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

渤海独流入海河流(山东寿光入海)

小清河,黄河流域山东省中部渤海水系河流,河名始于公元1130年至1137年。当时小清河主要是为了运输海盐,因此小清河又有“小盐河”、“盐运河”之俗称,位于黄河之南。源起济南市泉群。1904年(光绪三十年),于济南西郊睦里庄玉符河东堤建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源向西延至睦里闸。小清河东流经济南市的槐荫、天桥、历城、章丘,滨州市的邹平博兴,淄博市高青桓台县,东营市广饶县等,潍坊市的青州市至寿光市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3公里(一说237),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是一条防洪除涝、灌溉、航运综合利用河道。

干流概况
河道走向
小清河上游水源补给主要来自济南市内各泉,此外小清河在济南市区睦里庄分纳部分玉符河水,因此亦可称小清河首受玉符河。小清河自睦里庄东流,经济南市槐荫区、历城、章丘、邹平、高青、桓台、博兴、广饶和寿光,于羊角沟东注入渤海。河长233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为0.15/1000。流域南部为低山丘陵,北部为平原,主要支流均由右岸注入,流域河网密度0.27公里/平方公里。
在济南市历城区境内,由遥墙街道大码头村西入境,流向东北,经鸭旺口、朝阳、北柴、井家村东出境。境内全长17公里。河宽约50米,深约2~4米。流域面积712.32平方公里。
在济南市章丘区境内,小清河从历城区北柴家庄东北入境。济南市的历城区唐王街道与章丘区高官寨街道交界处干流上建有柴庄节制闸。流经高官寨街道,从小贾庄入邹平。过境河段长18.8公里,流域面积1651.6平方公里。
滨州市境内,小清河自邹平五龙堂入境,流经邹平、博兴两县,至博兴县道口村附近入东营市,境内河道长75.5公里,流域面积1009.4平方公里。
在淄博市桓台县境内,小清河干流从滨州市邹平市张官庄北入境,西东流向,至崔家庄东北入滨州市博兴县,境内长18.8公里,排洪能力230立方米/秒。
在淄博市高青县境内,小清河干流由滨州市邹平市李金庄东南入县境趋向东北,由黑里寨镇桑家南折向东南,经黑里寨南2.5公里趋向东北,经龙桑树乡前陈南、樊家林乡唐口南、于高城镇堰头南1公里出境入博兴,境内长46.4公里。
东营市境内,小清河自博兴县北营村北侧与广饶县交界处入东营市境,由广饶县丁庄乡与寿光县交界处出境。
在潍坊市寿光市境内,在羊口镇以东注入渤海。境内河道长33公里,流域面积585平方公里,防洪流量360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入境径流量为7.7亿立方米。
河道特征
小清河由睦里庄至黄台板桥为上游,河长22.2公里,比降为0.45/1000,属平原人工河道,济南市济南动物园以下,开始有堤防,河道逐渐展宽。黄台板桥至广饶石村为中游,河长132.8公里,比降为0.14/1000。石村至河口为下游段,河长77.5公里,比降为0.064/1000,水流平缓,受海潮顶托影响。
河道变迁
小清河干流自历城以下,大致与古济水流经地区相同。5世纪末以后,菏泽以西的济水上段逐渐堙塞,济水仅余下段,唐代改称为清河。至北宋,又称北清河。大约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黄河决溢合北清河入海,从历城东北又决出一股新道,北流入济阳境,与漯水合入渤海。其流经地区大致与今之历城以下黄河所行地区相同,此后黄河多次经此道入海,河道逐渐宽广,而历城以下济水则源短流微,渐趋堙塞。齐刘豫时期(1130~1137年),大致循历城济水故道,挑挖疏浚,成为独流入海河流,目的是排涝防洪,并兼有舟楫之利。为增加水源,在华山(今历城区华山)下筑下泺堰,使源于济南各泉的泺水,注入新开的河道。由此,称由东平经平阴、长清、历城、济阳等地东北流入海的北清河为大清河;称由济南东流的新开河道为小清河。小清河在元、明、清以至民国时期,均有所疏浚,河道亦屡有变迁。小清河上游各河,如泺水、巨野河、绣江河等,时而北注大清河,时而注入小清河。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黄河河床高悬于平地之上,泺水等河不能入黄,泺水演变为小清河上源,泺水之名遂废。1891~1893年(清光绪十七~十九年),盛宣怀奉命整治小清河,经疏浚治理,成为山东省重要的排洪和航运河道。
水文特征
据1956~1979年同步观测系列统计,小清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40.4毫米,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121毫米,折合年径流量为12.7亿立方米。径流的年际变化,根据石村水文站(控制流域面积6706平方公里)实测资料,最大年径流量发生在1964年,为28.6亿立方米,最小值在1968年,为1.93亿立方米,最大量为最小量的14.8倍。小清河径流量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但泉水补给较为丰富,因此小清河水情变化较为稳定,径流的年内分配较为均匀。
小清河主要支流均发源于鲁中南山地,比降大,集流迅速。而干流经行低洼地区,比降小,水流平缓。如遇全流域性的大暴雨,每因宣泄不及而溃决成灾。建国后,洪水灾害最严重是1964年,此年汛期,雨日连绵,暴雨接踵,各支流洪峰流量总和达3000立方米/秒以上,酿成巨大灾害。
小清河水土流失在各支流的上游山地区较为严重,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在1.5~2.0公斤/立方米之间,下游平原区含沙量较小,一般不超过1公斤/立方米。据广饶石村水文站1956~1969、1972~1979年实测资料,多年平均悬移质年输沙量为34.7万吨。
支流湖泊
小清河主要支流有巨野河绣江河、杏花沟(杏花河)、孝妇河淄河等。
玉符河,小清河河源之一,发源于泰山北麓历城区境内,全长81公里,流域面积704平方公里。自平安街道南桥东流入长清区境。至潘村东复流回槐荫区,又于四里庄北流入长清区境,在柳家宅子村被注入黄河。区境内河段长2.8公里,流域面积82.5平方公里,是长清区排涝的主要河道之一。
巨野河,又名巨冶河、巨河水、龙山河、抬头河、全节河、遥墙河,是一条古老河道,北魏《水经注》有载。发源于济南市历城区的南部山地玉河泉(西营街道与彩石街道接壤处跑马岭之阴拔槊泉),北流至杜张村西南,东巨野河由右岸注入。东巨野河发源于历城区鸡山南李家楼,北流入巨野河,河长13.5公里,流域面积96.1平方公里。巨野河又北流,在历城区鸭旺口东,由右岸注入小清河。巨野河河长46.8公里,流域面积376.8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77/1000。
绣江河,上游称西巴漏河,发源于章丘区垛庄镇南长城岭。北流至章丘区绣惠街道金盘村西北,与百脉河合,以下始称绣江河。百脉河主要水流来自明水泉群,北流由右岸注入绣江河,河长12.5公里,流域面积80.1平方公里。绣江河又北流,于章丘区辛丰村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绣江河河长87.7公里,流域面积667.9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6/1000。其下游历史上曾多次改道,也曾注入大清河。黄河于1855年夺大清河故道入海后,原注入大清河的巨野河、绣江河等为黄河大堤所阻,水无泄处,潴积两岸,丰成泽国。后于1891~1892年疏浚小清河,绣江河始注入小清河。
杏花沟,也称杏花河,上游称东巴漏河,它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西北部青龙湾,西北流入济南市章丘区,在相公庄以下又称漯河,又西北流,在章丘后刘村东转而东北流入芽庄湖,进入邹平市境。出湖又东北流,始称杏花沟。东北流至桓台县金家庄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河长97公里,流域面积1194.5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5.6/1000。
孝妇河,古称泷水,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城东南岱庄东北峪,蜿蜒西流,至博山城南神头转而北流,至淄川城南,般阳河东来注入。般阳河发源于淄川区东南薛家峪东南,西北流由右岸注入孝妇河。河长26公里,流域面积141.1平方公里。孝妇河又北流,至淄博市张店区河崖头西,范阳河南来注入。范阳河发源于淄博市博山区大峪口,北流由左岸注入孝妇河,河长46公里,流域面积344.4平方公里。孝妇河折而西北流,至邹平吕庄闸分为两股:一股是1951年开挖的胜利河,北流入小清河;另一股为老河道,东北流,在邹平焦家桥折向东流,在桓台周家东穿过麻大湖,又东流,于博兴县傅家桥东过义和闸入小清河。孝妇河长135.9公里,流域面积173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1.8/1000。
淄河,古称淄水,上源有石马、南博山、夏庄、池上4条河流。前3条又称西淄河,后一条又称东淄河。其中以石马河最长,为淄河正源。石马河发源于莱芜区和庄镇望鲁山西麓的大英章支沟,自西向东流,在博山谢家店大桥与南博山河、夏庄河两大支流会合。又东北流,至博山泉河头东北与东淄河汇合,又东北流进入淄川区境,经过太河水库,又东北流至益都庙子南,仁河由右岸注入。仁河发源于益都、临朐、博山交界处的三县岭西北麓龙宫村,西北流注入淄河,河长30公里,流域面积131.5平方公里。淄河又东北流,经淄博市临淄区,于广饶县辛庄东北由右岸注入小清河。淄河河长155.1公里,流域面积1500.4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3.7/1000。
乌河,源出临淄区大武乡南部山区,经桓台,至博兴县金家桥闸下入小清河,山东省内河长86.5公里,流域面积974平方公里。
预备河,源自麻大湖东岸,经博兴,至广饶县大桓村南入小清河。山东省内河长42.5公里,流域面积450平方公里。
塌河,上游有织女河等11条支流,干流自寿光县郑家堰村东北阳河入织女河口起,东北流至八面河村东入小清河。山东省内河长28.7公里,流域面积1650平方公里。织女河(裙带河),源出临淄区东部山区,经广饶,至寿光县巨淀湖农场东南入塌河,流域面积757平方公里。益寿新河,西起青州市周家村西南乌阳沟,至寿光县巨淀湖农场东南入塌河,河长27.8公里,流域面积306平方公里。
东猪龙河,古称郑潢沟,发源于淄川区黄山北麓,进入经开区沣水镇,向北流经张店城区、高新区以及桓台县的果里镇、唐山镇、田庄镇、起凤镇、荆家镇,汇入小清河。境内长23.7公里,流域面积878.3平方公里,排洪能力25~30立方米/秒。平水期一般流量为2~3立方米/秒;汛期最大流量25立方米/秒,流速0.5~0.7米/秒。1966年起,成为淄博工矿区的主要排污河道,常年流量1~1.5立方米/秒,日过境水量为7.88万立方米。
胜利河,由邹平市吕家庄利群闸分出,从胡马村西南入境。原河道在西辛村南折转东北入小清河,1966年改道于西辛村西北入小清河,南北流向。境内长3.8公里,流域面积27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60立方米/秒,属人工开挖的季节性河流。
西猪龙河,原系郑潢沟支流,南北流向,南起新城三岔湾,北至傅桥村西北注入孝妇河二支流。境内长8.42公里,流域面积252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80立方米/秒。1985年,始引萌山水库孝妇河水,经此河注入马踏湖。
涝淄河,发源于淄川区玉皇山,从张店区王庄北入境,经果里乡境,在索镇三岔湾注入乌河。境内长8.8公里,流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最大流量20立方米/秒。60年代末,为淄博工矿区的排污河道。
此外,在济南段汇入的较小支流还有:
腊山河,源于段店西南的腊山,在吴家堡以西入小清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56.7平方公里。
兴济河,源于历城区兴隆山(玉函山)、大峪山等山谷,在兴隆峪汇流十六里河(又名兴隆河),再北流经陈庄至西十里河,为天然山洪河道;再经谷家庄、段店、尧屯、杨庄,至天桥区黄岗村西入小清河,为平原河道。全长22公里,流域面积139平方公里。自孟家桥至小清河段,原称柳塘河,1943年开挖新河,改名为“兴济河”。
西泺河,河源为趵突泉诸泉水,南起苇闸桥,向北经边庄,在五柳闸入小清河,长2.9公里。
东泺河,河源为黑虎泉诸泉水,南起坦桥,向北经何家庄,至黄台板桥庄西侧入小清河,长3.2公里。
大柳行河,南起城区东圩子壕北端(其上游支流有羊头峪西沟、羊头峪东沟、马家庄沟、尧龙沟),至黄台板桥庄入小清河,长2.9公里。
全福河。源于历下区姚家街道龙洞庄西狸猫,北流经中井庄、下井庄、姚家庄,向北称窑头大沟、七里河,至全福庄始称全福河,经历城区殷家小庄,至济南卷烟厂西入小清河。全长11公里。
大辛石河,又名大辛河。源于龙洞庄以南诸山谷,向北经孟家庄、石河岭、十里河庄,至大辛庄西向北入小清河,长22公里。
张马河,源于小汉峪沟、牛旺沟,在胶济铁路附近汇合,向北至小水坡庄东侧入小清河,长13公里。
韩仓河,又名梁王河、港沟河、石河。源于历城区港沟街道燕棚窝以南诸山谷,向北经东梧、田庄、章灵丘、梁王庄,至曲家庄以东入小清河。全长24.5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
工商河,系人工河道,1925~1926年开挖。从北闸子庄南小清河起,走向似U字型,至凤凰山庄北复入小清河,长6.6公里。
赵王河,又名刘公河、土河、杨家石河。源于港沟街道南部丘陵。主河自王舍人街道川流村东,向北经董家街道曹官庄、遥墙街道四凤闸,在鸭旺口入小清河,长7.5公里,其中四凤闸至小清河一段长2公里,为赵王河下游,又称龙王沟。主河上接刘公河(长26.7公里)、土河(长21公里)、杨家石河(长21.5公里)。三条山洪河道,为赵王河上游。总长69.2公里,流域面积149.7平方公里。
玉河泉,北流经虎门、潘河崖、大龙堂至两岔河村,与西南宅科峪水相汇,再向北经孙村街道抬头河,右纳关卢水(界沟河)、武原水(权庄河),汇入章丘区杜庄水库,尔后西北流,至历城区董家街道潘新村复入历城区境,经唐王街道纸坊、司家和遥墙街道陈家岭、东河北等村,在鸭旺口村西入小清河。全长48.5公里,流域面积260平方公里。
南太平河,又名西太平河。源于槐荫区吴家堡街道北店子,向东经七里铺,至南吴家堡村南入小清河,长9.94公里。
北太平河,又名东太平河。源于吴家堡街道周官屯村北,经西沙王庄、东沙王庄,至北闸子庄东南入小清河,长11.5公里。
曹家圈河,又名虹吸干河。系人工河道,1957年开挖。西起吴家堡街道曹家圈,经陈家庄、中赵家庄,至王炉村入小清河,长13.9公里。
西巴漏河。源于垛庄镇长城岭北侧的山腰,于南明村汇入来自清港泉的横河水,北流至埠村街道的月宫村,右纳来自东张的大寨水,在北凤处又汇入来自邓庄的大冶河水,连大站水库,穿胶济铁路和济青公路,于金盘村汇入绣江河。长68.8公里,流域面积537平方公里。该河源短流急,河床宽大,暴雨导致山洪较多。
漯河,也称獭河,又名杨绪沟。其上游称东巴漏河,自相公庄街道寨子西龙湾头以下始称漯河,北流,经刁镇街道,至万家口折向东流,于芽庄村北注入芽庄湖,然后由邹平市境流入小清河。长62公里,流域面积360.3平方公里(内含淄博市35.3平方公里)。漯河在历史上曾一度是小清河的上源,1598年泺水、巨野河、绣江河皆决口改入大清河,小清河自章丘以西无上游,漯河仍沿小清河故道东流,故当地有称漯河为小清河上源之说。1647年,该河山洪骤发,不循故道,决河万家口,洪水横溢,流入浒山泺;1694年在万家口设滚水坝,河水平时由殷桥入小清河故道,洪水时经滚水坝泄入浒山泺。此后,万家口北河道逐年淤高,遂废,河水全部东流入浒山泺。
东巴漏河,源于淄博市博山区镇门峪东南的青龙湾,于阎家峪乡的石门村入章丘区境,经普集街道的刘家河洼折向西北流,至相公庄街道的龙湾头,以下称漯河。长34公里,流域面积346平方公里。
马踏湖,位于桓台县境东北部,小清河南岸,桓台与博兴两县交界处,地处泰沂山脉北麓山前洪冲积与黄泛冲积平原的迭交凹地。以荆(家)夏(庄)公路(俗称馑饥岭)为界,路南为锦秋湖,路北为马踏湖,因两湖彼此衔接,融为一体,故统称为马踏湖。湖区水源由乌河、孝妇河、东、西猪龙河、杏花河等河流汇集成湖。每逢汛期,湖区盛涨之水,不能宣泄。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始在湖区中心,人工开挖一条东西向的预备河,长8公里,流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流量为40立方米/秒。
杨家河,又名杨家石河,因流经董家街道杨庄而得名。发源于济南市历城区彩石街道小龙堂村北,流经许家庄、流海庄,过胶济铁路北流,又经杨家庄、院后、四风闸村,在遥墙街道王家河东村东入小清河。是一条季节性区间排水河道。济南市历城区境内全长16公里,流域面积74平方公里。
刘公河,又名鲁公河,发源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长海套村和里子村的两个泉眼,河道经过冶河村后,进入蟠龙水库,出水库北流,经章锦村入神武水库,再北流穿过胶济铁路,过四风闸在遥墙街道鸭旺口村注入巨野河,流入小清河。济南市历城区境内全长30.7公里,流域面积60.7平方公里。
石河,又名韩仓河,发源于济南市历城区港沟街道与锦绣川交界处的麒麟山,向北流经燕棚水库、港沟水库,过经十东路,再穿胶济铁路,由王舍人街道曲家庄入小清河。境内全长27.2公里,流域面积89.7平方公里。
大辛河,又名大辛石河,发源于济南市市中区村东猪耳顶,与马蹄峪、黑峪、虎峪、龙洞西峪、陈家峪、老石峪等九条山峪之水汇集而成,经历下区石河岭村、历城区西周家庄、过胶济铁路、由王舍人街道大辛庄入小清河。该河为季节性山洪河道,经十东路以北为城市排污河道。济南市历城区境内全长21公里,流域面积44.71平方公里。
治理开发
蓄水工程
太河水库,位于淄博市淄川区太河乡淄河上游(原名“金鸡山水库”)。控制流域面积780平方公里。总库容1.02亿立方米,兴利库容0.74亿立方米。
1960年2月4日开工,1961年2月停工缓建,1966年11月复工续建,至1972年9月,基本完成大坝、西溢洪道、输水洞等工程,并投入运用。1976年6月至1981年底,完成大坝加固、东溢洪道开挖、西溢洪道建闸等。至1985年,水库工程共完成土石方886万立方米,混凝土4.8万立方米。累计国家投资3934万元。
水库主坝为粘土心墙砂壳坝,长760米,最大坝高48.76米,顶宽8米。副坝为均质土坝,长422米,最大坝高32.77米,顶宽8米。西溢洪道上建闸5孔,最大泄量4668立方米每秒。东溢洪道上建顶宽6米、长32米的自溃坝,最大泄量3748立方米每秒。输水洞最大流量65.4立方米每秒。
水库达百年一遇设计防洪标准。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4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5.7万亩,并供给5万人吃水。
河道治理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至1137年(绍兴七年),在历城东北华不注山阴筑下泺堰,堰泺水入济水故道东流入海,名小清河。
明初,小清河上游水患频繁。1403-1421年(永乐年间)开始筑堤。1465年(成化元年)开陈恺沟分洪入大清河。1473-1475年(成化九年至十一年),从历城至海口全面疏浚小清河251公里,建减水闸38座。1533年(嘉靖十二年)疏浚博兴至历城河道150公里,筑博兴、乐安境堤岸90余公里。1544年(嘉靖二十三年)疏浚章丘至博兴间河道112.5公里。1573-1602年(万历年间)泺水在下泺堰北决,全泺入大清河,历城至章丘间小清河逐渐淤废,原入小清河的巨野、绣江等河亦人大清河。自此,小清河上游只有原漯河沿小清河故道东流。在清代,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疏浚章丘至陶唐口河段。1716-1718年(康熙五十五至五十七年),开支脉沟,分泄小清河洪水。支脉沟西起高苑城西南之军张坝,经博兴至乐安会小清河入海。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在小清河南开预备河分洪,西起麻大湖,东经会城泊、石村镇至东北坞注淄河入海。形成了支脉沟、小清河、预备河3河平行入海的局势。1772年(乾隆三十七年)发13县民工大开支脉沟,一律开宽为20米、深2.5米,并对浒山、清水二泊进行了清淤,以备滞蓄洪水。同时疏浚章丘县境小清河,培修万家口至军张坝段堤防。治理后,章丘以下的小清河为由河入泊(清水泊),由泊入沟(支脉沟),由沟入海。章丘以上的小清河仍淤废,上游各支流仍入大清河。1891年(光绪十七年)将支脉沟上段裁弯取直展宽筑堤,以承上游历城、章丘等县来水,开引河注入博兴龙汪洼。在龙注洼下口自博兴县金家桥至羊角沟海口,疏浚小清河正河55公里。河面连马道开宽10米,深3.3-4.3米不等,出土成堤,用银19.8万余两。博兴以下支脉沟仍留作支河以分泄小清河洪水。1892年(光绪十八年)继续治理,由金家桥向西取直,就支脉沟与预备河两河间洼地开挖小清河正河,经过博兴、高苑、新城、长山、邹平5县至齐东县之曹家坡止,计长48.75公里,河面连马道仍宽10米,深2.7-4.7米不等。又从金家桥以下起循预备河旧址开浚支河至柳桥以承泄麻大湖上游各河之水并引入正河,支河长12公里,宽6.7米,深2.3-3米不等。正支两河共用银24.5万两。历城、章丘、齐东3县境内河段,也接续挑办,使小清河全线沟通,并恢复航运,船只可由羊角沟直达历城黄台桥,流域内水灾有所减轻,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治理。1904年(光绪三十年),在历城西北的玉符河东堤建睦里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使小清河西延至睦里闸。
1930年,山东省建设厅下设小清河管理局,拟定整理小清河计划。次年,成立“浚治小清河临时工程委员会”,对小清河再行勘测,拟定“整理山东小清河工程计划大纲”,计划包括干流整治、水源及支流整治、海口整治及修筑码头等项。并于1931-1933年,疏浚整治了小清河近源趵突、黑虎等泉,加深趵突泉池1米,凿新泉6眼。扩大黑虎泉池,挖深1.2米,置一量水堰,增加喷水虎头两个。加宽浚深五柳闸至林家桥小清河干流,两岸筑堤。兴建五柳及边庄两处闸坝工程。五柳闸坝工程包括船闸及船闸南新挖月河中段建滚水石坝1座,船闸闸箱长100米,闸口宽9.2米,上闸门高3.85米,下闸门高7.15米,同时可过拖船一艘及驳船两艘。是山东省第一座现代化船闸。边庄闸闸箱长80米,闸口宽9.2米,可容一拖船及驳船。五柳闸于1931年5月开工,次年8月底竣工。边庄闸于1932年5月开工,同年11月竣工,11月25日正式通航。
建国后,1956-1964年间,对章丘县境小清河干流进行疏浚培堤,并先后建排水涵洞9座。对济南市市区河段进行复堤,自黄台至鸭旺口长27公里,建排水涵洞3座,并整修疏浚边庄、五柳闸。对惠民地区境内小清河也进行了堤防整修,并自预备河口以下,切滩长22公里。1966年春由省拨款600万元对小清河进行较大规模治理,在小清河北岸开挖自陶唐口以东分洪口至芦清沟口,长84.5公里,宽700米的分洪河。北岸筑堤,平均高程15-16米,泄量700立方米每秒。由邹平、高青、博兴3万民工施工,5月完工,做土方400万立方米。1967年又调邹平市7700人,加固中堤自拦河堤至尚道口,切滩自杏花河口至北营,完成土方380万立方米。开分洪河后,小清河干流自陶唐口以东至芦清沟,形成三堤两河形势。
1976年小清河流域被列为山东省1985年实现工业省的重点发展区。1977年3月中共山东省委确定小清河流域为全省农田基本建设会战区。章丘县先行一步,于当年10月调民工5万人,按省委治理小清河统一规划,大干40天完成章丘县河段的切滩、筑堤、展宽堤距工程,堤距330米,河口宽一般70米,河底宽10-13米,深5.0-7.0米,左堤长15.6公里,顶宽15米,堤高3~4米。右堤长11.9公里,堤高3~4米,顶宽10米。由于上下游未能统一治理,未能充分发挥效益。
1978年由省计委、建委、农办及水利、交通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共同编制了小清河综合治理规划,拟全面解决防洪、除涝、灌溉、航运及环保、战备等问题。计划1979-1982年,完成小清河展宽堤距、扩大河槽及分洪道开挖,以提高防洪排涝能力。1978年9月成立山东省小清河会战办公室,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李振兼办公室主任。10月,由惠民地区组织邹平、高青、博兴、广饶、沾化、滨县、惠民等县13万民工施工,至12月底完成了张北公路桥至芦清沟分洪河子槽开挖,长53.4公里,同时加高培厚分洪河北堤56公里。治理后,子槽泄量200立方米每秒,最大底宽38米,左滩地保持70米,新堤顶宽15米,共做土方1551万立方米,用工1030万个,投资1344万元。由于芦清沟以下子槽出口位置,事先未充分酝酿,广饶、寿光两县意见不同,寿光境内有4公里未能开挖。张北公路以上31公里,因受资金限制,也未开挖。1980年12月工程停建,迄今未发挥防洪效益。但在引黄济青工程中,利用分洪道子槽34.8公里河段输水。
2019年~2023年,山东省对小清河实施防洪综合治理。
航道航运
2023年7月21日,小清河断航26年后,首批货物在济南港起航。小清河复航工程起点为济南高新区荷花路小清河桥下游200米处,途经济南、滨州、淄博、东营、潍坊五市,终点为潍坊港西港区羊口作业区,全长169.2公里。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