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贵生

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吴贵生,安徽省贵池人,1947年1月生。清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北京市第八届专家顾问团成员。《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科研管理》、《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设备管理》等杂志编委。

个人简介
曾经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科学技术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1970年获清华大学汽车系学士学位,1982年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工程系硕士学位。
研究领域
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竞争力、技术创新管理、服务创新管理、技术经济评价、区域科技与经济发展等。
学术研究
讲授课程:技术管理、技术创新管理、工程经济学。
2005年以来,吴贵生教授主持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机构的11个重大项目。吴贵生教授现主持一个在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区域科技发展广义轨道理论:基于后发国家追赶的研究”。吴贵生教授在《中国软科学》、《技术经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管理科学学报》、《Research Policy》、《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Industry and Innovation》等中外期刊上发表百余篇论文。出版《自主创新战略和国际竞争力研究》、《技术创新管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服务管理》、《制造业发展与服务创新》等十余本专著。
吴贵生老师还担任多个学术兼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副长理事(2003-至今),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2004-至今)。
出版图书
成就及荣誉
“设备更新方针政策和经济分析方法”研究成果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我国汽油无铅化问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的“中国技术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技术创新管理》获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一等奖,《技术经济学》获国家体改委经济管理优秀教材奖,作为主要作者之一的《工业技术经济学》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图书奖。有关科技发展战略及政策研究成果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关于设备更新的技术政策研究成果以及关于汽油无铅化的技术政策研究成果被国务院采纳,关于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以省政府文件形式下达实施,“区域科技”研究成果被采纳在国家“十五”科技计划中。主编、参著以及发表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130多篇。
吴贵生教授十分注意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他所研究的部分成果被有关部门采纳:关于设备更新的方针政策及评估方法研究成果被采纳到国务院颁发的《设备管理条例》中,应用于若干部门和企业;关于高技术开发区投资方式优惠政策研究成果被中关村开发区等采用;关于云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成果被云南省政府采纳;关于顺德市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研究成果被顺德市政府采纳;关于我国实施汽油无铅化问题的研究成果被国务院文件采纳。
论文及专著
Are Consumers What they Consume?—Linking Lifestyle Segmentation to Product Attibute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Market,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2009-12-23
Evolution of the Chinese Antomobile Industry from a Sectoral System of Innovation Perspective,Industry and Innovation,2009-10-23
Regional Gap of R&D in China: An Empinical Study,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707,2007-06-01
The Evolution of Telecommunciations System of Innovation in China: Transformation, Technology Opportunrity and Producer-user Interactive Learning,Trivandram, Kerala, India,2006-10-04
Catch-up of Chinese Car Industry: Imitation or Innovation?,The Third “Catch-up Nework” Workshop,2006-09-06
A New Pattem of Technology Transfer in Rural China: Triple Helrx of Academy-agriculture-government Relations in Baoji City,Asian Jorunal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2006-09-01
An Empirical Study on Regional S&T Gap in China1998-2004:Driving Forces from National and Local S&T,CICALICS Workshop,2006-08-27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egulation and Market and Technology Opportunities: A case study of the Chinese Mobile Phone Industry,Innovation: Management,Policy&Practice,2006-08-25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overnment R&D Expenditure: Empirical Evidence at Provincial Level in China,Paper for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6-06-01
Reg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cept,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Impact factors,Paper for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6-06-01
Explaining the “University-run enterprises” in China: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its application to China,Reserch Policy,2006-05-01
The Undermine of Washington Consensus to BNSI in the 1990s,Cautions to the Developing Economics, 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Octber 24-26, 2004, Hangzhou, China,762-766,2004-12-24
Innovation system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Sector in China, With the Case of Shonguang City,The First Globelics Conference,2003-12-17
Evolution Process and Characters of NIS in China,Forum on Innovation Systems in Asian Economics,2003-12-17
The Development of MOT in China,International Forum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2003-12-17
From R&D Results to Industrial Innovation: Tsinghua University as a Case,Proceedings of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October 22-24, 2002, Moscow, Russia,2002-10-20
Sources of Product Innovation and Barriers to Product Innovation, Tsinghua International Deserve Management Forum,Beijing, 9.20-22 2002,2002-09-20
From R&D Results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to Industrial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n Beiging Region,China-Germany Workshop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 2002. 4.25, Beijing,2002-07-09
From R&D results of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 to Industrial Innovations: An Empirical study on Beijing Region, China-Germany Joint-workshop on Innovation Management,Beijing, 25 Aprial, 2002,2002-04-25
吴贵生,组织间关系、外部组织整合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软科学,11期,23卷,1-5页,2009-11-23
吴贵生,制造企业服务增强的质量弥补:基于资源配置视角的实证研究,管理科学学报,3期,12卷,142-154页,2009-07-31
吴贵生,王毅,技术替代型创新的避实击虚战略:以移动通信产业为例,科学学研究,6期,27卷,918-924页,2009-07-14
吴贵生,信息技术对组织的影响研究综述,科学学研究,2008年增刊期,272-279页,2009-02-15
吴贵生,内生创新努力、本土技术溢出与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中国工业经济,2期,25-34页,2009-02-06
吴贵生,地方产业集群创新机制与实证研究,科技管理研究,12期,28卷,463-466页,2008-12-23
吴贵生,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科技管理》,7期,15-20页,2008-12-17
吴贵生,KIBS在创新扩散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以影楼技术服务为例,科技&现代服务业,5期,40-46页,2008-10-17
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旅游业为例,研究与发展管理,4期,20卷,73-80页,2008-08-17
吴贵生,基于份额——偏离法的区域科技增长研究,中国科技论坛,8期,80-85页,2008-08-05
吴贵生,区域优势制造业与科技资源分布的匹配关系研究,中国科技资源导刊,4期,40卷,31-39页,2008-07-28
吴贵生,创新影响B2C电子商务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7期,157-164页,2008-07-22
吴贵生,基于产品层次模型的制造企业服务增强概念界定,软科学,6期,22卷,1-5页,2008-06-02
吴贵生,中国区域科技差距及其成因研究,科学学研究,2期,26卷,287-293页,2008-04-15
吴贵生,服务行业更需要创新,IT经理世界,5期,90页,2008-03-05
吴贵生,基于量子粒子群优化的油气资源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经济,2期,27卷,44-48页,2008-02-25
吴贵生,以北京为源头的技术市场扩散与区域生产率,科学学研究,1期,26卷,115-118,148页,2008-02-15
吴贵生,区域R&D经费空间分布及其变动特征研究,研究与发展管理,1期,20卷,72-77,90页,2008-02-01
吴贵生,基于量子神经网络的分子沉积膜验原油采收率预测方法,石油学报,1期,29卷,84-88页,2008-01-25
吴贵生,我国制造企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10期,150-161页,2007-12-21
吴贵生,基于过程神经网络和量子遗传算法的油藏采收率参量逆向求解,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6期,31卷,120-126页,2007-12-20
吴贵生,我国旅游企业创新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科研管理,6期,28卷,56-65页,2007-11-06
吴贵生,量子神经网络及其在复杂水淹曾识别中的应用,测井技术,5期,31卷,433-437页,2007-10-20
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随谈——回顾与现状,科技&现代服务业,4期,37-41页,2007-08-30
吴贵生,学习成本与技术学习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技术学习的经济学考察,科学学研究,4期,25卷,718-723页,2007-08-15
吴贵生,基于服务创新四维度模型的我国旅游企业创新模式分析——以云南旅游业为例,商业研究,8期,1-6页,2007-08-10
吴贵生,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与产业特征匹配性初探,经济经纬,4期,102-105页,2007-08-06
吴贵生,中国与美国的消费力对比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7期,28卷,`号,266-269页,2007-07-10
吴贵生,我国制造业服务增强差异化机制的实证研究,管理世界,6期,103-113页,2007-06-05
吴贵生,自主创新内涵初探,经济纵横,8期,2-5页,2007-05-15
吴贵生,中国信息产业技术规则经营的理论与模式研究,科技管理研究,4期,27卷,15-17页,2007-04-05
王毅,吴贵生,基于复杂理论的企业动态核心能力研究,管理科学学报,11期,10卷,18-28页,2007-02-01
吴贵生,服务创新的驱动力和模式,研究与发展管理,1期,33-39页,2006-12-25
吴贵生,朱恒源,中国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现状、差距与展望,研究与发展管理,6期,18卷,43-50页,2006-12-06
李纪珍,吴贵生,技术体制对技术学习的影响,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期,46-50页,2006-12-01
吴贵生,联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与发展管理,5期,22-28页,2006-10-01
吴贵生,服务创新组织模式初探,商业研究,10期,78-81页,2006-10-01
吴贵生,企业自主创新路径探讨,中国科协2006年会第3分会场“企业自主创新与国际竞争力”专题,2006-09-16
吴贵生,区域科技发展与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讨会”,2006-09-02
吴贵生,中国企业国际化模式研究,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8期,102-107页,2006-08-25
吴贵生,关于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2006-08-12
吴贵生,在华跨国公司独资化倾向分析,科研管理,4期,27卷,31-35页,2006-07-01
吴贵生,我国区域科技经济发展比较研究,中国科学院“全球化背景下创新能力建设与绩效管理”学术研讨会,2006-06-26
朱恒源,吴贵生,我国创新扩散的区域差异研究—以彩电采用为例,工业技术经济,6期,25卷,116-120页,2006-06-25
吴贵生,自主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知识产权局科技日报社主办:“自主创新:理论前沿与政策选择”研讨会,2006-06-06
吴贵生,流动性和条件资产定价:理论和实证检验,南方经济,6期,2006-06-01
吴贵生,三重螺旋模型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初探,科研管理,3期,27卷,75-80页,2006-05-01
吴贵生,组织记忆文献综述:概念,分类和结构,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期,144-148页,2006-04-25
吴贵生,基于DEA—Tobit两步法的区域农业创新系统评价及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4期,23卷,136-145页,2006-04-25
吴贵生,制造业的服务增强研究:起源,现状和发展,科研管理,1期,91-99页,2006-02-01
吴贵生,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技术经济,1期,7-9页,2006-01-01
吴贵生,全球化时代汽车品牌经营模式的创新,淮阴师范学院学报,1期,59-64页,2006-01-01
吴贵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展区域创新的研究视野,技术经济,1期,2006-01-01
吴贵生,我国科技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政策含义,管理世界,4期,20-27页,2005-12-20
吴贵生,企业服务创新探析,科技管理研究,9期,P130-133页,2005-12-20
吴贵生,王毅,基于事件驱动法的组织整合能力与技术整合能力强化关系研究:以海尔为例,软科学,6期,1-3页,2005-12-01
吴贵生,“大北京”都是圈产业布局研究,远东中文经贸评论,2期,1-5页,2005-06-01
吴贵生,多边贷款是否促进了公共投资,当代经济科学,4期,31-34页,2005-04-01
吴贵生,新服务开发的内容和过程,,研究与发展管理,2期,14-19页,2005-01-01
吴贵生,县城农业创新系统:以莱州市为例,农业经济问题,1期,P61-64页,2005-01-01
吴贵生,谢伟,我国技术管理学科发展的战略思考,科研管理,6期,49-55页,2005-01-01
吴贵生,服务延伸产品差异化:服务增强机制探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8期,P137-147页,2005-01-01
吴贵生,差别化竞争战略与服务增强的内在机理,中国工业经济,5期,21-27页,2005-01-01
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现状、概念界定及特征描述,科研管理,2期,1-6页,2005-01-01
吴贵生,区域科技发展与合肥科技城建设,学术界,1期,P7-18页,2005-01-01
吴贵生,世界汽车业强国在们的演变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10期,41-49页,2004-12-30
吴贵生,区域科技浅论,科学学研究,6期,572-577页,2004-12-24
吴贵生,关于我国技术管理学科发展的状况与思考,第二届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论坛,2004-11-16
吴贵生,区域科技发展与合肥科学城建设,中部崛起与合肥科学城建设高层论坛,2004-10-29
吴贵生,我国产业技术成长的战略转型,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年会,2004-10-27
吴贵生,试论区域科技发展中的十个关系,中国软科学,6期,96-102页,2004-06-24
吴贵生,中国的农业创新:寿光案例,科研管理,6期,63-69页,2004-06-24
吴贵生,国家科技计划与地方科技计划关系研究,中国科技论坛,5期,13-17页,2004-05-24
吴贵生,服务产业创新的“逆向产品周期模型”,科研管理,5期,1-7页,2004-05-24
吴贵生,服务创新的四维度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期,P32-37页,2004-03-24
吴贵生,服务创新研究方法综述,科研管理,3期,2004-03-24
吴贵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动力源自创新,光明日报理论版(2500字以上文章),2003-12-24
吴贵生,KISB在创新中的作用,科学学研究,增刊期,21卷,257-260页,2003-12-24
吴贵生,透视温州打火机事件,经济管理,3期,21-23页,2003-12-17
吴贵生,区域科技计划与科技发展,中国技术经济研究会2003学术年会,2003-12-17
吴贵生,加快对国外技术法规及相关知识的研究刻不容缓,科技进步与对策,12期,32-33页,2003-12-17
吴贵生,产品创新管理的理论及应用——兼评《产品创新管理》,技术经济,12期,P26-27页,2002-12-20
吴贵生,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区域创新与发展论坛,2002.4.28 重庆期,2002-12-20
吴贵生,政府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中国科技论坛,1期,30-35页,2002-07-09
吴贵生,制造业在我国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职业教育,3期,P3-8页,2002-07-09
吴贵生,WTO、全球化与设备管理,中国设备工程,5期,P7-9页,2002-07-09
吴贵生,WTO与我国科技投入政策,中国科学基金,3期,P161-16页,2002-07-09
吴贵生,对温州打火机事件的反思,中外管理导报,2002. No. 8期,P13-16页,2002-07-09
吴贵生,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重庆商学院学报,4期,P3页,2002-07-09
吴贵生,中国机械工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比较研究,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0期,P34-35页,2002-07-09
吴贵生,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20期,2002-07-09
吴贵生,蔬菜产业发展——山东省寿光市蔬菜产业考察报告,清华大学发展研究通讯,20期,2002-07-09
吴贵生,转换成本与设备改造,中国设备工程,6期,2002-07-09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