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柏临河路,主体建筑面积4300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21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785平方米。宜昌博物馆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文化局,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博物馆。
历史沿革
1975年6月,宜昌地区文物工作办公室成立,主要负责人有程耀庭、高应勤,隶属于宜昌地区文化馆领导。
1979年1月,宜昌地区文物工作办公室改为宜昌地区文物工作队。同年宜昌市文物管理处成立,机构设置在解放路2号,主要负责市内文物保护。
1980年4月,宜昌地区行政公署下文成立宜昌地区博物馆,馆址设在乐善堂天主堂内(自立路1号),程耀庭任馆长。
1986年4月,湖北省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湖北省文化厅胡美洲副厅长等一行来宜考察宜昌博物馆建馆地址。
1986年7月,湖北省计划委员会以计文字〔87〕第507号文批复立项,将馆址划定在夷陵路。
1986年12月14日,宜昌市领导张万英、李国普等人参加了宜昌地区博物馆开工奠基典礼。
1988年5月,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李先念视察宜昌地区,为正在兴建的宜昌地区博物馆亲笔提写“宜昌地区博物馆”馆名。
1992年,根据宜昌市委编办以宜市编〔1992〕146号文件,“关于宜昌地市图书馆等事业单位合并、撤消的批复”,将原宜昌地区博物馆和原宜昌市文物管理处合并,更名为“宜昌博物馆”,对外实行二块牌子,对内实行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高应勤任馆长。
1993年6月,宜昌博物馆落成并投入使用。
1996年9月,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以宜市宣干〔1996〕11号文件任命王志琦为宜昌博物馆馆长。
1998年9月,宜昌博物馆成立古建民俗文物研究室,负责协调宜昌市范围内的古建筑保护、民俗文物研究工作。
2002年4月,根据宜府办发〔2001〕153号文件精神,取消宜昌博物馆加挂的宜昌市文物管理处的牌子。
2009年10月12日,宜市文党字〔2009〕42号任命肖承云同志为宜昌博物馆书记、馆长职务。
2013年,宜昌市正式立项建设宜昌博物馆新馆。
2016年底,宜昌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基本完工。
2018年5月18日,宜昌博物馆新馆室内装修、展厅装饰等布展工作正式进场施工。
2019年9月6日,宜昌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建筑格局
综述
宜昌博物馆新馆主体建筑面积43001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216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9785平方米,建设层次为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南侧主要为库房区与办公区,北侧为展览陈列区与公共服务区。宜昌博物馆新馆展陈总面积12988平方米,展览主题为“峡尽天开”,共10个展陈板块,33个单元。其中基本陈列4个:远古西陵、巴楚夷陵、千载峡州、近代宜昌;专题陈列4个:风情三峡、古城记忆、开辟鸿蒙、物竞天择(贝林厅);特展陈列:数字展厅;临时展览1个。
展厅
物竞天择
物竞天择展厅既是对环球健康与教育基金会主席肯尼斯.贝林先生捐赠野生动物标本的专题纪念展厅,也是宜昌博物馆特展专厅之一。该展厅由走进非洲、野性呼唤、铁角铜蹄、生存之道和长江大保护5个单元组成,展示来自南非、北美大陆的208件珍稀动物标本以及宜昌境内长江活化石中华鲟标本。
开辟鸿蒙
该展厅位于一层右侧区域,依托
宜昌市国土资源局移交给博物馆的千余件/套
古生物化石标本及岩石矿物矿产标本,让大家了解自然、探索宇宙及生命起源的简要过程,知晓宜昌地区特有地层岩石及矿产资源的相关情况。展厅分时空隧道、生命之光、走近地球、岩石矿物及宜昌地质五个单元。
远古西陵
远古西陵展厅,展示出了宜昌旧、新石器时代人、猿相揖别的嬗变过程。旧石器展示出了以“长阳人”为代表的原始生活状态及生态环境;新石器时代因城背溪文化的诞生便启开了长江中游和峡江地区人类文明的先河,接下来阐述了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在农业、养殖、纺织、制陶、建房和原始记忆与意识崇拜的演进过程。
巴楚夷陵
巴楚夷陵厅,是对两周时期巴和楚两国文化在宜昌地域的相互影响、渗透和排斥的展示。巴文化承载着廪君、巴蔓子的传说和独具特色的生活用器、礼器、葬俗等内容;楚文化中隆重推出万福垴出土的早期
青铜编钟和大型楚遗址,以及两周至两汉时期绚丽多彩的铜器、漆器、陶器和葬俗;彰显出了屈原文化、昭君文化、三国文化。
千载峡州
因地扼长江三峡之口,宜昌故名“峡州”。自南北朝至明,宜昌一直是“峡州治所”之地。三国、两晋以来,宜昌在时代变换中历经荆门虎牙之战、
晋灭吴之战、陈隋峡江之战以及明末抗清斗争等重要历史事件,遗留了各时代的文化遗存。该展厅共分十三个单元,通过对各时期各类别遗迹遗物的展示让观众基本了解这段漫长历史的概貌。
近代宜昌
分为开埠通商、川汉铁路、宜昌抗战三个单元,这段历程前后尽管不足百年,但影响却极为深远,是现代宜昌崛起的基础。展厅通过展示“川盐济楚”政策让宜昌声名鹊起,拨开租界迷雾,开展中西贸易,探寻宜昌教案始末,梦断川汉铁路,两次宜昌兵变,进而军阀割据,短暂黄金十年发展,难民涌入的恐慌,波澜壮阔的宜昌大撤退,宜昌沦陷的黑暗,石牌保卫战的英勇,全方位塑造了宜昌之魂。
风情三峡
三峡·宜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促使巴、楚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画卷,造就出瑰丽多姿的历史文化和
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展示三峡·宜昌民俗风情,留住岁月痕迹,汲取民间精华。
古城记忆
古老的宜昌城,在漫长的城市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斑斓的记忆。岁月嬗递,一些老旧的建筑在时代的发展中渐渐消逝,儿时耳熟能详的街道小巷:尔雅街、鼓楼街、学院街、杨柳巷等,已沉淀为一种过去的回味。
“噩国”历史悠久,为汉水流域一大古国。《史纪·殷本纪》记载,商代末期以西伯昌、九候、鄂候为三公。西周立国后,噩国又臣服于周,是西周早期周人经略南方的重要据点。《寻“鄂”—噩国青铜器专题展》还原噩国历史的来龙去脉,梳理湖北省省会“鄂”与古代噩国千丝万缕的联系,再现噩国辉煌的历史文化。
临时展览展出湖北随州羊子山墓地、河南南阳夏响铺墓地及商贸中心三个墓地出土的55件(套)西周至春秋时期噩国青铜器,其中尤以随州羊子山墓地出土的青铜器纹饰最为精美。
馆藏文物
综述
宜昌博物馆藏品主要通过考古发掘和捐赠途径取得。现有的文物藏品中,绝大多数为考古发掘的出土文物,以青铜器为主。文物藏品分为出土文物和字画两大类。其类别有石器、陶瓷器、铜器、铁器、漆木器、金银器、玉器、字画、钱币等。截至2019年末,宜昌博物馆藏品有35615件/套,珍贵文物1623件/套,举办展览10个,开展教育活动64次,参观人数60万人次。
重要藏品
宜昌博物馆重要藏品有:春秋中期黍虺纹蹄足附足铜鼎;春秋时期蟠蛇纹环钮附耳蹄足铜鼎;春秋时期镂空黍龙纹握手铜盏;春秋时期长援铜戈:战国时期“许之造戈”金丝铭文铜戈;战国时期镶嵌金丝、银丝铜矛销一组5件;战国时期卷云暗纹铜车牌饰;春秋时期侈口浅腹圆底漆豆;春秋时期树圆形侈口浅腹圜底圈足漆簋;春秋时期饰龙虎图案漆俎;春秋时期方口长颈鼓腹圈足漆方壶;战国时期附龙玉璧;春秋时期三角暗纹磨光黑陶罐。
藏品保护
宜昌博物馆建有专门的文物库房并配备相应的保护设施,严格按照《藏品管理办法》的各项规定进行管理。馆藏一、二、三级文物经省级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的严格鉴定,已建立文物藏品纸质档案和藏品信息采集(分级)档案共计600余件(套);藏品的保管工作做到制度健全、账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库房内配备必要的温、湿度计、恒温计以及安全防火器材。按照《博物馆安全保卫规定》和三级风险等级安全防护要求,馆内设立保卫科,并建立了完善的安全保卫制度。技术防范安全设施包含电视监视系统,分别安装在文物展厅和主要通道共40台监控摄像机,其中9台高速球机,2台半球,29台枪机;报警系统分为周界报警,有四段感应电缆和5对红外对射,室内红外防盗报警105个,玻璃破碎防盗报警11个,烟雾烟感报警19个,紧急按钮报警9个;监听系统,主要安装在展厅和库房,共50个;电子对讲系统,共7个;电子巡更系统,主要安装在外围和文物展厅,共8个点;消防安全设施包含消防栓和消防水带基础消防设施,并配备ABC消防灭火器材,重点部位安装有烟雾、烟感报警探测器;专职保卫人员24小时值班。
文化活动
综述
宜昌博物馆经常组织中小学生参观,多次组织举办讲座、研讨会、巡回展、教育周等活动,并不断与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
学术研究
宜昌博物馆出版和协助出版有《当阳赵家湖楚墓》《秭归卜庄河》《当阳岱家山楚汉墓》《辛勤耕耘—宜昌博物馆二十年纪念文集》《当阳楚文物图集》《朝天嘴与中堡岛》《奉节白马墓地》《宜昌博物馆馆藏文物图录》(铜器卷、陶瓷卷、书画卷、杂项卷、宗教民俗卷)等专著,主办有《宜昌文博》业务专刊。
重要活动
1997年1月23日,宜昌博物馆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湖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联合筹办《江汉先秦文明展》,选送41件文物,并由王家德、杨华、李梅田等撰写宜昌展品介绍的资料。
1999年1月20日至26日,宜昌博物馆副馆长卢德佩、退休人员高应勤应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邀请,赴港参加了《江汉地区先秦文明展》开幕仪式。
2000年10月28日一2001年2月25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中国文化季”活动,其中“龙之声——中国钟铃艺术展及音乐会”有宜昌博物馆的一件国家一级文物——东周时期的秦王卑命钟参展。
2002年2月23日,宜昌博物馆王志琦到台北参加宜昌博物馆与湖南省博物馆、荆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屈原的故乡——楚文化特展》开幕活动。
2003年11月,宜昌博物馆考古部杨华主任应邀赴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东北学院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演讲的内容是“中国长江三峡地区考古文化”。
机构设置
单位性质:社会公益性国营文化事业单位。
经费来源:地方财政(市级)全额拨款。
机构设置:设有办公室、财务科、保管部、保卫科、展览部、资料室、考古部、地面文物保护部、《宜昌文博》编辑部等九个部室。
人员编制、组成:核定人员编制数65人,其中全额拨款52人,自收自支13人。截止2009年12月31日,实有在编人数为55人,其中全额拨款46人,自收自支9人。全馆现有文博专业技术人员47人。
观众接待:年观众人数约10万人次。
参观信息
宜昌博物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柏临河路北。
公交线路: 宜昌公交B313路、B313路、B343路,宜昌市博物馆下车步行前往。
9:00一17:00(16:0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
免费。
所获荣誉
2022年9月,宜昌博物馆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