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声 ,又名自强,杭州人 ,1943年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第十三届布尔诺国际绘画、设计艺术双年展特别奖。多次获国家级美术奖 ,其作品多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分别在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等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专著有《吴声人物画技法》、《吴声画集》、《诗画缘》、《吴声古诗词画意》、《唐人诗意百图》等十余种。
个人简介
吴声 ,又名自强,杭州人 ,1943年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荣获第十三届布尔诺国际绘画、设计艺术双年展特别奖。多次获国家级美术奖 ,其作品多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分别在日本、新加坡、台湾地区等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出版个人专著有:《吴声人物画技法》、《吴声画集》、《诗画缘》、《吴声古诗词画意》、《唐人诗意百图》等十余种。
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今艺社社员,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浙江画院、西泠书画院特聘画师、杭州画院画师、浙派中国书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杭州市西湖国画艺术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湖国际美术家联谊会常务理事。
艺术年表
1958年 进市文联举办的国画学习班,师从周昌谷、李辰坚学习人物画。
1959年 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1964年 考入中国美术学院。
1970年 分配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编辑。
1979年 作品《考证》获全国第五届美展三等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4年 作品《长恨歌诗意图》获全国第六届美展铜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1987年 调入杭州画院。
1988年 作品《钟馗梦痕图》入选中国美协举办的“北京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获三等奖。
1988年 作品《西湖诗意百图》获第十三届布尔诺国际绘画、设计艺术双年展特别奖。
1988年 以中国美术家身份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开幕式,作品《东坡诗意》、《林逋诗意》参展。
1989年 在德国柏林举办“中国书画艺术五人展”。
1990年1月 在日本举办“吴声画展”。
1990年5月 在台北举办“吴声诗意画展”。
1990年5月 15幅作品在加拿大温哥华“印象画廊”展出,并在《发现》画刊上发表作品及介绍文章。
1990年7月 4幅诗意画入选日本东京“中国现代绘画巨匠展”,受到日本《读卖新闻》的好评。
1991年10月 在台南社教馆举办“吴声诗意画展”,并出版《吴声画集》。
1992年3月 在台北出版画册型技法书《吴声人物画技法》。
1993年6月 在新加坡举办“吴声水墨画展”。
1994年 出版大12开个人画集《艺术的风采》。
1995年 作品参加在台北国立国父纪念馆举办的“中国大陆全国美展获奖画家8人水墨精品展”。
1995年12月 在杭州画院举办“吴声画展”暨“吴声作品学术研讨会”。
1996年6月 参加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工笔人物画十人展”,作品《簪花图》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1997年6月 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大十二开《吴声画集》。
1997年10月 巨幅作品《东坡西湖赏月图》为苏东坡纪念馆收藏,并被印制成邮品收入纪念邮品珍藏册。
1998年7月 二十六幅词意画在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画册《唐宋词三百首》发表。
1999年7月 《唐人诗意》四幅作品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
1999年8月 《三彩系列》等十幅作品入选深圳画院交流展。
2000年 十三幅工笔重彩画出版个人台历画册。
2001年 诗意画《长恨歌》、《琵琶行》由天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八开画册。
2002年1月 《吴声古诗词画意》由天津杨柳青画出版社出版八开画册。
2002年11月 《诗画缘--吴声古代诗意画欣赏》由中国美院出版社出版大十六画册。
2003年6月 六十幅精选“西湖诗意画欣赏”由杭州西湖博览会和杭州邮票公司出版大十六开纪念邮品珍藏册。
2003年11月 在杭州唐云艺术馆举办“吴声西湖诗意画展”。
2004年5月 在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举办“吴声画展”。
2004年10月 参加第十届全国美展外围展“中韩文人画展”。
2005年5月 应邀赴韩国参加第二回“中韩文人画展”。
2005年6月 “吴声诗意画作品展”在浙江嘉兴蒲华美术馆展出。
2005年9月 “吴声中国佛教人物画展”在浙江平湖弘一法师记念馆展出。
2005年12月 参加新加坡“杭州画院作品展” 。
2006年3月 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琵琶行诗意画》画册。
2006年4月 在杭州画院展示交流中心举办《吴声作品展》
2006年9月 赴菲律宾马尼拉参加大型 《中国艺术展》,八幅作品参展。
2006年10月 四幅作品参加美国纽约“2006当代中国绘画艺术提名展”。
2006年12月 出版《聚焦浙江·中国当代杰出老前辈二十家作品集》—吴声个人画集。
2007年1月 《辛弃疾稼轩词写意》画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7年11月 赴港参加“中国百位老画家香港画展”并出版画册。
2008年5月 在西湖国画艺术研究院举办“吴声重彩作品画展”。
2009年5月 参加西泠书画院成立三十周年书画作品展并岀版画册。
2009年11月 参加“东南佛国-杭州佛教书画艺术展”在浙江美术馆、香港等地巡回展岀。
2010年6月 参加国际美术交流展在上海陆俨少艺术院展岀并岀版画册。
2010年7月 外文版诗意画册《长恨歌》《琵琶行》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岀版。
2011年6月 赴俄罗斯圣彼得堡参加《中国当代国画名家展》并出版画集。
2011年7月 绢本工笔重彩《西厢记》八开宣纸线装珍藏本由北京三希堂藏书出版。
2011年10月 两幅作品参加“杭州国际美术家联谊联展”并出版画集.
2011年12月 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十二开《唐人诗意百图》线装本。
2012年7月 参加“全国著名画家画杭州作品展”并出八开大型画册《钱塘自古繁华》。
2012年8月 赴吉尔吉斯斯坦参加“中国当代国画名家展”并出版画集。
2012年8月 在杭州灵隐灵运斋举办“佛心禅意--吴声佛教人物画展”。
2013年2月 在杭州胡雪岩故居举办“吴声画展”。
2013年7月 作品“静思图”参加中国美院师生精品收藏展,为浙江美术馆收藏并出八开画册。
2013年10月21日,参加第十二届“相约西湖”文化系列活动
2014年,参加首届中国网络美展。
艺术评价
博采众长 自然天成
吴声
中国人物画要走向现代,首先要从本质上扬弃那种“素描加水墨”、“速写加水墨”的旧模式,破除那种只注重写生描摹的旧教规,努力寻求新的绘画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目前,工笔重彩人物画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
工笔重彩人物画以历史悠久、表现手法严谨细腻、色彩变化丰富见长,但它也容易造成纤弱而缺乏力度的情形。从中国画的“似与不似”这一审美层面上来看,工笔和意笔一样,都需注重“神似”、“画意”,用的都是形简意赅、象征的手法来表现自我和画境。它们均可采取广泛的借鉴,如可先从研究明清陈洪绶、任伯年着手,领悟人物画的造型特色、用笔用墨的功力;再学唐宋的张萱、周肪及孙位、李公麟的人物表现手法及画风;当然还要上追远古的岩画、研究战国时代的帛画、汉代的石刻、画像砖那种充满张力的框架结构以及晋代顾恺之的高古游丝线描;汲取汉唐壁画、墓画那种富有浪漫的想象、历史感和残缺美等,然后融合西方艺术和现代设计理念;进一步探索点、线、面,节奏、色彩等形式美和一切绘画艺术的新语言新元素,从而产生既有东方神韵,又有现代元素的强烈艺术个性的多元化的新画派来。
中国画重“意”,故需有“游目骋怀”的意念。即作画时需有一种“有意和无意之间”的心境,所谓“无意”,就是不刻意,随机生变。不经意才自然,作画如果先反复起草稿,一味地求真实求完整,就容易忽视作品的神韵和自我意趣的表达。工笔重彩人物画也可用写意的方法来创作,以少胜多,讲究虚处,留给人想象的空间。明代董其昌有“拥烛作画,正如隔帘看花、意在远近之间”之语。无雕琢痕、自然天成,这样作出来的画才有神韵和意趣,达到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感人的艺术效果。当然看似随意、率性,其实也常常需要苦心经营,“远取其势、近取其质”大胆地落笔,泼彩泼墨、一气呵成,追求的是一种墨彩特有的韵味、一种大格局、一种松灵之感,然后再进一步收拾,意匠构成、随机应变,使画面经得起推敲,以达到“笔道所至,顺乎自然”。
“胸无成竹”,用潜意识作画也是一种玩法。这种来自东方文化的“道”,即有着随意的临池的心态,这种特有的创作思维和审美特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有着先天的自觉。历代有不少的范例:“宋迪作画,先以绢素张败壁,取其隐现凹凸之势……”用泼彩泼墨所得到的偶然的肌理形迹,墨彩晕合所造就的偶然美,给画家一种灵感,一种想象、构成,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真性情的流露,这样往往能得到别出心裁、饶有趣味之作。
吴声诗意画展序
王伯敏
海之大,谓之大海;山之高,谓之高山,人们俯仰之时,都以其高大而歌诗不已。美术之作,有厚、重、拙、大者,亦为人们称颂。吴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自具风貌,多次获国内外美术奖,蜚声遐迩,平时落笔爽利,沉思则往往移时,所画“拙而生趣”。画之拙,犹如玉中之璞,含而不露。但丁梦中诗,谓火花凝固,美似珊瑚,他把这枝珊瑚说成“拙的美”。吴声之画,若以味喻之,甜中还带有辛,其佳处即在于辛。
顷者,吴声正默默地在艺林中前进,晴和天气,他走得快些,遇风霜雨雪,他仍然坚韧不懈地朝前走、走。他有很大潜力,在诗意画方面,正如评之者云:不可不注意到吴声。诚中肯之言,是谓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