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罗郡王,为清宗室的第二等爵位。皇子、宗室子得封之。世袭和硕亲王的承嗣者封多罗郡王。本词条列出了清朝历史上的宗室郡王(不包括外藩郡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夺爵或降爵的郡王,但不包括曾是郡王但后来晋升或追封亲王者。
世袭罔替郡王
世袭罔替王爵,俗称“
铁帽子王”,
大清共封12家铁帽子王,其中10家亲王,2家郡王。
多罗克勤郡王
崇德元年(1636年),礼烈亲王代善长子岳托被封为和硕成亲王。次年,被降爵。死后,追封
多罗克勤郡王。其子罗洛浑改为衍僖郡王、其孙
罗科铎改为平郡王。
乾隆时改回克勤郡王,得到
世袭罔替郡王的许可。共传13代17位,其中一位成亲王、一位衍僖郡王、六位平郡王、九位克勤郡王。
追封克勤郡王岳托:礼烈亲王代善长子。崇德元年(1636年),封成亲王。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降为贝勒。崇德二年(1637年)八月,降为贝子。崇德三年(1638年),复贝勒。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薨。崇德四年(1639年),追封克勤郡王。
平比郡王
罗科铎:罗洛浑之子。1648年袭爵。顺治八年,改封号为平郡王。
已革平郡王
讷尔苏:纳尔福之子,1701年袭平郡王,1726年削爵。
克勤良郡王
庆恒:
纳尔苏之孙,1750年袭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复号克勤郡王。
克勤庄郡王
雅朗阿:纳清额之子,1780年袭克勤郡王。
已革克勤郡王
恒谨:
雅朗阿之子,1795年袭克勤郡王,1799削爵。
克勤简郡王尚格:雅朗阿之孙,恒元之子,
恒谨削爵后袭克勤郡王,1833年削爵。
克勤恪郡王承硕:尚格之子,1833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顺郡王崧杰:晋祺之子,1900年袭克勤郡王。
克勤郡王晏森:崧杰之子,1910年袭克勤郡王。
多罗顺承郡王
顺治五年(1648年),礼烈亲王代善之孙、颖毅亲王萨哈璘之子勒克德浑被封为
多罗顺承郡王,世袭罔替。共传了11代16位顺承郡王。
顺承恭惠郡王勒克德浑
已革顺承郡王勒尔锦
顺承郡王延奇
顺承郡王充保
已革顺承郡王穆布巴
顺承忠郡王诺罗布
已革顺承郡王锡保
顺承恪郡王熙良
顺承恭郡王泰斐英阿
顺承慎郡王恒昌
顺承简郡王伦柱
顺承勤郡王春山
顺承质郡王讷勒赫
承袭郡王
由亲王承袭
顺治元年(1644年),太祖高皇帝努尔哈赤七子阿巴泰被封为多罗饶余郡王,顺治三年(1646年),阿巴泰薨。顺治八年(1651年),四子岳乐袭郡王,改封号曰“安”。顺治十四年(1657年),进和硕安亲王,未得世袭罔替。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追降郡王,夺谥。
雍正元年(1723年),爵位被停止世袭。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岳乐玄孙奇昆由
辅国公起复世袭。
饶余郡王、
安亲王一系,除岳乐追降郡王外,共传三位郡王。
饶余敏郡王阿巴泰:初封贝勒,崇德元年(1636年)加封号饶余。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进郡王。顺治三年(1646年),薨。康熙十年,追谥敏。
安懿郡王
玛尔浑:岳乐第十五子。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袭安郡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薨,谥曰懿。
安节郡王华圯:
玛尔浑第二子。谥曰节。雍正元年(1723年)以岳乐有罪停止世袭。
康熙六年,世祖章皇帝福临次子
福全被封为和硕裕亲王,未得世袭罔替。
传至庄裕亲王
广禄后,乾隆五十年(1785年),广禄薨,第十二子亮焕袭裕郡王。
裕亲王一系,共传一位郡王。
裕僖郡王亮焕:广禄十二子。袭郡王。嘉庆十三年,薨,谥曰僖。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圣祖仁皇帝
玄烨第五子
胤祺被封为
和硕恒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传至恒恪亲王
弘晊后,乾隆四十年(1775年)六月初六日亥时,
弘晊薨,第十子
永鋆袭恒郡王。
恒亲王一系,共传一位郡王。
恒敬
郡王永鋆:
弘晊第十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袭恒郡王。谥曰敬。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圣祖仁皇帝
玄烨第七子
胤祐被封为多罗淳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进
和硕淳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雍正八年(1730年)四月初二日,
允祐薨,第六子弘暻袭淳郡王。
淳亲王一系,共传一位郡王。
淳慎郡王弘暻:
允祐第六子。雍正八年(1730年),袭淳郡王。谥号慎。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圣祖仁皇帝
玄烨第十二子
胤祹被为多罗嘉郡王。雍正元年(1723年),降贝子。雍正八年(1730年)复封郡王,改封号曰履。雍正十三年(1735年)进和硕履亲王,未得世袭罔替。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允祹薨,以高宗纯皇帝弘历第四子永珹袭履郡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薨,后于嘉庆四年(1799年),追封履亲王。永珹长子
绵惠袭贝勒,嘉庆六年(1801年)追封履郡王。
履亲王一系,除永珹追封亲王外,仅
绵惠一位追封得郡王爵。
履郡王
绵惠:永珹长子。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袭贝勒。嘉庆六年(1801年),追封履郡王。
雍正元年(1723年),圣祖仁皇帝
玄烨十七子胤礼被封为多罗果郡王。雍正六年(1728年),进和硕果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乾隆三年(1738年),允礼薨,养子弘曕袭果亲王,后降贝勒,复进郡王。乾隆三十年(1765年),弘曕薨,长子永瑹袭果郡王。
果亲王一系,除弘曕降为郡王外,共传一位郡王。
果简郡王永瑹:弘曕长子。乾隆三十年(1765年),袭果郡王。乾隆五十四年,薨,年三十八,谥曰简。
雍正十三年(1733年),圣祖仁皇帝
玄烨二十四子胤秘被封为
和硕諴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允秘薨,长子
弘畅袭諴郡王。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进亲王。乾隆四十八年,降郡王。乾隆六十年,
弘畅薨,长子
永珠袭贝勒。
雍正十一年(1733年),世宗宪皇帝
胤禛五子
弘昼被封为
和硕和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传至和勤亲王
永璧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永璧薨,长子绵伦袭和郡王。
勤亲王一系,共传两位郡王。
和谨郡王绵伦:永璧长子。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袭和郡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薨,谥曰谨。
和恪郡王绵循:永璧四子。乾隆四十年(1775年),袭和郡王。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薨,谥曰恪。
乾隆十五年(1750年),高宗纯皇帝弘历长子
永璜被追封为
和硕定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传至定敏亲王载铨后,咸丰四年(1854年)九月,载铨薨,养子溥煦袭定郡王。
定亲王一系,共传溥煦一位郡王。
定慎郡王溥煦:载铨养子。咸丰四年(1854年),袭定郡王。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薨,谥曰慎。
乾隆三十年(1765年),高宗纯皇帝弘历五子永琪被封为和硕荣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三月初八,永琪薨。第五子绵亿,于乾隆四十九年封贝勒,嘉庆四年晋荣郡王。
荣亲王一系,共传绵亿一位郡王。
荣恪郡王绵亿:永琪五子。乾隆四十九年封贝勒。嘉庆四年(1799年)晋荣郡王。嘉庆二十年(1815年)三月五日,薨,年五十一,谥曰恪。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高宗纯皇帝弘历八子永璇被封为多罗仪郡王,后进和硕仪亲王,未得世袭罔替。
道光十二年(1832年),永璇薨,长子绵志袭仪郡王。
仪亲王一系,共传绵志一位郡王。
仪顺郡王绵志:永璇长子。道光十二年(1832年),袭仪郡王。道光十四年(1834年)薨,谥曰顺。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高宗纯皇帝弘历十一子永瑆被封为和硕成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道光三年(1823年),永瑆薨,曾孙载锐袭成郡王,并追封祖父绵懃、父奕绶为成郡王。
成亲王一系,共传一位郡王,追封两位郡王。
追封成郡王绵懃:永瑆长子,道光三年(1823年)追封成郡王。
追封成郡王奕绶:绵勤长子,道光三年(1823年)追封成郡王。
成恭郡王载锐:奕绶长子。道光三年(1823年),袭成郡王。咸丰九年(1859年),薨,谥曰恭。
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仁宗睿皇帝颙琰第四子
绵忻被封为
和硕瑞亲王,未得
世袭罔替。
道光八年七月,绵忻薨,长子奕志袭瑞郡王。
瑞亲王一系共传两位郡王,其中一人革爵。
瑞敏郡王奕志:
绵忻长子,原名奕约。道光八年十月,袭瑞郡王,改名奕志。道光三十年(1850年)五月,薨,谥曰敏。
已革端郡王载漪:奕志嗣子,惇勤亲王
奕誴子。咸丰十年(1860年),袭贝勒。光绪十五年(1889年),加郡王衔。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郡王,改号曰“端”(因加封郡王时将瑞误写成了端)。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革爵归宗。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仁宗睿皇帝颙琰第五子
绵愉被封为多罗惠郡王。道光十九年(1839年),进和硕惠亲王,未得世袭罔替。
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
绵愉薨,五子
奕详袭惠郡王。
惠亲王一系,共传一位郡王。
亲王衔惠敬郡王
奕详:同治四年(1865年),袭郡王。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亲王衔。光绪十二年(1886年),薨,谥曰敬。
始封降等承袭
顺治八年
闰二月,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第三子
勒度被封为
多罗敏郡王。
敏简郡王勒度:郑献亲王济尔哈朗第三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郡王。顺治十二年,薨,谥曰简。无嗣,爵除。
顺治五年,礼烈亲王代善第四子瓦克达被封为郡王,顺治八年加封号曰“谦”,是为
多罗谦郡王。
顺治九年,瓦克达薨。康熙二十一年,子哈尔萨袭
镇国公。
谦郡王一系,共传瓦克达一位郡王。
谦襄郡王瓦克达:礼烈亲王代善第四子。顺治五年,封郡王。顺治八年,加封号曰“谦”。顺治九年,薨。康熙十年,追谥襄。
乾隆十三年(1726年),圣祖仁皇帝
玄烨二十一子
胤禧被封为多罗慎郡王,后以
高宗纯皇帝弘历六子
永瑢为嗣孙。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
永瑢袭郡王,更封号曰质。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
和硕质亲王,未得世袭罔替。
慎郡王、质亲王一系,共传两位郡王。
慎靖郡王
允禧:圣祖仁皇帝
玄烨二十一子。雍正八年,封
固山贝子,
旋进多罗贝勒。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一月,进多罗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五月廿一,薨,谥曰靖。无嗣,以高宗纯皇帝弘历六子
永瑢为嗣孙。
质恪郡王
绵庆:
永瑢五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袭质郡王,嘉庆九年(1804年)薨,年二十六,谥曰恪。
顺治十四年(1657年),肃武亲王豪格第五子猛峨被封为
多罗温郡王。
温郡王一系,共传两位郡王。
温良郡王猛峨:肃武亲王豪格第五子。顺治十四年(1657年),封温郡王。康熙十三年(1674年),薨,谥曰良。
温哀郡王佛永惠:猛峨长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袭温郡王。康熙十七年(1678年),薨,谥曰哀。
追封未承袭郡王
崇德四年八月,景祖翼皇帝
觉昌安长子
礼敦被追封为多罗武功郡王。
顺治十年,景祖翼皇帝
觉昌安第三子斋堪被追封为多罗宣献郡王。
顺治十年五月,显祖宣皇帝
塔克世第四子雅尔哈齐被追封为多罗通达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