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旧居,又称张氏帅府、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总占地3.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76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民国三年(1914年)夏,张学良旧居开始动工。
民国四年(1915年),张学良旧居兴建东路,东路为帅府花园,习称“帅府苑”,院内主要建筑小青楼、大青楼。
民国五年(1916年)春,张学良旧居中路、西路完成修建。同年秋,张作霖全家搬进四合院。三进
四合院建成后,张作霖已升任奉天督军兼
奉天省长。
民国七年(1918年),小青楼修建。
民国十一年(1922年),大青楼修建。
民国十四年(1925年),边业银行、帅府办事处修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张学良购入旧居东墙外一座小楼供赵一获使用,习称赵四小姐楼。
民国十八年(1929年)后,四合院西侧红砖建筑群修建,这是接替了父职的张学良主建的欧风式建筑,因亦称“少帅府”。
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改西路平房为欧式楼群,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全部完工。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旧居为日伪占据。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4月,伪奉天第一军管区司令部进驻张学良旧居。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伪军管区司令部移驻新落成的西路红楼群,将张学良旧居东路、中路改设为伪满“国立图书馆奉天分馆”、伪满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日伪后期,西路也改由伪博物馆奉天分馆使用。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冀热辽军区司令部、中共中央东北局曾在张学良旧居东路大青楼内办公。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国民党政府东北教育辅导委员会接收张学良旧居,伪满国立中央博物馆奉天分馆、伪满国立中央图书馆奉天分馆分别改为沈阳博物馆、沈阳图书馆。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沈阳解放后,沈阳市人民政府审核认定张学良旧居为张学良私宅,由沈阳市人民政府代管。同年,东北图书馆搬进张学良旧居,与沈阳博物馆、沈阳图书馆合并为东北图书档案馆,院外边业银行、帅府办事处租给辽宁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使用。
1957年,图书档案分家,西路、中路由辽宁省图书馆使用,东路由东北档案馆使用。
1970年,东北档案馆改为辽宁省档案馆,并迁出张学良旧居,东路及赵四小姐楼改由省文联、省作协等单位使用。
1988年,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张氏帅府被定名“张学良旧居陈列馆暨辽宁省近现代史博物馆”对外开放。
1992年3月,辽宁省图书馆、省文联迁走,张学良旧居中、东两路全部移交给陈列馆,西路由省文化厅使用。
1995年3月,张学良旧居被沈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99年10月,赵四小姐楼移交给陈列馆。
2002年,张学良旧居正式更名为
张氏帅府博物馆暨辽宁近现代史博物馆。
2005年5月,张学良旧居被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民政厅、教育厅、文化厅团省委公布为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2017年12月2日,张学良旧居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
建筑格局
张学良旧居既是张作霖官邸,也是张氏家族的私宅。“前政后寝”的建筑功能鲜明。这样的建筑进府流程、布局方式,也是张作霖头脑中权贵思想的物化表现,将自己的府邸比作皇宫宝殿,以期通过建筑的表现形式达到张氏政权的至高无上。张学良旧居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四个部分组成的建筑群,其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三进四合院落、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边业银行、帅府办事处、西院红楼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一荻故居。
中路位于帅府大院中央,为传统木结构三进四合院式建筑群,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自南向北有砖砌大照壁,门房、一、一、三进院正房各七间。一进院两侧有东、西厢房名三间、厢房南侧耳房各三间;二、三进院东、西厢房各五间,均单硬山布瓦顶。各建筑朝向院内出廊,廊内加置卷棚屋架,四廊布瓦顶相连,形成封闭式院落。一进院正房前建卷棚布瓦顶垂花仪门;二进院正房前建硬山雕花门楼。中路东厢房北端辟角门通东路。前院地面青石板铺墁,中、后两院方砖墁地。大部分房间作展厅使用。
东路位于大院内东侧,南部原为假山、荷池、花圃、亭台等园林建筑。中部有小青楼,北部为大青楼。大青楼东北建张氏家祠,正北建狐仙堂。日伪时期拆除了狐仙堂和家祠,在狐仙堂位置建砖结构三层楼俱乐部一座,并在其旁建砖筑三层特藏库房一座。1975年,省文化局于东路南部建起一座五层拐角住宅楼。院内假山、树木陆续被拆除、砍伐。1996年恢复重建了张氏家祠。大、小青楼为院内主要建筑。
西路位于帅府大院内西侧,院内建北欧风格砖混结构三层红楼七座,均设半地下室。现院内整体景观无大改动,各单体建筑也基本完好,为辽宁省文化厅使用。
主要建筑
府院
张学良旧居的府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形,共有11栋57间,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四合院正门南侧有一座起脊挑的影壁,刻有“鸿禧”大字的汉白玉石板镶嵌在影壁正中,正间两侧各立着一对抱鼓石狮和上马石。民国时期,四合院朱漆大门彩绘着秦琼、敬德两位门神画像,“护国治家”牌匾悬挂在内侧门楣上方。一进院通往二进院的大门是一座雕刻镂花的门楼,称“垂花仪门”。一进院正房中间为堂屋,三进院是内宅。二进院、三进院间有侧门回廊相连,并有角门通往东院帅府花园和大青楼、小青楼。
张学良旧居府院东西厢房各三间,耳房各两间,为承启处、下人餐厅、电工室、内账房、大厨房。坐北青砖隔墙中央设仪门,为卷棚顶垂花门。垂花门朱漆镂空雕刻,门两侧各踞一小石狮。通过垂花门进入二进院落,是张作霖下属八大处办理公务之地。正房东间是张作霖的卧室、客厅,西间是书房、卫生间。东房为内收发室,南为秘书长室。西厢房是一般秘书办公室。正房当心间有出厦,上挂匾额书“望重长城”。二进内院环绕抄手游廊。通过中堂为三进院落,是张作霖家眷的居所。正房7间。当心间为祭祖的祖先堂,东屋是卢夫人卧室,西屋为长媳于风至的卧室。正房两侧耳房为仆人卧室。东西厢房各五间,据说是张作霖的三、四、六夫人卧室。在正房两侧耳房的内院各设便门,经夹道通往东、西两院,三进内院以檐廊环绕。二、三进院落廊柱均为朱漆木柱。石雕础,上为镂空雕花雀替。正、厢房门窗均为万字纹的华丽几何图案的木门窗棂,窗为支摘窗。三进院的正房窗下墙群嵌有1米高的砚石坎墙,浮雕精美的瓶炉图、春游图,万象更新图等传统吉祥图案。
三进四合院完全运用传统的抬梁式木结构,使用北方传统青砖、简瓦建筑材料营造而成。平面布局以垂花门划分住宅的内外,内部又分为前“政”后“寝”。随着院落的深入,私密性也渐次增强。充分体现了传统住宅内外有分、男女有别的布局方式,是完全的传统住宅营造方式的沿用,并且说明了当时沈阳传统营造技艺的成熟与精湛住宅中随处可见精美的具有纤细、圆润、繁复风格的雕刻,也反映出它与近代早期在沈阳城内盛行巴洛克式装饰的仿洋建筑的内在渊源。
大青楼
大青楼是张学良旧居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民国七年(1918年)到民国十一年(1922年),为仿罗马式建筑。因该楼采用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作为张作、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大青楼总建筑面积2460平方米,楼高37米,顶层有观光平台,是民国时期奉天城除风凰楼外的最高点。大青楼堪称民国时期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整体建筑规模宏大,外部立体浮雕和内部主要房间的壁画装饰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假山南面门上挂着刻有张作霖手书的“天理人心”匾额,北面门上匾额为“慎行”二字。假山上有亭洞和石阶,四周植有梧桐、皂角树。假山门洞正对大青楼正门,为张作亲自指挥建造,具有防御作用。大青楼作为张氏父子两代主政东北的重要办公场所,曾经历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小青楼
小青楼位于张学良旧居的东院,由于地处帅府花园的中心,又有“园中花厅”的美誉,是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建成于民国七年(1918年),因其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它是张作霖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专门修建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整座楼体呈凹字形,小青楼枭混线条的雕饰、窗口饰以镇石、楼后顶部砌有环形女儿墙等手法则是典型的西洋风格。小青楼采用了大量的木雕、砖雕等中国传统工艺来装饰。分布在小青楼的28幅雀替木雕,多以梅花、柳枝、兰花为主,风格各异。整组构图搭配和谐,布局严谨对称,具有较强的艺术观赏性。小青楼最为考究的是,它的每个门窗的上面均采用镇石砖雕装饰,这些镇石砖雕以花、鸟图案为主。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区附近被炸伤后,医治无效死于小青楼。
关帝庙
依据辽南民俗,张作霖在张学良旧居的东北角建了一座三间屋的小庙,叫家庙。这座家庙的正殿供奉的是关公,因为张作霖行伍出身,崇信
关羽,他把关公的仁义道德作为自己的终身信仰。并在四壁上彩绘了“
桃园三结义”“
三英战吕布”“
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斩文丑”等故事。在关公塑像两边是扛刀的周仓和捧印的关平。
帅府办事处
帅府办事处亦称
帅府舞厅,因张氏父子经常在这里举办舞会而得名。位于张学良旧居大院的东南侧,全院占地3291.2平方米(含空间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为2996平方米,是一座罗马式砖混结构带地下室的三层青砖楼房。帅府办事处坐南朝北,建筑考究,楼内有装饰豪华的大厅,一、二层回廊后面都有客房包间。主楼东西两侧建有拐角式中式青砖瓦房,每侧均为13间。帅府办事处曾是张氏父子接待重要宾客的外交活动场所。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武装调停中原大战时期,许多重要历史人物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帅府办事处在张氏父子内政外交上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
边业银行
民国十四年(1925年),张作霖筹办的边业银行在天津正式成立后,便开始在
奉天张氏帅府的正东修建新址。整座大楼占地4967平方米,建筑面积7440平方米。其前楼主体建筑为四层,后楼一次为三层、二层,呈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正门6根由花岗岩雕刻成的巨型罗马式门柱,直排到三楼,三楼以上为一座西式门楼,由6根柱顶饰花垂穗门柱作为装饰。门前11级石阶形成的高大平台两侧装有饰灯。边业银行除办理存款放贷、贴现、汇兑等一般银行业务外,还拥有发行货币和代理国库之权,成为与东三省官银号并驾齐驱的东北最大银行之一,资本总额超过2000万元,而张家的股份占其95%以上,实际上边业银行就是张氏父子的私家银行。
赵四小姐楼
赵一荻故居俗称“赵四小姐楼”,位于张学良旧居大院的东墙外,为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因民国十七年(1928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间,张学良的红粉知已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故居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独立成院。
西院红楼群
西院红楼群是张学良旧居中规模最大、房间最多的建筑。大楼均为3层,另有地下室,其中有正楼4幢,厢楼2幢。张学良主政后,鉴于张氏帅府已有建筑不敷使用,遂决定将其父所修的西院卫队营部、两套四合院及网球场拆除,在此基础上修建红楼群。该建筑群由国内著名设计师杨廷宝设计,由荷兰建筑公司承建,以北欧古典主义风格为主要特点,属于英国都铎式和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红砖外墙,局部以混凝土饰面,红白相间。屋面陡峭的坡顶上点缀着突起的老虎窗,格调统一。四幢建筑沿南北向的中轴线由前向后排为一列,另两幢楼呈东西向分别列于第一幢楼的两厢,形成一个“U”字形的前院,建筑布局规整。
文物遗存
陈列展厅
代表文物
文物价值
艺术价值
张学良旧居的木雕有两个重要特色:一是与石雕密切配合;二是反映了张作霖的喜好。张学良旧居的木雕作品共有158件,不含大青楼木雕枋。其中,四合院正门上有39件,垂花门楼上有64件,二进院门楼上有25件,小青楼有30件。这些木雕多用于张学良旧居建筑装饰,尤以正门门楣上合仪门上的木雕最有特点。张学良旧居的砖雕艺术也堪称一绝。在中院和东院里,共有砖雕116种,主要集中在一进院、门房和小青楼。
建筑价值
张学良旧居中既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又有欧式风情的大青楼、
边业银行、红楼群,以及中西合璧式的小青楼和赵四小姐楼。张学良旧居内的大量石雕、木雕、砖雕和壁画作品,包含浓郁的东北民俗风情,他们取材广泛、寓意深远、制作精美,是研究中国建筑艺术与民间习俗的珍贵艺术资料。
历史价值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张学良旧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它曾是张学良将军主政东北时期的政治中心,东北易帜、杨常事件、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对中国近代史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都在这里决策和发生。因此,它是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历史文化
张作霖(1875~1928年),字雨亭,奉天海城人。土匪出身,民国五年(1916年)起,任奉天督军兼省长等职,在日本势力支持下长期盘踞东北。民国十三年(1924年)在直奉战争中击败直系军阀后,控制北京政府。民国十五年(1926年),他自封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民国十七年(1928年)同蒋介石作战失败,退回东北时,被日本关东军埋设炸药炸死于皇姑屯车站附近。
保护措施
1950年,沈阳市房管部门拨款对张学良旧居进行全面修缮。
1985年3月,沈阳市政府公布张氏帅府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2月,辽宁省政府公布张学良旧居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批准成立张学良旧居陈列馆。
1990年,辽宁省政府拨款,拆除日伪时期违章建筑,动迁39户,修补围墙,复原中路影壁。
1991年7月,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把张氏帅府定为全国优秀近现代建筑群。
1992年,辽宁省政府拨款拆除动迁张学良旧居东路内文化大革命期间违章建筑50余户。
1993年,辽宁省政府公布张学良旧居保护范围。
1994~1997年,陈列馆先后进行了更换复原中路瓦顶,复东路部分假山及张氏家庙等维修工程。
1996年11月20日,张学良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8月,
辽宁省人民政府兴资6000万元,开始整修大青楼。
2003年,“赵四小姐楼”进行全面修缮,内设会客厅、舞厅、餐厅、琴房、起居室、书房、办公室等多个房间的复原陈列。
2004年3月,小青楼开始了自1918年建成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除了对楼外表的彩绘等外部修缮工作,内部的木墙裙、木窗框、地板也都按照历史原貌修缮,并恢复室内的家具、装饰摆件。
2008年,根据张学良旧居的纪录片,张学良旧居成功修葺复原了部分景观,包括张学良旧居大门门神、垂花仪门和多处匾额等。
2009年4月,张学良旧居不仅恢复了帅府花园和张学良卧室,还将消失了数十年的八角凉亭、荷花池、园中花厅等帅府花园重现。
2019年,沈阳实施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开展了张学良旧居三进四合院西厢房、张学良旧居红楼群等文物修缮工程。
2021年,沈阳市公布了《沈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开展对张学良旧居等文物的修缮工程。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张学良旧居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
门票信息
门票:60元/人
交通信息
乘坐沈阳公交10、213、222、237、290路等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