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云南省辖自治州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简称“德宏州”,隶属云南省,位于云南省西部,东面与保山市相邻,而北、西、南三面都被缅甸包围,属南亚热带气候,面积1152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人口133.70万人。截至2023年6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州人民政府驻芒市勇罕街5号。

历史沿革
早在新石器时代德宏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周显王五年(前364年)后,傣族先民在今瑞丽江河谷建立勐卯占壁王国(傣语称勐卯弄),建雷允城,遗址尚存。
西汉元狩元年(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探寻到的“滇越乘象国”,即指今德宏和缅甸的部分地区。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开西南夷,德宏属益州郡哀牢地。
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置哀牢、博南二县,并划益州郡西部六县建立永昌郡,德宏为永昌郡辖地,哀牢县即在今盈江县境内。
北魏太和三年(479年),改哀牢县为西城县。
唐南诏时,德宏属永昌节度和丽水节度。
宋,大理国属永昌、腾冲二府金齿部地。
元代,置茫施(芒市)、镇西(盈江)、平缅(陇川)、麓川(瑞丽)四路及南甸(梁河)军民府,隶属金齿宣抚司六路军民总管府。
明代,设南甸(梁河)、干崖(盈江)、陇川宣抚司,盏达(原莲山)、遮放副宣抚司,芒市、勐卯(瑞丽)安抚司,隶属永昌府腾越州。
清沿明制,乾隆年间增设腊撒、户撒两个长官司(今属陇川县户撒乡)。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增设勐板土千总(今芒市芒牛坝一带)。南甸、干崖、陇川、盏达、勐卯、户撒、腊撒土司隶属腾越厅管辖;芒市、遮放土司和勐板土千总隶属龙陵厅管辖。
民国时期,改府厅置道,设弹压委员。民国六年(1917年),改弹压委员为行政委员,设立政区,隶属腾越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腾越道,隶属云南省第一殖边督办。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改行政区为设治局,设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6个设治局(为准县级),属殖边督办。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殖边督办,隶属腾龙边区行政监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5月,德宏地区被日军占领。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国土光复后,仍置设治局,先后隶属云南省第六区(保山)及第十二区(腾冲)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潞西设治局改为潞西县,县城设在芒市镇。
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潞西,5月15日,德宏全境和平解放。
1953年7月,按照《共同纲领》有关规定,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各地始改行政委员会为县联合政府。
1956年4月,保山专区并入德宏,改自治区为自治州。
1963年8月,德宏州与保山地区的建制分开。
1969年11月,撤销德宏州,并入保山地区。
1971年11月,恢复德宏州。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7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区辖潞西、瑞丽、陇川、梁河、盈江、莲山6县和畹町镇。
1956年4月,德宏州辖保山、腾冲、昌宁、龙陵、潞西、梁河、盈江、莲山、陇川、瑞丽10县及畹町镇。
1958年10月,莲山县与盈江县合并为盈江县。
1985年1月,畹町镇改为县级畹町市。
1992年6月,瑞丽撤县设市。
1996年10月,潞西撤县设市。
1999年2月8日,撤销畹町市,设立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副县级)。
2010年7月12日,国务院批准潞西市更名为芒市。“芒市”是国务院继1989年以后正式批准的唯一一个专名和通名只有两个字的县级市名称。“芒市”既是专名,其“市”字又是政区通名。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辖2个县级市、3个县。州人民政府驻芒市勇罕街5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东经97°31′~98°43′、北纬23°50′~25°20′之间,是云南省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东和东北与保山市龙陵县腾冲市相邻,西、北、南三面与缅甸接壤,全州除梁河县外均属边境县(市),边境线长503.8千米,全州东西最大横距为122千米,南北最大纵距为170千米,总面积有115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势东北高而陡峻,西南低而宽缓。一般海拔800~2000米,最高点为盈江县大娘山,海拔3404.6米;最低点为盈江县羯羊河谷,海拔210米。有较大的河谷盆地20个,其中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盈江、陇川、瑞丽、芒市、遮放。
气候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地区,年平均气温18.6~21.0℃,年降雨量1366.1~1606.6毫米,年日照2119.1~2318.7小时。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水文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有“三江四河”,“三江”为怒江、大盈江、瑞丽江,分属于怒江水系和伊洛瓦底江水系,“四河”为芒市河、南宛河、户撒河、萝卜坝河。除怒江属怒江水系外,其他河流属伊洛瓦底江水系。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内江河年平均产水量136.3亿立方米,过境水量81.7亿立方米。共有水资源总量218亿立方米,地表水大部分未被污染,物理性能良好,符合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要求。全州现有运行水电站水电站143座,装机容量385.8万千瓦(含境外瑞丽江、太平江电站44万千瓦),水电开发已达95%以上。
矿产资源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已探明矿产资源有34种。根据已查明的矿产资源储量情况、产业基础及矿产品在省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等综合因素,德宏州的优势和重要矿产有:铅、锌、地热、硅石、金、锡、稀土、石灰岩、花岗岩、片麻岩以及陶土、高岭土等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高等植物339科1911属6053种,其中原生植物有5369种、引种栽培植物684种。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东京龙脑香(盈江龙脑香)、云南蓝果树、云南娑罗双、桫椤、滇藏榄、鹿角蕨等156种;区域特有植物盈江龙脑香萼翅藤鹿角蕨滇藏榄等39种;有陆生和水生脊椎动物5纲40目152科510属1000种,分布有国家I、Ⅱ级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38种。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犀鸟、高黎贡白眉长臂猿、菲氏叶猴、豚尾猴、云豹、蜂猴、灰孔雀雉圆鼻巨蜥、猕猴、水鹿、小熊猫等215种。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15709人。
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2.10万人,其中,男性68.60万人,女性63.50万人。人口出生率9.63‰,人口死亡率9.71‰,自然增长率为-0.08‰;年末全州城镇人口65.63万人,乡村人口66.47万人。
截至2023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为133.7万人,城镇转化率50.43%。城镇常住人口67.42万人,比2022年末增加1.7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6.28万人,比2022年末减少0.19万人;城镇化率50.43%,比2022年末提高0.7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1.29万人,比2022年增加0.02万人,人口出生率9.71‰,比上年微升0.08个千分点;死亡人口1.32万人,比2022年增加0.04万人,人口死亡率9.93‰,比上年提高0.2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0.22‰,比上年下降0.14个千分点。
参考资料来源
民族构成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主要世居少数民族有傣族、景颇族、傈僳族、阿昌族、德昂族。其中人口较多的是:傣族35.79万人;景颇族13.42万人。
经济
综述
202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0.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1.81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7.07亿元,增长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1.24亿元,增长3.3%。
202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4.7%,降幅较1—3季度收窄3.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占比明显提升。产业投资增长14.4%,高于全省12.2个百分点,拉动总投资增长4.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6.1%,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工业、旅游投资分别增长64.9%、9.9%、11.2%。能源工业投资在光伏、风电项目的有力支撑下,增长58.3%,拉动总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降幅较1—3季度收窄3.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的47.1%,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2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09.89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农业总产值156.06亿元,增长4.2%;林业总产值20.41亿元,增长5.0%;牧业总产值23.12亿元,下降2.7%;渔业总产值4.82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48亿元,增长6.1%。
202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95.94万亩,增长0.1%;粮食产量达到72.51万吨,增长1.1%。冬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增长,种植面积达30.37万亩,增长5.8%,产量51.62万吨,增长7.1%。
202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蔬菜种植面积67.12万亩,增长8.1%,产量69.43万吨,增长11.9%,其中鲜食玉米种植面积29.98万亩,增长18.5%,产量33.48万吨,增长22.2%。澳洲坚果发展势头强劲,种植面积51.51万亩,增长6.1%,投产面积达32.60万亩,增长20.8%,壳果年产量跃升至9.32万吨,增长36.6%。
第二产业
202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增速高于全省8.2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强劲增长,在新增企业的拉动下,同比增长2.9倍,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个百分点。装备制造生产持续发力,增长87.2%,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表现突出,增长1.0倍;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62.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支撑有力,增长7.5%,占全州规上工业增加值的51.9%,拉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6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全年生产服装4814万件,同比增长8.8倍;成品糖43.11万吨,增长8.1%;精制茶0.76万吨,增长9.5%。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4年1—11月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4.29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高于全省5.9个百分点。五大重点行业实现营业收入9.49亿元,同比增长44.6%,增速高于全省35.0个百分点。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装卸搬运和仓储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三个行业分别增长59.6%、31.8%、27.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降幅明显收窄。
国内贸易
202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3.80亿元,同比增长2.5%。城乡消费实现同步增长。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2.21亿元,同比增长2.2%;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1.59亿元,增长3.9%。餐饮收入完成55.90亿元,同比增长3.1%。新能源汽车销售表现突出。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实施有力带动了新能源汽车销售高速增长,全年限额以上单位新能源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5.2%。生活类商品销售增势较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4.6%;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2.9%。
财政金融
2024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0.73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7.89亿元。支出中,城乡社区支出5.65亿元,增长36.8%;住房保障支出6.61亿元,增长44.6%;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3.45亿元,增长1.2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36亿元,增长9.8%。
2024年12月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953.80亿元,比年初增长3.9%,其中,住户存款677.50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00.9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56.35亿元,比年初增长6.6%。
交通运输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作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中沪昆走廊、广昆走廊的重要节点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门户枢纽,已实现与国内主要城市的高速公路连通,与缅甸主要城市的普通公路连通。瑞丽和畹町两个国家口岸实现高等级公路连通,瑞丽口岸对缅过货量常年位居全国口岸首位。芒市机场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民航航线网络持续拓展,国际国内航线总数达27条。
航空
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拥有机场3个(德宏芒市国际机场陇川通用机场、瑞丽景成机场)、在建机场1个(盈江直升机场)。德宏芒市国际机场升格为口岸机场,国际国内航线总数达27条,民航运输旅客吞吐量突破200万人次。
公路
截至2020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公路里程954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283千米,是云南省第三、沿边州市第一个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州市,国道全部实现高级化,全州高等级公路占比8.9%。农村公路实现乡镇100%通沥青(水泥)路,行政村100%通硬化路,直过民族、沿边、较少特有民族自然村100%实现通畅。
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已通车的高速有杭瑞高速(龙瑞高速)、瑞陇高速、腾陇高速、芒梁高速,在建高速有瑞孟高速(德宏段),规划建设的高速有瑞丽至弄岛高速、盈江至太平(雪梨)高速、芒市东绕城高速。
铁路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有芒市站、瑞丽站两座火车站。
2015年12月,大瑞铁路德宏段开工建设,全长108.4千米,设计速度140千米/小时,未来将直接连通缅甸印度洋出海口。大瑞铁路东起大理站,途径保山站,西至瑞丽站,按照国铁Ⅰ级单线、电气化铁路标准修建,设计运输能力为客车12对/日,货运1200万吨/年。
航运
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水运航道里程259千米,其中界河航道94千米,拥有渡口55个。
口岸
云南省有11个国家级口岸、10个省级口岸,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拥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畹町口岸、瑞丽口岸、芒市机场口岸)、2个国家二类口岸(陇川章凤口岸和盈江小平原口岸)。德宏口岸不仅是中国对缅贸易的主要口岸,也是通往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口岸。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2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7775人,在校生20200人,毕业生6729人;职业高中教育学校招生4246人,在校生11431人,毕业生7943人;普通中学招生27755人,在校生80172人,毕业生23928人;小学招生18091人,在校生115509人,毕业生19510人;幼儿园招生21794人,在园幼儿49762人,毕业生19033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8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9.56%;高中阶段入学率92.02%。
科学技术
2022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争取到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78项,比上年增加123项,经费1025万元,比上年减少540.64万元;州级科技(科普)计划项目立项15项,比上年增加3项,安排经费369万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文化馆7个,文物管理所6个,公共图书馆8个。全州广播人口覆盖率99.5%,电视人口覆盖率99.5%。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73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0123张,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121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900人,注册护士4955人,其他卫生技术人员1390人。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拥有体育场馆个数6个,全州运动员参加省级比赛7次、州级比赛10次、县级比赛8次。在省级及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43枚、银牌40枚、铜牌29枚。
社会保障
2022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60.97万人,增加0.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45万人,增加0.3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54万人,增加0.2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7.73万人,增加0.0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5.73万人,增加1.0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44万人,减少0.07万人。
截至2022年末,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0.30万人,减少0.04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64万人,减少0.23万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61万元,下降2.9%;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730万元,增长9.5%。
历史文化
民族文化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傣语属于汉藏语系壮傣语族壮傣语支,国内同语族的语言有壮语、布依语、侗语、水语、松佬语、毛南语、黎语,同国外的泰语、老挝语、缅甸的掸语、印度阿萨姆邦的阿霍姆语是很接近的亲属语言。
傣剧发源于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在傣族民间说唱、动唱及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族皮影戏的表演形式,形成傣剧的雏形。此后,大量吸收借鉴滇剧、川剧的表演形式,使傣剧在打击乐、道白、服装、化装等方面日趋完善。截止到2013年德宏傣剧剧目共有三百多个,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移植剧,是根据汉族章回小说、演义和汉族戏剧翻译、改编而成的。如《封神榜》《陶禾生》《汉光武》《王昭君》《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白蛇传》《梁山伯》《乾隆下江南》等,这类剧目计有190个。二是传统剧,是根据佛经故事、民间叙事长诗、民间传说和故事创作改编的傣剧剧目。如(阿銮相勐)等,计有69个。三是新傣剧,是解放后移植的或新创作的以傣族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目,有50多个,被称为“新傣剧”。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产生的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刘介梅》等。
傣族音乐为五音阶,曲调比较平纯固定。傣剧的曲调主要来自傣族民间丰富的民歌调,特别是表现剧中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直接采用了傣族最熟悉的民间情歌对唱的调式。在傣剧发源地盈江,最早的戏调有“城子戏调”和“坝子戏调”两种。随着傣剧的传播,逐渐融人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傣族民歌调,使傣剧曲调不断得到丰富。如盈江戏调传如芒市后,吸收了民间的“喊半光”(跟鼓调),形成“芒市戏调”。
傣族绘画与佛教关系密切,多用于装饰佛寺正殿的天花板、垂檐板壁、佛龛或佛陀的背景和土司衙门。有的地区,群众也用来装饰自己的门窗,主要有壁画、连环画、布画、年画以及佛经、书的封面和插图等。绘画人主要是在寺或还俗的僧侣。奘房绘画内容多为宣传天堂、地狱、人间的轮回说,也有部分世俗题材,民间装饰不乏花鸟虫鱼等画家的爱物。德宏傣族绘画(特别是佛寺绘画)画风单纯粗犷,色彩浓艳。1989年瑞丽被国家文化局命名为“中国农民绘画乡”。
景颇刀舞分布甚广,大多数景颇男子都能跳刀舞,耍刀能手随处可见。舞长刀有“拳嘎”“摆拳嘎”之分,拳嘎重于武术,步法稳健扎实,舞姿低矮,运刀砍劈有力,进退攻防均有很强的实战性。摆拳嘎意为“舞刀花”,舞步轻盈灵活,运刀轻快,多腕花,并注重表演情感,动作流畅优美,情趣欢快,更具观赏性。现在流传的景颇刀舞有“单刀舞”和“双刀舞”两种形式。
宗教信仰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个多宗教的边疆民族自治州。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俱存,其中佛教又有南传上座部佛教和汉传佛教两大部派。还广泛流传着一些原始宗教。州内傣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部分景颇族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部分汉族信奉汉传佛教、道教和基督教。
系统宗教传入前,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民族皆信奉原始宗教,均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景颇族和傈僳族仅有鬼的观念)、圣贤崇拜、圣物崇拜。其中尤以景颇族和傈傈族的原始宗教发展得较为丰富、完整。如在景颇族的鬼类中,仅叫得出名的就有130余种。傣族、德昂族和阿昌族仍有原始宗教的残留,每年皆定期举行祭祀寨神、地方神等活动。景颇族与傈傈族的原始宗教基本保留完整,祭祀采用不同的牺牲,祭大鬼要用牛、猪,祭小鬼须用鸡或鸡蛋,有的仅用干鱼之类。
南传上座部佛教亦称巴利语系佛教,俗称小乘佛教。11世纪初传入德宏,首建“雷奘相”(今瑞丽市芒约佛寺);14世纪中晚期麓川王思伦法皈依佛门后得到大发展,傣族、德昂族已多数信奉此教;14世纪末,阿昌族的“傣撒”支也改奉此教。清初仅芒市地区就有62座木结构瓦顶佛寺。普遍信奉此教的民族有傣族、德昂族及阿昌族,但受戒信徒仅占信教群众的五分之一,且多为五句以上长者。
民族节日
泼水节,德宏傣语称“摆爽南”,德昂语称“拱拍”,阿吕人称“浇花节”。它是傣历新年,也是佛教节日,即浴佛节或佛诞节,是从印度的“洒红节”和到圣河沐浴的习俗衍变而来。泼水节有浴佛、过年、祈雨、迎春耕、祝愿人畜兴旺和五谷丰登之意,在巴利语系佛教文化圈内,它是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
节期是傣历十二月三十一日至一月二日,约在清明后7至10天后举行,一般欢庆3至7天。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民族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固定为阳历4月12日至14日。第一天是傣历除夕,人们上山采花,装饰佛亭,把水注入水龙浴佛。从元旦开始,各户都端着供品入寺,由法师主持滴水仪式。节期内人们互相泼水祝福,唱歌跳舞,放孔明灯等。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传统的盛大节日,源于创世英雄宁贯娃的传说。盛大的目瑙纵歌一般都选定在农历正月中旬,为期3至7天。为便于组织节日活动。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每年正月十五、十六为景颇族目瑙纵歌节。节日里,景颇族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盛装,一早便结队汇集到目瑙纵歌广场进行欢庆。目瑙纵歌由两位德高望重的“瑙双”领头。瑙双头戴犀鸟嘴和孔雀帽,手中挥舞长刀,边歌边舞。舞场中央竖立有高大的“目瑙示栋”标志,上刻目瑙纵歌的路线,人们围着“目瑙示栋”尽情歌舞,参舞者少至数百人,多至上万人,故有“万人舞”之称。
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传统节日,于农历正月初四举行。关于它的来历,较普遍的说法是:纪念和歌颂阿昌族祖先“遮帕麻”和“遮咪麻”战胜危害人类妖魔“腊訇”的壮举。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统一为“阿露窝罗节”,成为阿昌族的法定节日,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期2日。节日期间,阿昌人在舞场中央竖起壮丽的“阿露窝罗”标志,人们身着节日盛装,抬着白象和青龙,手持青枝绿叶,在象脚鼓声中围着阿露窝罗标志耍龙舞象,载歌载舞,欢迎佳节。
阔时节,亦称“拉歌”节,意即新年歌舞节。每年正月初九举行,节期2天。届时,各地选定场址,搭起台棚,附近村寨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跳三弦、芦笙或“木瓜瓜切”舞,举行火枪、弩箭射击比赛及对歌等活动。1983年4月9日,德宏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将其定为傈僳族阔时节。1987年2月,在盈江县城允燕山建了阔时节的永久性标志“木多依”塔。1990年陇川县弄贤村也建了阔时节的永久性标志塔。
非遗
截至2022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共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3项、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26项目、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79项。
文物
截至2022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3项,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9项。
风景名胜
勐巴娜西珍奇园位于芒市城区,交通便利,距离芒市机场7千米,占地面积300多亩,背靠雷牙让山及孔雀湖。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园内设有三个展馆十一个园区,即:古生物化石、树化玉馆,奇石名木馆,世界名木、大型根艺馆。以及竹林、鸡蛋花园、三角梅园、榕树园、紫薇园、桂花园、珍稀植物园、野生蔬菜园、名人植树园、花果奇石、古树名木园。可体验到丰富的树文化、石文化和民族文化。
莫里热带雨林景区位于瑞丽市东北20千米瑞丽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景区总面积7平方千米,属热带雨林景观,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6%以上,生长着1540种植物种类,479种花卉及香料,国家保护的珍稀物种达十几种。景区河流从北向南,穿过盆地流入瑞丽江,沿途有“佛脚印”“植物化石”“树包石”“扎朵瀑布”等奇特景观以及各种珍惜的植物与花草。
“一寨两国”景点距离瑞丽市区约10余千米,中缅两国傣族边民因居住而构成了无任何天然屏障的自然村寨,国界线从寨子中蜿蜒穿过,中缅边境第71号界碑位于寨子中央,国界线东北侧为中国银井寨,西南侧为缅方芒秀寨,在视觉上虽分处于中缅两国的寨子但是房舍却紧紧相邻,两国边民同属一民族,共饮一井水,共赶一条街,共同的宗教信仰,共同的生活习俗由此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一寨两国”人文奇特地理景观。寨中的国境线以竹棚、村道、水沟、土埂为界。
菩提寺,位于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镇中心,是芒市地区现存较好的一座佛寺。菩提寺初建于康熙十六年(1667年),因寺前有一株茂盛的菩提树,故得名。傣语称之为「奘桐」,意为宝石寺。菩提寺既是台心,也是各族信众的文化娱乐场所。一年中该寺主要有三次大的活动(春节、泼水节、赶躲节)。
畹町生态园位于瑞丽市畹町西南9千米的瑞丽江畔,被称为“中国孔雀的家园”。生态旅游园分为植物园、动物园、孔雀园、蟒蛇园、百鸟谷、生态标本馆等景区。有热带、亚热带珍稀树种40余种,各种珍禽异兽100余种。
地方特产
回龙茶
回龙茶,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回龙茶种植区域属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立体气候明显,日照时数长,光合资源充足,积温热能丰富。最低降雨量1075毫米,最高降雨量1868毫米,年平均降雨量1400毫米,适宜种植茶树。回龙茶,茶蓬高度0.9~1.2米,树冠1.5~1.7米,呈水平状,芽叶肥壮、叶色黄绿、芽毫浓密显露、叶质柔软、持嫩性强;茶叶成品条索紧实、卷曲、色泽油润、芽毫突显,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匀整明亮。2013年4月15日,原农业部批准对“回龙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云南德宏水牛高大健硕,已有上千年的养殖历史,如今,它们的家族可谓“牛丁兴旺”,正上演着一出双向发展的好戏。德宏水牛的养殖数量有10多万头,几乎德宏所有的地方都养有水牛。
德宏咖啡
德宏咖啡种植已有上外落百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末,德宏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5万亩、产量4000多吨。德宏州咖啡种植以小粒种咖啡(即阿拉比卡)为主,品种优良,质优味美,曾创造单产363.5千克咖啡豆的全国最高纪录(中国咖啡豆平均亩产约80~100千克)。1998年以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将德宏列为全省重要的咖啡主产区之一加以重点扶持。到2010年底,德宏州咖啡种植面积达13.9万亩,投产7万余亩,年产咖啡干豆1.1万吨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左右。
盈江竹筒饭
竹筒饭是用新鲜的竹筒装上大米及调味料烤熟的饭食。多用于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竹筒饭分为普通竹筒饭和香竹糯米饭两种。普通的竹筒饭,哈尼、拉祜、布朗、基诺族群众都常煮食竹筒饭,大多见于野炊时自烹自食。
傣族葫芦丝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是簧管乐器,常用于吹奏山歌等民间曲调,适于演奏旋律流畅的乐曲或舞曲,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傣族的葫芦丝又称为“筚朗叨”,它是把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入葫芦。竹管下端,嵌有铜簧片,中间一根较长的竹管开七个按音孔,前六后一,其余两根是副管,只设簧片、不开音孔,葫芦柄端开有送气孔或插入一小竹管形成吹口,吹奏时,主管奏主旋律,副管发单音,形成和声效果,音色柔美悦耳。
户撒刀
户撒刀是阿昌族的特产。户撒刀距今已有600年的制作历史,素有“削铁如泥、吹发即断”的美称,还有“柔韧可绕指、放开即弹直”的特点。其刀形奇特多样,上面多刻有龙凤及十二生肖等图案和户撒两字及工匠标志。户撒刀不仅远销内蒙、青海、西藏、四川等地,在缅甸、泰国、印度和日本等国都有一定的市场。如今产品达到50多种130多个花色,并形成了一些半机械化生产的刀具专业户。
著名人物
刀安仁(1872年~1913年),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干崖宣抚司第二十四代宣抚使(四品官)。
毛相(1918年~1986年),傣族人,中国著名舞蹈家,傣族孔雀舞创始人。
哏德全(1958年~2008年),傣族人,德宏州梁河县勐养镇邦盖村人,葫芦丝乐器制作和演奏艺人,葫芦丝之父。
对外交流
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25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1月22日,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入选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拟命名名单。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