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子范(1915年-2011年6月15日),曾用名崔尚治,山东省莱阳县(今莱西市)人。1940年至1945年于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后任山东胶东地区南海行政公署专员。1949年后历任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1956年任北京国画院副院长兼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协理事。自幼喜好绘画,得齐白石的鼓励和指导。擅长大写意花鸟画,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浑厚的鲜明风格。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津美术馆、北京博物馆、山东博物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及美国、加拿大、瑞典等国博物馆收藏。作品有《芙蓉八哥》《麻雀枇杷》《金鱼》等。出版有《崔子范画选》《崔子范作品选集》等多种。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人物简介
崔子范学名崔尚治,读中学时更名崔子范。1935年的夏天,崔子范经同窗的介绍,认识了当时在
兖州一家乡村师范教美术的
张子莲先生。张是一位小写意画派的花鸟画画家,曾经向清未民初的
上海大家
吴昌硕学过画,又毕业于
上海美专。从
张子莲那里,崔子范第一次领略了中国花鸟画的妙趣。1951年秋,崔子范到
琉璃厂。恰巧裱画师傅
刘金涛与
齐白石交谊甚笃,他便主动介绍,这样,崔子范有幸到
西城跨车胡同15号去拜见了年已87岁的齐老先生。
白石大师的教诲,使崔子范终身受用不尽,1935年随
张子莲学绘画。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至1945年,赴延安
抗日军政大学和
延安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至1950年,任
山东省胶东区
南海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等职。历任山东
胶东区
南海专员公署专员、
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
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北京中国画院(今
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崔子范于2011年6月15日凌晨1时48分在
山东省莱西市家中逝世,享年96岁。
艺术经历
崔先生自幼喜爱
绘画,后得到中学美术教员
张子莲先生和中国画大师
齐白石先生的指导,打下良好的中国画基础,在
北京画院工作的二十多年对中国大写意花鸟画作了系统的学习和研究。离开了行政领导岗位后,潜心于写意花鸟画的创作。1981年《玉兰八哥》获
北京市美术作品展等奖。曾先后在北京、
瑞典、
丹麦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出。1986年,他在
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了大型个展。
吴作人、
李可染、
叶浅予、
何海霞、
张仃等美术巨匠都亲临参观,高度评价。1991年
山东省成立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同年被国家评为突出贡献的艺术家。出版有《中国当代美术家崔子范精品集》和《崔子范艺术研究》。1994年他将自己的精品122件捐赠
中国美术馆,受到国家文化部的嘉奖。同年
崔子范艺术馆在
山东省青岛市落成,这里将永久性地陈列作者的主要作品和他所收藏的历代名家珍品。
崔子范是一位饮誉海内外的著名花鸟画家。他自幼酷爱绘画,曾得
吴昌硕弟子——中学美术教员
张子莲的启蒙。五十年代初,他与中国画大师
齐白石相识,深得白石老人的赞赏。
齐白石鼓励他说:“你的画是真大写意,不要照我的画,照你自己的画法画下去。”
子范的画,脱胎于中国文人画,但又没有文人画的陈腐气。虽然他的题材大多是前人画过的,但从造型到内涵都进行了变革。他的画中,注入了时代气息和新的艺术活力。但笔端流出的“天真”、稚拙、幽默、夸张,无不反映出他对新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烈追求和深厚之爱。他把篆隶和行草融进创作,用笔抑扬顿挫,苍劲有力。用墨,浓淡宏量,气势非凡;用色,冷暖相宜,浓淡兼施,追求一个“雅”字。
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感和浓厚的生活情趣,构成了独具风格的崔子范花鸟世界。论年龄,他已是古稀,论艺术,却处于
风华正茂的青春期。前十年,他在花鸟画创作中,取得了突破,开创了一个新天地。他计划再奋力一个十年,在艺术上进行新的探索和追求。
人物年表
原名崔尚治,乳名重喜。
父:崔克庆,母亲:张氏,均为纯朴正直的贫苦农民。
1921年进村小学读书。受看图识字课本影响,对写字画画产生了爱好,常用石灰水在桌上练习字画。之后,又读私塾五年,坚持描红写字,寒暑不辍。
1926年由父母包办,与陈氏女结婚。1945年离异。
1931年进
莱阳县立第二高级小学学习,并于次年毕业。在
烟台《
文汇报》发表《清明节有感》,反对封建旧礼教。
1933年考进山东
招远中学读书。撰写《九·一八有感》,反对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和丧权辱国的不抵抗主义。
1935年夏,与
吴昌硕画派传人写意花鸟画家
张子莲先生相识,并从其学习写意花鸟。1936年
莱阳县立中学毕业后,任教于孙受镇小学。开始以崔子范署名。参加“一二·九”和“一二·一六”
抗日救亡运动。作《
山雨欲来风满楼》《柳燕》《母子图》,首次以绘画语言抒发对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忧虑,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慨。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参加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并组织抗日武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
1938年先后任
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七大队指导员、廿二大队政委、
山东省八路军五支队政治部民运科副科长等职。
1939年9月女儿崔洪英生。
1940年负伤后
去延安,在
延安军政学院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并毕业。先后学习了《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实践论》《矛盾论》等。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
1945年从延安返回山东工作。先后任
山东省胶东区
南海专员公署办公室主任、副专员、专员等职。
1947年在残酷的战争中,家中有八位亲人为人民的解放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12月,与在
南海地区中学工作的李宜绚女士结婚。
1949年长子新民生。
1951年次子新诚生。
1952年由裱画师
刘金涛陪同,拜谒
齐白石老人。白石老人认真看了他带去的作品,谦逊地说:“崔同志,你的画是真大写意。我的画还有些放不开,不要学我的(带去的作品中有学齐派画法的),按你的画法画就能画好。”并叮嘱“要常画,不要扔下”。随后,白石老人在崔子范带去的《公鸡图》上题写了“真大写意,子范画白石题”。从此,崔子范经常去白石老人家中拜访、请教,往来日益频繁。三子新建生。8月,调任
国家统计局办公室主任。
1954年出任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四子新四生。
1956年国务院决定建立北京中国画院。10月,调文化部参予筹建新中国第一所国家级画院——北京中国画院。从此,
北京市美术界有了从“毛遂自荐”到“弃官从艺”的美谈。
1957年北京
中国画院正式成立。先后任秘书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开始了他“半工半读”即边工作边画画的艺术生涯。亲自持函面请
齐白石为画院名誉院长。
1958年画有《菊花》、《螃蟹》等20多幅作品赠送给福建前线解放军将士。北京中国画院办中国画学员班。为薛永年作《杨柳八哥》。
1960年参观
东北三省美术联展时,应邀请为吉林、
沈阳、鞍钢等地作画。
1961年作《菊花喜鹊》参加北京迎春画展。
解放军画报选登。
1962年应
山东省美协邀请,同
李苦禅、
王雪涛、
吴镜汀、
吴光宇、
田世光等在青岛作画,其中部分作品由
山东省博物馆等单位收藏。
1964年10月,文艺整风开始后,被批判执行了封建文艺路线,撤销了北京中国画院党委书记职务。北京中国画院被撤销,改名为
北京画院。
1966年4月,调
山东省工作, 6月返北京参加“文化大革命”,被批斗、关押、下放劳动。直至“四人帮”垮台,恢复了党政领导职务。
1976年出席全国年画会议。应邀请为潍坊市作画。作《徐渭诗意图》等。
1977年作《
枯木逢春》《松柏常青》参加迎春画展,并在北京、
上海、广东、
四川等地巡回展出。博得了画家们的一致好评。又作《园圃秋色》等。
1978年任
中国画研究院院委常委。与
北京画院娄师白、
周思聪等去成都、峨嵋、
乐山、重庆并漫游
长江三峡写生作画,其中部分作品被四川美协收藏。组织创办北京花鸟研究会,被推为会长。开办花鸟学习班,组织花鸟画展览。作《小园秋色》《密叶疏枝鹤顶丹》、山水《轻舟已过万重山》等。
1979年8月,从副院长兼党委书记的职位上退下来,任
北京市文化局顾问。
应
北戴河宾馆之邀作画。为北京旅游局所属宾馆作画,作《梅花双鸡》《田园秋色》《清气图》。岁暮,画家
黄永玉在颐和园藻鉴堂为崔子范画肖像速写一帧。
应广东
南湖宾馆之请,为广州民航局、
海南岛、广州美术学院等单位作画。为桂林蓉湖宾馆、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和教职工作画。春,作《风和日丽》《玉兰八哥》《风荷》。夏,作《迎风醉露》《竹石双禽》等。7月为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作《万年青》。秋,作《飞流直下三千尺》《雪意》《宝宝睡了妈妈忙》。9月,作《江上秋色》《峨嵋山》等。冬,作《野禽清趣》、《
三友图》等。9月,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崔子范画选》。
1981年春,在
长春、哈尔滨与
卢光照、
秦岭云举办三人联展。《玉兰八哥》获北京美术奖一等奖。春,作《瓜叶菊》《万木霜天》《燕北初春》《山茶花》。
3月,作《杏花春雨》《三千年结实》。秋,作《换了人间》《朝晖》《竹鸡》《桃花开时忆鱼肥》《花长一丈,人寿三千》、《拾草图》等。
1982年在
北海公园画坊斋举办个人画展。继而在济南、烟台作巡回展出。其中,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烟台日报》都先后作了报道。《疏叶密枝鹤顶丹》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选藏。春,作《春风艳色》《野塘清趣》《乾坤清气》《十分春色》。夏,作《鸡冠花》《荷乡清趣》《春江水暖》《欣欣向荣》。秋,作《秋夜》《远瞩》《锦鸡》《三峡》《铁树芙蓉》《孤寂》《双禽》,题:“教学示范。”作《双鹅》《猫头鹰》《水仙》等。
1983年应邀请为山东
牟平、
莱阳、胶县等地作画。香港文汇报选登作品数幅并作文字介绍。作《秋艳》等。
1984年赠山东
乳山县大画多幅。为
威海市创作赴香港贵重礼品画。3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崔子范作品选集》。春,作《迎春图》《寒梅群鸡》《枯木逢春》《鱼鹰》《烟雨蛙声》。3月,作《李白诗意图》,作《深秋》《青草池塘》《向阳花》《小酒壶》《红扁豆》《芙蓉翠羽》《映日荷花别样红》《芭蕉青蛙》等。
1985年在山东
莱西市和
青岛市举办个人画展。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刊登作品并作文章介绍。
12月,《美术》发表
张士增题为《崔子范的画作欣赏及其他》。为
谢添作《戏水》。作《玉兰富贵》《金秋时节》《双鲤》,于故乡
莱西。3月,作《
报春图》,作《双寿图》。
作《公鸡带小鸡》《水草金鱼》《五月批把树满金》《牡丹喜鹊》《白菜蝈蝈》《美人蕉》题:“新法速变”。作《春光明媚》《母鸡多了不下蛋》《牡丹喜鹊》等。
1986年在北京
中国画研究院举办个人画展。
蔡若虹、
吴作人、
李可染、
张仃、
叶浅予、
何海霞等名画家亲临参观并对其艺术作了高度评价。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蔡若虹对崔先生说:“您的画,
齐白石、
吴昌硕、八大的味都有了,但是又不是他们的,是您的。”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画研究院院长
李可染说:“崔子范很重视作品的生活情趣和民族风格……他的画立意新颖,构图简练,用笔朴实,设色鲜艳,有独特的个人风格,为大写意花鸟画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将《春长在》等10幅佳作,捐赠给
中国画研究院收藏。出访日本,参加中国为日中友协捐赠书画兴建日中友好会馆开幕典时并剪彩。北京电视台拍摄并在“画家的星期天”专栏节目中介绍崔子范。
瑞典画刊《笔》专栏选刊十多幅作品,并刊专文介绍。作《岁朝图》《牡丹》《藤萝金鱼》《向阳花》。秋,作《荷花》《秋色》《万木霜天》。9月,作《三秋图》《
君子之交淡如水》《芭蕉菊花》《玉兰喜鹊》。1986年第10期《中国美术报》报道:《崔子范中国画的发展》。
鲁慕迅观看画展后发表文章《情的浓缩美的提纯》。
1987年应邀请参加深圳元旦迎春文艺联欢会。并为广州白天鹅宾馆、中山县和深圳等单位作画。
山东电视台拍摄播放《崔子范在家乡》电视专题
新春,作《竹鸡天竺》《荷花蜻蜒》《樱桃》《万年青》《金鱼满塘》《江山秋色》《鲇鱼》。
程十发对崔先生说:“中国画的创新,您先走了一步。”
1987年
瑞典博伟能教授在
丹麦将他们收藏的崔子范作品举办《崔子范个人画展》。中国驻
丹麦大使出席开幕式并剪彩。
北京外文出版社以中、英、德、意四国文字出版《崔子范画选》。
香港《亚洲艺术》11、12月双月刊刊登
瑞典博伟能教授撰写的介绍崔子范作品的文章,说:“眼下的中国画,由于表现手法的兴起,正经历它最激动人心的新时期……当‘厚拙’出自抽象的表现派写意大师之手时。其艺术境界之微妙和创作手法之感召力,都是无与伦比的……可以说现在已经出现了希望得到这位73岁老画家的作品的潮流,按
中国的传统说法,崔子范先生已经达到了他的艺术顶峰。”
并选刊其17幅作品。第一次在一年内有计划地完成了一百幅大型作品。春,作《春光贻荡》,题“花长一丈,人寿三千”。作《万年青》《清影摇风荷早熟》。作《三秋佳色》《池塘清趣》。作《红梅》《芙蓉金鱼》《种豆得豆》等。
1988年2月10日写下遗嘱:“一、我的画和我收藏的画,一律交给国家,家中不准私分,也不准向国家索取分文。二、家中其余财物皆由我老伴李宣绚接管。儿女也皆无权过问。三、如果我老伴走在我前头,当然家中的一切,就由我处理了。一九八九年二月十日崔子范。”
对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董玉龙说:“在你离休前,请一定要把我捐赠国家美术作品的事办好。”作《春色》,作册页,作《荷花双鹅》《秋菊傲霜》《富贵牡丹》《老圃秋蓉》《雉鸡》《寿桃》。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美术家——崔子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研究》,介绍了崔子范画法的特点。
济南出版社出版《画家的足迹——大器晚成的画家崔子范》。
1989年春,写绘画心得:“四追求、五结合”。“民族化、时代化、理想化、个性化,现实与浪漫相结合,传统与时代相结合,具象与抽象相结合,画法与书法相结合,水墨与色彩相结合,保留神品、妙品、逸品……充分发挥意笔画的特殊功能,此之谓四追求、五方法、三保留。”中共青岛市委、
青岛市人民政府发了“青普发1990·186号文件”,批转了
青岛出版社的请示,决定修建
崔子范艺术馆。并为此专门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决定由青岛出版社承担修建任务。
8月,崔子范艺术国际研究会在香港出版《崔子范画集》。青岛筹备建立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基金会的名誉会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棋先生担任。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天道酬勤——崔子范的艺术世界》。《四川工人报》1990年1月9日发表金忆的文章,题为:《富于创新精神的崔子范》。香港《艺术界》杂志刊文介绍崔子范的绘画艺术,选登作品。并发表
殷双喜的文章:《放笔得意气概成章——崔子范的艺术世界》。
1990年被国务院评为对文化艺术有突出贡献的画家并授予“政府特殊津贴”。4月,《崔子范国画作品展》在澳门举办。安徽、
江苏等地发生水灾,崔子范慷慨捐献给灾区人民币六万元和国画精品一张。
《中国画研究》介绍崔子范的艺术风格,选登作品16幅。《山东画报》第二期刊登作品5张,并有介绍文章。10月,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经过
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山东省民政厅登记正式成立。
石真(张士增)发表《崔子范的艺术风格》一文。4月26日,《
澳门日报》发表陈怀萱文章《落墨常缤纷,无声胜有声——谈崔子范国画艺术》。
作《
艰苦岁月》《春风送暖上衰藤》《到处为家》题:“简简单单,清清楚楚,到处为家”《惟有葵花向日倾》《暮归》《垂柳双鸭》等。
1992年作《自画像》,5月,
崔子范艺术馆在
青岛市徐州路奠基,并开工兴建。《崔子范画谱》由荣宝斋出版。《
北京青年报》1992年8月1日发表云海的文章《真假崔子范》。作《万年青》《残荷》《红颜如醉无娇气》等。
周韶华为《崔子范艺术研究》撰文,题曰《大匠风范》。《美术之友》发表作家浩然的文章:《新的观念,别开生面——试论‘天道酬勤——崔子范先生的艺术世界’》。
1993年为表彰对促进美术事业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崔子范艺术国际基金会的基金,由崔子范筹划提供。
3月,青岛出版社出版了鲁光撰写的《东方的凡·高——崔子范传》,刘笃义、丁悦民编的《崔子范艺术研究》论文集。6月,崔子范美术奖第一次评奖。经全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美术委员会提名,
新闻出版署批准,奖励对美术出版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9个出版单位。作《红荷》《闻鸡起舞》《廖廓江天》等。
1994年2月25日,将1986-1991年间所画的新作精品122件捐赠给中国美术馆。中共中 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
委员长乔石会见了崔子范。
乔石对崔子范的捐赠给予高度评价,说:“你的举动体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带了一个好头。”为刘笃义作《寿桃》。
3月10日,崔子范委托董玉龙为全权法人代表,与
青岛市人民政府商谈捐赠其美术作品(1958-1992) 300幅、及个人珍藏的 30幅明清及近现代名人书画。
同时,代表其与
青岛市政府签订了捐赠协议书。同时,作了法律公证。3月,
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崔子范精品集》大型画册(由
张仃题签);青岛出版社和荣宝斋联合出版《崔子范艺术研究》第二集,(由
王朝闻题签)。7月,
崔子范艺术馆竣工。8月19日,由
青岛市人民政府为
崔子范艺术馆举行开馆典礼。中共
青岛市市委书记、市长
俞正声向崔子范颁发了荣誉奖状。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
山东省委书记
姜春云、文化部常务副部长
高占祥发来贺电、贺信。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画研究院、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
北京画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荣宝斋等单位的著名画家、美术史家、美术理论家王朝闻、卢光照、
刘勃舒、
雷正民、
邓福星、刘春华、董玉龙等60多人专程前来参加这一庆典。
马少波赠书:“共历征尘患难交,银钩铁画写娇烧。标新立异惊寰宇,叶茂根深故里骄。”画家秦岭云赠书:“
齐鲁光彩”。画家卢光照赠书:“不泥古,不媚俗”。画家姜宝林赠大幅《芭蕉图》。胡铁生题:“当代奇艳”。11月,中国美术馆举办崔子范捐赠美术作品陈列展,庆祝崔子范80大寿。同时举办《崔子范艺术研究》第二集和《崔子范精品集》
首发式。
1995年创作国画《敢与恶魔比高低》,以纪念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
为支持
莱西市建立崔子范教育基金会,特捐赠稿费30万元人民币。同时,为希望工程捐赠人民币5万元,以修建
莱西市“子范小学”;为奖励10名优秀教师,又捐赠作品10幅,人民币一万元。
1996年中国美术馆举办《崔子范作品陈列展》。对旧作《红扁豆》《红牡丹》进行大尺幅的再加工再创作。另,为支持家乡发展奶牛养殖事业和教育事业又捐赠人民币10万元。
1996年
青岛市崔子范艺术馆举办《崔子范新作展》。同时,举办由崔子范主讲的花鸟讲座。中国美术馆举办《崔子范作品陈列》展。
将1990—1997年创作的大幅作品60件,再次捐赠给
青岛市崔子范艺术馆,以充实调整其馆藏作品。
为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又捐出作品10件,用以奖励对
莱西市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
青岛日报、青岛晚报于6月24日、25日在青岛电视台开幕的“97香港回归中国百家艺术瓷画大展”报导中,刊发署名记者采访著名漫画家、中国美协副主席
华君武。
华君武发表谈话说:“青岛是一个出文化人才的地方,你们这里出的画家崔子范就很出色,全国都在学齐白石…”,“但是,在中国学齐白石又突破齐白石画风的只有两三个人,崔子范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很大气”,“味道最足,最有自己”,“我很敬佩他”…。河南美术社出版《崔子范谈艺录》。
人民美术出版社确定出版崔子范大型画集,特邀请中国美术馆研究员、前研究收藏部主任、国务院授予“政府特殊津贴”的离休专家董玉龙担任主编。
1998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应外国收藏家委托出版的《崔子范作品集》画册问世。中国美术馆选出不同内容藏品,再次举办“崔子范作品陈列”展。
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大型精装系列画册《崔子范卷》正式出版。董玉龙撰写《崔子范的绘画艺术及其它》代序言。
同时,刊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邓福星撰写的评析崔子范绘画艺术的文章《真大写意》。《崔子范先生年表》由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龚产兴和
中国音乐学院董健重新整理编写。
2008年9月9日上午,庆祝崔子范美术馆建馆十周年暨崔子范先生1958-2008国画精品展在崔子范美术馆开幕。中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崔子范,全国政协常委、
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迟华东、原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展文良、青岛市交通委主任张洪训和部分美术界人士,市领导
王久军、孙利国、姜水清、王宝善、孙永高、张升山、柳杰出席活动。为庆祝美术馆建馆十周年,崔子范将1958-2008年间创作的国画精品全部捐给美术馆。
2010年崔老又把自己1979年至2010年创作、珍藏的书画精品60余幅捐赠给他生活、工作过的北京画院,完成了最后一桩捐赠夙愿。
2011年6月15日凌晨1时26分,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巨匠崔子范在
莱西家中逝世,享年96岁。
艺术成就
崔先生的花鸟画作品,题材虽都是画家们熟写的事物,但在他笔下产生一种清新的意境。他的构图饱满、造型极其概括夸张,色彩和墨色、墨与笔融为一体,画面充满浓郁的率直、质朴的民间气息,表达了一种活泼健康、天真稚拙的情趣。创作善于吸取众家之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精大写意花鸟画,亦擅山水,作品题材广泛,构图简练概括,具有古拙朴实,苍劲学浑厚的鲜明风格.曾为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长。
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类画研究会顾问。
出版图书
情系家乡
人民网青岛11月26日电日前,著名国画大师崔子范老先生又一次回到母校——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办事处子范小学,给师生送来2万元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并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演讲课。
崔子范老先生结合自身的经历和
莱西市正在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谈了自己的学习革命之路,并对学校师生提出了殷切期望。全体师生受益匪浅,受到了很大的精神鼓舞,表示一定不辜负崔老的期望,努力工作,好好学习,为祖国、社会、家乡多做贡献。
著名国画大师崔子范先生是
莱西市沽河办事处崔家埠村人,他历来十分重视家乡的教育事业,先后捐资30万元设立了“崔子范教育基金会”,出资和捐画奖励本市有突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等,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尊师重教的典范。为弘扬崔子范先生关心教育、造福桑梓的崇高精神,他所就读的小学被市政府命名为“
莱西市子范小学”。崔老虽年逾花甲,但仍时时关心家乡的教育。老人常打电话或回母校询问学校教育教学及改革情况,对学校的发展提了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绘画艺术
被誉为东方
凡高的大写意花鸟画家崔子范以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誉满中华,震撼海内外。他的大写意花鸟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在中国画坛上崛起,并一鸣惊人,成为当代画坛大手笔。
一个职业革命家,一个大写意花鸟画大师,这“双重性”在崔子范身上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他的一生坎坷而又光彩熠熠。
崔子范最先启蒙于
吴昌硕传人
张子莲,从师
齐白石,深受徐青藤和八大山人的影响,他从中国写意文化的最高点上脱胎换骨。他到延安,进北京,几十年间受益于新文化的熏陶,他把自己与花鸟融于一体,将中国水墨画注入了现代形态,构成了既有传统,又富有强烈时代气息的自家面貌。细读崔子范的画,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他那大黑大白,大红大绿,大块面,大笔触的用笔,拙重雄浑的画作,浓重而又质朴率真,或泼墨淋漓,或浓墨重彩,醇厚洗练,具有极强的形式感。他构图巧妙,画面单纯,墨彩浓厚润泽而绚丽,笔触奔放,拙朴深厚,平中求奇。他的画不以画面表面的流利华美取悦于读者,而是巧妙的把民间艺术的那种单纯、明快亲切动人的精神和内在的幽默感及民间艺术特有的稚拙美渗透在自己的画境中,同时他把传统笔墨与对
齐白石艺术精华有着独到的“悟性”融而会之,从而创造出他独特强烈粗犷的造型风格特征。
综观崔子范的画作,它像是一首散发着浓烈乡土气息的田园诗,它又像一步纯朴动听的交响乐。他在取材上多以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以及农村常见的花卉、鱼虫、禽鸟和蔬果。从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始终保持着对大自然充满着浓厚的感情,他对一草一木,一事一物都浸透着他的爱。件件作品都透露出纯朴的天真情趣和生动的意境。崔子范晚年的作品,风格愈见纯朴、浑厚,意境和技法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崔子范在画面色彩处理上,或浓或重,或淡泊,但都可与墨色融为一体,鲜艳浓重与墨色形成了对比,灰白淡薄与墨色成为衬托。特别是那些浓墨重复渲染所使用的淡颜色,不但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同时也使画面具有了现代彩感。
崔子范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都显出朴素而憨厚的品格,又略带几分幽默和稚气,具有很浓的人情味和人格化。不论画的是金鱼、青蛙、猫、丹顶鹤,还是荷花、牡丹、鸡冠花等,都表现出一种特有的“稚拙感”,他通过艺术的夸张,凝重,古拙的笔墨,塑造了一个个颇有点愣头愣脑的憨厚的小生命,表现了她们可爱的“稚气”和活泼的生命力。他画面中的“拙”,不是呆板,而是拙中藏巧的拙。
崔子范的绘画艺术自80年代初就令人瞩目,受到了中外广泛重视,西方
评论家评价崔子范的画誉之为:“中国后现代派杰出大师”,“强有力的画派代表”,“是最具有中国味的现代绘画作品”。大画家
李可染说:“崔子范为写意花鸟画的继承与发展作出了贡献”,著名画家
叶浅予先生看过崔子范画展后说:“有人说
齐白石先生达到了中国画的顶峰,我认为崔子范先生是又一顶峰”。这都是行家的真知灼见。
崔子范对花鸟画题材和意境的开拓不落俗套。不断开拓新的题材,从崭新的角度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看法。如《换了人间》寓意深厚,作品画面构图别致,几棵红彤彤的成熟的红高粱,错落有致的穿插十分巧妙,两条富有现代生活情趣的电线横跨画面,再点上几只正在欢唱的小燕子,整个画面把人们引向一个秋高气爽充满丰收喜悦的现代田园风景之中,从而寄托了画家对昔日在青纱帐里为人民解放而战斗的怀念和联想,同时画家以激昂的心情来讴歌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小园秋色》是崔子范多次描绘的题材之一,在他的心境中,秋天农村的小院是那样多姿多彩。园中红彤彤的扁豆果实累累,绿绿的大丝瓜,丰硕的
葡萄,艳丽的秋菊……把秋天的小圆点染的缤纷夺目,秋高气爽的小园生意盎然,呈现出一派丰收的喜悦。
荷花是中国历代画家都喜欢画的题材之一,有关荷花的作品千千万万,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往往有些类同、近似、或大同小异,千篇一律之感。
崔子范也很喜欢画荷花,但他画的荷花表现的却是现代人的情感,充满着清新的格调,给人一种纯洁美好的催人向上的感觉。他笔下的荷花,大笔挥洒,泼墨浓重,酣畅淋漓,他运用多层宣纸重叠画法、背托法和西画中明暗对衬手法,充分发挥水墨细蕴自然交融特性,并在荷梗的处理上大胆地使用平行线,从而进一步强调了
出污泥而不染的亮节气质。他所作的《墨荷》《
荷塘》《天香临波》《乾坤正气》《风荷》等也都是他代表性的作品。
崔子范先生是位真正具有献身精神的画家,是一位画品和人品都十分高尚的艺术家。他平易近人,淡薄名利,甘于寂寞。他经常以“我只不过是一名战士,美术街的新兵”,自慰自谦,他心里始终装着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
年愈古稀的崔子范先生可称大器晚成,他虽已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他仍壮心不已,力求开拓新的题材和新的表现手法和更新的画风。他表示:“我还要前进,还是要变的。要把那些没有变的变成自己的,把已变成自己的东西进一步升华”。他要求自己的作品要“一年一小变,三年一大变”。
崔子范先生永葆艺术青春,他始终不渝孜孜不倦的努力,勇往直前继续攀登艺术高峰,为中国画的创新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画作《宝宝睡了妈妈忙》赏析
这是一幅生活气息浓郁的花鸟画作品,又是一副没有人物的风俗画作品。作者画猫,画金鱼、线团,是为了画人,画人的精神和情感,因此,这幅作品展示了广阔的画外空间,给人以丰富的联想。此画一反崔子范平日构图饱满的特点,变繁复为简约,舍饱满为空灵,造成疏朗、透气的感觉。画面上金鱼、猫、线团基本在一条斜线上,造成画面由右上至左下的斜势,毛线头和毛衣针向右侧水平方向带出,款在左上方横势写出,使全画于险中求稳,平中寓奇,动中寓静,显示出作者不凡的谋篇布局能力。
画面虽简,但笔墨并不逸笔草草,金鱼和小猫以稚拙之笔写出,朴厚内敛又憨态可掬,充满童趣。小猫岁大笔浓墨写出,但静中寓动、活泼可爱、机灵敏捷、煞有介事、如临大敌的可爱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体现了画家对生活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得心应手的表现力。用色上,借鉴了民间艺术简单、强烈、夸张的特点。选取红、黑两种颜色,以少胜多,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
拍卖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