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琠

中国清朝康雍年间的丞相

吴琠 当地人称 吴阁老(1637-1705年),字伯美,山西沁州(今长治市沁县)人,清朝康雍年间一代良相。雍正年间,入祀贤良祠。

简介
吴琠(tian,上声)(1637-1705年),字伯美,山西沁州(今长治市沁县)人,其父吴道默是当时沁州一代的著名教师。吴琠从小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他聪明而好学,10岁即能做诗,15岁应童子试,23岁(顺治十六年)中进士,任河南确山知县,康熙十三年(1674年),以成绩优异而跃升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政司右参议。二十年,擢为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旋即授湖广巡抚。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会试,后擢为刑部尚书。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三十九年,复典会试。四十四年卒,享年68岁。 吴琠一生为官,仕途坦荡。他之所以能从一个知县跃为吏部主事,后复累迁到左都御史、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就是由于他忠于清廷,本领超人,功绩卓著。 康熙二十八(1689年),他在湖广巡抚任期内,有两件事,特别值得一提。一是不株连:当时湖广奸滑之徒往往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而他只惩其妄讦者,使人心大定。二是令必从:在此期间,他还令有司分赈由陕西流入湖广的饥民,使乡人得以活命。 吴琠对本县故里亦有恩泽。有一年,沁州遭大灾荒时,他尽全力给予救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有司拟向沁州增征1300石粮食,经他力争,方免。
《清史稿》传
吴琠,字伯美,山西沁州人。顺治十六年进士,授河南确山知县。县遭明季流寇残破,琠拊流亡,辟芜废,垦田岁增,捕获盗魁诛之。师下云南,县当孔道,舆马粮饷,先事筹办而民不扰。康熙十三年,以卓异入为吏部主事,历郎中。累迁通右参议。刑部尚书魏象枢亟称其贤。二十年,特擢右通政,累迁左副都御史。疏请复督抚巡方,略言 :“令甲,督抚于命下之日,即杜门屏客;莅任,守令不得参谒。凡有举劾,惟据道府揭报,爱憎毁誉,真伪相乱,督抚无由知。革火耗而火耗愈甚,禁私派而私派愈增。请敕督抚亲历各属,以知守令贤否。或谓巡方恐劳扰百姓,夫督抚贤,则必能禁迎送、却供应;如其不肖,虽端坐会城,而暮夜之餽踵至,岂独巡方足以劳民哉?” 又言 :“巡抚及巡守道无一旅之卫,而提镇各建高牙。前抚臣如马雄镇,道臣如陈启泰,怀忠秉义,向使各有兵马,奚至束手?宜及此时复旧制,使巡抚、巡守道仍各管兵马。减提督,增总兵,以一镇之兵酌分数镇,听督抚节制 。”
二十八年,迁兵部侍郎,寻授湖广巡抚。湖北自裁兵乱后,奸猾率指仇人为乱党,株连不已,琠悉置不问,而惩其妄讦者,人心大定。陕西饥,流民入湖广就食,令有司分赈,全活甚众。
三十一年 ,诏以荆州兵船运漕米十万石至襄阳备赈,琠议:“兵船泊大江下至汉口受米,复西上抵襄阳,计程二千余里。令原运漕船若乘夏水顺道赴襄阳,仅七百余里,即以便宜行事。“疏入,上嘉之。未几,丁母忧,服未阕,即授湖广总督,仍听终制乃赴任。故事,土司见州县吏不敢抗礼,其后大吏稍稍假借之。琠至,绝馈遗,饬谒见长吏悉循旧制,或犯约束,檄谕之,无敢肆者。
三十五年,召为左都御史。三十六年,典会试。上北征回銮,顾迎驾诸臣,褒琠及河道总督张鹏翮居官之廉,即擢琠为刑部尚书,而以鹏翮为左都御史。三十七年,拜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琠熟谙旧章,参决庶务,靡不允当。奏对皆竭忱悃,上每称善。所荐引多贤能吏。
三十九年,复典会试,上手书“风度端凝”榜赐之。寻具疏乞休,不允。上尝临米芾书以赐琠,书其后曰 :“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面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 。”四十四年,卒,谥文端。翰林院撰祭文,上以为未能尽琠,敕改撰。吏部奏大学士缺员,上以琠丧未归,悬缺未即别除,曰 :“朕心不忍也。
琠所至多惠政,两湖及确山皆祠祀。初,沁州荐饥,琠籴米赈之,全活无算。有司议增沁粮一千三百石,琠力争乃已。乡人德之,立祠以祀。雍正中,祀贤良祠。
人物生平
吴琠(1637—1705年),字伯美,号铜川,清初山西沁州徐村(今山西沁县故县镇徐村)人。曾祖父吴守礼为晚明秀才;祖父吴桧是农村小知识分子;父亲吴道默为廪生,是沁州有名的塾师。
明崇祯十年丁丑(1637年),三月初一日(3.26.)申时出生于一个亦耕亦读的殷实之家。
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七岁。跟随父亲入馆读书。
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九岁。初学作文,即有理法。
顺治三年丙戌(1646年),十岁。鼎革之际,社会动荡,这年,吴琠随全家避战乱至本州北泉村。村中廪生宋彦英见吴琠品行端正,遂将女儿许配吴琠(吴琠《宋夫人行述》)记载有异。
顺治八年辛卯(1651年),十五岁。参加童子试县试,得第一名(案首),被学道张道一(四教)识为“公辅器也”。
顺治九年壬辰(1652年),十六岁。参加童子试府试,得潞安府一等第五名,取得秀才资格。
顺治十一年甲午(1654年),十八岁。这年赴省城太原参加乡试,得第六十七名,取得举人资格。冬,与宋氏完婚。
顺治十六年己亥(1659年),二十三岁。第三次赴京参加会试,得第一百八十名,九月十五日(10.30.)参加殿试,九月十七日(11.1.)被取为一百二十六名,列为三甲,赐同进士出身(此处的殿试和录取时间据《清代职官年表》)。
顺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二十五岁。协助沁州知州程宪在州城西北修筑石堤,以阻漳河之水泛滥,堤高一丈二尺,长六十二丈。
康熙三年甲辰(1664年),二十八岁。帮助其父吴道默监修徐村三公庙、无量寺等庙宇。
康熙六年丁未(1667年),三十一岁。正月被选拔任命为河南汝宁府确山知县,吴琠在确山的治行“冠绝一时”。
康熙八年己酉(1669年),三十三岁。兼任河南乡试同考官。
康熙九年庚戌(1670年),三十四岁。用计擒获“盗魁”戴腾宇,编查户口,严饬保甲,地方治安状况好转。
康熙十年辛亥(1671年),三十五岁。捐俸修缮确山文庙,振兴当地教育;修整驿馆,促进经济文化交流。这年十二月初六日(1672.1.5.),三子时谏出生。
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三十六岁。清查确山赋役劳役,解决赋役不均的问题,清除贪污不法之吏。
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三十七岁。“三藩之乱”爆发,局势动荡,有人劝吴琠把家属送回故乡,吴琠说:“逆贼必不能久,然人情易动,县令遣妻子归,民能安堵乎?”并且积薪于楼下,告诫家人说:“有不虞,死之。”由是,安定了人心。吴琠既能及时为清军筹措车马粮饷,又不增加百姓负担,为平定“三藩之乱”作出了贡献。
康熙十三年甲寅(1674年),三十八岁。
康熙十四年乙卯(1675年),三十九岁。八月间因遵旨上奏议事,检举遗漏,被罚俸两个月,此事不明原委,详情无考。十月调文选司员外郎,十七日(12.3.)到任。十二月十四日(1676.1.28.),奉恩诏加一级。
康熙十五年丙辰(1676年),四十岁。九月升验封司郎中,二十日(10.26.)到任。
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年),四十一岁。五月调考功司郎中,六月初六日(7.5.)到任。八月调文选司郎中,二十日(9.16.)到任。
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四十二岁。八月初五日(9.20.),内升鸿胪寺少卿,八月二十六日(10.11.)到任。从此,吴琠成为“卿贰”之官。
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年),四十三岁。这年十月初八日(11.10.),四子时詠出生。十一月二十二日(12.24.),调光禄寺少卿,二十五日(12.27.)到任。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四十四岁。正月二十二日(2.21.),调通政使司右参议,二十八日(2.27.)到任。
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年),四十五岁。七月初三日(8.16.),升调通政使司右通政,初四日(8.17.)到任。这是一次破例的越级提拔。
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年),四十六岁。二月二十二日(3.30.),升补太仆寺卿,二十七日(4.4.)到任。六月初二日(7.6.),康熙皇帝决定任命吴琠为都察院副都御史,初四日(7.8.)到任。这年吴琠有两个重要的奏折,即《请复督抚巡历地方疏》和《请复巡抚道员管兵疏》。
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年),四十九岁。这年,康熙皇帝命令简明(重新修订)《赋役全书》。
康熙二十五年丙寅(1686年),五十岁。这年正月十五日(2.7.)丧服期满,但因母亲年迈,自己也心脾之疾未痊愈,告病在籍调理。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1689年),五十三岁。在母亲督促下,吴琠于正月二十日(2.9.)起程赴京候补,三月三十日(4.19.)补原职,闰三月初三日(4.22.)到任。四月初五日(5.23.)升补兵部右侍郎。十月二十五日(12.6.),补授湖广巡抚。二十日(1690.1.29.)到达武昌就湖广巡抚任。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1690年),五十四岁。到达武昌后,设法赈济灾民,废寝忘食处理公务,慎重处理“裁兵之变”的善后问题,为遭受诬陷的人平反冤案,使湖广在短期内得到治理。八月充湖广乡试监临官,十月充武乡试主考。
康熙三十年辛未(1691年),五十五岁。湖广连续两年丰收,百姓家给人足,社会秩序恢复。这年陕西发生大旱,灾民大量涌入湖北。吴琠号召各级官员捐俸赈济灾民,并自己带头,共筹粮8500石,救活陕西灾民数万。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年),五十六岁。春,康熙命吴琠截留湖北漕米10万石,积贮荆州,五月又以陕西西安等地雨水不调,命把这批漕米用荆州方面的兵船运到地近西安的襄阳以备赈,随后兵部的咨文到达武昌。吴琠的母亲在沁州病逝,吴琠遵制回籍丁忧。临行,僚属伸民馈赠大量金银财物作为祭礼,吴琠全部谢绝,并说:“非吾母志也。”守孝期间,闭门读书,不与外事。
康熙三十三年甲戌(1694年),五十八岁。四月吏部启奏湖广总督缺出,这时吴琠在籍守孝,康熙说:“吴琠有才有守,又能安静不多事,用得此人于地方大有裨益,湖广总督即用伊,俟服满赴任。”四月二十四日(5.17.),康熙任命吴琠为湖广总督,待服满以后赴任。十二月初一日(1695.1.15.)进入湖北,初八日(1695.1.22.)到达武昌就湖广总督任,受到当地群众和各级官员的热烈欢迎。
康熙三十五年丙子(1696年),六十岁。向朝廷请求增加湖广举人名额,引起康熙重视,发令增加各省举人名额,湖广增加17名。六月升补都察院左都御史,九月入京就任。上任伊始,他宣布:“司风纪者当养人廉耻,不专以弹劾为能。吾谬掌台端,要在正己率属,其可见事风生,以亵宪体乎?”由是,从容坐镇,台省肃然。
康熙三十六年丁丑(1697年),六十一岁。春,任会试副总裁,所取之士皆英俊者。五月十六日(7.4.),当文武百官去迎接亲征噶尔丹大捷归来的皇帝时,康熙在马上顾诸大臣,唯极称赞吴琠和河运总督张鹏翮两个人,说他们是好官。
康熙三十七年戊寅(1698年),六十二岁。七月初一日(8.6.)补授大学士,七月十一日(8.16.)下旨,着为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皇帝问政,知无不言,并皆竭诚由衷。康熙对吴琠深信不疑。
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年),六十三岁。十月二十二日(12.12.),康熙用满语同诸大臣谈话,吴琠在旁边听不懂。康熙转而问吴琠:“天下方音何处好听?”吴琠回答:“自己家乡话好听。”康熙鼓掌笑曰:“此老说得很是。”由是可见,吴琠言必由衷,唯尚诚实。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1700年),六十四岁。右臂患疾。任会试正总裁,本科所取之士,优秀人才更多。吏部题奏两江总督缺出,康熙说:“朕思想数日,如此等缺,难得相宜之人,必如吴琠者方称其任,这本且放着,待朕再酌用。”吴琠夫人宋氏病故,“京邸报入内阁,公阅文牍未顾,公而忘私也。”康熙闻知,深为感动,六月二十六日(8.10.),书“风度端凝”四字,制成龙绫匾额赐赠。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1702年),六十六岁。正月,吴琠自觉衰老,欲上疏奏请退休。康熙说:“吴琠为人诚实,岂可听他去。”吴琠听到康熙的话后,不忍坚持,只好继续勉强任职。四月初六日(5.2.),赐御书“思诚堂”匾额。五月二十五日(6.20.),赐御书临米芾书七律一幅、御书大字上谕一幅。十一月初十日(12.28.),赐云砚一方。十二月初四日(1703.1.20.),康熙皇帝特赐御书对联一副:“约失之鲜矣,诚乐莫大焉。”
康熙四十二年癸未(1703年),六十七岁。五月初九日(6.22.),赐御书金纸诗扇一把。五月二十二日(7.5.),赐御书《千字文》一卷,并在背面题写跋语:“朕临米芾书千文数卷,此卷赐大学士吴琠。吴琠为人宽厚和平,持己清洁。先任封疆,文武军民受其实惠者,至今颂之。朝中之事,面折廷争,必得其正。朕甚重之,故书其后,以纪其大臣之体。”
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年),六十八岁。八月十一日(9.9.),赐御书七律《山庄书怀》。九月十三日(10.11.),赐御制诗集一部、铜雀台瓦砚一方。十一月初七日(12.3.),赐墨榻御制并书平定朔漠告成太学碑文一通。十二月二十七日(1705.1.22.),赐御书对联两副。其一为:“无技喜推天下士,有怀爱读古人书。”其二为:“恒心依北斗,生意属西铭。”康熙还多次赐赠吴琠衣物、食品等。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年),六十九岁。正月十七日(2.10.),康熙赐吴琠御膳一筵,派中使送至家中,并传口谕:“在家谢恩,不必来此。”吴琠非常感动,表示“一日行走得,自当勉强办一日事,以报皇上知遇之恩。”正月二十八日(2.21.),御赐《古文渊鉴》一部。南巡途中,康熙对身边官员称赞吴琠:“若官员尽如此辈,百姓又有何苦?朕亦更无虑矣。”吴琠从正月起患病,且病情日重,但他一直坚持到内阁值班。四月二十四日(5.16.),在内阁处理公务,下班时突然疾病发作,几乎昏厥在地,被扶持乘车回家,自此卧床不起。闰四月十二日(6.3.)子时,吴琠与世长辞,谥号文端。
轶事典故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皇帝手书“风度端凝”榜恩赐他,并亲临米芾书以赠之。书曰:“吴琠宽厚和平,持己清廉,先任封疆,军民受其实惠。朝中之事,百折廷诤,能得其正,朕甚重其能得大臣之体。”去世后,谥“文端”。
艺术形象
豫剧《吴琠进京》由长治市豫剧团演出,在第三届中国豫剧节上获得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该剧演员李继梅获优秀表演奖、刘秋霞获优秀青年演员奖。
海南进士吴琠
吴琠(1740~1789),字国猷,号学斋。海南省海口市府城镇草芽巷人。15岁参加童子试,名列第一。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连任国史馆、三通馆、四库馆编修官和武英殿分校官等。
为人谦虚,治学严谨,参与《国史》、《四库全书》的编纂和《永乐大典》的补佚。完书后,乾隆皇帝赐“龙尾砚”、“白玉如意”和“文绮”等贵重御品,并下旨在琼山县府城建“孝行坊”表彰其父,赐金手杖予其母,对其塾师亦有奖赏。相传乾隆皇帝还亲为其改名为“吴琠”,赠诗曰:“玉以金为友,祥开善作基;家庭承祖泽,忠孝永长持。”
曾两度出任顺天(今北京)乡试总考官。在京时与琼籍进士王斗文等募款营建琼州会馆,作为琼州士子进京应试的落脚点。是继许子伟之后海南人在京建造的第二个会馆。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回家,出任海南最高学府琼台书院掌教。
终生不忘师恩,每逢省亲,都到朱良村登门拜谢老师周继才。致力于公益事业,在府城万寿亭街创办“珠崖义学”;用吴氏宗祠一部分公祭费,在府城北官村外修建“大慈寺”,除设诵经堂外,增设养病室和停柩室。为方便百姓往返,还出资在海口建造白沙东西桥;带头集资修复府城文明楼(今鼓楼)等。因积劳成疾,卒于琼台掌教任上,葬嘉积(今属海南省琼海县)灯笼坡之右。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