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秋

中国京剧艺术大师,京剧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

张君秋(1920年10月23日—1997年5月27日),男,原名滕家鸣,字玉隐,祖籍江苏丹徒,出生于北京。中国京剧艺术大师,京剧四小名旦之一、旦角张派创始人。

人物经历
1935年,与雷喜福合作在北京吉祥戏院首次登台,以优越的嗓音条件和娴熟的演唱 技巧赢得了观众的好评,以一出《女起解》唱红。
1936年,北京《立言报》举行公开投票选举,推选“四大童伶”,张君秋与李世芳毛世来宋德珠被选中(后世称“四小名旦”)。报界评价其“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唱功,有一条好喉咙,似尚;腔调,婉转多音,似程;做工,稳重大方,似荀”。他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舒展自如,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都被他很好的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风格之中。
后拜王瑶卿为师,并得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阎岚秋、朱桂芳等指导。早期演出剧目主要是《祭江》《雷峰塔》《玉堂春》《春秋配》等青衣唱工戏
1938年,时慧宝随马连良、张君秋赴沪演于黄金大戏院,时在贴演《戏迷传》时,当场挥毫,金匾大字又重现于舞台,当时被誉为沪上一绝。以后居沪近一年,在黄金大戏院担任基本演员,这是他最后一次赴沪演出。
1940年1月22日,新民会贫民救济义务戏三天,演于新新大戏院。是晚,压轴马连良、张君秋《桑园会》,大轴言菊朋程砚秋金少山孙毓堃美人计》。
1941年,张君秋自组谦和社,老旦演员为李多奎。1941年至1942年间,张君秋与李多奎合演过《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孙尚香》《金锁记》等剧目。
1942年,自组谦和社挑班。张君秋常与合作的演员有孟小冬王又宸谭富英马连良。同年,时慧宝经赵砚奎介绍加入张君秋所组的谦和社,时先生一生最后一次演出是与张君秋合演《三娘教子》。
1947年,与马连良俞振飞在香港演出数年。
1951年返京,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组成北京京剧团,曾合作演出了《龙凤呈祥》《秦香莲》《赵氏孤儿》《状元媒》《望江亭》《西厢记》等。
1956年,张君秋的北京京剧三团和马连良京剧团及谭富英、裘盛戎的北京京剧二团合并,组成了阵容强大的北京京剧团。
文革中,张君秋备受迫害。文革后复出,把主要精力放在京剧教学方面,广收海内外弟子。
1986年,应天津市政府领导之邀主持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百日集训。后接受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委托,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的艺术总顾问,到他逝世为止,共完成京剧音配像120部,为京剧艺术的留传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小名旦之一。
1997年5月27日12时20分,张君秋在北京逝世,享年77岁。
人物年表
1946年3月30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廿七日:1946年为北京伊斯兰教工业学校等筹款义演
北平市立剧院为北京伊斯兰教工业学校等筹款义演,张君秋、陈少霖杨宝森萧长华萧盛萱叶盛兰李多奎张春彦、田玉林等合演《四郎探母》。
1946年6月1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十一日: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救济桂灾义务戏第六场
天津中国大戏院举行救济桂灾义演平剧
演出剧目
《桑园会》(谭富英,张君秋,李多奎)
1947年
1947年4月26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六日:1947年4月26日北平市立剧院演出
北平市立剧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全部《红鬃烈马》(张君秋,陈少霖,江世玉,张春彦,李多奎)
1947年9月3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十九日: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一天
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一天,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
演出剧目
1947年9月8日,农历丁亥年七月廿四日: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六天
杜月笙六十华诞南北名伶义演第六天,演于上海中国大戏院。原定只演五天,后续演五天。
演出剧目
法门寺》(杨宝森饰赵廉,张君秋饰宋巧姣,裘盛戎饰刘瑾,刘斌昆饰贾桂,芙蓉草饰刘媒婆)
1950年
1950年7月,农历庚寅年:杨宝森赴香港演出
7月至8月间,杨宝森赴香港演出,约两月有余,周期虽长,但不是每天有戏,平均每周演2、3场,演演停停。这时期张君秋、马连良均在香港,有时和张君秋联合演出,如《四郎探母》《二进宫》《梅龙镇》《盗魂铃》等。杨宝森9月底临别最后一场就是和张君秋合作,杨宝森双出,前演《珠帘寨》,后演《盗魂铃》,杨宝森饰猪八戒,张君秋反串唐僧(小生),同台者还有姜妙香魏莲芳王泉奎、刘斌昆、汪正华等。
在港期间,还曾与在港闲居的马连良合作,为上海友人义演《范仲禹》(马、杨分饰前、后范仲禹),由于杨、马在港各有自己的观众,因此同受到欢迎,平分秋色,皆大欢喜。
1951年
1951年9月,农历辛卯年:中南实验京剧团成立
中南文化部文艺处派人去香港接回马连良和张君秋,成立中南实验京剧团,附属于中南京剧工作团,由高盛麟任团长,在广州太平大戏院和武汉人民剧院演出。
1951年10月28日,农历辛卯年九月廿八日:张君秋秘密返回内地
张君秋秘密从香港回到广州。
1951年11月,农历辛卯年:高维廉任中南实验京剧团团长
中南实验京剧团改由高维廉任团长,赴北京、天津演出。由于北京市文化部门的挽留,马连良、张君秋和实验剧团多数人员留在北京,另组剧团,几年后成为北京京剧团的一部分。
1951年12月5日,农历辛卯年十一月初七日:张君秋在武汉人民剧院演出《生死恨》
张君秋在武汉人民剧院演出《生死恨》(他是梅派青衣)。
1951年12月6日,农历辛卯年十一月初八日:张君秋在武汉人民剧院演出《凤还巢》
张君秋在武汉人民剧院演出《凤还巢》(他是梅派青衣)。
1953年
1953年10月4日,农历癸巳年八月廿七日: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赴朝
中国人民第三届赴朝慰问团5000余人离京赴朝,总团团长为贺龙,老舍为14人总团副团长,刘芝明文艺工作团总团长,马彦祥任文艺工作团副总团长。参加慰问团的北京市的艺术家有:梅兰芳、洪深、陈沂、史东山、程砚秋(第一总分团副团长)、谭富英、裘盛戎、马连良、新凤霞陈书舫喻宜萱王昆、张君秋、良小楼白凤鸣关学曾尹福来顾荣甫魏喜奎王世臣李忆兰、邢韶英等;上海市的艺术家有:周信芳(任副总团长)、袁雪芬丁是娥石筱英;武汉高盛麟、陈鹤峰王玉蓉、于宗琨、陈伯华;以及袁金凯、常香玉、丁果仙等。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市文艺处干部江山、考诚分别担任慰问团评剧团的协理员、辅导员赴朝协助工作与体验生活。
在朝鲜前线,周信芳、梅兰芳合演《打渔杀家》,周信芳、马连良合演《群英会·借东风》,程砚秋演出《骂殿》《三击掌》,程砚秋、马连良合演《审头刺汤》《法门寺》《甘露寺》《桑园会》等剧,受到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亲切接见。
艺术表演团体在朝经过两个多月的慰问演出后,先行陆续回国。
1956年
1956年9月1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七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一天
演出剧目
1956年9月2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八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二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怀仁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
演出剧目
八蜡庙》(李万春饰褚彪,孙毓堃、马崇仁分饰费德功,黄元庆、谭元寿姜铁麟分饰黄天霸,钱宝森饰关泰,郝寿臣饰金大力,筱翠花饰张妈,李小春饰贺仁杰,梁益鸣饰施公,李韵秋张桂兰马长礼饰秦义成)
锁五龙》(裘盛戎饰单雄信闵兆华李世民高宝贤饰徐绩,刘雪涛饰罗成慈少泉程咬金
《四郎探母》(李和曾奚啸伯、陈少霖、谭富英、马连良分饰杨延辉,张君秋、吴素秋分饰铁镜公主,尚小云饰萧太后,李多奎饰佘太君,叶盛兰饰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马富禄饰大国舅,马盛龙饰杨延昭,李砚秀饰孟金榜)
1956年9月3日,农历丙申年七月廿九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三天
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在北京市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筹款义演。本场大合作戏集中了在京的许多著名演员,盛况空前,反响热烈。演出戏票每张最高价为人民币三元。
演出剧目
姜妙香饰杨宗保,萧长华饰二国舅,马富禄饰大国舅,马盛龙饰杨延昭,李砚秀饰孟金榜
1956年9月4日,农历丙申年七月三十日:北京市京剧界为成立“北京市京剧工作者联合会”举行义演第四天
演出剧目
1956年11月,农历丙申年:张君秋加盟北京京剧团
张君秋欲与北京京剧团合作,于是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共同组团,正式成立了北京京剧团,马连良仍为团长,谭富英、裘盛戎为副团长,增加张君秋为副团长。主要演员有李多奎、马富禄、张洪祥、周和桐、慈少泉、李四广杨盛春、马盛龙、黄元庆、李世济小王玉蓉、谭元寿、马长礼、高宝贤、李毓芳茹富华、马崇仁、马艳芬、刘雪涛、闵兆华、杨少春郝庆海、陈少霖(原京剧三团副团长)、钮荣亮蒋元荣等。
1957年
1957年1月2日,农历丙申年十二月初二日:北京京剧团合团纪念演出举行
北京京剧团合团纪念演出在长安大戏院举行。
演出剧目
《龙凤呈祥》(马连良,张君秋,马长礼,张福昆,陆洪瑞,董德林,谭富英,李四广,马富禄,周和桐,裘盛戎,李多奎,朱金琴,黄元庆,茹富华,金振明,刘永利)
1957年2月21日,农历丁酉年正月廿二日:中和戏院1957年2月21日演出
中和戏院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银屏公主》(张君秋,陈少霖,李多奎,李四广)
1957年5月14日,农历丁酉年四月十五日:北京京剧团1957年赴上海演出
北京京剧团在天蟾舞台公演。主要演员有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李多奎、马富禄等。最后三场在文化广场举行。
1958年
1958年2月,农历丁酉年:戏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跃进中戏曲界如何创作更多的新剧目
由老舍、张季纯出面召集戏曲界人士研究在大跃进中戏曲界如何创作更多的新剧目为第二年国庆十周年献礼的问题。荀慧生、张君秋、裘盛戎等30多人出席。
1958年8月24日,农历戊戌年七月初十日:吉祥戏院1958年8月24日演出
吉祥戏院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红鬃烈马》(张君秋,陈少霖,张世祥,李多奎,何盛清)
1958年8月27日,农历戊戌年七月十三日:广和剧场1958年8月27日演出
广和剧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张君秋,陈少霖,李多奎)
1959年
1959年2月13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初六日:中和戏院1959年2月13日演出
中和戏院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陈少霖,张君秋,李多奎)
1959年2月14日,农历己亥年正月初七日:中和戏院1959年2月14日演出
中和戏院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四郎探母》(陈少霖,张君秋,李多奎)
1959年4月15日,农历己亥年三月初八日:圆恩寺影剧院1959年4月15日演出
本日圆恩寺影剧院晚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红鬃烈马》(张君秋,陈少霖,小王玉蓉,朱金琴,李多奎,周荣宝,李四广,马盛龙,耿世华,郝庆海,钮荣亮,刘雪涛)
1959年6月3日,农历己亥年四月廿七日: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
马连良收梁益鸣为徒,授业拜师典礼举行,参加者有张梦庚、马富禄、李洪春贯大元、于连泉、曾平、梅兰芳、张仲翰、侯喜瑞李桂春、萧长华、郝寿臣、马彦祥、马少波、李多奎、徐兰沅、钱宝森、茹富华、于永利、周益瑞、言少朋、马崇仁、李慕良、魏静生、雪艳琴、谭富英、张君秋、叶盛章刘连荣袁世海、裘盛戎、栗金池、李少春等。
1959年8月2日,农历己亥年六月廿八日:北京劳动剧场1959年8月2日演出
劳动剧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秦香莲》(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陈少霖,耿世华,谭富英,李多奎,王美蓉,裘福来,钮荣亮,马盛龙,马富禄,慈永胜,李毓芳,黄元庆)
1960年
1960年3月,农历庚子年:北京京剧团1960年赴广州演出
北京京剧团张君秋、陈少霖、李多奎、赵丽秋、郝庆海、李四广、闵兆华、高宝贤、钮荣亮、刘雪涛、黄元庆、马长礼等到广州演出,演出了《红鬃烈马》《状元媒》《望儿楼》等剧。
1960年7月17日,农历庚子年六月廿四日:吉祥剧场1960年7月17日演出
本晚吉祥剧场由北京京剧团演出京剧。
演出剧目
《状元媒》(张君秋,陈少霖,刘雪涛,黄元庆,马长礼,郝庆海,刘永利,翟韵奎,蒋元荣,张洪祥,钮荣亮,关长明,朱金琴,陈志忠,高宝贤,李多奎)
1961年
1961年2月13日,农历庚子年十二月廿八日,晚:北京京剧团举行春节联欢晚会
北京京剧团全体演员、乐队以及舞美等工作人员为欢度佳节,在北京市工人俱乐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春节联欢晚会,演出了一台丰富多彩文艺节目,歌舞、杂技、戏法外,精彩的大轴戏是全团艺术家通力合作,联袂演出反串京剧《大八蜡庙》。这出戏的舞台监督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侯喜瑞老先生。演出阵容是:扮演费德功的是马连良(老生反串武花脸),扮演朱光祖的是谭富英(老生反串武丑),扮演金大力的是张君秋(青衣反串大花脸),扮演小张妈的是裘盛戎(铜锤花脸反串彩旦),扮演黄天霸的是赵燕侠(青衣花旦反串武生),扮演贺仁杰的是李世济(青衣反串武小生),扮演褚彪的是小王玉蓉(花旦反串武生),扮演秦义成的是李多奎(老旦反串老生),扮演施士伦的是马富禄(小花脸反串老生),扮演费兴的是陈少霖(老生反串小花脸),扮演关泰的是李毓芳(青衣反串大花脸),扮演来龙的是赵丽秋(花旦反串武花脸),扮演窦虎的是李淑玉(花旦反串武二花),扮演张桂兰的是张洪祥(架子花脸反串武旦),扮演小姐的是周和桐(架子花脸反串青衣)。《大八蜡庙》的演出中间,还有戏中串戏:男旦青衣任志秋学唱名家时慧宝先生的《朱砂痣》京剧唱段,著名京胡演奏家唐在炘清唱了《锁麟囊》中“春秋亭”一场的选段。
这场京剧大反串,虽说是剧团内部的辞岁的大联欢,对外“封箱”不售票,但由于名家荟萃、云集一堂,使得能容纳1300多位的剧场座无虚席,就连楼上楼下两旁的走道都宣告“客满”。
下午5点半,马连良先生就来到后台,同后台的人们寒暄一阵之后,就去化妆室扮戏。当年马连良虽已年逾花甲,但其精气神非常饱满,没有多大功夫就勾完费德功的脸谱。他很谦虚地对站在身旁的周和桐说:“勾脸戏我在富连成科里唱过,但演反面人物,我还是头一回来,这,您得替我兜着点啊!”马连良先生扮演的费德功一出场就获得了热烈的“碰头好”。他从亮相、台步、身段到眼神,都非常准确地把费德功的阴险、毒辣、贪恋酒色的大恶霸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尤其手里那把特别的大扇子,耍得又溜又帅,几乎全身都是戏。待到“双膀臂力压泰山,全凭袖箭镇淮安,结交绿林英雄汉,谁不闻名心胆寒”四句定场念白刚一结束,观众席里即发出一片震耳的喝彩声。
谭富英先生反串的武丑朱光祖,更是堪称一绝。当年谭先生已近花甲之年,其扮相不仅俏、美、边式,而且一招一式均不失“开口跳”的架势,即真是抬腿有尺寸,举手是地方。“探庄”那场戏里,不仅“走边”动作优美,而且“鸾带”踢得干净利落,踢腿能到鼻尖,上桌时的一个“高台”亮相,台底下立即就是“炸窝”的满堂好。不难看出这也是老先生幼年在科班奠定的扎实武功基础。据谭元寿先生讲:“反串武丑戏,这也是谭门的祖传,从前只要是名角大反串,我老祖(谭派艺术创始人谭鑫培老先生)就专来武丑这一行。”
反串黄天霸的赵燕侠更有独到之处,她扮相英俊,功架漂亮。出场的“马趟子”和“跑圆场”,还真有大武生的气势和派头。她穿三寸高的厚底,一个稳健的“垛泥”,就获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同谭元寿(扮演费府家将)的刀枪开打,不仅配合默契,套路娴熟,而且又冲又快,甚是火爆。
著名老旦李多奎先生,当年已是60开外的人了,在奔走公堂告状的路上,突然来了一个离台板一尺多高的“吊毛”,这个动作对年轻演员不算什么,但对年过六旬的李老却不是件闹着玩的事。他唱了一辈子老旦戏,还从来没有起过这么高“吊毛”的“范儿”。当时台上台下的观众,都替他捏了把汗,站在下场门看戏的裘盛戎赶紧走过去,既亲切又半开玩笑地说:“多爷!您今晚怎么玩上老命了?是不是不打算过年啦?”李老面带笑容,很幽默地对大伙儿说:“别看我岁数大点,可腰腿还算灵活,说真的,没有两手绝的,也不敢应今儿晚上这个活儿!”
马富禄先生可谓是文武全才的名丑,尤其一条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又亮又甜又“响堂”,听起来真过瘾。那次他反串老生应工的施士伦,在场上的念、做都很规矩、讲究,简直听不出来他是唱小花脸的。
张君秋反串的金大力,也一反平日的胭脂粉相,一张紫红色的脸谱勾得庄重、好看,举止豪迈、粗犷,俨然一副“楞头青”的喜人形象。
裘盛戎扮演的小张妈,更是别具一格,论台风和光彩,还真有点名家小翠花的味道。他在台上整个的表演不是活泼、俏丽的花旦,而是诙谐、风趣、引人发笑,地地道道的彩旦风范。在“抢亲回府”劝说小姐(周和桐反串)那场戏里,裘盛戎插科打诨地说:“我说小姐呀,别装着哭啦,请放心,我们大爷是不会要你的,因为你和我一样,都是唱大花脸的!”这几句临场“抓哏”逗得观众捧腹大笑。
小王玉蓉扮演的褚彪,体态大方,身手矫健,尤其胸前那口二尺多长的“白满”,表演得得心应手,洒脱自如。如果没有扎实的“髯口功”,这场重活儿是应不下来的。除上述之外,其他几位串演的角色也都有声有色,维妙维肖。从场内阵阵的掌声和此起彼伏的喝彩声,足见这些艺术家们的演技水平确已达到了登峰造极、游刃有余的境界。
1961年11月22日,农历辛丑年十月十五日:北京京剧团1961年集体拜师仪式举行
北京京剧团在北京护国寺人民剧场举行隆重的集体拜师仪式。共12位青年演员。其中,张学津冯志孝拜师马连良,孙岳施雪怀和蒋厚礼拜师谭富英,杨秋玲李玉芙夏美珍拜师张君秋,吴钰璋孟俊泉拜师裘盛戎,王晓临拜师李多奎,李宇秀拜师赵燕侠。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
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陈少霖、刘雪涛、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高百岁关正明、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杨四郎杨菊萍饰萧太后,高维廉饰杨宗保,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李蔷华陈瑶华分饰王宝钏,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谭元寿、马长礼、张洪祥、李世济、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李少春、张云溪厉慧良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连环套》,高盛麟饰黄天霸,裘盛戎饰窦尔墩谷春章饰朱光组(原定其师叶盛章),马长礼饰施公,高宝贤饰彭朋,张洪祥饰梁九公。演于北京展览馆剧场,两天演出的6000多张戏票,两小时一抢而空。演出中,高、裘二人各展所长,工力悉敌,台下观众应接不暇兴奋不已。演出后,观众在场外将他们重重包围,高呼二人之名。氛围热到极至。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长坂坡》,高盛麟饰前赵云关羽,裘盛戎饰曹操,马长礼饰刘备,李毓芳饰糜夫人
高盛麟与北京京剧团联合演出《走麦城》,马盛龙、刘盛通、高宝贤均参加合作饰廖化等,谭元寿则饰高之马童。高的关羽形象,被专家和观众称为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概,各场演出后,总是在暴风雨般掌声中多次谢幕。
高在京期间,又由北京文化局在广和剧场组织两次艺术报告会,由高先生作武生艺术的报告,受到文艺界听众和北京各剧团武生演员们、戏校学生们的热烈欢迎。
这次走马换将,文化部还下达二人各自收徒任务。因此,张君秋在武汉收了陈瑶华、王婉华为徒,高盛麟在北京收了杨少春、李可后,茹富兰坚持要高收其子茹元俊为徒,并要茹元俊正式磕头拜师收为高先生的入室弟子,后四团又推荐俞大陆拜高为师。经高推荐,裘盛戎也收陈鸿均为徒。此次张、高二人走马换将时间一个多月,掀起了京剧在京汉两地的高朝,一直在梨园传为佳话。
1962年
1962年3月1日,农历壬寅年正月廿五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组抵京
高盛麟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抵京,文化部及北京市文艺界领导,北京京剧团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和北京文艺界同行以及在京的富连成许多师兄弟二百多人齐到车站迎接。
1962年3月5日,农历壬寅年正月廿九日:高盛麟1962年赴京交流演出首演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
高盛麟在北京工人俱乐部首演。头三场打泡戏为《挑华车》《一箭仇》《走麦城》,显示其集杨派、盖、麒于一身独特艺术风格。半个多月后又在北京展览剧场演出。
首日演出剧目
《三击掌》(李世济,马盛龙)
牛皋下书》(张洪祥,陈鸿均)
《挑华车》(高盛麟)
首演当天,中央文化部副部长徐光霄徐平羽,北京文化局长张梦庚,中国戏校长萧长华以及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张君秋、俞振飞、言慧珠、李多奎以及崔嵬阿甲等50多位著名艺术家、评论家到场观看并在演出圆满结束后上台热烈祝贺演出成功。之后,周恩来总理、李先念、彭真等中央首长先后或分别多次观看了高的演出。
1963年秋,张君秋与马连良、裘盛戎、马长礼、李多奎等赴长春拍摄京剧影片《秦香莲》。
1963年4月16日,北京京剧团由北京出发,在广州休整学习。广州到香港,日返抵广州。在香港居住六十天。其中演出共四十三天,共演出四十九场。基本上达到全部客满。总计观众八万六千余人次。上演的剧目,共三十余出。以《赵氏孤儿》《秦香莲》为最多,各演出九场。其次则为《碧波仙子》六场、《玉堂春》五场。其它剧目除《挑滑车》《战马超》各五场外,余均为一至四场不等。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四位名演员的演出场数,分别为:马二十七场,张二十六场,裘二十八场,赵十八场。
1963年6月27日,农历癸卯年五月初七日:北京京剧团赴澳门演出
北京京剧团由广州出发,当日晚抵达澳门,共演出三场。三场戏票稍售即磬,观众约三千六百人次。演出的剧目为《秦香莲》《碧波仙子》《赵氏孤儿》。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主演。
1964年7月9日,北京京剧团在观摩宁夏京剧团的《杜鹃山》以后举行座谈会,畅谈感想。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等都兴奋地谈到李鸣盛扮演的乌豆。
1966年6月4日,马连良和张君秋在北京建国门外一所学校里演出现代戏《年年有余》。张君秋在剧中扮演一位农村妇女队长。马先生和张君秋都在一间大屋里,马先生化好装后也不时走过来看看。上场前,马先生一般都要先在后台喊喊“阿”、“衣”音,以试试临场的嗓音。可是那天马先生喊“阿……”“衣……”“完啦!”连喊了两三声“完啦”。原来那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了《海瑞上疏》是大毒草的批判文章,剧中扮演海瑞的周信芳先生也被诬陷为“反革命分子”。马先生一定是从广播中听到这个消息,联想到自己主演的《海瑞罢官》一剧,已经预感到同样一场灭顶的灾祸即将临头。那天他在台上就显出惴惴不安,心事重重,不如几天前看他在长安戏院演此剧时那么自然、精彩。
1980年,原武汉京剧院(大舞台)因年久重修,历时近两年落成,庆祝新剧场演出的名家云集,如张君秋、俞振飞、李蔷华、童芷苓、关正明、孙正阳、李慧芳等人士参加。
三天演出主要剧目(不分先后)
全部《法门寺》(童芷苓,关正明,孙正阳)
全部《穆桂英·辕门斩子》(李慧芳)
《春秋配》(张君秋,俞振飞)
《春闺梦》(李蔷华,黄正勤)
《打渔杀家》(童芷苓,关正明)
李慧芳、董少英还在汉首演了《盗魂铃》,李学四大名旦的唱腔唯妙唯俏,董则迎合武汉观众,学楚剧名家李雅樵的《打金枝》唱腔,因为新颖,受到观众热烈欢迎。
1980年4月15日至4月19日,俞振飞演剧生活六十年纪念活动在上海市举行。文化部向俞振飞颁发奖状。俞振飞表演了昆剧太白醉写》,与张君秋合演了《奇双会·写状》。上海京剧团上海市戏曲学校部分人员参加演出。
1980年5月6日起张君秋在上海劳动剧场举行艺术交流演出,剧目有《龙凤呈祥》《春秋配》等,俞振飞、童芷苓、言少朋、李蔷华、张文涓、张学津、王正屏、李松年等参加演出。
1981年8月24日至8月29日在北京举行梅兰芳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演出。张君秋、陈永玲梅葆玖、高盛麟等参加。在《龙凤呈祥》中,张君秋、梅葆玖饰前后孙尚香,高盛麟饰后赵云。在《长坂坡·华容道》中,高盛麟饰前赵云后关羽,陈永玲饰糜夫人。
1984年12月20日,纪念喜(富)连成科班创立八十周年大会举办,大会由张君秋先生主持。
1989年10月12日,第一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张君秋获奖。12月,美华艺术协会授予张君秋、顾正秋“终身艺术成就奖”
1990年1月2日,张君秋和顾正秋同获美华艺术协会颁发的“终身艺术成就奖”后,先后到达美国纽约。在纽约第五大道的“红楼”餐厅,张君秋与顾正秋师徒在分隔四十七年后重逢。张君秋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90年被美国林肯艺术中心和纽约美华艺术协会授予终身艺术成就奖和林肯大学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8月9日至8月11日,张君秋全家来沪在人民大舞台举行专场义演。上海京剧院一团配合演出。
个人生活
婚姻生活
吴励箴和张君秋再一次见面是在张君秋1943年到上海演出期间,两人很快就坠入爱河。吴励箴和张君秋的交往,很快召来了巨大的阻力,阻力首先来自吴家,吴家对于“戏子”,根本不屑一顾。吴励箴和张君秋的感情发展很快成了新闻,吴父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坚决阻止。然而,吴励箴却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张君秋的家。什么也不顾了,就一定要跟定他了。她打点行囊,自己单独北上了。连在北京的张君秋都感到非常突然。
张派传人
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男旦吴吟秋温如华、上海京剧院的李炳淑、北京京剧院的杨春霞、山东的薛亚萍董翠娜张萍北京的杨淑蕊王蓉蓉武汉的王婉华彭泽林天津的雷英、张学敏、赵秀君、刘明珠、李近秋、河北的宋玉珍,王丽华、四川的尹桂梅,大连马忠月等。
亲传弟子
张君秋的学生遍及全国各地,有近百名之多,主要有:
王蓉蓉--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首届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是张君秋先生的亲传弟子,梅花奖得主。
赵秀君--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
董翠娜--烟台市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第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蔡英莲--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学术带头人、国家级传承人
张学敏--天津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薛亚萍--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杨春霞--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杨淑蕊--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雷英--天津青年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第68位弟子
王婉华--武汉京剧团
关静兰--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1993年获第十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孙淑珍--上海
刘明珠--天津京剧院
张晓虹--贵阳市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
彭泽林--湖北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主要作品
《四郎探母》《龙凤呈祥》《红鬃烈马》《打渔杀家》《审头刺汤》《四进士》《三娘教子》《苏武牧羊》《春秋配》《诗文会》《状元媒》《金山寺·断桥·雷峰塔》《刘兰芝》《望江亭》《西厢记》《秦香莲》《赵氏孤儿》《楚宫恨》《彩楼记》《怜香伴》《珍妃》《秋瑾》《芦荡火种》等。有《张君秋戏剧散论》行世。
获奖记录
艺术特色
张君秋丽质天成,扮戏有雍容华贵之气,嗓音清脆嘹亮,饱满圆润。在演唱上吸取了梅兰芳的“甜”,程砚秋的“婉”,尚小云的“坚”,荀慧生的“绵”,合四大家之长而一,形成了张君秋所独具的刚健委婉、俏丽清新的演唱风格。其歌喉之佳,名列“四小名旦”之冠。他在演唱上的特点,主要在两方面,一是唱法上灵活多变;一是创制新腔。在演唱上,他注重以调节气息的方法控制声音的变化,高、低、轻、重,各类声音他都唱得完美自如,寓华丽与端庄,在典雅中见深沉,所谓涵腔唱法。无论在唱法上、创新腔上,他都遵循着从人物出发,为抒发角色感情的需要这一原则。如《望江亭》中的[南梆子]唱段:“我只说杨衙内又来搅乱,却原来竟是个翩翩的少年。”他在声音的控制上,旋律的变化上,都是紧紧地为表达谭记儿此时此刻心情——惊喜交加以及对白中的爱慕之情这一内容的。因此,张君秋的演唱又具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特点。他的演唱吸收了其他行当及曲艺、歌曲的菁华,在梅派的基础上,创造出大量新腔,形成了“张派”。
后世纪念
塑像落成
张君秋诞辰85周年纪念日,张君秋青铜塑像在天津落成揭幕,安放在天津市青年京剧团。
纪念演唱会
纪念演唱会资料来源
艺术研究会
2016年3月29日,《民政部关于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成立登记的批复》(民函〔2016〕95号)准予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成立登记。
纪念座谈会
2020年1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全国政协京昆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
纪念馆
2023年12月15日,张君秋大剧院及纪念馆在江苏镇江落成。张君秋纪念馆全面介绍了张君秋成长历程、艺术成就等有关情况。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