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市镇,隶属于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地处合江县西南部,东接真龙镇、实录镇,南连车辋镇,西与法王寺镇、尧坝镇接壤,北与佛荫镇相交,镇人民政府距合江县城区22千米、距泸州市城区47千米、距贵州省赤水市城区21千米,总面积64.9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唐朝时期,先市镇境域属剑南道泸州。
清雍正年间,合江县分为东南西北4乡,先市属西乡,名庙高支。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区,属西三区。
宣统二年(1910年),属龙会镇。
1950年,属第三区。
1956年月,合江县第三区、第四区合并为先市区。
1986年10月,先市乡并入先市镇。
1992年,新殿乡并入。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截至2011年末,先市镇下辖2个社区、12个行政村:幸福路社区、之溪路社区、贾山村、下坝村、洋石桥村、安宁村、庙高村、新庙村、金钩村、汪坳村、罗院子村、大土湾村、雄坪村、后坝村。
2020年,将金钩村、新庙村合并,设金钩村,驻地在原金钩村村民委员会。将庙高村、
罗院子村合并,设庙高村,驻地在原罗院子村村民委员会。将后坝村、雄坪村合并,设雄坝村,驻地在原后坝村村民委员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先市镇下辖2个社区、9个行政村:
幸福路社区、
之溪路社区、
下坝村、
贾山村、
洋石桥村、
安宁村、
庙高村、
大土湾村、
金钩村、
汪坳村、
雄坝村;镇人民政府驻幸福路社区幸福路。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先市镇地处合江县西南部,东接
密溪乡、
实录乡,南连
车辋镇,西与
二里乡、
尧坝镇接壤,北与
佛荫镇相交,镇人民政府距合江县城区22千米、距泸州市城区56千米、距贵州省赤水市城区14千米,总面积64.9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先市镇地处赤水河畔,四川盆地边缘地带,属浅丘地区,地势南高北低。
气候
先市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小。多年平均气温18.2℃,无霜期年平均35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239.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54.9毫米。
水文
先市镇境内属赤水河流域,赤水河自新庙村流入境内,由南而北,流经新庙、金钩、贾山、下坝村,由密溪乡汇入长江。
自然灾害
先市镇主要有旱灾,每年发生在7—9月,2011年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减少一半。
自然资源
2011年,先市镇有耕地面积2.6万亩。
人口
2011年末,先市镇辖区总人口4.3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1万人,城镇化率25.2%,另有流动人口255人。
截至2017年,先市镇常住人口31256人。
截至2018年末,先市镇有户籍人口37561人。
2019年常住人口12985户,41566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先市镇财政总收入3305.8万元,比上年增长29.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6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8%,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75.7万元,增值税460.5万元,企业所得税160.4万元,个人所得税47万元。
2018年,先市镇有工业企业18个,规模以上企业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2019年,完成地方公共财政收入766.3 万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9 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 5.8 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达 4.6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8亿元,服务业实现收入20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738元。
农业
2011年,先市镇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业总产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5.3%,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2.1%,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高粱为主,生产粮食26331.3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荔枝、真龙柚等,荔枝产量189.6吨;真龙柚产量649.1吨;蔬菜种植面积0.6万亩,产量16467.5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生猪饲养量8万头;家禽饲养量100.4万羽,上市家禽67.3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亿元。
工业
2011年,先市镇工业以酸菜生产加工、酱油酿造、酿酒、建工建材为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职工485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963万元,比上年增长79.4%,工业园区1个。
商贸
2011年,先市镇有社会商品销售总额11564万元,比上年增长1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先市镇有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875人,专任教师2人;小学3所,在校生3456人,专任教师10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751人,专任教师6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5%,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其他教育机构12所,教育经费1025.38万元,比上年增长12.1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31.02%。
2016年投资1000万元的先市职业中学教学大楼已破土动工。投入520万元新建的先市中心幼儿园主体已完工,投入600万元,新建、改扩建教育教学项目2500平方米,完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各项硬件设施建设。
文化事业
2011年,先市镇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3个,建筑面积26平方米,藏书2.6万册。
在中国人民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筹资余20万元,重树抗日阵亡将士暨死难同胞纪念碑。新建文化休闲广场2个,体育健身场地6个。每年定期举办“五月的花海”文化艺术节、“六一”儿童节文艺演出、“12.9” 学生爱国运动等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先市镇有卫生院2个;病床80张,执业医生20人,执业助理医生5人,注册护士13人。
新扩建医疗用房7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6个,引进民营医院1所,先市中心卫生院成功创建为AAA(3A)级预防接种门诊,打造合江县乡镇卫生院首个“牵手”门诊,系一级甲等综合性卫生院。
社会保障
2011年,先市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74户,人数278人,支出43.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95户,人数887人,支出69.2万元,月人均65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36人,支出12.6万元;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78人,支出29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14.8万元,敬老院1所,床位80张,收养农村五保60人,新增就业人员126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2100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1.5万人。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先市镇有邮政网点2个,全年投递国内函件2.76万件,国内汇票业务完成4560笔,国内异地特快专递信件完成4200件,征订报纸3800份、期刊1100册,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56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600门,固定电话用户3800户,移动电话用户2200户,宽带接入用户14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20万元。
给排水
2011年末,先市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主干线水管3.5千米,生产能力500吨/日,年生活用水14万吨。
燃气
2011年末,先市镇镇区有天然气管线20千米,居民用户1390户,燃气普及率36.86%;月天然气平均用量2300立方米。
交通运输
2011年,先市镇已形成由公路、水路2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县乡(镇)级公路2条,总长60千米;村级公路总长238千米,其中水泥路50千米,泥结石路60千米,境内通航河道1条,总长8千米,客渡码头1个,年客流量36.5万人次。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先市镇,因唐德宗贞元年间(785—805年)七岁神童先汪“举于朝,蒙诏试,授神童,伴读宫中十四年,赐进士,授合江令”,先市由此而得名。
先市镇据载建于晚唐,距今已有一千余年。此前早有先民繁衍生息,他们自创了一种名为“杞酱”的美味食品,自给之余销到境外。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时任合江县令的先汪对杞酱情有独钟,成为生活之至爱,临终前嘱葬产杞酱之地。后人遵嘱,将其由故居观音溪(今合江县
焦滩乡)远葬于县西五十华里孝禅寺侧(《先氏族谱》同治二年版记载)。古之市乃商品集散交易场所,有市无名。为官清正、政声卓著的
先汪葬于此,老百姓因人而名,先市之名由此而来。
民间艺术
先市镇民间艺术有腰鼓、耍龙灯、太极拳剑等。
名胜古迹
大佛寺、合龙桥
位于先市镇西面约1公里的合龙溪边,始建于清代。寺为法王寺的支系,民间捐资自建。为一进院落三合院式布局,建筑在山壁,穿斗式梁架结构,形制古朴,现阁尚存。合龙桥为合江建筑最早、跨度最长的单拱石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历史悠久,传说众多,文化内涵丰富。
先市酱油酿造陈列馆
占地面积较大,历史悠久,传统酿造工艺保存完好,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第八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陈列品种繁多,文化内涵丰富,是长江上游地区酱油酿造工艺展示的唯一场所,极具观赏、游玩、考古价值。
先汪墓
位于先市场团结路。先汪为唐朝神童,三岁能背《四书》、《五经》,陪皇子17年,21岁任合江县令,老年在笔架山教书,死后葬于此,是川南先氏家族的始祖,是先市镇名称的由来,其一生写了近百首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是四川的历史名人。
明清古寨
在现先汪墓以下区域,古楼“紫来楼”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内楼“拱赐”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民国和解放后被毁坏。相传古寨建筑艺术考究,结构独特,共有楼房54间(内楼18间,外楼36间)、水井3口(内楼1口,外楼2口);首层为生活居住,二楼储备粮草杂物;寨中心广场埕心用鹅卵石砌成一直径约2米的阴阳八卦图,内楼设祖厅一间,用于安置家族先祖灵位供后代子孙祭拜;祖厅为独特的双层屋顶结构,中间夹层可容40多人应急藏身。整楼防御功能齐全,易守难攻。外墙用特殊成份的三合土夯筑,构成平面多角圆形,墙角之间用铁链钩接连成环形整体,内隔墙则用田土夯筑,墙体厚而坚实;各楼房后墙上方均开一枪眼,外楼大门两侧各开一土炮眼,内外楼门门板坚厚牢固,上方各开一泼水孔,当遇外敌火烧楼门时可往外泼水灭火,楼内各住户门前还筑有一个平时积蓄粪水和雨水的方形坑,以应急灭火时补充井水之不足,可见造楼者其时的用心和智慧。民国期间,刘伯承元帅来先市招兵筹款,在此居住半月有余,对此环境十分满意,曾说,另日再来。
抗日英雄纪念碑
位于现先市中学内,始建于1937年,是先市地区积极支持抗日救国的壮举,极具教育性和社会性。2015年8月,恢复重建。
古战场遗址
石达开战场遗址——位于先市镇赤水河边。相传石达开曾率军在此联营十里,据守备战,但因清军众多,失去后方支援,而退到赤水河以南,后又两次在先市渡过赤水河,欲攻占合江北上而不得,最后被清军追击,只得沿赤水河而上,进入贵州境内。保粮拒匪战场遗址——位于先市镇粮站一带,相传真龙支部领导的西乡联防大队为保卫西乡与鼓楼山土匪在此多次展开战斗。
地区名人
除了唐代的神童先汪之外,先后诞生了中国著名书画家张静涛,中国美学奠基人王朝闻,中科院院士王华明等。
荣誉称号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先市镇为
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8月,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