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语言(descriptive language)指的是为详细写出状态或始末而定义的语言,是一种允许产生新的描述方案和描述符的语言。
Web 服务描述语言
简介
Web 服务描述语言 (Web Services Description Language, WSDL)是一种XML Application,它将
Web服务描述定义为一组
服务访问点,
客户端可以通过这些服务访问点对包含面向文档信息或面向过程调用的服务进行访问(类似远程过程调用)。
WSDL首先对访问的操作和访问时使用的请求/响应消息进行抽象描述,然后将其绑定到具体的传输协议和消息格式上以最终定义具体部署的服务访问点。相关的具体部署的服务访问点通过组合就成为抽象的
Web服务。由于通信协议和消息格式在Web技术里已经达到了标准化,我们知道在通常的开发过程中,对于对象的Interface一定具备相应的
SDK描述文档,Web服务也是一种对象,只不过它是被部署在
Web上而已。很自然地,我们也完全需要有对Web服务这个对象的界面的SDK描述文档。然而这两者又不尽相同,其一如今在Web上的应用已经完全接受了
XML。
应用基础
这个基本的标准,基本上所有新的技术都是基于XML标准的,其二
Web服务的目标是即时装配,松散耦合以及自动集成的,这意味着
SDK描述文档应当是具备被机器识别的能力的。也就是说,对于使用标准化的消息格式/通信协议的Web服务,它需要以某种结构化的方式(即XML)对Web服务的调用/通信加以描述,而且实现这一点也显得非常重要,这是Web服务即时装配的基本保证。
WSDL正是这样一种描述语言,WSDL定义了一套基于XML的语法,将Web服务描述为能够进行消息交换的服务访问点的集合,从而满足了这种需求。
WSDL服务定义为分布式系统提供了可供机器识别的SDK文档,并且可用于描述自动执行应用程序通信中所涉及的细节。
WSDL文档将
Web服务定义为服务访问点或端口的集合。
元素
在
WSDL中,由于
服务访问点和消息的抽象定义已从具体的服务部署或数据格式绑定中分离出来,因此可以对抽象定义进行再次使用:消息指对交换数据的抽象描述;而端口类型则是指操作的抽象集合。用于特定端口类型的具体协议和数据格式规范构成了可以再次使用的绑定。将Web访问地址与可再次使用的绑定相关联,可以定义一个端口,而
端口的集合则定义为服务。因此,WSDL文档在Web服务的定义中使用下列元素:
应该注意的是,
WSDL并没有引入新的类型定义语言。虽然要描述消息格式需要丰富的类型系统,并且它也支持XML架构规范(XSD)作为其标准类型系统,但是,由于不可能只用一种类型系统语法来描述当下和将来的所有消息格式,因此WSDL允许通过扩展来使用其他类型定义语言。此外,
WSDL还定义了通用的绑定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使特定的协议、数据格式或结构与抽象的消息、操作或端点相关联。该机制还允许对抽象定义进行再次使用。
编写
WSDL的编写包括4个步骤:
· 定义服务接口;
· 指定参数;
· 消息传递和传输;
· 概括。
接口描述语言
简介
接口描述语言(Interface description language,缩写IDL),是
CORBA规范的一部分,是
跨平台开发的基础。
IDL是用来描述软件组件接口的一种计算机语言。IDL通过一种中立的方式来描述
接口,使得在不同平台上运行的对象和用不同语言编写的程序可以
相互通信交流;比如,一个组件用
C++写成,另一个组件用
Java写成。
IDL通常用于远程调用软件。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是由远程客户终端调用不同操作系统上的对象组件,并且这些对象组件可能是由不同计算机语言编写的。IDL建立起了两个不同操作系统间通信的桥梁。
从本质上讲,OMG IDL接口定义语言不是作为程序设计语言体现在
CORBA体系结构中的,而是用来描述产生对象调用请求的客户对象和服务对象之间的接口的语言。OMG IDL文件描述数据类型和方法框架,而服务对象则为一个指定的对象实现提供上述数据和方法。
OMG IDL文件描述了服务器提供的服务功能,客户机可以根据该接口文件描述的方法向服务器提出业务请求。在大多数CORBA产品中都提供IDL到相关编程语言的编译器。程序设计人员只需将定义的接口文件输入编译器,设定编译选项后,就可以得到与程序设计语言相关的接口框架文件和辅助文件。
数据类型
(1)基本数据类型:OMG IDL基本数据类型包括short、long和相应的无符号(unsigned)类型,表示的
字长分别为16、32位。
(2)
浮点数类型:OMG IDL浮点数类型包括float、double和long double类型。其中float表示
单精度浮点数,double表示
双精度浮点数,long double表示扩展的双精度浮点数。
(3)字符和超大字符类型:OMG IDL定义字符类型char为面向字节的码集中编码的单字节字符; 定义类型wchar为从任意字符集中编码的超大字符。
(4)逻辑类型:用
boolean关键字定义的一个变量,取值只有true和false。
(5)
八进制类型:用octet关键字定义,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不进行高低位转换的位元序列。
(6)any数据类型:引入该类型用于表示OMG IDL中任意数据类型。
接口
CORBA接口作为服务对象功能的详细描述,封装了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方法的全部信息,客户对象利用该接口获取服务对象的属性、访问服务对象中的方法。
接口用关键字
interface声明,其中包含的属性和方法对所有提出服务请求的客户对象是公开的,如下例:
interface JobManager
{ readonly attribute string FirstName;
attribute string status;
string QueryJobStatus( in long Number, out string property); }
特点
3、OMG IDL的目的是定义接口和精简分布对象的过程。
4、IDL分离对象的接口与其实现。
5、IDL剥离了编程语言和硬件的依赖性。
6、使用IDL定义接口的客户机程序员不知道接口背后的实现细节。
7、IDL提供一套通用的数据类型,并以这些数据类型来定义更为复杂的数据类型。
数据描述语言
简介
数据描述语言,DDL(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是一种允许产生新的描述方案(DS)和描述符(D)的语言,它也允许现存描述方案的扩充和修正。在此基础上,用户就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来定义新的描述方案和描述符。
分类
1.模式描述语言
模式描述语言定义全局数据库逻辑结构,描述概念模式。它定义和描述数据库中所有
数据元素,包括元素命名、组成结构、
数据类型、约束条件及其他数据特征;定义和描述数据间的联系,包括联系对象、联系方式、联系约束等。
用模式描述语言表述的概念模式一旦被数据库管理系统接收,就意味着已经创建了一个数据库。但这只是数据库的一个框架,按照这个框架,可以向数据库加载数据。
2.子模式描述语言
子模式描述语言定义用户
数据库逻辑结构,描述外模式及其与模式映射关系。它同样要定义和描述用户数据库中所有数据元素和数据间的联系;但必须能从模式导出。可以有与模式不同的描述,如数据元素名可以不同、数据类型可以不同、数据范围可以不同等。
3.存储模式描述语言
存储模式描述语言定义存储全局数据库物理结构,描述存储模式。它定义和描述存储记录的格式和结构、数据间联系的物理表示、存储区域的大小、
文件组织、存取方法等。
作用
数据描述语言(Data Description Language,简称DDL)用于定义
数据库的各级模式。主要描述数据库的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①描述数据库的
逻辑结构,比如定义数据库的外模式和概念模式,给出属性名及该属性对应的数据项的特征等;
②描述数据库的物理特征,比如定义
数据库的存储模式;
③描述逻辑数据到物理数据的映射,比如每个逻辑单位的数据存放在哪个区域,逻辑数据到物理数据的转换;
④描述访问规则,比如用户与子模式的对应关系等。
常用种类
对文物资料进行描述,需要使用数据描述语言。几种常用的数据描述语言是
SGML、
HTML、
XML。
SGML(Standard General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标记语言)是一种通用的文档结构描述标记语言,用于定义文献模型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在1986年成为ISO国际标准。一个SGML文档包括三个部分。SGML是一种元语言,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派生出其他的语言。即每个特定DID都定义了一类文档。通常把具有某一特定DTD的SGML语言,成为某某标记语言。
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是一种用来制作超文本文档的简单标记语言。自1990年以来HTML就一直被用作World Wide Web上的信息表示语言,用于描述Homepage的格式设计和它与www上其他Homepage的连接信息。它是基于SGML中的一个
子集演变而来的,它的DTD是固定的。随着Web的不断发展,HTML也暴露出内在的缺点,主要是标记不代表内容、语法结构没有严格的
DTD定义、有限的标记符不能满足需要,其规则易遭到冲击等。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置标语言)是由
W3C(World Wide WebConsortium,互联网联盟组织)于1998年2月发布的一种标准,是
SGML(StandardGeneralized Markup Language,标准通用置标语言)的一个简化子集。由于它将SGML的丰富功能与
HTML的易用性结合到了
Web的应用中,以一种开放的自我描述方式定义了数据结构,在描述数据内容的同时能突出对结构的描述,从而体现出数据之间的关系。这样所组织的数据对于应用程序和用户都是友好的、可操作的。XML的诞生为
电子数据交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EDI的缺陷正是XML应用的长处,XML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网络资源,通过定制DTD/Schema可以方便灵活地体现新的数据规则,无论从技术还是成本上,XML都更容易流行。许多基于XML的Web服务的最初都被应用在十分基础的数据交换上。同时,XML也应用在本地计算、数据的多种显示和网络出版、支持Web应用的互操作和集成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