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宾馆位于台湾省台北市的博爱特区内,是台湾当局的招待所,专门接待重要嘉宾或举办庆祝活动。 台北宾馆于1899年起造,1901年完工,由日本建筑师福田东吾、野村一郎设计,后再经森山松之助改建,是日据时期台湾建筑的代表作之一,也被称为台湾最典雅的巴洛克式住宅建筑。
宾馆介绍
宾馆建筑主体为凹字型,建筑屋顶为马萨(Mansard)式样,柱面为高耸罗马柱,是流行于法国第二时期的宫廷建筑式样。宾馆内有巴洛克式花叶雕饰,金箔缠绕细脚纹路的垂吊水晶灯,样式华丽、外有日本近代池泉式庭园。1998年被定为台湾当局古迹,划归台湾当局外事主管部门管理。
台北宾馆原为日本台湾总督之“总督官邸”,与当时的
台湾总督府(今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只有一百公尺左右的距离。日据时期,日本皇戚贵族、政要权贵络绎不绝,皇太子
裕仁(日皇昭和)访台也曾下榻在此。日本战败后,台湾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
叶公超和日本外相
河田烈两人,于1953年在此处签订了“中日和约”。
历史背景
临时总督官邸时期
前清基隆旧海关
1895年6月5日,日军于征台战争中攻入基隆,初代总督桦山资纪便利用原清朝基隆海关做为临时的总督官邸及总督府的所在地,同时也是近卫师团长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临时居住之地。随着日军于14日攻入
台北城,此临时总督官邸使用10天左右后便不再使用。此座西班牙式二层砖木混造的海关于1934年改建为乡土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移拨给基隆海关使用,因无人维护洋式建筑导致老朽、损坏,后拆除改建为海关宿舍,即复兴馆。原海关位置大约位于基隆中船路一带。
前清布政使司衙门
日军攻入台北城以后,便于原来的清朝布政使司衙门设立临时的总督官邸跟总督府、陆军幕僚办公室,桦山总督住在衙门西侧的筹防局,除了日常生活起居以外,也是办公之处。1895年8月官邸再度搬迁至旧西学堂,原址继续做为临时总督府使用至1920年总督府新厅舍落成为止。布政使司衙门于1932年拆除改建为中山堂,一部分的建筑被迁移至植物园内保存,1985年被指定为二级古迹。
前清西学堂
1895年8月总督官邸搬迁至原清朝的西学堂,是由三座洋式建筑呈品字形的建筑。创设者为刘铭传,原本用途为培养洋务人才,后因经费不足而停办。日军平定台湾后做为总督官邸使用,因使用期长,也被认为是第一代的总督官邸。第三代总督乃木希典居住此地的时间最长,因此也别称乃木馆。总督官邸新宅落成以后,这里便成为旅团司令部所在地,后因都市计画的关系而遭到拆除。此建筑位置在由宝庆路、桃源街、长沙街跟延平南路所围起来的街廓里,大约在长沙街一段妇联会附近。
第一代总督官邸
1899年开始策划总督官邸的建设,由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下令兴建。同一时期也开始动工建设位于剑潭山上的台湾神社以及拆除台北城墙,开辟通往台湾神社的敕使道路。拆除的城墙石则做为总督官邸的建筑用材。儿玉总督认为总督官邸是要显示总督的威严以及威服人民,因此在设计之初便要求要尽量气派、华丽,民政长官后藤新平也赞同此想法。1901年9月26日官邸落成,最终花费高达21万7000日币,由于花费过大,且是由日本国库直接拨款兴建,在当时引起一阵强烈的批判。另外儿玉总督也曾使用会计法融通台湾神社兴建的工程剩馀款来兴建总督官邸,也引起很大的注意。
由日本建筑师福田东吾、野村一郎设计、完工的总督官邸外观样式为文艺复兴式风格,主体为凹字型、左右不对称的形式,属于砖造与石材混合使用的二层楼建筑,屋顶为木制屋架、石板屋瓦,一、二楼皆铺设拼花木地板,外廊道、中央大广间铺设英国制的磁砖;二楼的梁柱皆使用铁材兴建,并用混泥土填充间隔。前后庭园分别是西式跟日式风格的庭园,占地辽阔;另外兴建的附属设施则包含了门卫所(守卫驻扎的地方)、御者马丁宿舍及马厩(1922年改建为钢筋水泥的汽车停车场)。
第二代总督官邸
总督官邸兴建十几年后因空间不敷使用,且原本木制的屋顶已经遭到白蚁侵蚀、腐坏,于是在1911年开始改建,预算为15万日币,负责改建的人是森山松之助。整建的这段时间总督就暂时搬到临时的官邸,一直到1913年3月31日改建完成为止。改建的内容有:二、三楼扩建296坪、阳台扩建101坪、车寄(门廊)增建11坪、大食堂扩6坪。另外建筑样式也从文艺复兴样式变成华丽的巴洛克形式,屋顶换成马萨式屋顶,木屋架已经换成钢骨;阳台的立柱从单柱变成罗马双柱等等,是流行于法国第二时期的宫廷建筑式样。内部改建如榉木拼花地板、维多利亚磁砖和壁炉(英国进口)、毛绒地毯跟丝织窗门帘,以及巴洛克式花叶雕饰,金箔缠绕细脚纹路的垂吊水晶灯,所到之处皆是华丽的灰泥雕塑及装饰。
会花这么大手笔改建除了是要继续彰显统治者的身分之外,宾馆也从最初的总督住宅机能转变成接待贵宾、迎接皇室成员为主要功能,因此在改建上要符合贵宾、皇族的高贵身分,不惜大手笔来改建成华丽的迎宾馆。改建后最重要的一次招待便是1923年裕仁皇太子(后来的昭和天皇)来访,除了参观台湾各地的建设之外,也利用官邸来宴请各地仕绅、表演活动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台北宾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宾馆被国民政府警备总部人员所接收,转为台湾省主席的官邸而继续使用。1950年转拨交给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名字改称为台北宾馆。1952年时任台湾外事主管部门负责人的叶公超便是在台北宾馆和日本外相河田烈两人签订了“中日和约”。1963年宾馆拨借给台湾外事主管部门使用,作为招待重要嘉宾、晚宴的地方。1998年7月30日台北宾馆被指定为古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台北宾馆一直处于长期未维修状态,直至1977年开始才陆续整修建筑内部。2001年7月4日因为建筑物损害严重,经过台湾外事主管部门建议,同年9月停止使用,并于2002年展开修复工作。宾馆于2006年5月14日修复完成,修复经费大约为4亿多元。2006年6月4日起,每双月份第一个周日对外开放。如今台北宾馆除了固定日子开放参观以外,平常仍是举办宴会、招待外宾、酒会的地方。近年也有举办慈善园游会跟文化艺术等活动。
官邸内部配置
一楼内部
未改建前的一楼会客室宾馆的一楼大部分是具有开放空间的功能,主要用在办公跟社交。一楼东边全是办公用的地方,有“应接室”(访客等待的地方)及隔壁的总督秘书室、副官室、书记室,另外还有大会议室及其附属的“应接室”。西边就比较属于接待的地方,有接待访客的大空间“客室”、举行大型宴会的“大食堂”,两者之间有推拉门连通,总督可以从2楼沿着楼梯走到客室接见贵宾,再往前走到大食堂宴客。其他的还有厨房、配膳室、预备室以及由大门入口进入的“车寄”(门廊)、玄关、“受付”、“控所”、“脱帽室”、“宿直室”(值夜室)等等。在东边的东南角还有一个游戏室,里面有撞球台等,功能就是上流社会绅士饭后休憩、娱乐、聊天的地方。
改建后的一楼
改建后的总督官邸变得更像迎宾、社交的场所。一楼变成由广间通向东、西两边的第一客室跟第二客室,再由这两个大型空间分别进入会议室跟大食堂。东边通路为南侧书记官、副官、秘书进出的路线,西边通路则是仆人进出厨房、进餐服务的线路。原来的游戏室也改为副官与秘书室,这是为了增加社交空间的关系所做的牺牲。其他的部分除了更换一些家具设备之外,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二楼内部
二楼书房二楼属于总督家族的私人空间及私密性较高的接待空间。东边的房间有总督个人的寝室、书房跟化妆室,还有“妇人室”(夫人寝室)、“小儿室”(子女寝室)及其他家庭成员的寝室。一旁有楼梯可以通往三楼的露天阳台“凉场”。西边就是属于私密性较高的接待空间,以非公务访客或女宾为主要接待对象。其他还包含了客室及相通的“朝餐室”(小型餐厅)、接待女宾的“妇人客室”。依照当时欧洲跟日本的上流生活惯例,宾客有女性同行时,总督夫妇会一同接待,餐后男宾与男主人、女宾与女主人就各自分开到不同空间彼此交流。另外还有供访客使用的寝饰及化妆室套房,还有女佣所住的“婢室”。中央“广间”的南边则有“安乐室”,广间作为会客或起居之用,安乐室是上流社会豪宅中常有的收藏品鉴赏室,用来跟同好或宾客鉴赏品玩。
改建后的二楼
原来上楼的楼梯从北侧后方移到入口,二楼广间的样式也变成了巴洛克风格,装饰也变得复杂,待客或迎宾的对太空间性大增。广间北侧可以通往官邸最大的会客空间“大客室”,通常是做为皇室华族的访客所接待的地方。西边北侧则还有客室、第二寝室、食堂,南侧是厕所、配膳室、婢室(女佣住的地方)、第三阶段室(楼梯间)。东边仍是总督个人的私密空间,不过皇族来访时就变成住宿的地方。空间上有书斋、居间、纳户(贮藏东西的房间)、第一寝室、化妆室等等。东南角的第一居间是一个铺设榻榻米的日式起居室,是官邸里面唯一提供日式社交与起居的空间。通往三楼的凉场(凉台)仍然保存,可以远眺街景,但是后来却变成来访的皇族观赏为他们举行的游行队伍活动以及接受被统治者致意的场所。除了社交空间的增加以及住宿的功能,改建时也增加这种
皇族来访活动的需求。
官邸的运用
外交、宴请官民方面
第八任总督田健治郎在1920年8月25日便有在官邸设宴会招待美、英、荷的驻台领事;1925年3月31日举办美国新旧任领事交替的迎新送旧会;1927年举办美国人偶剧团的欢迎会等。宗教界、文人、士绅、地方官等人士也会招待,,如1916年10月31日民政长官便在总督官邸跟神道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人士举行餐会;1921年10月24日第八任总督田健治郎在官邸举行诗会;1929年9月11日第十三任总督石冢英藏开了第一次的读书会;其他的还有茶话会、午餐会等等。这些活动除了表现友好关系,也是改善官方跟人民的距离,有拉拢人心的作用。台北宾馆仍保有此机能,做为台当局的迎宾所而继续使用。
皇族来访
裕仁皇太子来访时于官邸一楼大食堂宴请官民
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时官邸也会庆祝,如1925年为庆祝日本占据台湾30年所举办的始政30年祝贺会;1928年11月昭和天皇即位式,在16日举行宴席、17日办祝贺园游会等,人数众多的时候会利用北侧庭园来架设临时棚子来宴客,人数较少的话就会使用一楼的大食堂。在这种场合下除了宴席以外,还会有许多表演活动、烟火施放、游行等等。皇族参访的人除了皇太子裕仁以外,还有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王妃等许多皇室人物。皇室人员来访的时候,官邸必定会隆重接待,甚至花钱整修、购买设备等,如裕仁来台时,总督官邸就有整修过,除了日常的修缮之外,另外新增网球场、蕾丝窗帘更换、铺设绒毛地毯跟亚麻油毯、更新电器热水器、增加照明设备、家具,还有一间御用品消毒所来专门消毒皇室用品。估计整修大约花费了2万8000日币。仍有举办节庆、园游会等的活动。
总督居住、办公
接待皇室、贵宾虽是必要的功能,但官邸最初的本意仍是总督居住的地方。至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开始一直到末任总督安藤利吉为止,共有16位总督曾居住于此。刚完成的官邸除了生活起居之外,也是办公场所,主因是当初总督府仍设在前清布政使司衙门,办公空间不足以使用,因此总督官邸也兼做办公、招开会议的地方,如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便曾在官邸举行地方官会议,其间长达十几天。日本政府战败以后,此处便不在住人,用途全部转而用来迎接贵宾、招待宴会等等。
参观资讯
交通方面
捷运台北车站、捷运台大医院站皆可到达,从台北车站下车的人大约要10多分钟抵达台北宾馆,台大医院站下车的人距离较近,1、2分钟即可抵达宾馆。配合周边景点,可以做一趟深度旅游。台北宾馆周边代表性建筑为: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台湾高等法院、台湾博物馆、
二二八和平公园、土地银行、台大医院旧馆、“监察院”、“行政院”、东、南、小南、北门、“交通部”、植物园、“公卖局”跟中正纪念堂等等。
参观方法
(97年)早上8点开始入场参观,下午4点结束,3点半以前停止申请入场。不需预约登记,直接凭身份证明文件,完成安全检查后才可入场。
现场报名
必须携带能够确认身份的证件到现场去填写资料,之后排队等待进场。非台湾居民想要参观的话,则必须要携带护照才能进去参观。
宾馆规定
依序排队并接受安全检查。
不得擅自跨越非开放区域、藉故滞留或有其他影响他人参观之行为。
大型包裹或物品请托寄于指定地点,不得携带入馆。
禁止携带违禁品或其他危险物品。
禁止吸烟、饮食、嚼食槟榔、口香糖及携带宠物进入。
禁止践踏草皮或攀折、破坏、毁损宾馆内之花草树木及其他公物。
禁止于宾馆建筑物内使用行动电话。
禁止携带标语、旗帜进入。
参观民众服装应整齐清洁,不得穿着汗衫、拖鞋等不雅服装进入。
不得擅自于禁止拍照之地点拍照或摄影。
雨下一整晚
概述
周杰伦最新专辑“雨下一整晚”MV首映,取景地点在台北宾馆;为了让台北市的景点入镜,台北市政府这次居中向台湾外事主管部门商借场地,促成这支MV顺利拍摄,未来台北花博还要再找周杰伦、伍佰等歌手,一起行销台北市。
有神秘色彩的台北宾馆,具有西式建筑,建造于1899年,由日本建筑师福田东吾、宫尾麟设计;走过百年岁月,前身是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官邸”,日本裕仁天皇在皇太子时,到台湾巡视曾下榻台北宾馆,台湾光复变成省主席官邸,1950 年改称台北宾馆,是举行宴会、招待重要宾客的场所。
台北宾馆这次首次外借拍摄影片,羡煞不少其他剧组人员,尤其台北宾馆在1998年被指定为古迹,2006年整修完成,首度开放民众参观,但平时仍少开放,连台北市政府曾经要借场地举办联合婚礼,都被“放鸽子”,更别说外借拍片。
为何台北市府这次出力协助拍片,市长郝龙斌表示,当初周杰伦制作团队向电影委员会提出协助勘景要求,市府提供包括台北宾馆、自来水园区等地点作为拍摄地点,顺便行销台北市,最后剧组表达希望能在台北宾馆拍摄,经由电影委员会极力向台湾外事主管部门争取、沟通,台湾外事主管部门也相当慎重地看待,最后经审核终于首肯外借,创下首例。
郝龙斌说,周杰伦是华人世界最顶尖歌手之一,透过他的MV ,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台北的美,也可以让更多人有兴趣来台北观光,未来台北市政府仍会大力协助各类剧组,在台北市取景。
透过台北市府出面协助,周杰伦的最新MV可以在台北宾馆取景。
歌曲背景
歌曲《雨下一整晚》是周杰伦第十张个人专辑《跨时代》中第四首与歌迷见面的歌曲(前三首为《超人不会飞》《烟花易冷》《跨时代》)。《雨下一整晚》是一首抒情情歌,周杰伦作曲,歌曲结合了《七里香》、《青花瓷》,是专辑中第二首中国风歌曲,周杰伦曾说专辑要以悲伤为主旋律,这首歌将是悲伤中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