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蝶鱼属,Holacanthus (Lacépède, 1802),是鲈形目刺盖鱼科的一属鱼类。
栖息环境
西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
繁殖方式
散卵型。
种群现状
汤臣神仙
基本信息
俗名别名: 汤臣(香港)
英 文 名: Bermuda Angelfish、Townsend Angelfish
拉丁学名: Holacanthus townsendi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佛罗里达南部至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一带海域。
气 候 带 亚热带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杂食性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4条 背鳍软条(总数):19-21条 臀鳍鳍棘:3条 臀鳍软条:20-21条 汤臣神仙是女王神仙(Holacanthus ciliaris)和蓝色神仙(Holacanthus bermudensis)的混种,因此在体色和外形上与两者非常相似。幼鱼时期的汤臣神仙,胸腹部鲜黄色,鳍鱼身体部分及背鳍棕褐色,体侧和头部均带有蓝色竖纹。汤臣神仙和蓝色神仙的幼鱼非常相似,区别只在于汤臣神仙的背鳍和臀鳍的软条部分的边线为鲜蓝色,而蓝色神仙为鲜黄色。在成长的过程中,幼鱼身上的鲜蓝色竖纹逐渐消退,体色逐渐变黄。当汤臣神仙长至成鱼时,体色蓝里透黄。吻部和眼圈鲜蓝色,鳃盖边和胸鳍鳍柄有鲜蓝色色斑,前额有一黑色蓝边的色斑。蓝色的背鳍和臀鳍带橙色边线,胸鳍、腹鳍和尾鳍鲜黄色。与女王神仙的成鱼相比,汤臣神仙成鱼的体色偏蓝,而女王神仙体色偏黄,且女王神仙的背鳍和臀鳍边线的橙色部分更为鲜明。而与蓝色神仙的区别在于汤臣神仙的尾鳍是纯黄色的,背鳍和臀鳍末端至尾柄的边线是鲜蓝色的,而蓝色神仙的背鳍和臀鳍的软条部分的边线为鲜黄色。 体形尺寸 最大体长45cm习 性 成鱼栖息于岩礁区和珊瑚丛生的水深2-80米之间的水域,幼鱼通常生活在峡道和临岸的珊瑚礁区。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主要以海藻、海绵、珊瑚虫和海鞘等被囊动物为食。
女王神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女王神仙 俗名别名: 太后(香港) 英 文 名: Queen Angelfish 拉丁学名: Holacanthus ciliar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大西洋和东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佛罗里达和墨西哥湾(Gulf of Mexico)至巴西、加勒比海、安的列斯群岛(Antilles,西印度群岛中的主要岛群)和南美海岸,东至圣保罗岩礁(St)
气 候 带 亚热带,北纬30度和南纬13度之间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杂食性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4条 背鳍软条(总数):19-21条 臀鳍鳍棘:3条 臀鳍软条:20-21条 幼鱼时期的女王神仙,体深蓝色并有数条鲜蓝色竖纹,吻部、胸部、胸鳍、腹鳍以及尾鳍为橙黄色,深蓝色的背鳍和臀鳍带宝蓝色的边线。在成长的过程中,幼鱼体侧和头部的蓝纹逐渐消失,体色也逐渐变为蓝绿色。当女王神仙长至成鱼时,体藏蓝色被金边大鳞片,前额具一带鲜蓝色斑点的宝蓝色斑。吻部、下额、胸部和腹部均为藏蓝色,黄绿色的鳃盖和胸鳍基部均有大块的鲜蓝色斑。背鳍和臀鳍的末梢尖长也直达或超过尾鳍末端,且颜色为绿蓝紫橙黄渐变,比彩红更为艳丽。 女王神仙可谓所有海洋神仙鱼中最为惊艳的,因此也就成为每个海水发烧友追逐的鱼种。 (1):13-18.注:女王神仙有毒性;体形尺寸 最大体长45cm习 性 栖息于珊瑚礁区水深1-70米之间的水域,通常穿梭于海底扇(submarine fan,从大陆坡麓向外海缓斜的扇形地。在海底峡谷的前缘,为沉积物所覆盖。又称深海扇或海底三角洲)和珊瑚礁区之间。多半独居或成对生活。科学解剖结果显示,女王神仙胃里的26种残余物,大部份为海绵,另外一小部分为海藻、水螅虫、苔藓虫和海鞘等被囊动物。幼鱼喜欢啄食其他鱼只身上的寄生虫。
蒙面神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蒙面神仙 俗名别名: 贼仙(香港) 英 文 名: Black Bandit Angelfish、Black-banded Angelfish 拉丁学名: Holacanthus arcuatus、Apolemichthys arcuatus、Desmoholacanthus arcuatus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中太平洋东部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夏威夷群岛和约翰斯顿环礁(Johnston Atoll)一带海域。气 候 带 热带,北纬30度起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繁殖方式 散卵型食 性 杂食性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3条 背鳍软条(总数):17-18条 臀鳍鳍棘:3条 臀鳍软条:18条 成鱼体上半部为浅咖啡色,下半部为珍珠白色,臀鳍和尾鳍均为珍珠白色并具黑色边带。眼部前端至背鳍末端之间有一道鲜明的黑带将体侧分为两部。因为其独特的纹理,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蒙着脸的贼人,所以也就得名蒙面,或贼仙。 关于蒙面神仙的科学归类,生物学界一直存在着分歧。早在1831年,科学家Gray将其命名为Holacanthus arcuatus,即刺蝶鱼属;1941年,科学家Fowler将其命名为Desmoholacanthus arcuatus;而到了1980年,科学家Allen又把它命名为Apolemichthys arcuatus,这时蒙面神仙就被划分到琪蝶鱼属了。但近年,科学界的观点仿佛又回到了过去,认为Gray于1831年的命名法才是正确的。因此,本数据资料将跟随最新的科学观点,将蒙面神仙列入刺蝶鱼属中。体形尺寸 最大体长18cm习 性 栖息于岩礁区水深12-183米之间的水域,通常生活在岩脊、洞穴和珊瑚礁区中。通常独居,或一条雄鱼和3-4条雌鱼组群生活。生性胆小,躲躲藏藏,难以捉摸。主要以海绵为食,科学解剖结果显示,蒙面神仙的胃里还有一些海藻以水螅虫和未知生物的卵。
石美人神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美国石美人神仙 俗名别名: 美国石美人(香港) 英 文 名: Rock Beauty Angelfish 拉丁学名: Holacanthus tricolor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乔治亚州(美国)、百慕大群岛(Bermuda)以及墨西哥至里约热内卢往北一带的海湾。气 候 带 热带,北纬32度和南纬33度之间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杂食性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4条 背鳍软条(总数):17-19条 臀鳍鳍棘:3条 臀鳍软条:18-20条 总体来说,美国石美人的幼鱼和成鱼在体色和体型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幼鱼时期的美国石美人神仙,体色鲜黄色,身体中部靠后有一块蓝边黑色眼斑。在成长的过程中,幼鱼眼斑黑色部分逐渐扩散至大半个鱼体。当美国石美人长至成鱼时,吻部灰蓝色,前体鲜黄色,身体后部黑色并满布银白色大鱼鳞,鳃盖边橙色、背鳍和臀鳍边线为蓝橙色相间,尾鳍鲜黄色。 注:美国石美人神仙有毒性
体形尺寸 最大体长35cm习 性 栖息于防波堤、岩礁区和珊瑚丛生的水深3-92米之间的水域。幼鱼常常出没在火珊瑚(Fire Corals)区。主要以海绵、海鞘、海葵以及海藻为食
蓝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蓝仙 俗名别名: 英 文 名: Blue Angelfish、Common Angelfish 拉丁学名: Holacanthus bermudensis 地理分布 分布在西大西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和佛罗里达南部至墨西哥湾以及尤卡坦半岛(Yucatan)一带海域。气 候 带 亚热带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食 性 杂食性
形态特征
背鳍鳍棘(总数):14条 背鳍软条(总数):19-21条 臀鳍鳍棘:3条 臀鳍软条:20-21条 蓝仙在体型上与女王神仙(Holacanthus ciliaris)非常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蓝仙的前额没有女王神仙的宝蓝色色斑。幼鱼时期的蓝仙,胸腹部鲜黄色,鳍鱼身体部分及背鳍棕褐色,体侧和头部均带有蓝色竖纹,背鳍和臀鳍的软条部分的边线为鲜黄色。在成长的过程中,幼鱼的体色渐渐转为黄色,鲜蓝色竖纹逐渐消退。当蓝仙长至成鱼时,体色偏蓝并泛出黄色,背鳍和臀鳍带鲜蓝色边线,软条部分鲜黄色。需要注意的是,蓝仙的成鱼和汤臣神仙(Holacanthus townsendi)的成鱼非常相象,它们的区别在于汤臣神仙的尾鳍是纯黄色的,而蓝仙的尾鳍为蓝色斑点并带鲜黄色边线。 体形尺寸 最大体长45cm习 性 成鱼栖息于岩礁区和珊瑚礁区水深2-92米之间的水域,幼鱼则生活在峡道和有遮蔽的珊瑚礁区域。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主要以海绵为食,同时也捕食海藻、珊瑚虫和海鞘等被囊动物为食
国王神仙
基本信息
中 文 名: 国王神仙 俗名别名: 一栋(香港)
英 文 名: Passer Angelfish、King Angelfish
拉丁学名: Holacanthus passer
地理分布 分布在东太平洋的珊瑚礁海域,分布范围包括加洲湾(Gulf of California)至秘鲁,以及加拉帕哥斯群岛(Galapagos Islands)一带海域。气 候 带 热带,南纬28度起
濒危状态 不在IUCN红皮书中
繁殖方式 散卵型
食 性 杂食性
形态特征
幼鱼时期的国王神仙,体浅蓝色并有一条白竖纹及数条鲜蓝色竖纹,背鳍和臀鳍带鲜蓝色边线。头部和胸部黄色,眼圈前后各有一条鲜蓝色竖纹。在成长的过程中,幼鱼体色逐渐加深,身体后部的蓝纹逐渐消失,头部和胸部变为深蓝色。当国王神仙长至成鱼时,体色深蓝色,背鳍始端和臀鳍始端之间有一条醒目的白色条带。橙色的背鳍和臀鳍上有不规则的蓝色条纹,并有鲜蓝色的边线。前额有一蓝黑色带鲜蓝色斑点之斑块,两眼间有一鲜蓝色的横带。与大多数
海水神仙鱼不同的是,国王神仙能很容易分辨出雌雄性别。腹鳍白色的为雄鱼,黄色的则为雌鱼。 据资料显示,在墨西哥卡波圣路卡斯(Cabo San Lucas)一带海域出现新的刺蝶鱼属混种,这可能是东太平洋海域的第一种盖刺鱼科混种。还不清楚是自然繁衍的结果,或是来自墨西哥Revillagigedo岛的鱼船把橙色神仙(Holacanthus clarionensis)带到了这个海域。所有的鱼体特征均显示出该未经确认的盖刺鱼科鱼种是国王神仙和橙色神仙的混种。 体形尺寸 最大体长35cm
习 性 成鱼栖息于珊瑚礁区水深4-30米之间的水域,幼鱼则生活在浅礁区有遮蔽的区域。通常成对生活,偶然会与虎斑神仙(Pomacanthus zonipectus)组群生活。繁殖季节在夏季末,雌鱼的领域性比雄鱼要强。主要以海绵为食,同时也会捕食海藻、无脊椎附着动物以及浮游生物等。幼鱼与医生鱼(Labroides dimidiatus)一样,会啄食其他鱼只身上的寄生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