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县县衙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密县县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城关镇东街。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二年(616年),毁于元代战火。

历史沿革
密县县衙始建于隋代大业十二年(616年),毁于元代战火。
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县冯万金因废址重建。
明成化、正德年间,相继增修密县县衙。
明崇祯六年(1633年),因雨倾痍,重加修葺。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密县县衙遭兵燹,旧址荡然。
清顺治五年(1648年),知县李芝兰重新修葺密县县衙。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修县衙。在中轴线上建有大门、仪门、戒石坊、牧爱堂(大堂)三鉴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后花园等。
历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各代,密县县衙仍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
2002年7月,新密市成立了“密县县衙文物保护组”,开始对县衙进行抢救性修复。经过十个月紧张施工,密县县衙重新开放。
建筑格局
密县县衙整体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为五进院的建筑群。明址重建后,自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形成五进院落。中轴线上建有钟鼓楼、照壁、大门、莲池、仪门、戒石坊、月台、卷棚、大堂、二堂、三堂、大仙楼、后花园、东西花厅,基本保持了古时官署衙门的原有格局刑制。整座建筑布局合理,错落有致,结构严谨,集中体现了古时官衙庄重、肃穆的威严气势。
主要建筑
双龙碑
双龙纪念碑为清代知县衷鲲化在重修县衙时所立,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密县县衙经知县衷鲲化大规模整修,堂阶亮阔,设施完备,为后人称赞。县衙大门东侧有受过皇封的双龙纪念碑标志,一般的县衙官署衙门不允许有龙的标饰,而密县县衙在隋、唐曾为密州,属州府衙门,第一任知县卓茂又受过皇封,被封为“褒德侯”,密县县衙才能建双龙碑,大堂前能建卷棚,是规格二制地位的显示。
县衙大门
县衙大门面阔三间,明间为甬道的过道,东梢间的前半间放置“喊冤鼓”一架,专供老百姓击鼓鸣冤之用,从汉代开国皇帝刘邦始设流传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末一直是封建官吏体察民情的重要手段。此鼓击响以后,在大门口值班的吏役必须上前问明原因,速报知县升堂审案。击鼓鸣冤有个规定,每次喊冤人只能击鼓三下,如果乱击鼓,升堂就要先挨板子,后审案。
大门上有幅对联:“从来清白无遗漏,自古贪争有后殃”。意思是:为官的要清正,为老百姓着想,因此,他的每件功绩都会被老百姓永远记着,名留青史,如果是贪官、昏官,不论劣迹大小,老百姓也会看得清清楚楚,决不饶恕他,也不会有好的下场。
大门墩
大门墩高70公分,宽85公分,厚40公分,重约800公斤,中间雕有精美图案,这对巨形门墩,是县衙的珍贵文物,更有意思的是它还有一个动听的故事,传说在建县衙时,由于交通不便,这两对巨形门墩是一个大汉挑来的,大汉身高八尺,虎背熊腰,一顿饭能吃两筷子厚的烙馍,力大无比,人称桑大汉。这对门墩是他用盖房的檩条挑来的,至今民间还流传着桑大汉挑门墩的佳话,大门墩的上角已磨损6公分。
双莲池
莲池是密县县衙最特殊的建筑,也是已知的中原地区唯一的有莲池的县衙。
大门以里,莲池位于大门甬道两侧,(两池之间是甬道),甬道下边有三孔石券桥洞,左右两池以双桥相连,莲池放水种莲,池深3米,四季都可以看到莲。一意为县衙是清正“廉”洁的地方,二意提醒在这里做官者,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廉”洁的清官。莲池有“廉耻”之意。
仪门
仪门是县衙的礼仪之门,平时关闭不开,只有新官到任第一天或迎接高官到来时方可打开,并且规定“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另外,县衙若举行重大庆典活动或公开审理重大案件,仪门也要打开,可以让百姓从中而入,到大堂前观看或旁听。
仪门对联:上联“国正天心顺”,下联“官清民自安”,意思是国家制定的各项政策法令顺民心、合民意,国家自然能够昌盛、太平。各级官员能够廉洁自律,赏罚分明,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仪门两侧设两个门,东门称“生门”或“人门”,在古时是供人们日常出入的门,西门称“死门”或“鬼门”,通常关闭不开,被处决死刑犯走的路,就从这个门拉出去行刑,出西门是古时处决死刑犯的法定方位。按照传统阴阳学说,日出的东方属于阳,日落的西方属于阴,人死后是到西方转世或者入地狱。
戒石坊
“戒石坊”,面南刻有“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只有处以公心才能明察事情的真相,为北宋赵匡胤首倡。面北刻16个大字“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是南宋高宗颁示各州、府、县刻于大堂前,记县官办理政务时举目可见,以警戒其秉公办事,如徇私枉法,则天理不容,是要求当官者要爱护百姓,不要做贪官污吏。到清初又把石碑改作牌坊,通称为“戒石坊”。
大堂院
大堂院为县衙二进院落,东侧建筑为吏、户、礼房,西侧建筑为兵、刑、工房。他们是衙门具体办事机构,分别掌管着全县政事、刑事、民事、财政、农业、交通、文化教育等行政事务。在六房办事人员,统称“胥吏”,每房办事人员按编制只有二到三人,六房共计不到20人,他们大多都是科举制度下的人才,他们熟悉刑法,精通律例,特别擅长处理衙门内部事务,甚至能够架空知县,贪赃枉法。
吏房
吏房相当于现在的组织人事部门。古时,吏房是掌管本县属吏员的升迁调补,下委任状及本县在外做官人员的出身、成份、任职等事宜。
户房
户房相当于现在的民政、财政、税务、土地等部门。户房掌管全县民政、财政、赋税、田土、征税纳粮、灾荒赈济等事宜。
礼房
礼房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宣传、教育、文化等部门。礼房旧时掌管全县的教育、学校、县试、礼仪、祭祀、文化、节庆等事宜。
兵房
兵房相当于现在的人武部门。兵房旧时主要是掌管全县征集兵丁、马匹、训练丁壮、考武、向上输送兵员、城防等事宜。
刑房
刑房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司等部门。刑房主要是协助知县受理案件、破案侦辑、验尸填报、堂事笔录、拟写案牍、管理刑狱等。
工房
工房相当于现在的城建、水利、交通等部门。工房主要掌管全县工程营造、兴修水利、修筑衙署、城池、仓库、桥梁、祠庙、铸造银两、枪械等工程项目。大堂东西侧有承发房、库房、茶房,并称九房。解放后,密县人民政府因当时需要,将六房拆除改造。
正堂
大堂是县衙的中轴线上的一座主体建筑物。大堂是知县公开审理案犯,举行重大典礼活动及知县发布政令的地方。密县大堂堂号称“牧爱堂”,古时州官称“牧”,县官称“宰”,即是爱民的意思。此堂号为清康熙年间知县衷鲲化定名。大堂前有幅对联,上联:“欺人如欺天,毋相欺也”,下联是:“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此联把欺人也欺天,负民即负国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自警的民主思想。
密县县衙大堂前比其它县衙大堂前多一部分建筑叫“卷棚”,是高级别衙署在建筑形式的反映。卷棚两侧设有两个便门,案犯在大堂被宣判后,方可从卷棚内西门拉出去送进监狱。县级衙门是七品县令,大堂前不准随便建筑,卷棚源于古代庙宇的拜殿,密县在隋代建过密州,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中原,古时密县县衙管辖区较大,另有受过皇封的双龙石碑标志,在此任职的为正五品,石刻为据。卷棚和大堂连接之处没有封闭,下雨时,雨水从缝隙之处流下来,形成像珍珠似的水帘,故叫“两檐滚珍珠”。象征着衙门是清廉之地。
大堂正中设有知县公案,公案桌上放置着文房四宝、红头刑签、绿头捕签。正面屏风上悬挂“明镜高悬”匾额,屏风上还彩绘有“海水朝日”图,象征着官爱民,为政举官者,清如海水,明似日月。顶棚彩绘八卦太极图。按堪舆学说八卦方位图的含意布局设计。四周仙鹤向中心飞去,象征天下归一,四方同心的意思。
大堂两边陈列着县官仪仗:有青旗、蓝伞、青扇、桐棍、皮槊、肃静牌、放告牌、堂鼓等,还有四人抬蓝绢轿一乘,县官下乡巡视时,前面鸣锣开道,后面县官骑马或坐轿,威风无比,坐着的人要站起来,扎白头手巾要取下来,以表示对官员的敬重。在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低下,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不能做官,但是,她们的丈夫或儿子做了官,皇帝就会封她“诰命妇人”等称号,这也是对妇女们“三从四德”的一种补偿和奖励。妇以夫荣,母以子贵,所以她们也可使用官员的仪仗。
二堂
大堂后边是二堂,是县衙第三进院落,为知县施行权力所用。二堂前设有“宅门”,是县衙的咽喉之地,宅门两侧是门子房,古时衙役值班的地方,称“门子房”,凡是出入人员都必须在这里登记方可通行。如果要求官差办事,得花钱买通这里的门子,就是今天所说的“走后门”。宅门前的这道隔扇门,是对二堂的屏障,称屏门。屏门平常也是不开的,须从两侧的廊道走过,新官到任的第一天或迎接高官到来时,屏门方可打开,我们常在看电视的时候,看到官员们总是说:“打开中门迎接”。指的就是前边的仪门和这道屏门;屏门北面横匾上书:“天理、国法、人情”六个大字,“天理”是指天然的道理,“国法”是指国家的法律,但这里的“人情”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人与人之间的私情,它指的是民情或民意。唐朝时为了回避唐太宗的名讳,把“民情”改为“人情”,沿用至今。这几个字在知县审案时举目可见,作为断案施政的宗旨纲领,警示县官在办案中要顺天理、合国法、通人情。
二堂有幅对联:上联:“法行无亲令行无故”,下联:“赏疑唯重罚疑唯轻”。此联中的“亲”、“故”、“重”、“轻”四个字真实反映了为政当官者的执法思想,一级赏罚尺度也是告诫知县对有疑问的案件要慎重处理,从轻发落,以免造成冤假错案。
二堂堂号为“三鉴堂”,为清代知县衷鲲化定名。“三鉴”即鉴于镜、鉴于古、鉴于人,唐代名相《魏征传》中记述:“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二堂是审理不公开的重大案件和大堂审案时知县退思、小憩之所。两边摆放着审案中可能使用的笞仗、夹棍、拶子等刑具,为知县行施权力所用。二堂另有两块跪石,原告跪正方跪石于东侧,被告跪长方跪石于西侧,因为被告往往有同案犯,被告跪石比原告跪石长些。东西厢房为八、九品官员办公的地方,东厢房为文物展室,展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布币、汉代画像砖、唐代瓷器、明代砖雕等。西厢房为密县历代名宦事迹展,汉高宗统一海内,始置密县从(公元0002年),从汉代第一任县令卓茂至清末最后一位官员,先后在此任职的县令、知事共194位。其中清官38位,进入名宦祠者10位,他们为政清廉,秉公执法,对人民、对国家有特殊贡献,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深受密县人民的崇敬和爱戴。密县境内都有他们的庙宇,世世代代相传。
三堂
三堂是县衙的第四进院落,三堂是知县正常办公议政和接待上级官员的地方,同时也有一些涉及机密、隐私不宜公开的案件在三堂审理,另外审花案也在此审理。但这不是常说的“三堂会审”,三堂会审是指特别复杂的重大疑难案件,古时要在京都三大部门(刑部、大理寺、督察院)同堂会审,称“三堂会审”。三堂东侧两间是知县接待上级官员和知县商议政务的地方,中间是审理隐私和机密案件的地方,西侧两间是知县办公临时休息的地方,另有迎接上级高官及审理案件临时的更衣室。三堂院东西厢房是二位师爷办公的地方。一位是钱粮师爷,一位是刑名师爷。他们是知县的重要幕僚,也称幕友。包括知县在内都要敬其三分,因为新官到来往往不懂钱粮、刑名之事,就是当了多年知县,也未必能熟悉业务,所以必须依靠师爷,历史上有“无绍不成衙”之说。师爷没有品级,不吃皇粮,他们由知县聘任或者从家乡带来。主张“言从则留,言不从则去”。性质就相当于现在的私人秘书或者私人顾问,他们的俸禄都由知县定期奉送,每年大约二、三百两白银,确实的说师爷是“以非在官之身,而理在官之事”,古时这个院人们很难来到此院。县衙三堂堂号称“退思堂”,意思是知县出审案件后回避休息时,反思今天办案公不公,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三堂东厢房为清十二帝和师爷历史简介,另有清代圣旨。三堂对联上联:“情系溱洧四面云山归眼底”,下联:“政循卓君万民忧乐在心头”。意思是:溱洧是密县境内的两条历史名河,来密县上任的县令要钟情密县山水,要经常下乡察看,了解民情,每座山、每条河都收归眼底。
卓茂是密县汉代的第一任县令,在任时非常勤政,达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蝗不入境的地步,死后皇帝封为“褒德候”。
大仙楼
大仙楼是县衙第五进院落,为五间双层小瓦楼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双层小瓦楼房,是存放县衙重要资料、贵重物品的地方。年终封印时,印鉴也存放于此,那时没有公章保管制度,供奉有守印大仙,所谓大仙,相传是狐狸修炼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威镇群妖,古时县衙中常供“守印大仙”之位,以防印信盗失。
土地神
土地神是一方保护神,掌管人间善恶,行为道德,并能守护一方百姓岁岁平安,年年丰裕。土地神能察人间善恶,金木水火土五行中,土居中央,能生万物,造福于民,所以各级衙门都供奉有其神位。
衙神庙
衙神庙,也称赞侯祠,供奉着汉代两代人臣,即萧何和曹参,因为萧何辅佐刘邦建立了汉王朝,任相国,又制定了律令典章,能依法论罪,平定刑狱,治理天下,安定民心。萧何死后,曹参继任相国。衙门供奉他们,是希望能够象萧何、曹参一样飞黄腾达,官运亨通。
监狱
监狱是囚禁犯人执行刑罚的重要场所。密县县衙的监狱是国内仅有的古代监狱,始建于隋代,专家称密县监狱的使用是在中国乃至国际司法史上创造的一个奇迹!监狱位于大堂西南,俗称南监。监狱在中国起源于夏代,皋陶是第一个刑官,他制定刑律,发明囚、牢,已有4000多年了,所以后人称皋陶为监狱的祖师爷。旧时监狱内设狱神庙,每月初一、十五或狱内发生重大事情,犯人和狱吏都要到此举行活动,祈求狱神保佑。
密县县衙监狱从隋代沿用至2003年搬迁新址,历时1400年,是目前已知沿用时间最长的监狱。监狱分外监、内监、女监三部分,外监在东院,是羁押、拘留犯人的地方,女监是关押女犯的地方,牢房分为死牢、普牢和女牢。
现在,监狱里面布置的有刑具,有古代刑罚烙画,有古代五刑和男女罪犯的泥塑像展,民间广泛流传这样的一句话:“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可见大家都是害怕坐牢的。
历史文化
密县,始于春秋,形成于战国,定制于秦,县衙是封建社会的基层行政机构。“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有县就有县官,有县官就有其治事的衙署。汉代称县衙为“县署”,唐宋至清末称“衙门”,民国废止,“衙门”改称政府。
县衙的建筑依级别规制而建,并且必须遵循居城正穴,座北朝南,左文右武,前堂后宅。新密古县衙自隋代至民国末年,共有194位县官在此任职,38名清官一心为民的事迹一一记录,155名庸官及一名贪官也都列表在大堂上。
文物价值
密县县衙在建筑风格上,沿袭了中国北方地区对称的传统建筑布局,突出了中国北方粗犷、端庄、古朴的地方建筑特点,同时又受南方经济文化的影响,在木作、石雕技艺方面,融入了南方建筑工艺精巧、细腻的特点。密县县衙规模之大,保存之完整,为中国所罕见,而仪门前的莲池更是为密县县衙所独有。对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筑艺术具有重大意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官署衙门难得一见的实物标本。
文物保护
2006年6月8日,密县县衙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密县县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密县县衙位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市城关镇东街。
新密市内乘坐公交车1路、11路公交车矿区驾校站下车步行可到达。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