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8月15日),兖州定陶(今山东菏泽市)人。西汉第十三位皇帝。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汉哀帝刘欣,是汉元帝
刘奭的孙子,定陶恭王
刘康之子,母为
丁姬。
阳朔二年(前23年),刘康去世,刘欣继承王位,由祖母
傅太后亲自抚养。
成为储君
刘欣长大后,他的伯父汉成帝
刘骜无子嗣。
元延四年(前9年),刘欣与中山王
刘兴同时入朝。当时,刘欣的
太傅、
相国、
中尉都跟随刘欣入朝了,而刘兴只带了太傅。刘骜不理解,就问刘欣为什么带这么多人,刘欣说:“朝廷有令,各诸侯王来朝,其封国中俸禄在二千石的官吏应一同前来。太傅、相国、中尉都是二千石,所以都应同来。”刘骜叫刘欣背诵《
诗经》,刘欣顺利地背了一遍,并且能理解诗句的含义。某一天,刘骜去考察刘兴:“诸侯王入朝只带上太傅,是根据哪条法令?”刘兴无言以对。刘骜又让刘兴背诵《
尚书》,发现他不能顺利背下来,刘骜请他吃饭,发现他吃的很慢,离席之时,连袜带子也掉下来了。于是,刘骜认为刘欣更厉害,并多次称赞他。
傅太后暗地里为刘欣争取太子之位,把珍宝赠给昭仪
赵合德和刘骜的舅舅
骠骑将军王根,向他们请求立刘欣为太子。赵合德与王根见刘骜没有太子,而他们两人都想事先结好于刘欣,为今后的富贵做长久打算,于是,皇后
赵飞燕、赵昭仪、王根就在刘骜面前夸赞刘欣,劝刘骜立刘欣为太子。刘骜也器重刘欣。于是,刘骜召集
丞相翟方进,
御史大夫孔光,
右将军廉褒,
后将军朱博等人入宫,商议到底应该让刘兴还是刘欣继承皇位。翟方进、王根认为刘欣是刘骜弟弟的儿子,《
礼》中记载“同胞弟兄的儿子就好比是自己的儿子一样”,,所以,翟方进等人希望刘欣成为皇位继承人。廉褒、朱博也都跟翟方进、王根的意见一样。惟独孔光认为,根据礼制选立继承人应根据血亲关系,刘兴是先帝的儿子,刘骜的亲弟弟,按照《
尚书·
盘庚》记载的
殷商时期哥哥死后弟弟继承王位的例子,应该立刘兴为皇位继承人。刘骜因为《礼》中有兄弟不能一起入庙堂的记载,加上赵皇后、赵昭仪想要立刘欣,最终,在
绥和元年(前8年),刘骜下诏立刘欣为太子。刘欣推辞道:“臣有幸继承了父亲的藩地成为诸侯王,但臣的才干品质不足以成为太子。陛下圣德宽仁,敬承祖宗,奉承顺应神仙,理应受天之福,多子多孙。臣愿意暂留在京城的馆舍,从早到晚侍奉问候陛下的起居,等到陛下有子嗣之后,臣就回到封地。”刘欣的奏折交上去之后,刘骜说知道了。一个多月后,刘骜立楚孝王的孙子
刘景为定陶王,负责刘康的祭祀。
继位为帝
绥和二年三月十八日(前7年4月17日),刘骜在未央宫去世。同年四月初八(前7年5月7日),刘欣继承帝位,是为汉哀帝,尊皇太后
王政君为太皇太后,赵飞燕为皇太后,并赏赐五服之内的宗室每人四匹马,吏民加爵,赏赐
百户牛酒若干,
三老、
孝悌之人、努力耕田的人、
鳏寡孤独之人各自被赐予布帛。
外戚争斗
面对王氏子弟遍布朝廷的局面,刘欣即位后,开始着手排挤王氏外戚势力,拔高自己祖母和母亲家族傅氏、丁氏的势力。绥和二年五月十九日(前7年6月16日),刘欣立王妃傅氏为皇后,并下诏:“《春秋》中提到,母以子贵。尊傅太后为恭皇太后,丁姬为恭皇后,设置左右
詹事,她们的食邑与王太皇太后,赵太后相同。”追赠傅太后之父为崇祖侯,丁姬之父为褒德侯。封舅舅
丁明为阳安侯,表兄弟
丁满为平周侯。追封丁满之父
丁忠为平周怀侯,皇后之父
傅晏为孔乡侯,皇太后之弟
侍中、光禄大夫赵钦为新成侯。”
王政君见刘欣竟然让傅太后与自己的食邑相同,于是,王政君便让
大司马王莽“乞骸骨”回家。刘欣派出
尚书令对王莽说:“先帝把政务交给了你之后就撒手人寰,朕登上了帝位,就理应与你同心同德。如今你因病辞职,让朕不能顺应先帝的意愿了,所以朕十分悲伤。朕已经派出尚书令,就等着你的回复。随后,刘欣又派出丞相
孔光、大司空
何武、左将军
师丹等人对王政君说:“陛下听说太皇太后下令贬斥王莽。陛下非常伤心。王莽如果不官复原职,陛下就不敢执政了。”于是,王政君又让王莽继续处理政事。
不久后,刘欣下诏:“曲阳侯
王根曾在大司马之位上建议先帝立太子,以安社稷,所以给他加封二千户。丞相孔光,大司空汜乡侯何武各加封一千户。”但建平元年(前6年)秋天,王根与成都侯
王况被查出了罪名,王根被迫返回自己的封地,王况被贬为庶民。
此后,刘欣与王氏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未央宫举行宴会时,宫人为傅太后打开帷幄,让她坐在王政君一旁。王莽拍案而起,对宫人呵斥道:“定陶太后不过是一个妾而已,怎能与太皇太后一起坐!”于是,傅太后的座位被撤去,宫人重新给她安排别的座位。高昌侯董宏上书请求尊刘欣生母丁姬为帝太后。此话一出,大司空师丹等人便开始弹劾董宏。刘欣迫于压力,将董宏贬为庶人。
建平二年(前5年)四月,刘欣下诏:“汉朝的制度,是推崇近亲,让近亲尊贵显赫。所以定陶恭皇(刘康)不应该再被称呼为定陶。尊恭皇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号称“永信宫”;恭皇后丁氏为帝太后,号称“中安宫”。在京城为恭皇立庙。并大赦天下。”
傅太后与丁氏被刘欣加了尊号之后,丞相朱博上奏:“王莽反对陛下推崇近亲,贬低帝太太后与帝太后的尊号,让陛下违背孝道,原本应当处死他,幸而他遇到赦令。但王莽也不应该再拥有爵位,请陛下贬他为庶民。”刘欣说:“王莽是太皇太后的亲戚,所以朕不免除他的爵位,让他回自己封地上。”王莽闭门自守,在封地上呆了三年,官员们为王莽上书喊冤的竟有几百人。
宠幸董贤
建平二年(前5年),
太子舍人董贤在殿下传奏,刘欣望见后,对他的容貌很喜欢,于是问他:“你是舍人董贤吗?”随后,刘欣召董贤上前对话,并封他为
黄门郎,董贤自此开始受到宠爱。董贤之父云中侯董恭也在当日被刘欣征召担任霸陵县令,升为光禄大夫。董贤越来越得宠,不久后担任
驸马都尉、侍中。刘欣外出时,令董贤陪同乘车,在宫中则要求董贤随侍左右。接下来的一个月之内,董贤所得赏赐竟达到上亿钱,富贵震动朝廷。
董贤性情柔和,用谄媚逢迎刘欣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刘欣每次给董贤休息日,他都不肯出宫,而是留在宫中服侍刘欣用药。刘欣认为董贤平时很难回家一趟,于是下诏让董贤的妻子进宫,让她也居住在董贤宫中的住处,就像长吏的妻子能够住在官舍一样。随后,刘欣又封董贤的妹妹为昭仪,地位仅次于皇后,把她的住舍改名为椒风殿,来与皇后的椒房殿相配。
元寿元年(前2年),发生了日食天象,周护、宋崇等人在
对策中歌颂王莽的功德,刘欣只得让王莽回到朝廷。
董贤、董贤之妻、
董昭仪三人从早到晚都侍奉在刘欣左右,刘欣赏赐给董贤之妻以及董昭仪的财产也有上千万钱。刘欣任命董恭为
少府,赐爵
关内侯,不久之后,又迁徙他担任
卫尉。刘欣又让董贤的岳父担任
将作大匠,董贤的弟弟担任
执金吾。建平四年(前3年)三月,刘欣想给董贤封侯,但没有正当的缘由。正好
待诏孙宠、
息夫躬等人控告东平王
刘云的妻子在祭祀时涉嫌祝告鬼神,刘欣把这件事委付给有关部门处理,最后涉事者们全都认了罪。随后,刘欣命令孙宠、息夫躬再去通过董贤的途径去控告这件事,并顺理成章地因董贤等人的“功劳”,而下诏封董贤为高安侯,息夫躬为宜陵侯,孙宠为方阳侯,各自食邑一千户。不久后,刘欣又增封董贤二千户。丞相
王嘉有点怀疑东平王一事是否冤枉,所以他非常讨厌息夫躬等人,并多次对刘欣说,董贤扰乱了制度。
元寿元年(前2年)三月,王嘉被刘欣下狱,王嘉绝食二十天后,呕血而死。
王嘉去世后,刘欣之舅丁明很同情他。刘欣想让董贤位极人臣,所以他很讨厌丁明的态度。于是,刘欣将丁明免官。元寿元年(前2年)十二月,刘欣令董贤担任
大司马、
卫将军。当时,董贤二十二岁,他虽为三公,但常在殿中执事,掌管
尚书,百官靠董贤向刘欣奏事。董贤认为,他的父亲董恭没有资格身处
九卿之位,于是,刘欣调任董恭为光禄大夫,俸禄中二千石。董贤的弟弟董宽信代替董贤担任驸马都尉。董氏亲属都以侍中、
诸曹的身份担任奉朝请,董氏一族所得的宠爱远在丁、傅两家之上。
元寿二年(前1年),匈奴单于来朝,刘欣在宴会上召见了他。匈奴单于对年轻的董贤感到好奇,于是询问翻译。刘欣令翻译回答说:“大司马年轻,因贤能而出任此官职。”匈奴单于起身行礼,恭贺汉朝获得贤臣。
英年早逝
在刘欣的打压下,王氏逐渐衰落,只有平阿侯
王谭的儿子王去疾,在刘欣为太子时得到刘欣的宠幸。等刘欣即位后,王去疾担任了侍中、
骑都尉。刘欣认为王氏已经没有了高居官位的人,于是,刘欣因旧日的情谊去亲近王去疾,提拔他的弟弟
王闳担任了
中常侍。
元寿二年六月二十六日(前1年8月15日),刘欣去世,年仅二十五岁,谥号孝哀皇帝。同年十月十二日(前1年11月27日),葬于
义陵。
为政举措
政治
刘欣一即位,就开始为清除王氏势力而做准备。“上少在国,见成帝委政外家,王氏僭盛,常内悒悒。”刘欣看到了外戚专权的危害,因而继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消除王氏家族的势力。在他看来,外戚傅氏、丁氏是可以信赖依靠的力量,因而他一即位,就开始扶持两家,大肆分封加爵。刘欣深知王氏专擅朝政多年,其势力盘根错节,不可一蹴而就。 此后,随着皇位渐渐稳固,刘欣对王氏的态度逐渐强硬。刘欣下令群臣议论为共皇立庙京师之事,遭到孔光、师丹等人反对。数日之后,当因傅太后宴会中的席位问题与王莽发生激烈冲突时,刘欣竟果断解除了王莽的职务。但是大臣们很同情王莽,因而刘欣为缓解舆论压力,给予了王莽某些政治、经济上的优遇,但使之远离政务。同时,在刘欣的支持下,司隶解光收集王根等人贪赃枉法、在汉成帝丧期内公然聘取女乐、置酒歌舞等罪状。刘欣借机将王根罢官,将王况削爵,成功清除了王氏在朝的势力,巩固了自己的统治。
建平二年(前5年)三月,刘欣接受大司空朱博的奏请,取消绥和年间的官制改革,废除大司空一职,恢复丞相、御史大夫的二府体制。同时亦取消州牧,恢复刺史。后来,刘欣下令废除任子令和诽谤欺诋法,禁止年轻子弟因父被保举为郎。
不过,到了元寿二年(前1年)五月,刘欣又恢复三公体制,将
御史大夫改称“
大司空”,将丞相改称“
大司徒”提升大司马地位,还让大司马的地位在大司徒之上。并分别由董贤、孔光、
彭宣出任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刘欣此次改制,既尊崇董贤 ,又顺应了西汉中后期仿效周礼改制的时代思潮,同时巧妙地避开了时人对破坏丞相位在大司马之上传统的非议。刘欣还想改革
司直、
司隶,并增设
司寇一职,但这件事情还没确定,刘欣就驾崩了。
经济
左将军师丹提出了建议:“古代英明的君王都设立井田制,然后才能更好地治理。孝文皇帝承接灭亡的周朝和暴乱的秦朝,所以致力于鼓励人民进行农桑业,百姓才开始逐渐富裕,当时没有兼并土地的灾害,所以以前国家没有对民田和奴婢的数量作出限制。现在国家连续几代太平,富豪和官吏的财产极多,贫苦弱小的人更加穷困。君子从事政治,如果守旧法而不加以改变,就很难有所创造。”
刘欣把师丹的建议下达给臣子们。随后,丞相孔光、大司空何武上奏:“列侯、公主、关内侯、官吏以私人名义占有的土地都不应该超过三十顷。诸侯王的奴婢应当是二百人,列侯、公主的奴婢应当是一百人,关内侯、官吏的奴婢应当是三十人。以三年为期限对他们进行整改,超时却仍然违反规定的人,一律没入官府。”
这个方案尽管给了官僚地主一些台阶下,但还是遭到了把持朝政的权贵的反对。首先是遭到丁、傅两家外戚的反对。刘欣对这一诏令也没有支持,后来他又对董贤恩宠至盛,大肆封赏。于是,限田、限奴婢令成了一纸空文。
社会
刘欣规定,增加三百石以下俸禄官员的待遇。若是发现官吏残暴酷虐,被发现后即刻免职。有司不得检举大赦前的旧案。
刘欣规定,内宫宫人在三十岁以下的,可以出嫁。官家奴婢五十岁以上的,可免去奴婢籍成为平民。
文化
西汉中后期,随着儒学在政治、思想、社会生活诸领域主导地位逐渐确立,三年丧礼也成为时人彰显孝道的重要方式。刘欣即位不久,以河间王刘良为太后服丧三年“为宗室仪表,益封万户”,诏令博士弟子遵行三年丧礼。
绥和二年(前7年)六月,刘欣认为
乐府中的郑乐都是不正经的歌,便下令约束乐府,裁去了一半多的乐工。
刘欣即位后,卧病,于是他广泛征求方术与方士。当时,在京师各县都有侍候祭祀的使者。刘欣全面恢复了之前用来经常祭祀诸位神仙的祠官,总共七百多所,一年之内进行了三万七千次祭祀。次年夏天,刘欣以王政君的名义下诏给有司:“皇帝孝顺,禀承圣人业绩,从来没有懈怠,但他一直久病不愈,日夜忧思,大概是继承体制的君主不适合亲自改造劳作。你们应当把甘泉的泰畤、汾阴的后土祠恢复成以前的样子。”刘欣本人难以亲自前去,于是他派遣有司进行祭祀。
刘欣即位后,刘歆“欲建立 《
左氏春秋》及 《
毛诗》、《
逸礼》、《
古文尚书》皆列于学官 ”,这一想法得到刘欣的支持。但 “诸博士或不肯置对 ”,集体对刘歆表示了不屑与抵制。刘歆愤然作书,责备诸博士。而儒学臣僚们则群起攻讦刘歆。当时,名儒光禄大夫龚胜上奏“乞骸骨”归乡;师丹斥责刘歆“改乱旧章”。刘歆虽有刘欣庇护,但也无法在朝中立足,只好出任地方官员避祸。
刘欣即位后,采纳刘歆建议,实行由始祖庙、六世 “亲庙 ”组成 “七庙 ”,有功德的皇帝宗庙则加以 “祖 ”、“宗 ”尊号,数量不限定之制。六世 “亲庙 ”制的真正用意或在于扶植刘氏宗室,与外戚抗衡,因而引起刘欣的重视、支持,并据此改革皇帝宗庙礼制。
外交
建平二年(前5年),逃到康居的
乌孙国庶子卑援疐入侵匈奴西界,被乌珠留若鞮单于派兵击退。随后,卑援疐派儿子趋逯到匈奴为质,匈奴单于接受。刘欣派中郎将丁野林、副校尉公乘音去责备匈奴单于,最终,单于按照刘欣的要求将趋逯归还给卑援疐。
建平四年(前3年),匈奴单于上书请求在明年朝见。当时,刘欣得了病,有人说单于是从上游来的,其势压人,所以黄龙、竟宁年间,匈奴单于一来朝,汉朝皇帝就会在不久后去世。刘欣因此不想让单于来朝,黄门郎
扬雄上书劝谏,称安抚匈奴是关系到汉朝国家安全的大事,不应拒绝其来朝,刘欣采纳了他的意见。正好匈奴单于也生病了,遂改在元寿二年(前1年)正月来朝。刘欣虽然对匈奴单于厚加赏赐,但他将单于安置于上林苑蒲陶宫,因为那里是
太岁压胜的所在地。单于知道后很不高兴,于是,刘欣又多赐给匈奴衣服三百七十袭,锦绣缯帛三万匹,棉絮三万斤。在匈奴单于来朝的同时,乌孙的大昆弥伊秩靡也来朝见刘欣。
历史评价
班固《
汉书》:孝哀自为籓王及充太子之宫,文辞博敏,幼有令闻。睹孝成世禄去王室,权柄外移,是故临朝娄诛大臣,欲强主威,以则武、宣。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即位痿痹,末年寖剧,飨国不永,哀哉。
荀悦《
汉纪》:本纪称孝哀自为藩王及太子,文辞博敏,幼有令闻,雅性不好声色,时览卞射武戏,睹孝成之世,禄去公室,权柄外移,是故临朝务揽主威,以则武、宣。然董贤用事,大臣诛伤,有覆餗栋挠之凶。自初即位,有痿痹之疾,末年寖剧,享国不永,乱臣乘间,岂不哀哉?世主览此,足以见成败之基,收后族之权。清俭爱民,可垂统也。
司马光《
资治通鉴》:哀帝初立,躬行俭约,省减诸用,政事由己出,朝廷翕然望至治焉。
苏辙:汉哀帝自诸侯为天子,方其在国,好礼节俭。知成帝优容舅家,权夺于王氏。及即位,收揽威柄,朝廷竦然,庶几于治。既而傅太后侵侮王后,僭窃名号,始失天下心。帝复宠任幸臣董贤,位至三公,富拟帝室。虽欲贬损王氏,而身既失德,朝无名臣,所以资之者多矣。《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国顺之。’二者帝皆失之,其若王氏何!方帝之崩也,王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贤内忧不能对,免冠谢。太后曰:‘新都侯莽,前以大司马奉送先帝大行,晓习故事,召令莽助君。’贤顿首幸甚。莽既至,使尚书劾免贤。贤即日自杀。王氏代汉之祸,实成于此。昔高帝寝疾,有吕氏之忧。吕后问以后事,帝曰:‘陈平智有余,然难独任。王陵少戆,可以助之。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及产、禄之变,王陵争之于前,平、勃定之于后,皆如高帝所虑。文帝末年,有七国之忧,戒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可任将兵。’及吴楚之变,亚夫为大将,破之数月之间,亦如文帝所虑。今王氏之乱,与吕氏、七国等耳,而哀帝无其人,汉遂以亡。非特天命,盖人谋也。
钱时:哀帝虽痿痹短祚,而初政有如此,亦其得之于平时者为鉴,以行于初政者为的,持之以久,不昏不怠,而天下无不可为矣。继体之主,庸可忽诸?
轶事典故
改元受命
汉成帝时期,齐人甘忠可伪造《天官历》、《包元太平经》十二卷,称“汉朝的气运已经完了,应当重新受命于天。天帝派出了真人赤精子,下凡教给我了这个道术。”,甘忠可还传授夏贺良、丁广世、郭昌等人。刘欣即位后,司隶校尉解光推荐了夏贺良,刘欣命其待诏黄门。夏贺良在接受刘欣召见时恐吓他道:“汉朝的历法已经衰落,应当重新接受天命。成帝当时没有顺应天命,所以他没有亲生儿子。现在,陛下您生病的时间已很长了,又多次发生各种自然灾害,这都是上天的警告。陛下只有马上改变年号,才可以延年益寿,生出皇子,平息灾祸。如果陛下明白了这个道理而不照着做,就会发生洪水、火灾等祸事,人民就要遭受灾难。”刘欣得病已久,便听信了他的话,改建平二年(前5年)为太初元年,自号“陈圣刘太平皇帝”,史称“再受命”。但过了一个月后,刘欣的病情仍未好转,夏贺良提出变更政事,被大臣们反对,夏贺良又说大臣们不懂天命,要求换掉丞相和御史大夫,让同党解光、李寻辅政。不过刘欣这次没有理他,而是将夏贺良下狱处死,同时恢复建平年号。
断袖之癖
刘欣常常与董贤同卧同坐。曾有一次,董贤白天睡觉,头枕在了刘欣的衣袖上,刘欣不想惊醒董贤,于是截断衣袖后才起来。这个故事后来成为成语典故“断袖之癖”,后世泛指男子之间的同性恋行为。
欲求禅让
刘欣在麟麒殿摆酒宴,与董贤父子及其亲属一起饮酒,
王闳兄弟也都在旁侍候。刘欣喝到后面,有一丝醉意,不慌不忙地看着董贤微笑,然后说道:“我想效法尧禅位舜,怎么样?”王闳进言道:“天下是高皇帝的天下,不是陛下的。陛下继承帝位,应当传位给后代子孙直到无穷。世代相传的大事至关重要,陛下不要随口乱说!”刘欣一言不发,很不高兴,左右之人都感到害怕,随后,刘欣令王闳离开宴会,以后不得再侍宴。
人际关系
(表格参考资料)
史料索引
关于刘欣的平生,主要参见
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
哀帝纪》,
宋代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亦对其事迹多有记录。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影视形象
人物纪念
刘欣去世后葬在义陵。义陵,是刘欣与
傅皇后的合葬陵园,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周陵办南贺村东南。义陵陵区由义陵陵园、陪葬墓区两大部分组成,分布范围东西约2.8千米、南北约3.1千米。其中,帝陵陵园平面呈方形,四周有垣墙围绕,中部各设一门。帝陵封土位于帝陵陵园的中部,墓穴压在封土之下,现存形状呈覆斗状,底部边长东161米、南172.4米、西166.4米、北173米;顶部边长东54米、南57.2米、西56.3米、北57.8米;现存封土高29.7米。封土底部与帝陵陵园围墙之间的距离为115.5~126.7米。封土为五花土夯筑而成,土质密实、坚硬,夯层厚0.2~0.3米。封土南侧立有全国重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标志碑。封土四侧的中部分布四条墓道,平面均呈梯形,靠近墓室一端较宽,外端较窄。
2009年7月至2010年2月,经过考古勘探,联合考古队在义陵采集到的文物有建筑材料、陶器等,共21件。建筑材料有条形砖、空心砖、铺地砖、陶排水管、板瓦、筒瓦及瓦当,陶器有陶缶等。建筑材料及陶器多为泥质灰陶,陶质细密,烧制火候较高。这些文物采集自义陵陵园,部分陶器残片采集自陪葬墓旁。
1956年8月6日,义陵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包含义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4月24日,包含义陵在内的西汉帝陵被国家文物局列入《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