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街乡,隶属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地处元阳县东部,东邻逢春岭乡,南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营盘乡接壤,西与上新城乡毗邻,北与个旧市蔓耗镇隔红河相望,距元阳县城30千米,区域总面积116.95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小新街乡户籍人口为29160人。
历史沿革
明洪武年间(1368至1398年),属临安府纳更土巡检。
清雍古元年(1723年后),属稿吾土把总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属个旧外西区。民国八年(1919年),划入蒙自县,分属第九区和第十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属纳更镇和稿吾镇。
1950年,划入新民县,分属纳更和稿吾区。
1951年,分属元阳县纳更镇、稿吾镇。
1956年,分属逢春岭区和新城区。
1970年,从新城区、逢春岭区划出5乡成立小新街公社。
1984年4月,小新街公社改为小新街区。
1988年1月,由小新街区改为小新街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辖小新街、者台、嘎妈、大拉卡、石岩寨、都鲁保、绿山、新鲁沙克甲9个行政村,下设92个村民小组、80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小新街乡辖9个行政村:小新街村、者台村、嘎妈村、大拉卡村、都鲁保村、绿山寨村、石岩寨村、新鲁沙村、克甲村,乡人民政府驻小新街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小新街乡地处
元阳县东部,东邻
逢春岭乡,南与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
营盘乡接壤,西与上
新城乡毗邻,北与个旧市
蔓耗镇隔红河相望,距元阳县城30千米,区域总面积116.9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小新街乡地处云贵高原南部,哀牢山南部,红河南岸东观音山麓的四片山岭中,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主要山脉有猫鼻子梁山、老箐头山、新鲁沙后山、嘎妈后山、香樟坪山等;境内最高点位于香樟坪山,海拔2761米;最低点位于蛮巩,海拔170米。
气候
小新街乡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春季温暖干旱,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寒冷干燥;1月平均气温8℃;极端最低气温5℃(2011年1月20日);7月平均气温22℃,极端最高气温30℃(2011年7月20日);平均气温年较差16℃;无霜期年平均3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744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850毫米,最大雨量2300毫米(1998年),最少雨量1500毫米(2009年)。
水文
小新街乡境内河道属红河水系,主要河流有芒巩河、芒铁河。芒巩河发源于狮子寨以南的银ㄏ湾,流经新鲁沙、石岩寨、岩子脚至芒巩入红河,全长25千米;芒铁河由梭山河、大鲁沙河汇集而成,自南向北流至芒巩入红河,全长35千米,年均流量约1.5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小新街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滑坡、泥石流、干旱、冰雹、低温、洪涝、雷电等。冰雹多发生在2—5月,严重的一次冰雹灾害发生在1995年5月26日,营盘山一带突降暴雨和冰雹,造成1370亩良田、580亩旱地被冲毁,冲倒房屋6间,死亡2人,受伤2人。
自然资源
小新街乡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铜、铅、金、水晶、石膏等;水晶主要分布于都鲁保、石岩寨、克甲一带。石膏分布于红河岸边,储量丰富,尚未开发。2011年,小新街乡有耕地2.49万亩;可利用草地面积6.23万亩,林地10.5万亩。
人口
2007年末,小新街乡总人口有24691人,农业人口24192人,非农业人口499人。
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总人口有2837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46人,城镇化率1.6%;总人口中,男性14865人,占52.39%;女性13510人,占47.61%总人口中,以哈尼族为主,达13523人,占47.66%;汉族7458人,占26.28%;另有彝、苗、瑶等少数民族,共7394人,占26.06%;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哈尼、彝、苗3个民族,其中哈尼族1352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64.7%;彝族4854人,占23.2%;苗族1982人,占9.5%。2011年,小新街乡人口出生率14.68‰,人口死亡率6.93‰,人口自然增长率7.7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42.6人。
截至2017年末,小新街乡常住人口为27923人。
截至2018年末,小新街乡户籍人口为28931人。
截至2019年末,小新街乡户籍人口为29160人。
经济
综述
2002年底,小新街乡农村经济总收入达2082万元,人均纯收入638元,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9.9万元。
2011年,小新街乡财政总收入476万元,比2010年增长37.76%。
截至2018年末,小新街乡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截至2019年末,小新街乡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个。
农业
2002年,小新街乡粮食总产达8342.7吨,农民人均有粮336千克。
2011年,小新街乡农业生产总值7032万元,比2010年增长21.94%,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43.3%。小新街乡粮食作物以水稻、玉米为主。2011年,小新街乡生产粮食9452吨,其中水稻5486吨,玉米3008吨。小新街乡主要经济作物有甘蔗、木薯、草果等。2011年,小新街乡甘蔗种植面积5751亩,产量29833.5吨;木薯种植面积1100亩,产量220吨;草果种植面积13207亩,产量330.3吨。小新街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小新街乡生猪饲养量2.79万头,年末存栏2.5万头;牛年末存栏7921头;羊年末存栏2013只;上市家禽8.38万羽。2011年,小新街乡生产肉类2951吨,其中猪肉2673吨,牛肉107吨,羊肉16吨,禽蛋132吨;畜牧业总产值4740万元。
工业
2011年,小新街乡工业总产值为169万元,比2010年增长69%;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21.12%。
商贸
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有商业网点194个,职工385人。2011年,小新街乡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528万元,比2010年增长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4000万元,比2010年增长20%。
金融业
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为7600万元,比2010年增长113.48%;各项贷款余额1740万元,比2010年增长13.73%。
邮电业
2011年,小新街乡邮政业务收入为2.96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35.7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02年,小新街乡建有中小学校点21个,在校生3046人,入学率99.18%,巩固率为98.52%,
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344人,代课教师4人;小学12所,在校生2432人,专任教师7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71%;初中1所,在校生1136人,专任教师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4%,小升初升学率99.41%,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100%。2011年,小新街乡教育经费达1058.8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034.7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028.8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878.7万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6.23%、5.61%、5.01%、3.19%。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有各类科技人才85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3人,经营管理人才18人,技能人才26人,农村实用人才786人。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有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室6个,文化专业户6个;有各类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9个,藏书3.28万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2人。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有学校篮球场14个,村级篮球场10个;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0%。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安装有直播卫星接收机1438台,电视综合覆盖率9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有卫生院1所,门诊部(所)5个;设病床12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0.4张;专业卫生人员12人,乡村医生18人。2011年,小新街乡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5万人次,出院病人450人次。2011年,小新街乡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2.08/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3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3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5940人,参合率95.8%;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别为0.3‰、0.2‰、0.1‰。
社会保障
2011年,小新街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33户,人数80人,支出11.98万元,月人均124.79元;城市医疗救助354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509人次,共支出27.5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043户,人数4227人,支出385.5万元,比2010年增长16.32%,月人均76元,比2010年增长16.92%;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支出3万元,比2010年增长2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97人,支出24万元;农村医疗救助26957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235人次;农村临时救济35人次,支出1.75万元,比2010年增长8.9%;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72万元;社会福利费21.71万元,比2010年增长198.27%;发放“两参”人员生活补助金2.88万元,享受人数12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84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3人。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有邮政所、电信营业部各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65千米,投递点87个,乡村通邮率100%;全年办理投信、包裹业务157件,全年征订报纸4321份、期刊1031册;有电信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38户,比2010年增加50户,固定比2010年增加1253户,移动电话普及率28.14%;宽带接入用户193户。
交通运输
2011年,小新街乡客运总量14.24万人次,货运总量7.3万吨。截至2011年末,小新街乡公路总里程114千米,其中县乡公路15千米,乡村公路99千米;通公路自然村76个,自然村通车率95%。
历史文化
小新街乡因明初当地无人居住,清乾隆年间(1736—1798年)开始赶集,附近有逢春岭街、诰封碑街等,而当地街子较小,故称小新街。
地方特产
小新街乡名优特农产品有元梯田红大米、腊肉老猪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