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性肝损伤是由化学性肝毒性物质所造成的肝损伤。这些化学物质包括酒精、环境中的化学有毒物质及某些药物。 作为人体的重要解毒器官——肝脏,具有肝动脉和肝静脉双重血液供应。
毒性物质
根据毒性的强弱,亲
肝毒物可分为三类:①剧毒类:包括磷、
三硝基甲苯、
四氯化碳、氯奈、
丙烯醛等。②高毒类:砷、汞、锑、
苯胺、
氯仿、
砷化氢、
二甲基甲酰胺等。③低毒类
二硝基酚、
乙醛、
有机磷、丙烯晴、铅等。一些亲肝毒物与其他非毒性化学
物质结合,可增加毒性,如脂肪醇类(
甲醇、
乙醇、
异丙醇等)能增强
卤代烃类(四氯化碳、氯仿等)的毒性。
损伤肝脏
①
脂肪变性。
四氯化碳、
黄磷等可干扰
脂蛋白的合成与转运,形成
脂肪肝。②
脂质过氧化反应,这是中毒性
肝损伤的特殊表现形式,如四氯化碳在体内代谢产生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
中间产物,导致
生物膜上的
脂质过氧化,破坏膜的
磷脂,改变细胞的
结构与功能。③
胆汁郁积反应,主要与肝细胞膜和
微绒毛受损,引起
胆汁酸排泄障碍有关。
肝病治疗
按不同的化学物中毒进行治疗。
营养供应原则
在急性
中毒性肝病的治疗中,饮食占重要地位,能起到保证供给营养,
辅助治疗和防止
合并症的作用。一般应给以易消化、高热量(每日总热量不低于2500卡)、
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适量脂肪的饮食,以保护肝脏,减低脂肪及
胆固醇的代谢,促进
肝功能恢复。宜少量,多餐。忌刺激性食物。
糖:为了保持
肝糖原含量,保护
肝细胞功能,饮食中应供给足量易消化的糖类,必要时加
蔗糖、蜂蜜或
葡萄糖,一般每日
糖量250~500克。
蛋白质:蛋白质的供给一般每日1~1.5g/kg。选用含人体
必需氨基酸的食物,如
牛乳、蛋类、鱼类、
瘦肉等,但对严重
肝功能障碍和
肝性脑病倾向者,每日蛋白总量应限制在30g以下,肝性脑病患者禁止蛋白质的摄入。
脂肪:过多脂肪摄入会加重肝脏负担,妨碍肝
糖原合成,降低肝细胞功能,但脂肪有刺激
胆汁分泌的作用,并促进
脂溶性维生素吸收,故不能过低。对一般
肝病患者每日供应40~50g,最好采用含
胆固醇少的食物,如
奶油、
植物油(
椰子油除外)。
维生素:肝脏是人体贮存维生素的重要器官,当
肝功能损害时就会影响维生素的吸收,贮存和转化,而
维生素缺乏将影响肝脏的功能和结构。肝病患者常因维生素缺乏而引起
贫血、出血、甚至促发坏死后
肝硬化等,故应供给患者足量的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各种新鲜蔬菜,各类水果等,以增强
肝细胞的
抵抗力,促使
功能恢复,防止
出血倾向。
如食欲明显减退,或伴有恶心、呕吐者,可静滴
葡萄糖、
维生素C等。
常用药物
可适当选用少数品种,应避免滥用。
(a)
肌醇:能促进肝中脂肪代谢,可用于
脂肪肝的防治,常用片剂0.25g/片,剂量为0.5~1g,一日三次。
(b)
肝泰乐:可能降低肝淀粉酶的活动,阻止
糖原分解,使
肝糖原量增加,脂肪贮量减少,可用于急、
慢性肝炎,
肝硬化等。此外,本品可和多种药物、毒物结合成无毒的
葡萄糖醛酸结合物随尿排出。用法:口服0.1~0.2g,一日3次,或肌肉或
静脉注射0.1~0.2g,一日1~2次。
(c)
辅酶A:为体内乙酰化反应的辅酶,对糖、脂肪及蛋白质的代谢起重要作用,和体内
乙酰胆碱合成、肝糖原积存、
胆固醇量的降低及血浆脂肪含量的调节等有关,但对其疗效尚有争议。用法:静滴,一日1~2次,或隔日1次,每次50U,用
生理盐水或5~10%
葡萄糖500ml稀释。
肌注,一日1次,每次50U,以生理盐水溶解后注射,一般以7~14日为一疗程。
(d) GIK:在10%葡萄糖溶液1000ml中,加入10%
氯化钾10ml,
正规胰岛素8~12U,缓慢
静脉滴注,一日1次。
(e) 肝乐:40mg口服,一日3次;或40~60mg肌注,一日1次。
(f) 茵陈制剂、
水飞蓟制剂、田基黄针等中药。较重病例,可使用
糖皮质激素,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及疗程,但要注意其副作用,特别注意预防
上消化道出血。
常用食物
扁豆被誉为首选
健脾和胃的素补佳品,尤其适用于老人、孕妇、乳母,以及
高血压、
冠心病、
脑血管病患者服食。
韭菜猪肝汤:
韭菜性温辛香,多吃最能助益阳气,以其配
猪肝可补养肝血。适用于肝病、
夜盲症、便秘等病患。
黑米粥:
黑米性平味甘,含 15种
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能益肝
补脾,养胃
滋肾,为进补佳粮。此粥适用于肝肾虚损,妇女
产后体虚。
红枣粥:红
枣补气血,益肝
健脾和胃,温补阳气。此粥适用于
脾胃虚弱所致纳呆便溏、
气血不足、
血小板减少、贫血、慢性肝炎、
营养不良等。
重症中毒性肝病的治疗
3.1监护项目
(a) 体温、脉搏、呼吸率、血压、
意识状态、瞳孔大小,每2~4小时检查一次。
(b)严密观察肝病变化,包括
黄疸程度、
出血倾向、
腹部胀气、
腹水、肝脏及脾脏变化,以及有无
肝臭、
意识变化等。
(c) 记录饮食情况与24小时出入水量。
(d)每日酌情检查
血常规、
血小板计数,
血清胆红素、
ALT、凝血酶元时间、
尿常规、
大便潜血等;如
血小板减少,加测
纤维蛋白原和
3P试验。酌情检查其他项目如
血氨、血糖、
血清钠、钾、氯、
二氧化碳结合力、
肾功能、心电图检查等。
(e) 定期测定血清白球
蛋白定量、
脑电图、
B超、血或尿中毒物或其
代谢产物的浓度,以及其他特异
诊断指标。
3.2治疗
(a)饮食清淡易消化、低脂肪、含丰富维生素,并维持热量供应,
静脉滴注10%
葡萄糖、
维生素C等,每10%葡萄糖1000ml中可加入
正规胰岛素12单位、
氯化钾1克;维持水、
电解质和
酸碱平衡。
(b)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增强机体
应激性,改善
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
糖原新生,
稳定细胞溶酶体外膜,阻止溶酶体释放,防止
细胞溶解和坏死,以及防治中毒性
脑水肿、
肺水肿的作用,故一般主张早期使用。常用
地塞米松20~40mg/天,用药后观察疗效及反应,及时调整用量,要特别注意保护
胃粘膜,防止
上消化道出血。
(c)降低
血氨,保持
大便通畅,必要时
清洁灌肠。选用口服
乳果糖、
新霉素、
甲硝哒唑(
灭滴灵)或
氨苄青霉素等,以抑制
肠内细菌生长,使细菌分解蛋白减少,从而减少氨的产生;禁用镇痛剂、安眠剂。本病常伴有
肾脏损害,不宜应用
卡那霉素。
(d) 给予新鲜血浆或人体
白蛋白,以纠正
低蛋白血症。新鲜血浆对促进
肝细胞再生,补充
凝血因子,增强机体抵抗力,有一定帮助。给予蛋白因子可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机体抵抗力。
(e)调整
氨基酸代谢失调,
静脉滴注支链氨基酸,以逆转血浆
支链/芳香氨基酸比值。
(f) 应用
左旋多巴,可清除、取代
肝昏迷患者脑内的假性神经递质,促使患者清醒。
(g) 良好护理工作常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应引起重视。
(h)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预防
继发性感染,特别是
腹水感染及
真菌感染等。一旦发生应迅速合理应用抗生素。
(i) 其他如改善
微循环、中医中药辨证论治及其他必要的对症、支持治疗等。高压氧疗法治疗急性
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病,国外已有临床报道,但国内尚无应用经验。
诊断要点
要点
1.1根据毒物接触史(职业性或非职业性)、
现场调查、流行病学史及
生物监测等获得
病因学资料。
1.2综合分析症状、体征、
肝功能试验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获得急性
肝脏疾病的依据。
1.3从以下三方面探讨肝脏疾病是否由毒物所致。
1.3.2中毒品种的毒作用和临床表现。
1.3.3可能吸收的剂量和严重程度。
如以上三点基本相符,诊断可初步明确,应做好鉴别诊断。如有不符之点,可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检查及做好动态观察,以期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性
肝脏疾病,重点是
急性病毒性肝炎及急性
药物性肝病。
2.1与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鉴别要点:急性病毒性肝炎分为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原输血后非甲非乙型)、
丁型肝炎及
戊型肝炎(原流行性或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五型。
病毒性肝炎要根据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及
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作出诊断。其中
血清学标志是一项重要的指标,要正确理解及应用之。不应以
单项指标来判定,订出
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必要时可做肝脏活检。
2.2与急性
药物性肝病的鉴别诊断要点:根据用药史,结合临床表现及停药后一般恢复较快等特点,诊断一般不困难。误诊、漏诊多因未询问用药史所致。
注意事项
1) 临床上常将急性
中毒性肝病误诊为
急性病毒性肝炎,在接触化学毒物机会日益增多的情况下,应高度警惕。
2) 要重视两种病因(毒物与
病毒、药物与病毒等)交叉的情况,不能一旦出现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某项阳性,即摒除中毒性肝病或
药物性肝病的可能。要强调全面了解情况,综合分析,动态观察,才能提高诊断质量,达到及时治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