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夷大将军(征夷大将軍/せいいたいしょうぐん/Seii Taishōgun)是日本历史上的官职,原为大和朝廷为征讨虾夷(阿伊努族)所临时设立的军队总指挥官,后来成为专属幕府首脑的职位。
称呼
征夷大将军为
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期间,被派遣至东国的高阶将军的一个称呼。其后,以武家政权之称的幕府成立后,也有将军、公方、大树、大树公(中国汉朝的
冯异被誉为大树将军,故以“大树”藏词)、御所等称呼。与此相似的职位有征狄大将军、
征西大将军、
征东大将军。
发展历史
奈良、平安时代
所谓“征夷”,就是“征讨
夷族”的意思。征夷大将军就是获命去征讨夷族的军事指挥官,自平安时代起率领军队出征。主要带兵对付抵抗位于京都的大和政权的虾夷人。有史记录以来第一任征夷大将军为
大伴弟麻吕。在平安时代,最出名的将军为
坂上田村麻吕,在
桓武天皇的名义下,他带领军队平定夷人。当虾夷人被赶出
本州之后,征夷大将军的名号曾一度被弃用。
直到后期,
伊势平氏首领
平清盛于击败
源义朝后任
太政大臣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国政建立第一个武家政权,在往后的
源平合战中,
源义仲被位以'朝日将军',惟不久后就被
源义经所杀。
镰仓时代
在十一世纪早期,受将军保护的大名控制了日本的内政事务。其中
清和源氏和
伊势平氏为两个最有势力的家族,为了控制已经衰弱的
京都朝廷,两家争斗不断。在1160到底部1185年间,伊势
平氏控制了局面。
平清盛殁后,平氏最终在坛之浦之战败于源氏,政权瓦解。
源赖朝消灭
奥州藤原氏后,从京都贵族和中央政府中取得政权受册封为征夷大将军。在镰仓建立了日本史上第一个以
幕府将军为首的封建武家政权
镰仓幕府,令自己取得实权之余,亦令天皇在按照法律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一国之君的地位。在1192年源赖朝被天皇封为征夷大将军,他发展出的军人政权被人称之为幕府。源赖朝的妻子
北条政子所属的
北条氏家族在源赖朝殁后取得政权。源赖朝的子嗣
源赖家及
源实朝相继被杀后,源氏家族被灭。幕府将军已成为傀儡,任由世袭
执权一职的北条家族废立,实权落在北条氏手上。
在1274到1281年,
蒙古帝国三次进攻日本虽然皆以失败告终,却使幕府元气大伤,最终衰亡。
在1333年,北条氏摄政的镰仓幕府于
东胜寺合战后被推翻。皇室中的两个家族,一为
大觉寺统,另一是
持明院统,相争帝位。经镰仓幕府的协调后,两个家族决定以更替方式轮流即位,即二统迭立。惟在1331年,大觉寺统不满此制,最后
后醍醐天皇被流放。
足利尊氏于大概1334至1336年间,为后醍醐天皇夺回帝位。
天皇对幕府发动的战争,使皇室大量用人,导致分地不足。此问题日益恶化,使足利尊氏后来倒戈,1336年推翻后醍醐天皇亲政的“
建武政权”,建立由
室町幕府领导的新政权,进入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
1335年,
足利尊氏利用前往东国平乱时机,在镰仓反叛,1336年1月攻入京都,3月退出京都进军九州。以后醍醐天皇为代表的朝廷派遣
新田义贞前往平叛,两军与
兵库凑川决战,新田义贞大败,足利尊氏再次攻入京都,后醍醐天皇出逃,尊氏拥立
光明天皇,并将后醍醐天皇监禁。
尊氏控制京都后,自任征夷大将军,
室町幕府正式建立。同年12月,后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宣布重开朝政。京都的光明天皇朝廷为北朝,吉野的后醍醐天皇朝廷为南朝,日本正式进入
南北朝时期。1336年11月7日,室町幕府公布《
建武式目》,标志着
足利幕府统治的建立。1350年2月,足利尊氏之弟
足利直义背叛北朝朝廷投靠南朝,并与1351年1月率军大败幕府军,2月尊氏与直义和好,但不久又因南北统一主张的不同再次反目。1353年2月,尊氏杀直义。1358年4月,尊氏殁,12月,
足利义诠继任第二代将军。1367年11月,
足利义满就任第三代将军,1392年,北朝统一南朝。南北朝时代结束。
1467年,幕府
三管领中的
细川胜元与四职中的山名宗全等
守护大名的争斗。其范围除九州等部分地方以外,战火遍及其他日本国土,史称“
应仁之乱”。由于此一动乱,使日本进入将近一个世纪长的
战国时代,室町幕府将军名存实亡。 1573年,
织田信长流放最后一任将军
足利义昭,室町幕府正式灭亡,进入安土桃山时期。
织丰政权
室町幕府灭亡后,织田信长继续消灭了
浅井氏、
朝仓氏两家,迫使
伊势国司北田具房将家督让给信长次子
织田信雄。他还平定了
三好长庆、
松永久秀等南
近畿势力。不久之后,织田信长在
近江建城,作为织田政权的象征。1575年,
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篠城,与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河设乐原展开交战。由于织田一方使用了
铁炮等新式武器,造成武田家折损诸多重臣。
长篠之战使
武田氏走向衰落,导致后者于1582年灭亡。
武田家衰亡后,信长以近畿为核心,向四周
快速扩张。1582年,织田家家臣
明智光秀在信长支援攻略西国
中国地方的总大将
羽柴秀吉的旅途中借住宿京都
本能寺之夜突然叛变,信长和
嫡长子织田信忠先后战死。是为
本能寺之变。
羽柴秀吉正在中国地方与毛利家作战,在政变后5天之内急行军约200公里(史称
中国大返还),联合织田家其他重臣击败明智光秀,是为
山崎之战,亦称天王山之战。在决定织田家继承人的清洲会议上,秀吉支持信忠之子
织田秀信继位。日后,秀吉逐步击败反对他的其他织田家旧臣。最终,织田信长建立的基业,基本上被
丰臣秀吉完全继承。
1585年秀吉担任
关白一职,次年正式获赐丰臣氏,并就任
太政大臣,奠定
丰臣政权。通过纪州、四国和
九州征伐,
长宗我部氏、
岛津氏归降。1590年在
小田原之战中消灭了
后北条氏,并使东北大名降服,成为完成统一日本壮举的第一人。
次年,丰臣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养子
丰臣秀次,自称
太阁,以世袭的方式宣示丰臣政权的稳定。政治上通过
太阁检地、
兵农分离、惣无事令等政策,为之后
江户幕府的发展做了一定的
铺垫。1593年,秀吉获得了次子
丰臣秀赖。秀吉为了扫除秀赖继位的障碍,于1595年以涉嫌谋反的罪名把秀次赐死,同时
族灭了秀次一家老小。
1598年丰臣秀吉殁后,政权由秀赖继承。秀赖在继位时年仅6岁,无力控制家臣间的矛盾,加上在
朝鲜之役期间便已经开始萌芽的
加藤清正、
福岛正则等武功派与
石田三成、
小西行长等文治派的对立表面化,使丰臣家臣团彻底分裂。同时,在朝鲜之役时没有出兵,保存了大部分实力的德川家康对天下蠢蠢欲动,并无视秀吉生前禁令,开始与各地大名联姻,使得丰臣政权急速陷入混乱。1599年,秀吉生前委托之监护人
前田利家病重离世,间接使德川家康成为最有政治影响力的大名,也使家康基本上垄断了对丰臣政权的
话语权。另一方面,对于家康专政极度不满的其他家臣
石田三成、
上杉景胜、
毛利辉元等人连同其他仍然尽忠于丰臣家的大名,于1600年发动了
关原之战与家康决战。这场决定天下谁属的战役,结果以石田三成主导的西军落败,三成被处斩,各西军大名领地被改易减封而结束。至此,日本国内反徳川的势力几近消灭,天下的
主导权落入徳川家康手中。
江户时代
在关原之战的战后处理结束后,
徳川家康于1603年获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并开设江戸幕府。至此丰臣政权对日本的管治正式结束,进入
江户时代。在开设江户幕府后,日本各地本来臣从于丰臣家的大名纷纷转向臣服于德川家,直到1614年,只剩下
淀殿、丰臣秀赖母子没有对幕府表示臣服。最终徳川家康在同年冬天和1615年夏天发动了大坂冬夏两役,使丰臣家彻底灭亡,奠定德川家两百六十多年的基业直到1868年
大政奉还结束。
逸事
黑船事件后,
孝明天皇不满幕府不能攘夷,曾质问时任征夷大将军
德川家茂何时才能征夷。
与天皇的关系
天皇任命
征夷大将军由天皇任命,表面上是天皇的臣子、天皇任命下的军政府领袖,虽名同现代的
防卫大臣,事实上为全日本的实际最高领袖,实权相当于其他专制国家的君主,地位相当于近代统制派控制的军部、现代的
日本首相。天皇只是傀儡君主,并由征夷大将军支配及控制。
铁则
日本天皇是世俗权威和宗教象征的结合体。从大约公元9世纪开始,天皇的世俗权威开始衰落,到
镰仓时代的
承久之乱后基本沦为幕府的附属,再到
室町时代完全成为摆设。但是天皇的
神权宗教及
法统意义在这一过程中,非但没有弱化,甚至变的更为重要了。天皇成为了权力的来源,任何一个掌权者,若要保证自己权力的
正当性或正统性,就必须要确保自己与天皇之间的关系或经过天皇象征性的认可,如:
摄关要维持自己的外戚地位,上皇则要确保自己血统的男嗣成为天皇、
织田信长需要借由天皇的权威发出给敌对势力的和谈
敕命,为此信长尊重天皇。信长死后,政权逐渐移转至
丰臣秀吉手上,秀吉也采取了利用天皇的态度,使天皇权威提高,并恢复皇宫的修理与朝廷的仪式。于是织田、
丰臣政权与天皇双方,互相成为一种依赖与利用的关系、
江户幕府初建时,需要朝廷的权威做为后盾,而朝廷则需要幕府的金钱援助,只好屈从幕府威势下。由于“因为天皇是神的儿子”,这种身份赋予了权力以正当性。
足利义满时期
1367年
足利义诠逝世,时年10岁的
足利义满继任将军。
1368年举行评定始,阴历4月
元服,以管领
细川赖之为
乌帽子亲。次年正式被授予征夷大将军的称号。由于义满年幼,
细川氏一门独揽了
室町幕府的大权。细川赖之实施
应安大法,强化了土地的支配,并对京都和镰仓的五山制度进行整备,强化了对宗教的统治。同时向南朝的势力圈
九州岛派遣
今川贞世(了俊)、
大内义弘,弱化了南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足利义满迎
日野业子为妻室。为了强化对京都的
支配权,1370年(应安3年)给予了朝廷对山门公人(
延历寺及其支配下的诸势力)的取缔权。1378年迁往室町的
花之御所居住,人称室町殿。1385年参拜
东大寺和
兴福寺,1388年游览
富士山,1389年参拜安艺的
严岛神社等地。这一系列视察同时增强了自己的威信。
1378年阴历3月兼任右近卫大将,五个月后兼任权
大纳言,受到了
关白二条良基的支持,积极参加朝廷的事务;翌年就发生了
兴福寺僧众抬着
春日大社的神木入京强诉的事件。由于春日大社是
藤原氏的家寺,朝中的藤原氏公卿十分畏惧,不敢入宫供职。义满认为自己是源氏后人,依旧出仕如前。此后义满扶持朝廷,对
寺社势力进行严厉打击。
1379年,反对细川赖之派的
守护大名斯波义将、
土岐赖康包围了义满的邸宅,要求罢免赖之。因此赖之被免去了管领一职,以斯波义将代之。(
康历政变)此后幕府中的人事全被斯波一派取代,斯波义将下达了讨伐赖之的命令。但足利义满却在翌年以赖之是元老为由赦免了他,让细川和斯波两派并存互相牵制,借此增强了将军的权力。1390年土岐赖康死后,
美浓国的
土岐氏陷入了内乱,义满下令讨伐土岐氏(土岐康行之乱)。
1391年,足利义满又介入了
山名氏的内部纷争。当时山名氏兼任11国守护之职,时人称为“六分一殿”。义满巧妙地让
山名氏清起兵,同年12月派兵讨伐他,史称
明德之乱。
义满超越了祖父尊氏和父亲义诠,先后昇任
内大臣和
左大臣。而1382年
后圆融天皇退位,亲义满的
后小松天皇即位。后圆融虽名义上开设
院政,但实权都归义满执掌。1383年担任源氏长者,兼任淳和奖学两院
别当,受封“准三后”的称号,成为了公家和武家双方势力的首领,朝廷中几乎没有反对义满的势力。
1392年,南朝的势力不断衰退,南北朝统一已成为必然发生的事情。在大内义弘的中介下,足利义满与南朝谈判。最终以
持明院统和
大觉寺统交替继承帝位为条件,南朝的
后龟山天皇退位,并将三神器交给后小松天皇。南北朝统一。然而,北朝的后小松天皇得到三神器后,宣布由自己的皇子实仁亲王继承皇位。被夺去了神器的南朝也只能屈服于北朝的统治。
1393年,与足利义满不和的后圆融上皇逝世,义满的权力完全巩固。次年义满将将军之职让给了儿子
足利义持,自己则隐居继续执掌政治。同年昇从一位
太政大臣,翌年出家,法号道义。义满出家是为了更有力地控制寺社势力。在义满出家之际,以斯波义将带头,不少武家和公家的头面人物都追随他出家。
1395年,足利义满罢免了能够独自掌管地方政务的
九州探题今川贞世。1399年,
大内义弘在西国举兵,义满发兵镇压(
应永之乱)。此后义满彻底排除了
西日本地区的反对势力。
足利义满在任期间,一直非常期望同明朝进行贸易。自1374年起曾数次向明朝派遣使节。1374年和1380年,足利义满以“日本征夷将军源义满”的名义向明朝朝贡,要求与明朝贸易。然而明朝拒绝了室町幕府的要求,理由是明朝认为大觉寺统(南朝)的“
日本国王怀良”(或作良怀,
怀良亲王)才是日本正统君主,而持明院统(北朝)皇室则是乱臣。足利义满是北朝派系的军官,更不应与之通交。因此在
明太祖在位期间,明朝拒绝了同室町幕府的贸易。
1401年,足利义满又以“
日本国准三后源道义”为名,遣
博多的商人肥富、僧人祖阿赴明朝。当时
怀良亲王势力衰落,
建文帝封义满为“
日本国王”,并要求足利义满取缔倭寇。在使者返回日本之际,明朝发生了燕王
朱棣夺位的
靖难之变。
明成祖朱棣夺取帝位后,派遣使臣分赴四方。1403年琉球、日本、
暹罗各国使节到中国朝贡,建立了宗藩与册封关系。1404年,足利义满又遣使赴明,贺册立
皇太子。当时对马、壹岐一带的倭寇骚扰明朝沿岸,明成祖要求足利义满进行抓捕。义满发兵歼灭倭寇,献倭寇首领20人。足利义满频频入贡,同时受明朝封赏,与明朝正式建立了
外交关系。明朝对日本颁发勘合符(一种类似存物牌的证明),日本以
属国的名义对明朝进行
朝贡贸易。明朝赐足利义满“日本国王”
金印一枚,足利义满
回书自称“日本国王,臣源义满”。
死后朝廷追赠他“鹿苑院
太上法皇”的称号,
足利义持在
斯波义将的强烈反对下辞退了这个称号。但相国寺则接受了这个称号,称之为“鹿苑院
太上天皇”。
德川家康时期
1616年,
德川家康以七十五岁高龄病殁。半个月前,垂死的家康将
本多正纯、
南光坊天海、金地院
崇传等人叫到枕边,以遗言托付天海等人处理有关葬礼的仪式和庙号,家康说:“遗体暂存
久能山,葬礼到
增上寺举行,
灵位供在三河大树寺,待一周年忌日时移往日光山,建一座小堂供奉,永为关八州镇守。”德川家康殁后,
江户幕府拟将其神格化,为了如何祭祀家康的问题,天台宗与禅宗展开争论,天海主张把家康作为“权现”以“
山王一实神道”来祭拜,崇传主张家康的庙号作为“明神”以“吉田神道”来祭拜。由于无法确定两方意见,二代将军
德川秀忠于是询问天海,而天海以“明神”是作为豊国大明神而被
丰臣秀吉所采用的庙号、但那之后的
丰臣氏却因此灭亡,所以相当不祥而建议秀忠考虑,于是秀忠认同天海的看法,就把家康的庙号以“
东照大权现”来命名。
历代征夷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