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综合》是201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周喆。
内容提要
本书对命题规律把握得比较准确,对2011年的命题趋势分析得比较深入,考生选择本书作为备考资料,便能够抓住考试的重点,少走弯路,节省备考时间,提高复习效率。
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针对性强、坚持原创
本书是在深入细致地研究分析2010年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文化综合科目真题的基础上,严格依据最新《文化综合考试大纲》编写的。
2.内容全面、提升能力
本书涵盖考试大纲中要求的全部知识点,并对其中常考内容和疑难问题进行权威、系统的分析,从而为广大考生点拨考试中的复习重点与难点,让考生快速掌握和巩固
政法干警招录培养考试中规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提升能力、注重效果
本书注重考生系统训练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讲解考生在答题时所应注意的常见错误,以便广大考生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在备考过程中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保证知识全面的同时,编写组根据各知识点在考试中的重要程度和难易程度,有所侧重地进行了编写,使本书内容详略得当,这样不但可以帮助考生节省备考时间,而且减轻了考生的备考负担,从而使考生轻松应对考试。
作者简介
周喆,男,江苏人,公务员考试资深研究学者,长期从事
中国近现代史和公共政治方面的研究,熟悉政法干警考试录用工作。在其研究领域内具有独特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条理清晰,善于将繁杂的问题具体化、明细化,是国内政法干警考试辅导的优秀青年专家。
目录
第1部分 备考对策
命题趋势:…………………………………………………………………………( 1 )
备考策略……………………………………………………………………………( 2 )
考试题型简析和注意要点……………………………………………………… ( 6)
第2部分 地理部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8 )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 ……………………………………………( 9 )
第二节 地图……………………………………………………( 16)
第三节 地壳和地壳运动………………………………………( 20 )
第四节 地球上的大气……………………………………………( 26 )
第五节 地球上的水……………………………………………( 40)
第二章 世界地理……………………………………………( 50 )
第一节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51)
第二节 世界地理分区及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89 )
第三章 中国地理……………………………………………( 90)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91)
第二节 中国的人口与民族………………………………………( 99)
第三节 中国的地形……………………………………………( 109)
第四节 中国的气候……………………………………………( 199)
第五节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219)
第六节 交通运输和旅游业………………………………………(249)
第七节 中国的区域差异…………………………………………(270)
第八节 区域发展的主要问题………………………………………(290)
第九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297)
第四章 人文地理……………………………………………(300)
第一节 自然资源及其保护………………………………………(301 )
第二节 能源和能源的利用………………………………………(315)
第三节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317 )
第四节 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319)
第五节 人口和城市……………………………………………(320)
人类和环境……………………………………………(327)
第3部分 历史部分
第一章 中国古代史……………………………………………( 329 )
第一节 远古时代……………………………………………( 329)
第二节 夏、商、周……………………………………………(332)
第三节 秦、汉……………………………………………( 339)
第四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342 )
第五节 隋、唐……………………………………………( 347)
第六节 五代、辽、宋、夏、金、元……………………………………(349 )
第七节 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350)
第二章 中国近代史…………………………………………( 353)
第一节 鸦片战争……………………………………………( 353)
第二节 太平天国农民运动………………………………………(358)
第三节
洋务运动……………………………………………(360)
第四节 辛亥革命……………………………………………(361)
第五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62)
第六节 国共对峙的十年…………………………………………(365)
第七节
抗日战争……………………………………………(368)
第八节 解放战争 ……………………………………………(371)
第三章 中国现代史…………………………………………(374 )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37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3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378)
第四节 新中国的外交和文化………………………………………(379)
第四章 世界近代史……………………………………………(381)
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兴起…………………………………………(381)
第二节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383)
第三节 二次
工业革命……………………………………………(384)
第五章 世界现代史……………………………………………(387)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387)
第二节 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389)
第三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391)
第四节 冷战、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92)
第五节 世界格局的变化…………………………………………(396)
第4部分 政治部分
第一章 哲学常识……………………………………………(397)
第一节 哲学……………………………………………( 397)
第二节
唯物辩证法……………………………………………(399)
第三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00)
第四节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401)
第二章 经济常识……………………………………………(409)
第一节 商品、货币、价值规律………………………………………(40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41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19)
第四节 企业和经营者……………………………………………(420)
第五节 产业和劳动者……………………………………………(444)
第六节 公民的经济生活…………………………………………(450)
第七节 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461)
第三章 政治常识……………………………………………( 468)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制度…………………………………………(468)
第二节 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470)
第三节 我国的民族和宗教………………………………………(480)
第四节 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481)
第四章 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482)
附录:……………………………………………………………(488)
2010年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文化综合》考试大纲…………………………(488)
2010年政法干警招录考试《文化综合》试卷及参考答案……………………(498)
考点说明
一门综合性知识总集,包括马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础知识以及涵盖了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语文等知识面。关于文化综合这个科目的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历史、地理、政治等三门中学课程的基本技能的整体把握和运用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各门课程具体能力要求如下:
一、历史
1.再认、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
2.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或从中选取某些有效信息支持特定论点;分析不同的历史材料,得出正确结论。
3.依据历史事实比较、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对某些观点进行论证。
4.叙述历史现象产生、发展或消亡的过程,并概括其原因。
5.作出文字准确、条理清楚的表述。
二、地理
1.结合地图了解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分布,重要的地理数据,以及有关地理的重大时事。
2.了解我国地理概况、区域特征及其差异,理解我国地理国情、基本国策和有关政策法规,以及国土开发和整治措施。
3.了解世界地理概况、各洲及主要国家、地区的地理特征及其差异。
4.理解地理概念,并能运用所学概念区分、判断不同地理事物的属性和特征。
5.掌握判读和填绘地图的基本技能,并能运用各种分布图、等值线图、剖面图、示意图、各种统计资料图表等分析说明地理问题。
6.理解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并能用以分析说明地理事物及其成因。
7.根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基础知识及其相互关系,运用正确的地理观点和基本理论,分析评价有关地理问题。
8.运用科学的地理术语、规范化的地理名称、准确的地理图像等地理语言,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叙述。
三、政治
1.再认或再现哲学、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知识。
2.理解哲学常识、经济常识、政治常识等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应用历史的、辩证的、阶级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解释有关的政治现象、经济现象等,认识事物的本质。
4.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5.恰当使用哲学、经济、政治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予以表述。
考查内容
历 史
一、中国古代史
(一)远古时代
1.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元谋人 北京人
2.远古文化
仰韶文化 河姆渡文化
(二)中国古代朝代顺序
(三)夏、商、周
1.夏、商
二里头文化 殷墟 甲骨文 青铜器
2.西周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都江堰 “百家争鸣”
(四)秦、汉
1.秦朝
秦的统一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2.两汉
3
文景之治 王莽改制 光武中兴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丝绸之路
3.秦汉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造纸术 张衡 张仲景 华佗 《史记》 佛教的传入和道教
兴起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
1.从统一到分立
2 三国两晋南北朝经济
屯田制 江南的开发
4.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祖冲之 《齐民要术》 范缜 王羲之 云冈石窟
(六)隋、唐
1.隋唐政治
隋朝的统一 科举制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文成公主 武则天
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2.隋唐经济
大运河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曲辕犁 两税法
3.隋唐文化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 《千金方》 唐诗 敦煌莫高窟
4.中外交流
玄奘 鉴真 遣唐使
(七)五代、辽、宋、夏、金、元
1.政权并立
王安石变法 澶渊之盟 岳飞
2.元朝
行省制度 澎湖巡检司 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域 民族分化政策
3.五代、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活字印刷术 指南针和火药 沈括 郭守敬 宋词元曲 《清明上河图》
(八)明、清(鸦片战争以前)
1.明朝
君主专制的加强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明末农民战争2.清朝
努尔哈赤建国 军机处 文字狱 收复台湾 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
3.明清经济与文化
一条鞭法 摊丁入亩 黄宗羲 徐光启 宋应星 李时珍 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一)鸦片战争
4
虎门销烟 中英《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