国纷扰时代中,呈现一派「小康」气象。在此基础上,前秦势力渐强大,他聚集氐族武装力量,开始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征战,370年灭前燕,371年灭仇池(今
甘肃成县西北)氐族
杨氏,378年取东晋的梁、益二州,376年灭前凉,同年乘什翼犍衰乱灭代,382年苻坚命吕光率军进驻西域。至此,统一整个北方,与东晋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苻坚自恃强盛,不断对东晋发动进攻,他的弟弟苻融和大臣们不断苦谏,劝他不可攻晋。鲜卑贵族慕容垂等却希望苻坚在战争中失败,好趁机恢复前燕的统治,都私下劝苻坚出兵。而战事主要在东线徐州一带和西线襄阳一带进行。379攻占东晋战略重镇襄阳,苻坚遂决定重新部署,全力进攻东晋。383年,淝水之战,前秦大败。385年,苻坚被姚苌所杀,前秦逐渐崩溃。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前秦苻坚在
淝水之战溃败后,羌族贵族姚苌于公元384年在北地(今陕西富平县)自称秦王。385年杀苻坚,取长安。386年称帝,国号大秦,史称后秦,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统治区有今陕西、甘肃、河南等地。417年为晋朝
刘裕所灭。
都
苑川。盛时控有今甘肃西南部和青海部分地区。鲜卑乞伏氏在汉魏时已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并定居于此。前秦主苻坚在位时,乞伏鲜卑酋长、国仁父
乞伏司繁被任命为
镇西将军,镇勇士川(今甘肃榆中)。后司繁死,国仁代镇。淝水之战,苻坚败亡,国仁聚众十余万。公元385年,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并领秦河二州牧,筑勇士城为都,史称西秦。388年国仁死,弟乞伏乾归继位,称河南王,迁都
金城(今甘肃兰州)。394年前秦主苻登败死,乾归尽有陇西之地,改称秦王,并于400年迁都苑川。同年败于
姚兴,遂降附后秦,为其属国。412年乾归死,子
乞伏炽磐继位,称河南王,迁都袍罕(今甘肃临夏)。414年攻灭南凉,改称秦王。428年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政刑酷滥,民多叛亡;430年暮末欲东趋上(今甘肃天水),归附北魏,但途中遭夏主
赫连定阻击,故退保
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431年
夏军围攻南安,暮末出降,西秦遂亡。
二赵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称汉王。308年称帝,建都平阳。310年,刘渊死,
刘聪即位,曾兼采魏晋和匈奴旧制,实行
胡汉分治,三年灭西晋。318年,刘渊的侄子
刘曜夺取汉政权,自立为帝。319年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建都长安。建国后继续实行胡汉分治,徙氐、羌等族数十万人于长安,保持其部落编制,并在汉人统治区内恢复儒学。统治区域有今河北、山西、河南、陕西的一部分。329年被后赵石勒所灭。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319年,
羯族石勒自称
赵王。329年灭前赵。一年后称帝,建都襄国(今河北邢台西南)。后又迁都邺(今河北漳丘西南),史称后赵,极盛时占有山东、陕西和江苏、安徽、甘肃、湖北、辽宁的一部分。351年被冉魏所灭。
成与夏
十六国之一。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
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338年,李雄的侄子
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347年为东晋桓温所灭。
赫连勃勃曾任后秦姚兴的骁骑将军,夏龙升元年(407年)脱离后秦,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刘裕灭掉后秦后,自回江南,留在长安的守兵力量薄弱,加上又发生内讧,赫连勃勃乘机袭取了长安。夏昌武元年(418年),勃勃在灞上即皇帝位,留儿子赫连镇守长安。他每征一地,往往大肆屠城和坑杀战俘。大夏的统治是透过军事征服,因此政局很不稳定,至其子
赫连昌时,因被北魏所逼,南走上邦(今甘肃天水)。夏胜光元年(428年),魏攻陷上邦,俘赫连昌。赫连定逃奔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北),自称夏皇帝。夏胜光四年(431年),赫连定在西击北凉时,被吐谷浑所俘,夏亡。
其他政权
代是十六国时期
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
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带。曹魏甘露三年(258)大人
拓跋力微徙居盛乐(今内蒙古
和林格尔北),召集诸部,确立了在部落中的大酋长地位。力微卒,诸部离叛。晋元康五年(295)力微子禄官统部,分国人为中、东、西3部,自领东部。永嘉元年(307)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永嘉之乱后,中原云扰,晋并州刺史
刘琨表请封猗卢为代公,后进封代王。以后数传至拓跋什翼犍。什翼犍曾为质子在后赵都襄国(今河北邢台)生活多年,深受汉文化影响。咸康四年(338)即代王位,置百官,制法律,由部落联盟最终转变为
国家形式。代建国三年(310)定都云中盛乐宫,后又在故城南筑盛乐新城,发展农业。建国三十九年(376)前秦苻坚发兵击代。什翼犍兵败奔逃,被子寔君所杀。代亡。
前秦苻坚灭前燕后,尽徙鲜卑入关中。苻坚淝水兵败后,政权陷于瓦解。晋太元九年(384年),前燕皇帝慕容暐之弟慕容泓起兵反秦,自称
济北王,史称西燕。其弟
慕容冲也起兵反秦,兵败后归于慕容泓。慕容泓兵势大振,有众10万。后谋臣高盖等因慕容泓执法苛暴,杀慕容泓,拥立慕容冲为
皇太弟。次年(385年)慕容冲称帝,率军陷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纵兵暴掠。鲜卑贵族都想东归,不愿留在关中,太元十一年(386年)杀慕容冲。此后有数名前燕贵族和将领被拥立为君主,最后慕容廆从孙
慕容永立为河东王,率众东归,击败前秦苻丕,据有长子(今山西长子西),称帝。西燕中兴九年(394年)后燕发兵陷长子,杀慕容永,西燕亡。
建立者为汉人冉闵,冉闵为石虎养子石瞻(本名冉良)之子,少年从军屡立战功,素有勇名,是后赵末期最著名的将领。350年,他借石虎死后诸子争位之机,通过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国家,宣布恢复汉族身份和冉姓,国号大魏,都邺城,史称冉魏。因为冉闵放跑后赵贵族、称帝交恶东晋、残杀乞活军主将李农、浪费军资等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国力空虚,外交上也四面楚歌,从建国开始就陷于和后赵残余的斗争之中,并且在攻灭后赵残余之后不久就被鲜卑名将慕容恪击败,冉闵本人被杀,首都邺城则在被长期包围之后投降,冉魏仅仅存在不到两年便灭亡了。
亦称
后蜀,东晋时期谯纵建立的短命政权。建都成都,亡于晋。不属于传统定义下的十六国之一,其统治地区大抵以
四川盆地为范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益州军队受命东下讨伐攻陷江陵、俘虏安帝的桓振,由于蜀军不愿离乡背井,因此发生兵变,变军胁迫时任参军的谯纵当首领,之后又攻陷成都,谯纵称成都王,西蜀建立。西蜀原不具立国条件,其能独立一隅乃因桓氏在长江中游为乱,东晋对长江上游的控制力减弱所致。西蜀君臣亦深明此点,因此于407年向后秦自称藩属,408年东晋攻西蜀,因后秦的援助及东晋军粮尽而获胜。409年,后秦天王姚兴封谯纵为蜀王。413年,东晋于准备多年后,太尉刘裕以朱龄石为帅再伐西蜀,蜀军望风而溃,成都陷,谯纵自杀,西蜀亡。
383年淝水之战后﹐黄河流域的丁零人翟斌在新安起兵反抗前秦。太元十三年(388年)丁零人首领翟辽在黄河南岸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自称魏天王,建立魏国,史称翟魏。翟魏以黄河为屏障,周旋于东晋、后燕、西燕三国之间,经常骚扰进攻后燕的南部边疆。390年东晋大将刘牢之败于翟辽之子翟钊,八月
刘牢之奔袭攻克
鄄城,
翟钊逃奔
黎阳。之后刘牢之与东晋另一大将朱序夹攻滑台,翟辽大败,渡河北逃。392年后燕慕容垂分兵二路渡过黄河,灭掉翟魏。
年表
304年,益州氐族难民领袖李雄,于成都称成都王,建立成汉帝国。匈奴左贤王刘渊于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后称汉王,建立汉赵王朝。
306年,成汉李雄自称皇帝,国号「成」。晋东海王司马越毒死惠帝司马衷,立怀帝司马炽。八王之乱结束。
308年,汉赵刘渊正式称帝。
309年,汉赵帝刘渊迁都平阳,领有山西中部地区。 八月,汉赵刘聪第一次进攻洛阳,战败。十月,汉赵刘聪第二次进攻洛阳,战败 。
310年,汉赵帝刘渊死,子刘和继位,刘聪杀刘和,篡位。
311年六月,汉赵刘聪、刘曜等攻陷晋王朝首都洛阳,掳晋怀帝司马炽。史称「
永嘉之祸」。洛阳陷落后,晋帝国建立五个行台。
312年,石勒进军河南新蔡葛陂,准备攻击晋朝琅邪王司马睿,不利,率军北返,攻陷河北襄国、邺城,吞并冀州
313年,二月,汉赵刘聪杀晋怀帝司马炽,四月,晋朝秦王司马邺在长安即位,是为晋愍帝。 祖逖击楫渡江北伐,收复河南地区。
314年,石勒攻杀晋幽州刺史王浚,吞并
幽州。汉赵刘曜第一次进攻长安,失败。
315年,汉赵将领曹嶷占领青州
316年十一月,汉赵
刘曜第二次进攻长安,攻陷。掳晋愍帝司马邺,吞并关中地区,西晋结束。 十二月,石勒击败并州刺史刘琨,占领并州。刘琨投奔辽西鲜卑段氏,后被杀。
317年三月,琅邪王司马睿称晋王,是为晋元帝,东晋开始。 十二月,汉赵帝刘聪杀晋愍帝司马邺。
318年,晋王司马睿正式称帝。 七月,汉赵刘聪死,子刘粲继位。大将军
靳准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大将刘曜、石勒攻陷平阳,杀靳准。
319年,刘曜称帝,迁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前赵)。石勒在襄国称赵王,原汉赵帝国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后赵帝国建立。晋平州刺史崔毖攻鲜卑慕容嵬,失败。慕容嵬攻陷
平州320年 ,晋凉州刺史张寔被杀,弟
张茂继位,前凉王国建立。东晋豫州刺史祖逖与后赵赵王石勒隔黄河对峙。
321年,后赵石虎击败辽西段氏,河北、山西尽入后赵版图。 东晋北伐大将
祖逖逝世。东晋封慕容嵬为辽东公。
322年,东晋大军王敦叛变,攻陷首都建康。 七月,后赵石虎攻陷兖州。东晋元帝司马睿死,子明帝司马绍继位。
323年,成汉帝国完全控制四川地区。 后赵石虎攻陷广固,杀曹嶷,吞并青州。
324年,后赵军攻汉赵洛阳,从此两赵相攻不绝。 五月,前凉凉王张茂死,侄张骏继位。东晋王敦病死,苏峻等平定
王敦之乱。
325年六月,汉赵刘曜攻击后赵洛阳,被石虎击败。 晋帝国河南淮北地区落入后赵帝国之手。东晋明帝司马绍死,子成帝司马衍继位。
327年,汉赵帝国攻击前凉王国,取黄河以南地。 东晋将领苏峻叛变,攻陷首都建康。
328年,东晋温峤、陶侃起兵勤王,攻击苏峻。 后赵石虎攻河东,汉赵帝刘曜击败之。刘曜乘胜率军包围洛阳城。十二月,后赵石勒与汉赵刘曜决战于洛阳,汉赵军大败,刘曜被擒,后被杀。
329年,汉赵太子刘熙、刘胤等,放弃长安,西迁
上邽。东晋温峤、陶侃平定苏峻之乱。汉赵刘胤反攻长安,后赵石虎大破汉赵军。石虎追击,攻陷上邽,斩刘熙,灭汉赵帝国。后赵吞并关中,统一华北大部分地区。凉州汉人张氏、辽东鲜卑慕容氏除外。
330年,后赵石勒正式称帝。
333年 ,成汉大将军李寿攻陷宁州(云南),吞并云贵地区,疆域如三国蜀汉。 七月,后赵帝石勒死,太子
石弘继位。晋辽东公慕容嵬逝世,子
慕容皝继位。
334年, 成汉帝李雄死,太子李班继位。十月,李期杀李班,篡位。后赵石虎杀石弘,篡位,称天王。
335年 ,后赵尊高僧佛图澄。 前凉王张骏并吞西域地区。
337年,十月十八日,慕容皝称燕王,前燕帝国建立。
338年 三月,后赵天王石虎与前燕联军灭辽西段氏。成汉李寿废皇帝李期,自立为帝,国号改称「汉」。五月,后赵大军攻击前燕,包围首都棘城(辽宁锦州),后赵军大败。
339年,东晋军攻击成汉,收复宁州(云南省)。后赵
石闵攻东晋邾城(湖北黄冈),晋军大败。
342年,前燕迁都龙城(辽宁朝阳),攻打高句丽王国,攻陷首都国内城。 后赵天王石虎在邺城、长安、洛阳大建宫殿,暴虐奢侈,人民苦不堪言。 东晋成帝司马衍死,弟康帝司马岳继位。
343年,成汉帝李寿死,太子李势继位。
344年,前燕慕容皝消灭鲜卑宇文部落,统一东北地区。 东晋康帝司马岳死,子穆帝司马聃继位。
345年,十二月,前凉王国击败焉耆,疆域包括甘肃大部、西域。
346年,前燕军攻破夫余王国。 前凉王张骏逝世,子张重华继位。 后赵军攻击前凉,被前凉击败。 成汉帝国内乱,东晋桓温西征,攻击成汉帝国。
347年,东晋大将桓温攻陷成都,俘李势,灭成汉帝国。 后赵帝国再度攻击前凉王国,后赵军大败。
348,后赵太子
石宣杀兄弟石韬,石虎酷刑杀石宣。前燕王慕容皝死,子慕容隽继位。
349年,后赵天王石虎正式称皇帝。四月,石虎死,太子石世继位。皇子石遵杀石世,篡位。诸子内争,后赵帝国开始大乱。东晋褚裒北伐失败。十一月,后赵石鉴杀石遵,篡位。 后赵石闵(冉闵,汉人)屠杀胡人二十余万。
350年,冉闵杀石鉴,即位,在邺城建立冉魏帝国。羌族姚义仲、氐族苻洪争入关中,苻洪击败姚义仲。苻洪死,子苻健进入关中。二月,前燕帝国南下,吞并幽州等地(北京地区)。后赵
石祗称帝于襄国,攻冉魏帝国,大败。九月,前燕军攻陷冀州中部。十一月,冉魏帝冉闵攻后赵。
351年,苻健在长安称天王,前秦帝国建立,后赵帝石祗被杀,后赵帝国灭亡。五月,兖州、青州复归晋帝国。八月,冉魏帝国黄河以南诸州郡,归附晋帝国。晋帝国二度收复河南淮北之地。
352年,前秦苻健正式称帝。 四月,冉魏冉闵与前燕慕容恪决战于常山(河北正定),冉闵兵败被杀。八月,前燕军攻陷邺城,冉魏帝国灭亡。十一月,前燕慕容隽于蓟城称帝。
353年,东晋殷浩北伐失败。 十一月,前凉王张重华死,子张曜灵继位,张祚废之,自立为凉王。
354年二月,东晋桓温第一次北伐,进攻前秦帝国。王猛与桓温会谈。 六月,前秦东晋长安白鹿原会战,晋军战败,撤退。北伐失败。
355年六月,前秦帝苻健死,太子苻生继位。 前凉王国政变,凉王张祚被杀,张玄靓继位。
356年,东晋桓温第二次北伐,收复洛阳。 前燕慕容恪攻陷青州广固,吞并青州。
357年,苻生暴虐好杀。六月,苻坚杀苻生,自立为天王。 并州地方首领张平,归降晋帝国,晋帝国名义收复并州(山西省)。
358年,苻坚击败并州张平。张平降前燕帝国。 苻坚开始重用王猛。
359年,东晋谢万北伐前燕帝国失败。河南淮北诸州郡落入前燕帝国之手。
360年,前燕帝慕容隽死,太子慕容玮继位。 河套匈奴刘卫辰归降前秦帝国。 东晋谢安出仕。
361年,穆帝司马聃死,司马衍子哀帝司马丕继位。
362年,前燕军攻晋帝国洛阳。
363年,前凉张天锡杀张玄靓自立。
364年,前燕军攻陷晋帝国洛阳。
365年,哀帝司马丕死,司马衍子废帝司马奕继位。
367年十月,前秦五位公爵联合起兵叛变。
368年,王猛平定五公爵叛变。 前燕贵族将人民大量纳入「荫户」,以致财政困难,前燕帝国开始衰败。
369年,桓温第三次北伐,军抵枋头。前燕慕容垂迎击,晋军大败。桓温撤退。十一月,前燕慕容垂遭忌,投奔前秦帝国。
370年,前秦宰相王猛率军攻击前燕帝国,十月,前秦、前燕决战壶关。前燕军大败,被杀被俘十五万余人。 十一月,王猛攻陷邺城,俘慕容伟,前燕帝国灭亡。
371年,东晋大司马桓温废黜皇帝司马奕,立简文帝司马昱。
372年,东晋简文帝司马昱逝世,孝武帝司马曜(昌明)继位。
373年,东晋大司马桓温逝世。谢安执政。 冬季,前秦军攻占晋帝国梁、益二州,吞并四川、汉中地区。 前秦宰相王猛逝世。
376年八月,前秦军攻陷姑臧,俘张天锡,前凉王国灭亡。前秦三路大军攻陷代国(北魏前身)盛乐,俘代王拓跋什翼犍,代国灭亡。前秦统一华北,与晋帝国南北对峙。
378年,前秦苻丕攻陷晋帝国襄阳。
379年,前秦军攻彭城,东晋谢玄北府兵团击败之。前秦并吞淮北。
382年,前秦苻坚派大将吕光征讨西域。
383年五月,东晋桓冲北伐,反击前秦军。 八月,前秦苻坚总攻东晋。东晋谢玄、谢石北府兵团抵御。十月,
淝水之战,前秦军不战而溃,苻坚负伤率残兵抵洛阳。十二月,慕容垂起兵,至邺城。
384年正月,慕容垂称燕王,后燕帝国建立。本年以后,北方再度大分裂。东晋反攻前秦,收复汉水流域、河南淮北诸州郡。慕容泓自称济北王,叛前秦,西燕帝国建立。羌族姚苌自称万年秦王,后秦帝国建立。慕容泓被杀,慕容冲继位,率军进攻长安。吕光击败龟兹国,平定西域。九月,东晋北府兵收复兖州、徐州、青州。
385年五月,苻坚撤出长安,西燕军攻陷长安。苻坚至五将山,被姚苌俘虏, 不久被杀。苻丕撤出邺城,于晋阳继位,后燕军陷邺城。乞伏国仁叛变独立,建西秦王国。后燕帝国定都中山。晋帝国收复益州。吕光进入凉州。
386年,拓跋珪称代王,北魏帝国建立。(北朝开始)后燕王慕容垂称帝。 西燕帝慕容冲被杀,段随继任燕王。段随后为慕容永所杀,立
慕容顗,放弃长安,率四十万鲜卑人东迁。慕容顗被杀,慕容瑶继位称帝。慕容永杀慕容瑶,立慕容忠为帝。西燕帝国东迁至长子。后秦王姚苌入长安。吕光建立后凉王国。西燕帝慕容忠被杀,慕容永继位。西燕军与前秦苻丕大战,前秦军大败,并州全属西燕。苻丕逃亡,结果被晋军杀死。前秦苻登于陇县称帝,此后与后秦帝国攻占不休。东晋收复黄河以南、山东半岛失土。
389年,东晋帝司马昌明之弟司马道子专政,政治开始衰败。
390年,西燕慕容永攻洛阳,被晋军朱序击退。
391年,西燕慕容永再攻洛阳,被晋军击退。
392年,后凉王吕光派军攻西秦,被西秦军击败。
393年十一月,后燕帝慕容垂率军攻西燕帝国。 后秦帝姚苌死,太子姚兴继位。
394年四月,前秦帝苻登与后秦军大战,前秦大败,苻登退入马毛山。 五月,后燕军进入太行山,与西燕军大战,西燕军大败,占领晋阳。 七月,前秦帝苻登与后秦帝姚兴战于马毛山,斩苻登。 前秦太子苻崇于湟中(青海西宁)继位。 八月,后燕攻陷长子,斩慕容永,灭西燕帝国。取得并州, 为后燕帝国疆域最大时期。 十月,前秦帝苻崇攻西秦王国,兵败被杀,前秦帝国灭亡。
395年十一月,后燕北魏参合坡之役,后燕军战败,四、五万士卒被拓跋珪坑杀。
396年三月,后燕再攻北魏,后燕帝慕容垂病逝,太子慕容宝继位。后燕帝国开始衰退。 北魏王拓跋珪攻陷晋阳,取得并州。 后燕内斗越演越烈。 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被妃子闷死。太子司马德宗继位,是为晋安帝。 拓跋珪率大军进攻后燕帝国河北地区,河北仅余中山(河北定州)、邺城(河南临漳)、信都(河北冀县)仍属后燕。
397年一月,北魏攻陷信都。 后凉军攻西秦,大败。秃发乌孤叛后凉独立,建南凉王国。凉州开始大乱。卢水胡匈奴沮渠家族叛后凉王国。三月,后燕帝慕容宝撤出中山。七月慕容详、慕容麟先后于中山称帝。沮渠蒙逊、沮渠男成推段业为首领,建立北凉王国。十月,拓跋珪击败慕容麟,占领中山。
398年一月,后燕慕容德放弃邺城,南下滑台,称燕王,南燕帝国建立。北魏帝国完全占领河北地区。 四月,龙城乙连兵变,后燕帝慕容宝被杀。十月,后燕慕容盛继位称帝,后燕帝国退居东北地区。东晋内乱,殷仲堪、桓玄等叛变。十二月,北魏拓跋珪正式称帝。东晋变民孙恩起兵。
399年,南凉秃发乌孤由金城(兰州)迁都乐都(青海乐都)。 南燕王慕容德占领青州、兖州地区。南凉秃发乌孤死,弟秃发利鹿孤继位。后秦军攻陷洛阳,后秦帝国吞并河南诸郡。 东晋桓玄击败殷仲堪,独霸荆、江、雍三州。后凉王吕光死,太子吕绍继位。吕纂政变,吕绍自杀,吕纂自立为王。 400年后秦军攻西秦王国,西秦军溃散,西秦王国灭亡。 敦煌李暠叛北凉,建立西凉王国。南燕慕容德于青州广固称帝。
401年,后凉王吕纂被杀,吕隆继位。 三月,东晋刘裕击败孙恩变民。 五月,北凉王国沮渠蒙逊杀段业,自立为凉王。 后秦对后凉发动总攻击。包围首都姑臧(甘肃武威)。 八月,后燕天王慕容盛被杀,慕容熙继位。
402年,东晋司马元显讨伐桓玄,桓玄杀司马元显,进入建康。 南凉秃发利鹿孤死,秃发褥檀继位。高句丽王国攻击后燕帝国,吞并辽东半岛。(此后266年,辽东半岛为高句丽领土。直到668年,唐高宗李治灭高句丽王国,才收回辽东。)北魏帝拓跋珪攻后秦河东,后秦军大败。东晋变民孙恩死,卢循继立。
403年,南凉、北凉、后秦联军包围后凉姑臧,后凉王吕隆投降后秦,后凉王国灭亡。后秦帝国最盛期。 十一月,桓玄叛变,篡东晋帝位,称楚皇帝。
404年二月,刘裕等于京口起兵,讨伐桓玄。进攻首都建康 三月,桓玄退出建康。五月,桓玄死。十月,东晋变民卢循攻陷南海郡。
405年一月,北府兵团攻陷江陵,平桓玄之乱。 后秦天王姚兴尊高僧鸠摩罗什为国师。益州兵变,刺史毛璩被杀,谯纵自称成都王,西蜀王国建立。,全中国九国并立。九月,南燕帝慕容德死,慕容超继位。
406年,南凉吞并后秦凉州姑臧。 南燕帝国爆发内斗。十一月,南凉王国迁都姑臧。
407年,河套匈奴刘勃勃叛后秦独立,称天王,胡夏帝国建立,全中国十国并立。后秦仅剩关中、河南地区 ,七月,慕容云杀慕容熙,自立为天王。北燕帝国取代后燕帝国,慕容云复姓高(原为高句丽人)。南凉攻北凉,北凉军击败南凉军。刘勃勃攻后秦,十一月攻南凉。后秦、南凉军惨败。
408年七月,后秦军讨伐胡夏、南凉失败。 东晋讨伐西蜀王国失败。南凉秃发褥檀称王。
409年二月,南燕军攻东晋徐州。 四月,刘裕第一次北伐,攻击南燕帝国。乞伏乾归叛后秦复国,西秦王国重建。(亡国八年)此时全中国十一国并立,为最乱之时期。北燕天王高云被杀,冯跋继立为天王。(此时北燕帝国仅领有辽西地区)十月,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被其子拓跋绍所杀,太子拓跋嗣杀拓跋绍,继位。是为明元帝。
410年二月,东晋刘裕攻陷广固,杀慕容超,灭南燕帝国。东晋收复山东半岛地区。五月,南凉秃发褥檀三攻北凉,失败。退出姑臧。北凉攻姑臧。五月,东晋广州变民卢循、徐道覆北攻建康。七月,刘裕追击变民军。九月,东晋刘裕大军讨伐徐道覆。十一月,晋军包围广州。
411年二月,晋军攻陷始兴,杀徐道覆。三月,平卢循之乱。 北凉沮渠蒙逊攻陷南凉姑臧。北凉攻西凉,失败。
412年六月,西秦政变,乞伏乾归被杀。八月,乞伏炽盘平乱,继位。 十月,东晋刘裕攻杀刘毅。十二月,东晋朱龄石军攻西蜀王国。
413年,胡夏天王刘勃勃建统万城(陕西横山),改姓赫连。 南凉攻北凉,大败。七月,东晋朱龄石攻陷成 都,杀谯纵,灭西蜀王国。东晋收复四川地区。
414年,南凉秃发褥檀出军戡乱,西秦军袭击南凉首都乐都,攻陷。秃发褥檀投降西秦,一年后被杀。南凉王国灭亡。
415年四月,刘裕击败司马休之,攻克江陵。司马休之败逃。 胡夏赫连勃勃攻后秦,坑杀后秦军二万人。西秦、北凉相攻不绝。
416年二月,西秦、北凉和解。 后秦天王姚兴死,太子姚泓继位,皇族相争,后秦国内大乱.后秦、胡夏、仇池氐王互相混战。八月,东晋太尉刘裕第二次北伐,收复河南地区,攻克洛阳。
417年二月,西凉公李暠死,子李歆继位。 三月,晋军进潼关,击败后秦军。北凉三万大军攻西凉,战败。八月,晋军攻克长安,姚泓出降,后秦帝国灭亡。晋帝国收复沦陷近百年的关中地区。十一月,留守刘穆之死,刘裕返建康,其子刘义符等留守。
418年,胡夏大军南下,进逼渭水。十一月,晋军诸将内讧,关中大乱。胡夏军攻陷长安。吞并关中地区。北凉再攻西凉,不成。 胡夏天王赫连勃勃称帝于长安。 十二月,东晋刘裕杀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立恭帝司马德文。
419年,东晋太尉刘裕进封宋王。
420年六月,刘裕篡位称帝,是为宋武帝,建立南宋帝国,晋帝国灭亡。(南朝开始)东晋恭帝司马德文退位。 沮渠蒙逊攻西凉,杀李歆。攻陷酒泉。李恂继位。
421年,北凉攻陷敦煌,李恂自杀,西凉王国灭亡。北凉王国统一凉州。 南宋帝刘裕派人闷死晋恭帝司马德文。
422年南宋武帝刘裕死,少帝刘义符继位。 十一月,北魏帝拓跋嗣攻南宋帝国,第一次南北大战爆发。
423年,北魏开始在首都平城北方修建长城。四月,虎牢战役,北魏猛攻,攻克。北魏攻陷南宋司、兖、豫三州。 十一月,北魏帝拓跋嗣死,太子拓跋焘继位,是为太武帝。尊崇道士寇谦之。
425年五月,南宋政变,废杀皇帝刘义符。八月,改立刘义隆,是为宋文帝。七月,胡夏帝赫连勃勃死,子赫连昌继位。八月,柔然大举进攻北魏,被击退。十月,北魏分兵五路兵伐柔然,从此,拉开了北魏对
柔然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
426年二月,谢晦反抗中央失败,被杀。西秦、北凉、胡夏互相混战。十月,北魏帝拓跋焘亲征胡夏帝国。十二月,北魏攻陷胡夏长安,取得关中地区。
427年五月,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穿越黄河,指挥了
北魏攻夏统万城之战。七月,攻陷统万城。胡夏帝赫连昌走上邽。
428年三月,北魏军攻陷上邽,俘赫连昌。赫连定继位。迁都平凉。 五月,西秦王乞伏炽盘死,子乞伏暮末继位。
429年,北凉、西秦相攻。北魏太武帝重击柔然汗国,参见
北魏破柔然之战。
430年,南宋北伐,第二次南北大战爆发。 北燕政变,冯跋死,冯弘逼太子
冯翼自杀,杀冯跋儿子一百余人,冯弘自立为天王。 九月,北魏攻胡夏首都平凉。十二月,攻陷平凉。 西秦东迁。 十一月,北魏军开始反击
刘宋北伐军,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领军击溃了刘宋军队主力
到彦之所部。
431年,胡夏帝赫连定攻西秦南安城,乞伏暮末出降,西秦王国灭亡。赫连定屠杀乞伏家族。 南宋北伐大将檀道济粮尽撤退。北朝完全夺取了黄河四重镇:洛阳,金镛,滑台,虎牢。胡夏帝赫连定西迁,被吐谷浑汗国突击,赫连定被擒,胡夏帝国灭亡。
432年七月,北魏攻北燕,北燕战败。 吐谷浑献赫连定与北魏,北魏杀之。
433年,北凉王沮渠蒙逊死,子
沮渠牧犍(茂虔)继位。
434年二月,北魏、南宋汉中争夺战,参见
古弼的百科.
435年七月,北魏军攻北燕,兵临城下。
436年,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诬杀
檀道济。 五月,北燕冯弘弃龙城投奔高句丽王国,北燕帝国灭亡。
438年,高句丽长寿王高琏杀冯弘。
439年九月,北魏帝拓跋焘率军包围姑臧,凉王沮渠牧犍出降,北凉王国灭亡。北魏帝国统一华北,五胡十六国结束,南北朝时期正式开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三任),南朝宋文帝刘义隆(三任),南北对峙。
政治体制
十六国时代的统治的一个特色是胡汉分治,将汉人与胡人以不同的制度作统治。以汉赵(即前赵)为例,刘聪同时居皇帝(汉人的君主)和单于(胡人的首领),汉人以户为单位设官统治,而胡人以落(指以帐篷营生的单位)为单位,设不同系统的官员来统治。另一个统治特色是,以种族、部族为中心的政军结构。
许多国家延续原本游牧社会中,以部族和血缘为中心的体制,国家仅是各部族之间的联盟,因此各部族领袖在军政上有较高的权力,皇帝的君权较不能如其他朝代那样直接透过官僚机构达成,也容易造成因宗室、部族领袖之间发生内讧而造成内战。前秦的苻坚和王猛即希望针对加以改革但尚未完全成功,后来北魏的
拓跋圭将部落解散,设立新的统治机构,才逐渐减弱这种统治特色。
许多五胡的君主如刘渊、苻坚等等皆深染中国文化,所以皆采用其文化如提倡儒术、禁止烝妻报嫂等等。
九品中正制也继续使用,用来拔选世族(亦作士族)人才,使为己用。当时世族之所以和胡族君主合作,主要为了苟全性命,许多世族轻视胡族君主文化低落。甚至有些世族,告诫子孙不可将出仕胡族的经过写在墓碑上。
石勒曾典定士族九法、慕容宝定士族旧籍、苻坚复魏晋士籍,皆用来承认世族权利。石勒每破一州,必集中世族于“君子城”或“君子营”,下令不可欺辱之。华北动乱时,众多人民逃往辽东,慕容皝设侨郡收留,并辨别世族清浊,后来这些世族成为前燕的基石。直到后燕、西燕及南燕仍然继续执行。前秦苻坚受谋士王猛影响,十分热爱汉文化。他在攻灭前燕后,即听王猛建议,重用关东世族。后来在王猛与众
士大夫经营之下,前秦国力提升。苻坚也接受“
大一统”的思想,发兵南征,但大败。北魏拓跋鲜卑自开国之初即重用
清河崔氏,大约亦采用九品中正制,至拓跋焘时期已出现了“中正官”的记载。这些都助长北方世族的发展。
军事制度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诸国多实行异族分治制度,或称为胡汉分治制度,在一国之中,实行两种不同的军政体制。对汉族人民,仍按汉族的传统方式进行统治。对少数民族,则按各自的部落传统进行统治。这使得军事统帅被分为单于台与
都督中外诸军事并立,后来随形势发展渐渐合并。在军队形式上大致同西晋兵制,具有中军、外军组织及都督、将领等职务。中军直属中央,编为军、营,主要保卫京师;外军为中央直辖的各州都督所统率的军队。各国兵权,大多掌握在宗室手里,任都督中外诸军事除了前秦王猛(非宗室)外,有前赵刘宣、刘曜等人,后赵石弘、
石斌,前秦苻雄、苻法等人。这本来是加强朝廷的措施。但往往变成皇位之争而与太子自相残杀,最后导致亡国。
马蹬,强化骑兵战斗力各国军队以骑兵为主,步兵其次。各国本民族的部落兵多为骑兵。随着攻城战的出现以及让汉人编列为军队,步兵数量也逐渐增加。如前秦南征东晋之际,即以步兵六十万,骑兵为二十七万,不过各国并非都改任步兵为主力。在兵役制度方面,则是实行本族全民皆兵的
部落兵制,并兼有魏晋
世兵制的特点。只要是凡识于战斗的本族人民,皆作为军队基本兵力。基本上中军为终身制,其家属通常随营聚居,称营户,负责供应军粮。镇守各地的外军,其随营聚居的家属则称镇户。营户与镇户都是其兵力来源。其他人民方面皆实行征兵制,征发各郡、县的各族人民补充军队。其中汉族兵的来源,还包括来自投降的坞堡和招募的农民,一般都是终身为兵。
十六国时期各国骑兵均已强化。当时马蹬已经十分普遍,其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双手,骑兵开始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这大大提升骑兵的战斗力。
马铠也成为骑兵较普遍的装备,来保护战马免受远射兵器攻击。
经济文化
经济
当时黄河南北与关中地区是遭受战祸最剧,经济破坏最为严重。当时人民不是依附坞堡,成为坞主的部曲。就是迁移至各国首都附近,提供生产或兵役用。各国也会互相掠夺人民、财富以充实国力或是补给军队。由于人民频繁的迁移,使得在初期难有经济发展。
有些国家在稳定之后,开始发展经济。例如后赵石勒在崛起过程中,大厮杀掠。但在立国后开始发展经济,劝课农桑,颁布的税收却比西晋还轻,经济逐渐复苏。但在石虎统治之后,劳役汉人,挥霍无度,经济下滑。另外,有些国家早在开创时期就已经打下基础,做好内政,吸引不少流民投靠。早在成汉成立之前,已有大批流民投靠巴氐李氏。李雄建立成汉后,在他统治之下“事少役稀,百姓富实”,成为最安定的地区。前燕慕容皝在统治辽东时即仿照曹魏,开放荒地让流民种植。前凉统治的河西地区,由于相对中原较少战乱,大量流民投奔。农业、畜牧业都有所发展。丝路也能保持畅通,使得首都姑臧成为商旅往来的枢纽,渐渐发展出“河西文化”。
前秦苻坚崇尚儒学,奖励文教。他任汉人王猛辅政,王猛发展经济,关中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恢复和发展。使得前秦国势大盛,史称“关陇清晏,百姓丰乐”,打下统一华北的基础。前秦崩溃之后,后秦姚兴注重刑罚,惩治贪污,关中经济稍微恢复。之后西凉李皓在玉门关、
阳关开垦荒地,史籍记载“年谷频登,百姓乐业”。北燕冯跋减轻赋役,南凉秃发乌孤注重农业,皆重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
文化
汉代以后,少数民族不时入主中原,大规模融入汉族。如西晋末年,鲜卑、羯、氐、羌和匈奴5个少数民族乘乱进入中原,分别建立了十几个政权,史称“五胡十六国”。边疆各族在华北地区立国后,互相混战。在这些国家中,以前秦(氐族)和后秦(羌族)的文化最为兴盛,其次则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及后燕。此外,汉族张轨、李皓所建立的前凉和西凉,更是当时的文化中心,史称“河西文化”。各国的统治者为了维护政权的稳定也发展教育。前赵刘曜设置太学、小学,选拔人才。前燕慕容皝设置官学,并著教材《太上章》和《典诫》。后秦、南凉设置律学,召集地方散吏入学。这促使北方各族接受汉文化,对于
民族融合具有积极意义。五胡到了中原,用了汉族的礼制,就以中夏自居,就称其他胡人为戎狄,称南朝政权为“岛夷”。中唐以后,以五胡为代表的魏晋时期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与华夏之间的界限消弭了。比如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独孤及等著名文人,其先世都是胡族,有大量文字流传下来,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基本上读不到任何种族身份的色彩。
史书
据《
五胡十六国论著索引》等书知,主要就是唐修的
正史新《
晋书》之
载记部分,另外还有
十六国书,都是当时直接记载十六国的私人或者官修的史书。
后代人的主要有:唐代武敏之撰的《三十国春秋》(汤球辑本一卷);清代
汤球、
黄奭辑录了唐代以前的有关晋和十六国(暂称为
晋十六国)的诸家晋史和十六国史。1937年,商务印书馆根据《史学丛书》本将汤球的《
九家旧晋书辑本》、《晋纪辑本》、《汉晋春秋辑本》、《晋阳秋辑本》、《
十六国春秋辑补》、《
三十国春秋辑本》等排印出版,收入《丛书集成》初编。已出版的《
众家编年体晋史》一书也有较多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