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莹

高丽末期名将

崔莹(최영,1316年-1388年),高丽东州(今韩国江原道铁原郡)人,高丽王朝后期大臣、名将,是高丽王朝宰相崔惟清的五世孙,父为司宪纠正崔元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崔莹出身高丽门阀贵族,其家族铁原崔氏被高丽忠宣王列入十五个有资格与王室通婚的“宰相之宗”。他的始祖崔俊邕是高丽太祖开国功臣,五世祖崔惟清官拜宰相,高祖崔让、祖父崔雍、父亲崔元直皆在朝任官。他“风姿魁伟,膂力过人”,最初隶属杨广道都巡问使麾下,多次擒获倭寇,以勇武闻名,补为于达赤(宫廷侍卫)。
恭愍王即位不久,就发生了功臣赵日新发动的内乱,崔莹与安祐、崔源等一起平定了内乱,由此知遇于恭愍王,获任护军,两年后升为大护军。至正十四年(1354年),宗主国元朝调遣高丽军队来中原江淮地区,讨伐割据高邮张士诚,崔莹从征,先后经历27战,后因元军主帅脱脱被罢官而停止攻城。但他继续留在中国,追随元军,与六合淮安泗州和州等地的红巾军作战,曾“身被数枪”,与他一起出征的李权、崔源等六人战死,他则于翌年回国。恰好当时朱元璋也在六合一带与元军打仗,因此受元军调遣的崔莹可能与朱元璋交过手。
至正十六年(1356年),恭愍王反元,崔莹随印珰进攻鸭绿江以西八站,升大将军。他当时出任西北面兵马副使,镇守西北面的都元帅廉悌臣对他很赏识,所有事务都会咨询他。翌年八月,崔莹调任东北面体覆使。后转任西海、平壤、泥城、江界体覆使。至正十八年(1358年),有倭寇船只400余艘入侵西海道吾叉浦(今属朝鲜黄海南道长渊郡),崔莹设伏击退。同年四月,移拜杨广、全罗道倭贼体覆使,负责抵御倭寇,恭愍王授权他将本道按廉使以下所有不能抵御倭寇的人以军法论处。
屡建战功
至正十九年(1359年),崔莹调任西北面兵马使。是年冬,红巾军东征高丽,攻入西京,崔莹与诸将在生阳、铁和、西京、咸从等地与红巾军作战,颇有战功。翌年拜平壤尹兼西北面巡问使,恢复被战争破坏的社会经济,赈济民众,鼓励耕种,掩埋尸骨,加授左散骑常侍。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十一月,红巾军再次东征,总兵官金镛无法抵御,派崔莹去奏请出动京兵。恭愍王打算南逃,崔莹“痛愤大叫“,请求恭愍王留下,“募丁壮,守宗社”,恭愍王不听,逃到福州(今韩国庆尚北道安东)。翌年正月,红巾军攻破开京,崔莹与安祐李芳实等九元帅率军二十万收复开京,录勋一等,将其画像挂在三韩功臣壁上,赐土地、奴婢,褒赠父母,升任典理判书(原吏部尚书)。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四月,崔莹调任杨广道镇边使。后转任都巡问使、密直使。翌年闰三月,恭愍王从福州回开京途中,近臣金镛派人闯入兴王寺行宫,试图弑杀恭愍王,崔莹闻变后与禹磾、安遇庆、金长寿等赶来营救恭愍王,杀尽刺客,策勋一等,升任判密直司(原枢密院)事,赐“尽忠奋义佐命功臣”号,转任佥议府(原中书门下省)评理、赞成事等职。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正月,叛逃元朝的高丽人崔濡率一万元军护送德兴君攻入高丽,企图废黜对元朝不恭顺的恭愍王。元军初战告捷,占领宣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宣川郡),恭愍王任命崔莹为都巡慰使,赴安州(今朝鲜平安北道安州市)抵御元军。崔莹一路上遇到逃兵就斩,使军纪得以严肃,不久就在獭川(今朝鲜平安北道定州市)大破元军,迫使崔濡败走。不久又有元东宁路万户朴伯也大入侵延州(今朝鲜平安北道云山郡),亦被崔莹击退。
朝廷倾轧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二月,倭寇骚扰乔桐岛江华岛一带,崔莹以东西江指挥使身份出镇东江。其时僧侣辛旽(遍照)当权,崔莹曾责备密直金兰将其女送给辛旽,所以辛旽厌恶崔莹,多次向恭愍王说崔莹坏话。恭愍王遂责备崔莹御倭不力,经常打猎,有失帅职,贬为鸡林(庆州)尹。七月,崔莹更是被辛旽以“交结内宦,离间上下”之罪下狱拷问,崔莹被迫承认。负责审讯的辛旽党羽李得林打算将其处以死刑,当时镇守合浦(今韩国庆尚南道昌原市)、抵御倭寇的郑思道坚决反对处死崔莹,于是只削其三品以上官爵,没收其土地奴婢,流放盈德郡
洪武四年(1371年),辛旽倒台,崔莹被恭愍王召还,拜为门下府赞成事。洪武六年(1373年)十月,崔莹被任命为六道都巡察使,负责登记军户,打造战舰,并拥有升降武将的人事权,很多人批评他不了解官员的能力,未能妥当安排人事,又让七十岁以上的人献米补充军需,导致百姓逃亡,怨声载道。
洪武七年(1374年)三月,崔莹调任庆尚、杨广、全罗都巡问使,司宪府弹劾他在六道都巡察使任内举措失当,引发民心骚动,不可担任巡问使。崔莹哭泣着对恭愍王说:“臣赤胆忠心报效国家,如今却招来这般诽谤,请罢免臣的官职!”恭愍王认为崔莹正直,但仍让其他人出任三道都巡问使,后来又罢黜了弹劾崔莹的大司宪金续命等人,赐崔莹“尽忠奋义宣威佐命定乱功臣”号。
伐济御倭
崔莹虽然没有出任三道都巡使,但由于恭愍王打算利用明太祖向高丽索取马匹之机收复济州岛(当时被在岛上放牧的蒙古人即“牧胡”控制),遂于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任命崔莹为庆尚、杨广、全罗都统使,率领战舰314艘、士兵25605人渡海南征。崔莹在明月浦登陆,牧胡三千余骑迎战,经过一番激战,崔莹于八月下旬平定济州岛,斩杀牧胡首领石迭里必思等,传首开京,获马一千匹。十月班师,其时恭愍王已遇弑,其子王禑袭位。崔莹在恭愍王梓宫前复命,痛哭失声。后来王禑认为如果崔莹没有南征,恭愍王就不会遇害。
洪武八年(1375年),崔莹任判三司事,与庆复兴(庆千兴)、李仁任池奫等重臣辅佐幼主,另一方面与李成桂一起领兵防备倭寇。洪武九年(1376年)七月,倭寇在连山开泰寺击败高丽军,元帅朴仁桂败死,崔莹听说后请缨出战,王禑认为崔莹年过六十,不宜领兵,崔莹表示:“小小的倭寇如此横行霸道,现在不制伏,以后必然难以控制。如果派其他将领,未必能赢,而且士兵不上战场试试身手,也不能用。臣虽然年老,但志气不衰,只是想安定宗社、保卫王室,愿马上率麾下将士去击退他们!”再三请求后,王禑终于批准,崔莹当天就出发。不久就在杨广道鸿山(今韩国忠清南道扶余郡鸿山面)遭遇倭寇,崔莹先据险要,然后身先士卒,与倭寇激战,即使其嘴唇中箭也神色自若,最终力克倭寇,于八月凯旋开京。王禑打算拜崔莹为百官之首——门下侍中,但崔莹表示一旦当上侍中,就不能挂帅出征,要等到倭寇平息再说,于是王禑封他为铁原府院君
宣光七年(1377年,洪武十年)春,在李仁任与池奫的斗争中,崔莹站在李仁任一方,与李仁任等一起诛杀池奫。适逢文天式出使北元,崔莹让他对北元丞相纳哈出说池奫病死,文天式则说:“请诸公不要再弄出这种乱子。”崔莹听了后非常惭愧,便以老病辞职,王禑不许。当年倭寇骚扰江华岛一带,崔莹以都统使身份坐镇升天府(今朝鲜黄海北道开丰郡),负责防御倭寇,并与边安烈击退入侵西江的倭船。王禑考虑到开京近海,想迁都内地以避倭寇,因崔莹反对而作罢。同年九月,崔莹击退了入侵海、平两州的倭寇。
宣光八年(1378年)四月,倭寇船只云集窄梁,攻入升天府,逼近开京,崔莹领兵至海丰郡,表示:“社稷存亡,决此一战!”倭寇全力进攻崔莹,崔莹一度败走,李成桂率骑兵与副帅杨伯渊大破倭寇,崔莹听说后,整兵从旁反击,终于将倭寇击退,王禑授予崔莹“安社功臣”号。翌年又有倭寇入侵全罗道,郑地败于顺天、兆阳,崔莹请求出征,即将出发时,王禑认为“不可重内而轻外”,遂将他留在开京。同年,崔莹等逼迫王禑交出乳母张氏并杀了她。
洪武十三年(1380年)四月,崔莹兼任海道都统使,出屯东、西江以备倭。王禑赐其铁券,恕其犯罪九次,直至第十次才治罪并减一等,延及子孙。同年秋,倭寇侵犯高丽南方内陆,崔莹率诸将进剿,但临行前,王禑下旨将他留下,由李成桂边安烈挂帅出征。结果,李成桂取得荒山大捷,崔莹亲率百官迎接于东郊天寿寺,挥泪称赞“三韩再造,在此一举”,倭患从此逐渐平息。
执掌大权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二月,崔莹被拜为守侍中(副相),地位仅次于门下侍中李仁任。翌年六月辞职,改任领三司事。洪武十七年(1384年)调任判门下府事,九月拜为门下侍中。崔莹称病请辞,并上缴海道都统使之印,请求解除兵权。王禑派知申事廉廷秀慰谕,崔莹才勉强赴都评议使司(都堂)视事,作为一国首相执掌大权。在此期间,他针对王禑的一些荒淫行为时常直言进谏,王禑总是优待包容崔莹,不予责怪。
崔莹当了两个月门下侍中后,就退居闲职判门下府事,由林坚味继任门下侍中。不久,崔莹改任领三司事。尽管退居二线,但崔莹作为“先王所倚重,三韩所属望”的元老大臣,在朝廷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分量。后来王禑对林坚味、廉兴邦一伙不满,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正月命崔莹和李成桂联手除掉林坚味、廉兴邦一党,崔莹再次出任门下侍中,执掌国政,李成桂任守侍中。在此过程中,崔莹大兴诛戮,有滥杀之嫌。例如任献是一个清官,但崔莹认为他是廉兴邦的同党,在大司宪任上未发一句直言,便将其斩首,时人为之悲哀。另一方面,李仁任虽然是林、廉一党的后台,但之前与崔莹过从甚密,而且阻止过林坚味等除掉崔莹的图谋,所以林坚味被捕前叹息“广平君误我矣!”崔莹也就放过李仁任一马,说他“功可掩过”,只是流放京山府(今韩国庆尚北道星州郡),故时人有“正直崔公,私活老贼”之语。
失势身死
崔莹刚就任门下侍中不久,就面临一个难题,那就是宗主国明朝宣布设立铁岭卫。高丽方面认为这是要恢复原来的元朝双城总管府,迫使高丽将北部大片土地吐出来。崔莹对明采取强硬政策,劝王禑趁机出兵侵犯明朝定辽卫。王禑听从,遂于同年四月任命崔莹为八道都统使,与自己一起坐镇后方,并由李成桂、曹敏修负责领兵攻辽。此外,崔莹还派裴厚去联络北元,企图与北元一起夹击明朝。对于前线将领的班师请求,崔莹也不以为意,要求他们继续执行攻辽任务。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在李成桂的主导下,高丽北伐大军在鸭绿江心的威化岛哗变,掉头攻击王禑和崔莹,史称威化岛回军。王禑和崔莹逃回开京。六月,李成桂、曹敏修领兵包围开京,上书请求除掉崔莹,王禑不听,任命崔莹为门下左侍中。于是诸军攻城,崔莹派兵迎战,未能成功,遂躲进花园的八角殿,最终被郭忠辅等士兵逮捕,起初流放高峰(今韩国京畿道高阳市),不久改为流放合浦。七月,王昌继位,崔莹又被抓回巡军狱审问,流放忠州。十一月再下巡军,典法司(原刑部)和台谏要求诛杀崔莹,“以解天子(朱元璋)之怒”。十二月,崔莹被斩首示众,享年七十三岁。临刑时辞色不变,开京市民在行刑那天罢市,“街童巷妇皆为流涕”。尸体被丢弃道路旁边,行人都下马致敬,都评议使司赐给崔莹家属米、豆、布、纸来办理后事。其后,高丽派尹师德赴明报告攻辽元凶崔莹伏诛。朝鲜王朝建立后,李成桂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月命奉常寺为崔莹拟定谥号,最后赠谥“武愍”。
主要影响
军事方面
在外患丛生的高丽末期,崔莹脱颖而出,以守护高丽社稷的名将著称。自“庚寅以来倭寇”爆发后,一生身经大小九十余战,与张士诚、红巾军、元军(包括济州岛上的元朝牧胡)、倭寇多次交手。其中与张士诚和红巾军的作战都是受他人调遣与节制,驱逐红巾军以后,郑世云安祐李芳实金得培等将领先后遇害,崔莹得以出头。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击退护送德兴君之元军的战役中,虽然他受西北面都元帅庆千兴节制,但实际上是由他指挥作战。洪武七年(1374年)南征济州牧胡之役,则是他出任诸军统帅。他一生主要与倭寇作战,战果累累。见于《高丽史》记载的他对倭寇的战绩有:
崔莹在历次战斗中,“所向有功,未尝一败”。除此之外,他还发动僧军造战舰一百三十余艘,分守要害,提前预防倭寇骚扰。在他与李成桂、边安烈沈德符杨伯渊曹敏修等将领的努力下,倭寇之患逐渐平息。据一名曾被倭寇俘虏、后又逃回高丽的童子所言,倭寇常说:“所可畏者,唯白首崔万户耳。鸿山之战,崔万户至,则士卒争先跃马蹴踏之,甚可畏也!”
政治方面
在政治上,崔莹对高丽王室忠心耿耿,两次平定谋害国王的内乱(赵日新之乱、兴王寺之变)。在王禑在位时期的权力格局中,他作为武将势力的代表,起初与世家大族势力的代表李仁任联手,协助其诛杀池奫等对手。又带兵逼宫,迫使王禑交出诋毁李仁任同党林坚味的乳母张氏,将其处死。后来则奉王禑之命,与李成桂联手铲除林坚味廉兴邦一党,执掌大权。
崔莹为政以清廉忠诚著称,并十分痛恨丑恶现象。他多次规劝进谏贪图享乐的王禑,对其政治盟友李仁任等的操守也非常不满,曾斥责李仁任:“国家多难,公为首相,何不忧虑,但以家产为念!”使李仁任哑口无言。每次到了都堂,他都正色直言,毫无隐晦,左右没人回应,他就独自唏嘘,感慨“诸相无与我同心者”,颇有隐退之意。他用人以唯才是举为原则,如果没有才能,就不会用,对于求官的人说:“汝学工商,自可得官!”讽刺其他宰相政以贿成。对于其他宰相争夺土地、奴婢以及紊乱纲纪的行为,崔莹都试图矫正。面对“仓库虚竭”的窘况,崔莹谢绝王禑赐给他土地,还自己出米二百硕、谷八十硕以补军需,在高丽末期的政界中可谓一股清流。
在迁都问题上,起初崔莹不赞成王禑迁都内地以避倭寇,然而后来又以应谶为由,力主迁都汉阳(高丽所信奉的图谶《道诜秘记》中有“都汉阳则三十六国朝”之说),但因多数意见反对而没有落实。后来崔莹主持攻辽的同时,还修筑了汉阳重兴城,谋求迁都。李成桂等发动威化岛回军、要求交出崔莹时,迁都汉阳也成为崔莹的罪状之一。不过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之后,还是完成了迁都汉阳的事业。
经济方面
崔莹愤于“田制日紊,民生困悴”的局面,在他执政后强调兼并土地、侵夺奴婢的危害,并出具禁约,要求宰相们在上面签字,停止土地兼并等行为。
王禑在位时期,开京物价腾贵,而商人热衷争利,崔莹对此深恶痛绝,于是命令京市署先规定物价,盖上税印,然后才能交易。崔莹在市场上悬挂大钩,扬言没有税印的商人将用大钩拉断脊骨来处死,商人恐惧,最终这项法令也没有落实。
面对倭寇骚扰、民不聊生的状况,崔莹命令诸道设置“施与场”,选择“慈良者”来管理,提供官米,施粥赈济百姓,等到麦熟后才结束。
外交方面
王禑在位时期,明丽关系恶化,崔莹主张对明强硬。面对明太祖朱元璋督征岁贡金银、马匹、细布,侍中尹桓要求高丽全国士庶出布来渡过难关,崔莹则批评明朝“征求无厌”,让高丽民生雪上加霜,同时主张先遣使请减贡额,如果明朝不从再要求全国士庶出布。后来有传闻说明朝将向高丽索要处女、宦官、秀才、牛、马各一千,其他宰相忧心忡忡,崔莹却说:“如此则兴兵击之可也!”明朝设立铁岭卫时,高丽百官都希望能和平交涉,崔莹却提出以武力攻打明朝辽东,并说服王禑贯彻其主张。在攻辽期间,崔莹还派裴厚联络北元,企图远交近攻,夹击辽东。
历史评价
史籍评价
名人评价
权近:忠清许国六旬年,百战风尘静四边。辞第义高挥白羽,传家声远选青钱。庆钟堂上三槐影,气压营前万灶烟。壮节益坚夷与险,两朝勋业格皇天。(《次韵奉崔侍中》)
郑梦周赐玦暂时吟泽畔,请缨去岁过淮边。忠勤定国新开府,淡泊为家只俸钱。举义獭川增士气,成功鸿野更人烟。欲知终始心中事,看取昭昭日在天。(《奉次铁原府院君在盈德所著诗韵》)
卞季良:奋威匡国鬓星星,学语街童尽识名。一片壮心应不死,千秋永与太山横。(《哭崔侍中》)
李芳远:崔莹不学无术,然其志气则异乎常人。
沈光世:愚尝闻诸秘史于先正,当时我太祖功名日盛,且有李氏当王之说,莹实忌之,而无辞加罪,因使攻辽,使得罪于上国,因以除之,遂生此计云。此实大误,安有空国授之以兵、欲危人以自安而不反中其祸者乎?岂但一身不保而已乎?无乃耄而昏乎?
安鼎福:崔铁城年老宿将,素多智计,而犯辽一节,何其不自量也!其意虽云欲归咎我太祖而为之,岂有空国动众以与人而不自败者乎?当此之时,与恭让之世有异。莹位居上相,身握重兵,何事不可为,而出此拙谋耶?是诚不可知也。
洪直弼:丽氏之亡,亡于崔铁城之死,以一身而系宗国之存亡,讵不是社稷之臣乎?尝谓崔莹韎韦中圃隐(武將中的郑梦周)也。禑、昌之际,史多阙文,而罪崔莹以贪权误国者,皆出于郑道传辈卖国贩君、混黑白倒上下之计,其言何可信也?崔固不学无术,而其心则国耳公耳,洵王氏之纯臣也。
申采浩:生前其钲鼓所向山飞海立,死后九原荒草往迹凄凉;生前其指挥所定天清日朗,死后数行历史灵光寂寞。凛凛忠血热洒疆场,受狗奴辈之妄唾;堂堂战勋照耀天壤,遭盲史家之抹杀。只有无情之一片赤坟屹然于青山者,非我东国绝代巨杰崔都统乎?
金龙德:他不仅是高丽末期的堡垒,而且贯穿一生也丝毫无愧于“高丽人”这个身份。作为一个人来说,他具备勤勉、德行、勇猛等品质,足以成为所有人的楷模。并且他被李成桂所杀,实际上也与高丽的灭亡同时,可谓光明正大。特别是崔莹终其一生都是庶民所尊崇的对象,他的坟墓不长草也好、“见金如石”也好,都更加显著地呈现出他作为一个完人的面貌。崔莹不仅是高丽最后的守护塔,也是忠节、信念、勇气贯穿一生的奇人。
《由我们民族自己(我们民族之间)》:崔莹是高丽国的一个爱国名将,在击退外敌的战争中立下了大功。他长期掌握国家的军事指挥权,采取了种种有关击退外敌、保卫国家的措施。他建造出一百数十艘大型军舰,制止侵略者的掠夺行为等,为增强国防力作出了努力。他还参加了许多战斗,发挥了勇猛精神。他在自己的一生1316年至1388年中参加了一百多场战斗,从来没有一场打败仗……就这样,崔莹作为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爱国名将,击退外来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疆土,因而至今也广为朝鲜人民所知晓。1388年,由于一个怀有夺取政权野心的逆贼背叛行为,他不幸被杀害了,当时,人们都为他的死亡深感惋惜,那是因为他是一个击退外敌入侵、保卫国家的爱国名将。
人际关系
轶事典故
见金如石
崔莹十六岁那年,父亲崔元直病逝,临终遗训:“汝当见金如石。”崔莹便终身奉父遗训,不治产业,衣服饮食十分朴素,府邸也很简陋,不受任何贿赂,即使官居宰相也保持了清廉的作风,为世人所叹服。
兵法宴客
当时,宰相们互相请客,都是下棋来消磨日子,并争相设豪华宴席。崔莹请客,则是到中午都不开席,日暮才混合黄米和大米做饭,同时放上一些杂菜。客人们都已经饥肠辘辘,于是将这些菜饭一扫而光,称赞其美味可口。崔莹笑道:“此亦用兵之谋也!”
儒将风雅
高丽王朝文臣李穑有诗形容崔莹“铁原功业盖东陲,横槊时时爱赋诗”,崔莹的主要身份虽然是武将,但也十分风流儒雅,“在鞍马间,往往赋咏为乐”,有一晚上,崔莹与其余宰相联句,庆复兴出了句“天是古天人不古”,崔莹对下句“月为明月相无明”。还有一次,李成桂出了上联“三尺剑头安社稷”,文士们一时对不出下联,崔莹却很快对了句“一条鞭末定乾坤”,人们都为之叹服。
屡谏王禑
崔莹辅政时,国王王禑荒淫无道,崔莹多次直言进谏。有一次,王禑打算出游,崔莹劝谏说:“如今连年饥荒,民不聊生,老百姓正在务农,您也不可无节制地游玩,这样会给百姓造成不便。”王禑说:“先祖忠肃王也喜欢游玩,为什么独独我出游就不可以?”崔莹回答:“先王在位时,百姓安居乐业,连年五谷丰登,这样的话还可以游玩。今日则臣知道是不能出游的。”后来王禑游览龙首山,乘醉骑马,从马上摔下来,崔莹哭着劝谏:“忠惠王虽然好色,但都在晚上,不让人看到;忠肃王喜欢游玩,都挑选合适时间,不让百姓怨恨。如今殿下不仅无节制地游玩嬉戏,还坠马伤害身体,臣身为宰相却不能匡救,有什么面目见别人?”王禑感到羞愧,说:“从今以后一定改。”
但王禑本性难移,依旧喜欢游玩打猎,有一次打猎到半夜才回宫,崔莹听说后眼泪盈眶。不久崔莹等人主持修好了寿昌宫,王禑派宦官李匡传话:“大厦五年而成,何以报卿等?”崔莹趁机转告:“如今倭寇蚕食我国,田制日益紊乱,民生愈发艰难,随时都有可能亡国,而您不与大臣一起商量国政,却整天与一群小人无节制地游玩打猎,臣又怎么敢向您报告臣尽职了呢?”李匡回来给王禑说,王禑感到非常惭愧,表示虚心接受。
后来王禑到西海道打猎,弄得当地官民苦不堪言,王禑却乐而忘返,崔莹亲自面见王禑,极力劝谏,王禑才肯回京。途经白州,王禑想去延安府大池观鱼,崔莹站在王禑马前,进谏道:“臣麾下士兵一千多人,很多马都死了。而且也没准备好供应,就马上去一个穷乡僻壤,给百姓造成的祸害能说得完吗?”王禑听从其谏。
王禑对崔莹十分倚重,曾梦见与崔莹一起击败敌人,并希望同崔莹一起“平定四方”,另一方面又畏惧崔莹的直言进谏,以致不敢去崔莹家。后来他爱上了崔莹的庶女,才时常去崔莹家,并不顾崔莹反对,纳其为宁妃。北伐辽东期间,一个叫金刚的宦官因为稍微忤逆了王禑的意思,王禑就要斩了他,崔莹劝谏,王禑说:“岳父就嗜好杀人,为什么不准我杀人?”崔莹说:“臣杀人是不得已。”王禑还是把金刚斩了。
与李成桂
崔莹和李成桂的关系本来非常不错。曾有人想给王禑进谗言构陷李成桂,崔莹说:“李公是这个国家的柱石,以后突然发生什么事,谁来担当?”每次举行宴会,崔莹都会对李成桂说:“我准备面食,你准备肉食。”李成桂答应。有一次,李成桂为了准备肉食而率麾下士兵打猎,一只獐子从高岭上跑下,尽管地势陡峭,李成桂仍然从岭上疾驰至岭下,并从远处射中獐子,崔莹麾下的一个士兵玄贵命目睹了这一幕,将其告诉崔莹,崔莹赞叹了许久。
李仁任曾说李成桂可能会篡国,崔莹听到后十分愤怒,但也不敢多说。后来因为威化岛回军,李成桂和崔莹反目成仇,最终崔莹被李成桂的士兵所擒,流放前李成桂还与崔莹“相对而泣”,说自己是迫于公议,不得已才流放崔莹。崔莹这时回想起李仁任的话,叹息道:“李仁任说的一点也没错啊!”
墓不生草
崔莹临刑之际,曾说:“平生未尝造恶业,但诛林、廉过当耳(指诛杀林坚味廉兴邦时滥杀)。我若有贪欲之心,则墓上生草,不然则草不生矣!”后来其墓果然不生草,俗称“红坟”。
后世纪念
墓葬
崔莹墓葬位于今韩国京畿道高阳市德阳区大慈洞山,《东国舆地胜览》记载该墓以“不生草”闻名。
祠堂
在朝鲜半岛巫俗中,崔莹与南怡林庆业被奉为主要的将军神,其祠堂或遗址在朝鲜半岛各地都有分布。代表性的祠堂有两处,一处位于忠清道洪州(今韩国忠清南道洪城郡)三峰山,一处位于开城德物山(又称德积山)。后者又称“将军堂”,在每年三月都会举行盛大的“都堂祭”,并将祭祀崔莹的猪肉称为“成桂肉”。
跆拳道型
国际跆拳道联盟ITF的套路称为程式(特尔),其中三段者考核的套路以“崔莹”命名。
驱逐舰名
为了纪念崔莹,韩国海军在2006年建造的KDX-Ⅱ型驱逐舰(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六号舰(编号为DDH 981)被命名为“崔莹号”。
纪念邮票
2008年,朝鲜邮票社发行了崔莹的纪念邮票
影视形象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