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环境在营销学中指影响营销过程及其效率的外部因素之一。市场是由人组成的,企业或组织在营销过程中首先应当注意的外部影响因素就是人口环境。一个特定市场的人口规模及其增长率、年龄分布和种族组合、人口密度、教育水平、家庭类型、地区特征和迁移活动等都会影响市场的规模与结构、特征与变动趋势。
人口数量
在收入水平和
购买力大体相同的条件下,人口数量的多少直接决定了
市场规模和市场发展的空间,人口数量与市场规模成正比。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世界人口正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趋势。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每年以1.8%的速度增长,世界人口增加了一倍,2003年达到63亿人。其中不发达地区的人口占76%,每年增涨2%;而
发达国家每年只增长0.6%。我国人口已由再生产类型转入低生育、低死亡、低增长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世界
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中国总人口达到12.66亿人,
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千分之十以下。同时,妇女平均初婚年龄逐年提高,由1995年的22.93岁提高到2000年的23.62岁,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口出生的压力。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有1000多万新增人口。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对
商业有很大的影响,人口增长意味着人类
需求的增长。但只有在
购买力保证的前提下,人口增长才意味着
市场的扩大。
人口结构
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年龄结构、教育结构、家庭结构、收入结构、职业结构、性别结构、阶层结构和民族结构等多种因素。其中,人口的年龄结构最主要,直接关系到各类商品的
市场需求量,以及
企业目标市场的选择。各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各不相同。我国早些年份的人口年龄结构为金字塔形,意味着比较年轻的
人口结构。20世纪90年代以后,
人口金字塔的底座已经缩小,顶尖变宽,人口金字塔形状趋向于倒金字塔形。但是在完成这个转化之前,中国现阶段人口金字塔图形接近于一个橄榄形——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较大。具体来说,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将表现出如下特征。
1.接受基础教育年龄人口比重将会缩小。
2.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略有增大。
3.人口老龄化进程迅速,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人口可以划分成六个年龄段: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25岁至40岁的年轻人、40岁至65岁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一个
市场上,每个年龄段的人数不同,需要的商品也不相同,市场营销人员要确定年龄段中可能成为
目标市场的人群。例如:有收入和购买能力的学生;单身贵族;双职工没有孩子的家庭;双职工有孩子的家庭;低收入的城市职员;富裕的老年人等。这些人群都有对固定类型的
产品与服务以及媒体与零售店的偏好,这就使得
市场营销人员能够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产品。
人口受教育程度不同,对
市场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对于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口,广告就得突出
公司形象而不是
产品;对于受教育程度高的人口,接触
广告媒体更多的会是文字、互联网。
家庭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构成
市场的最基本的消费单位。从生活必需品、日常用品到
耐用消费品,绝大多数商品都是以家庭为单位而购买和消费的。
中国家庭近年来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趋势。三口之家大幅度增加,家庭规模趋于小型化,这就给经营家庭用品的行业提供了新的
市场机会。非家庭住户也在迅速增加,企业应注意和考虑这些住户的特殊需要和
购买习惯。这种非家庭住户主要有三种:
1、单身成年人住户。包括未婚、分居、丧偶、离婚。这种住户需要较小的
公寓房间、较小的食品包装和较便宜的家具、日用品、陈设品等。
2、两人同居者住户。这种住户是暂时同居,需要较便宜的
租赁家具和陈设品。
3、集体住户。即若干大学生、职员等住在一起共同生活。
我国人口是由多民族构成的。企业要调查研究这种人口动向,因为不同民族的
消费者有不同的风俗、生活习惯和需要。
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可以从人口的城乡分布与地域分布两方面考察。从城乡人口分布看,1999年中国总人口中,乡村人口占69.1%,城镇人口占30.9%,与上年相比城镇人口上升了0.5%。从
总体上看,中国城镇特别是大中城市人口少、密度大、
消费需求水平高;乡村人口多、密度小、消费需求水平低。但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城乡差距将日趋缩小,乡村
市场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许多在城市已饱和的
商品市场,在乡村尚属空白,企业开拓乡村市场 将大有可为。
从区域人口分布看,中国东部沿海
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人口密度小,消费水平低。随着我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然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刺激西部
市场需求大幅度的提高,从而大大拓展了企业发展的空间。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户籍制度与用工制度不断变革,以及因城乡经济、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产生的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人口在数量和
质量上都呈现出强势流动,这必将引发许多新
需求及新的
市场机会。
人口环境环境分析
人口环境是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的人口条件,西部开发面临的人口环境是人力资 源素质低,缺乏高层次人才,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压力大,人口资源环境关系不协调,人口回流造成中心
城市流动人口增加。上述人口环境的改善,缺乏两个重要基 础,一是吸引人才的动力机制,二是培养人才的教育条件。改善人口环境需要重视人口规划,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借鉴东部地区的人口控制经验,加强对西部人口 问题的研究,促进人口科学的发展。
人口容量分析
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2)加强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4)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发展地方
优势经济;(5)大力发展二、三产业;(6)尽快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
环境分析的意义
极端生态与环境事件、包含环境变化的发展项目、环境治理与保护、
渐进性环境变化和渐进性气候变化等在内的环境因素,通过影响人们生存型环境需求、发展 型环境需求和享乐型环境需求的满足程度,进而导致人口迁移。
家庭组成
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力;(2)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生产力;(3)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率;(4)加速开发利用名特优稀资源,发展地方优势经济;(5)大力发展二、三产业;(6)尽快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等。移民人口环境容量是近年来在处理大、中型水库移民安置过程中提出的一个新问题,农村移民安置规划的核心就是按照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来适量安置移民。三峡水库淹没造成库区土地资源数量绝对减少和质量下降,增大了受淹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在土地承载力与农业人口之间形成较大的缺口。应充分挖掘自然生态系统的开发利用潜力,提高生产系统的生产能力,如:(1)严格控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充分挖掘耕地后备资源潜
现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商品的主要
采购单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家庭单位和家庭平均成员的多少,以及家庭组成状况等,直接影响着许多
消费品的
需求量。
婚姻家庭变化,指一个地区的婚姻状况和家庭结构变化。结婚是一种巨大的
消费行为,一个婚礼往往产生比日常生活多数十倍,甚至数百倍的
购买力。近年来,我国因为出生率的下降,结婚人数也随之减少,购买的对象也不断发生变化。20世纪70年代追求全套家具,80年代追求
黄金首饰,90年代追求高档电器。已开始转向追求住宅和汽车。家庭结构也正在趋于小型化,过去的数代同堂已为三口之家或四口之家取代。在城市中,很多青年人在结婚前已独自居住。单亲家庭和独身家庭的比重也在上升,因此,家庭生活对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趋于小型化。
教育职业
由于受教育机会的增加,我国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均已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每年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正在不断增加,因此
青年一代的文化需求和对
消费品中的知识含量要求远远超过了老一代
消费者。作为公司职员代名词的“
白领”,在城市也已形成一种消费
群体,他们成为我国消费
市场上开风气之先的特殊人群。
市场上,各种商品和服务的职业特征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