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村

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下辖村

广东省茂名市金塘镇文林村,是茂南区金塘镇下辖的一个行政村(乡/大队/管理区/村委会),位于金塘圩东北两公里处,627县道贯穿文林地西南向连接金塘圩镇,东北向连接高水公路以及汕湛高速公路

地名由来
关于文林村地名的由来,不同的书籍以及碑记有着不一样的记载。
1994年版《茂名市地名志》里面提到,文林,又名门楼,因驻地文风盛行、林木苍郁,故名。
1999年版《广东省志 · 地名志》也同样是如此介绍,文林,又名门楼。明代东莞移民建村。文林由门楼谐音而来。
1888年版《茂名县志》,对文林村陈氏祠堂介绍时写到:陈氏宗祠在文林村祀始祖明处士陈志安。
文林陈氏1991年族谱和油甘窝宗支族谱记载:正德十四年(1519年)陈氏族人由东莞迁来,卜地文林而居。
1997年版的《茂名市志》和2006年版的《高州县志》的大事记中,还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情:民国十二年(1923年),茂名县金塘文楼村200多户设炉铸铜币,流通广西、湖南、贵州等省,群众称此钱为“丑钱”。
该村竹菴公房二世东崖公祖坟碑记,碑记的题头是:文林陈氏碑。碑记左下有一行字记载:大清同治四年岁次乙丑仲夏月下浣吉旦合族重修立。祖坟重修的年代是清朝同治四年(1865年),也就是说在1865年时都已经自称是文林陈氏,从而可以肯定在那个年代就已经存在文林的说法。
文林陈氏博白沙河宗支保留着一本旧族谱,是福相公(陈琳公十二世孙)于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的族谱,族谱内容是以七世进达乾隆年间所修的版本为基础修撰而成。该旧族谱显示所写的村名为文楼。
并且迁居传说中,村民口头相传,有这样一个传说故事。
明朝时,文林陈氏始祖从东莞县南栅村初迁高州府茂名县,对比里麻、白土、桂山等地之后,选地文林(当时名字还不叫文林,风水学上称之为蟹地,后世村民称该地为文林大村)。那时荔枝园一带已有几户人家居住,其中有:邓姓、张姓、邹姓等,陈氏族人第一落脚点就在荔枝园。
之后,开基始祖和二世几个兄弟按所选之地,在大塘边附近平整场地修建房屋。
陈氏一族繁衍壮大,人丁增多,除了开垦新的土地之外,还买下了原来村民的土地。之前那几户人家,人丁不旺,生活为艰。在后来,陆续将地卖与陈氏老祖之后,先后搬离了荔枝园,到别的地方谋生,与文林陈氏再也没联系。
而那几户人家在后来陆续地将他们的土地卖与陈氏族人之后,先后搬离了荔枝园,到别的地方谋生,与文林陈氏族人再也没联系。
按照这个传说,陈氏开基老祖们迁来的时候,当时已经是有人居住在文林一带,并形成了小村落。有村落就会有村名,这个村名原本就是叫文楼。
文林陈氏族谱记载:“正德十四年,带子携族,前来高凉,择地居而得文林焉。即于嘉靖元年,立籍在茂名县延五都。”立籍这个事情,牵涉到两样东西,鱼鳞图册和黄册。
当年陈氏开基老祖们,来到荔枝园一带时,附近已经有村落,按照明朝的户籍和土地管理制度,就一定会有村名。刚来之时,附近村落一带的乡正、保长、甲长之类的职务,是当地或者附近村民担任。官府来征收赋税徭役之时会询问新迁来之人相关信息,乡正上报的地名必然是沿用当时荔枝园一带原村民所叫的村名,即文楼村。
明朝,无籍之民不许参加科举。开基老祖们在这一带安定下来之后,为了子孙长远的发展,准备登记户籍。老祖们开基之地是原来是有村落的,所以立籍时的村名是原来的村名。又或者存在另一种可能,开基老祖们,迁来到茂名县这一带建立村落,申报户籍之时,有可能想用村名,新村名新气象,以示和原来村民的村子不同。然而很可惜的是,最终没有成功,文楼村名一直登记在官府的黄册中。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族谱中会记载迁居至文楼村的原因。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东野公带领着兄弟子侄创立族谱。三世文川公在其后隆庆二年(1568年)续修族谱,并在族谱中记录了文楼这个名字。
清朝乾隆年间,文楼村大光公大任公建造了两栋很有名的高楼大屋,形似门楼,声名远播,成为文楼村的地标。墟镇乡间,说起文楼村,都说那里有门楼,久而久之,文楼村又有了俗称门楼。
外迁到博白沙河的宗亲后裔,在乾隆年间回茂名县文楼村抄录族谱,族谱内容显示当时的村名仍然为文楼。
同治四年,文林陈氏合族重修过二世东崖公的坟墓,二世东崖公的坟墓碑记显示碑记题头写的就是文林陈氏碑。
自同治年间开始,采用了文林村的说法,族谱上所有文楼字眼都被替换成文林。因为博白族人抄录族谱的年份是乾隆年间,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情,文楼地名得以在博白沙河旧谱保留,而文林村这边因为替换了地名,在后续的修谱上都是称作文林陈氏,文楼地名反而在文林陈氏族谱消失了。
清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版的《茂名县志》在卷二建置宗祠部分,记录了文林村祠堂,说明,这个时候,文林村的名字已经正式进入官方收录。1890年版的《高州府志》也是这样记录,这是被官方认可和记载的村名。
直至到新中国,政府认可登记的村名都是文林村,文林村是政府公文所使用的法定名字。
又因为文楼村之名一直长期使用,文楼村的金属铸造手工艺非常出名,石鼓墟又是高州的大墟之一,文林陈氏族人经常拿着金属铸造手工艺品到石鼓墟出售,所以石鼓一带的村落,一直沿用文林村的旧名都是说文楼村,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这样称呼。甚至在1997年的《茂名市志》和2006年的《高州县志》中,提及文林村在民国年间的铸铜事件时仍然采用文楼村的说法,说明文楼村的名字在民国年间还有极其巨大的影响力。
故,文楼村是最早的村名,是文林陈氏开基老祖迁来之前那些村民所用的村名,并且也在后续的两百多年里,被文林陈氏接着使用;清朝乾隆年间出现了门楼的俗称;再后来在同治年间,文林陈氏的先辈们更改了村名,将文楼改为文林。
地属沿革
1519年(明朝正德十四年)建村时,以及满清初年至同治时期,属于高州府茂名县延五都;
满清咸丰年间,文林村属高州府茂名县文田分局金塘乡;光绪年间至满清末年,属茂名县茂南局金塘团;
民国元年(1912年),撤高州府,文林村属高州绥靖处(后改名高雷道、南路绥靖专员公署等)茂名县文田乡;
1936年,广东省第七区茂名县文田乡与金塘乡并存,文林村属金塘乡;
1941年,属广东省第七区茂名县二区文田乡(乡公所在金塘墟);
新中国成立初期,茂名县先后属南路专区、高雷专区、粤西行署、湛江专区,属茂名县二区文田乡;
1950年5月,属茂名县三区(区府设在公馆墟)文田乡;
1953年茂名县农村划为21区261乡,文林村属茂名县十区(金塘墟);
1957年12月,茂名县改设34乡1镇,文林村属茂名县金塘乡;
195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茂名工矿区市,1959年茂名市(县级)成立,茂名市与高州县并立,期间,文林村属茂名市金塘人民公社;
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茂名市由省直管,辖信宜、高州、电白、化州四县,金塘人民公社改为金塘区,文林村属茂名市金塘区;
1985年茂名市茂南区成立,文林村属茂名市茂南区金塘区。
1987年金塘区改为金塘镇,文林村属茂名市茂南区金塘镇
气候特征
文林村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短夏长,阳光充足,全年平均日照时数1900小时,热量丰富,年均气温23℃,雨量充沛,全年降雨量1600毫米。
有洪涝(汛期5—9月,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占全年降雨量81%)、有寒露风、台风、干旱等气象。
自然资源
土地
按文林村委会所提供的信息,文林行政村的总面积为11.5平方公里,村委会认为这个数据是包含有各处山头面积(11.5平方公里的说法有待商榷,整个金塘镇的面积113平方公里,文林村面积占了十分一?金塘镇有22条行政村!);
村委会还提供了农田和果林面积的信息,农田面积1570亩(而《茂名市地名志》所提到的数据是2000多亩),果园面积800亩。
另,从地图上大约测量,得出数据:村场面积约1255亩,山塘背水库面积345亩,谷塘水库29亩。
文林村的山林地,地上载种有果林,主要种植荔枝和龙眼;地表覆盖的是砂土和高岭土。
水库
文林村的水库有山塘背水库和谷塘水库。另外,还有两张池塘。
文林村东部有座水库,山塘背水库,金塘镇农村的居民一般都称之为文林水库,是文林村全部农田,以及附近村庄林屋村、大路尾村、板坡村部分农田的农业用水来源;水域面积达23.01公顷(约345亩),库容200万立方米。水库里养殖的主要鱼种有罗非鱼、大头鱼等。
在文林村和柏岭村之间,还一座水库,谷塘水库,水域被人为分割成四部分,四部分的总水域面积约为19360平方米(29亩)。
村中还有张大池塘,村民称之为大塘边(方言塘边就是池塘的意思),是块风水宝塘,在文林村没有修公路之前,如果下雨,文林村的地面水大部分都会汇集归流到大塘边,水域面积约5433平方米(8.15亩)。
历史源流
祖先足迹
祖先源自河南颍川郡,由于人口发展、升官发财、被贬谪官迁居,或者为了躲避战燹兵乱和灾荒等各种原因,迁徙各地。三世文川公在族谱序文中用猜测的语气写道“尝闻”唐朝时,吾族有先祖进士自汴梁(今河南开封)到南雄讲学授业,于是定居于广东南雄府保昌县沙水村珠玑巷。”(因为是猜测语气所以唐朝一说有待考证)
三世祖陈文川公版本族谱序文记载,宋朝度宗登基继位后,宰相贾似道权势日增,咸淳九年(1273年),珠玑巷发生癸酉岁乱,民众被迫离开四处逃生。咸淳十年(1274年)正月,始祖陈迪公(公,乃尊称,不是名字)携家眷乔迁至广州府东莞县南栅村,开基传嗣数代,子孙亦农亦工、为士为商。
也有另一说法,迪公非避战乱,是在广州游宦(当官)之后,搬迁至东莞南栅村。1863年版、1902年版、1942年版族谱序文均有记载。
兴祥分支迁居于东莞龙眼村,本族分支居于南栅村。南栅陈氏一脉子嗣偏少,族亲增长缓慢,直到九世人口才变多。南栅濒海田地湫隘,非子孙长久繁衍之地,陈帅养(即陈翠菴,1462-1527)和陈帅保(即陈竹菴,1471-1549)遂与族人商量搬迁。
二世东野公学得堪舆术后,与叔父一世竹菴公商量后一起到高州府茂名县一带寻找新的居住环境,在考察田畴宽广之地时,对比里麻、白土、桂山等地后,选择风水宝地文林作为迁居地点。明朝正德十四年(1519年)陈帅养、陈帅保兄弟二人变卖所有家产田地和出售旧有祀田佛子凹,带子携侄离开东莞,前往高州府茂名县延五都,是为文林陈氏肇基;嘉靖元年(1522年)立籍在茂名县延五都(延五都是明清时的行政区划地名)。自此,陈氏族人在文林村这一片热土上开荒垦殖、开枝散叶。
另,陈琳公(翠菴公的堂兄弟)跟随族人搬迁到文林村之后,有一名后裔名陈本立,迁回东莞万家灶。
文林陈氏
因宗族的发祥地为茂名市金塘镇文林村,故称“文林陈氏”,其后裔分布于茂名市、湛江市等四十多个自然村落,甚至有族人远迁阳江市、韶关市,乃至迁至广西、海南、香港、台湾、美国。文林陈氏在粤西大地的繁衍生息五百多年,族人的迁徙遍布五湖四海,但彼此间依然保持着联络。文林陈氏族谱由翠菴公长子陈士忠(东野)公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始创,经历数次重修。
从文林村迁出的族裔子孙,迁至地有如下地点:
金塘镇文林村、金塘光松林村、金塘大路尾村、金塘背底坡村、金塘板坡村、金塘克泥塘村、金塘崩塘村、金塘洪山村、金塘洪山姚屋䆔村、金塘镇陈屋村、金塘勒角塘村(立角塘)、金塘山溪湴村(山溪𡌶村)、金塘镇垌尾村、金塘石氹村、金塘新龙村(大山䆔)、
公馆镇油甘窝村、公馆佛子岭村、公馆河之口张屋村、公馆黑泥塘村、公馆大塘坡村、公馆石车村、公馆横山村、公馆垌心村、公馆垌心墩村、公馆油甘窝书房岭村、公馆林底村、公馆坡积岭村、
山阁镇竹山村(上竹山和下竹山)、山阁镇鸡山村(现名佳山村)、新坡镇狐狸埇村(现名桥东村)、鳌头镇车仔村、鳌头镇西沟村、
高州市石鼓镇低村、石鼓密山村、石鼓塘表村、石鼓屋昌村、石鼓大坣村、石鼓门前坡村、石鼓低坡村、石鼓林保岭村、镇江镇低山村、镇江镇柑村(镇江镇陈屋村)、
电白区马踏镇凤门党村、化州南盛银山村、化州市市区飞马街、遂溪县遂城镇后坑村、遂溪县岭北镇调楼村、吴川市梅菉圩(街)、吴川市梅菉头、吴川市黄坡镇、吴川市梅菉镇下菜园村、
湛江市雷州国营收获农场、阳江市阳春县八甲圩、
海南省海口市居仁坊、
广西博白沙河镇莪子林村、广西博白沙河镇陈屋村、广西博白沙河镇大肚田村、广西博白沙河镇坡禾地村、广西防城港市牛长藤村、广西灵山(具体地点不详)、广西横县(具体地点不详)、
其它年代有迁居佛山、湖南长沙的后裔。
还有迁徙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
甚至迁徙到美国等外国地区。
西埇陈氏
据宗亲考证,羊角镇来龙村委会牛屎堆村,西埇陈氏,从东莞龙眼园村迁来,乃东莞南栅村时代的四世祖志安公之子陈曾子公后裔(兴祥分支),与文林陈氏是同宗异支。
堂号堂联
堂联:颍川世泽,文范家风。
祠堂社庙
祠堂
文林村最早的祠堂,不在田头公。按村中长者根据留传下来的故事介绍,文林村的祠堂,在历史上,如下地方建有祠堂。
大厅下祠堂
明朝时,该村始祖先落脚荔枝园,曾在荔枝园居住了一段时间,在蟹地修建好房屋之后,陈氏族人移居于蟹地,就是如今的文林大村。
始祖立居大村开基后,为了建祠敬祖、缅怀祖恩、不忘祖德、传承后人,就在大村择一处吉地修建一座简单的祠堂,祠堂建造年份不详,为青砖加泥砖的砖木结构,名曰“厅下”。
厅下,就是敬奉祖宗的地方,对于家庭来说是屋厅,对于宗族来说是祠堂。因该祠堂对陈氏族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后人称为:大厅下,慢慢地大厅下也演变成地名。科举时代,大厅下祠堂附近,曾修建有私塾,是文林村以及附近村庄小孩识字习文的地方。
因日晒雨淋、年久失修,大厅下祠堂残破不堪乃至倒塌。在筹集得善款后,该祠堂在旧址上重建,为砖瓦结构,于2016年农历十二月廿六进祖入祠。
祖棚
大厅下祠堂修建之后数年,族人又择得一处吉地来建庙,名为:文武庙。由于族中人丁兴旺,大厅下那里地方狭窄,无法扩大。于是,族人从大厅下那里引线出到文武庙的旁边(即是文武庙的左旁)的空地上,建立一间小屋,接老祖的香火出那里安放,自此就成了文林宗祠,村民们称为祖棚。
该祖棚于2004年三帝庙重建时已被拆除。
田头公祠堂
田头公祠堂,即是文林陈氏宗祠,位于金塘墟东北2公里的X627县道南侧文林村委会田头公村内,座东北向西南。是如今文林村最大的祠堂,也是族谱上有明确记载的祠堂。文林陈氏宗祠碑记上写着始建于乾隆六年,是仅指位于田头公的这间祠堂修建年代,并非文林村陈氏祠堂的最早年代。
明末清初,有族人移居田头公,居住数代。传说田头公一带煞气重、非命硬命好之人不宜居住,风水学上认为,需要修建一座祠堂或者庙宇或者宝塔来镇住煞气。因此,村民于满清乾隆六年(1741年)修建了一座祠堂,为一座二进祠堂,名为:文林陈氏宗祠。
文林陈氏宗祠,在文革破四旧时被毁,改革开放后有所修复,后于2004年农历六月十八日开工重建,2004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六日竣工,修成三进祠堂。2005年农历正月十九日进祖入祠。祠堂重修资金主要是陈伟德先生捐资和村民集资,整座祠堂共耗资一百六十八万元。
祠堂里面所祭祀的祖先,陈壬康公是东莞南栅八世祖。(陈翠菴公、陈竹菴公是东莞南栅的九世,文林村的一世)
1888年版《茂名县志》里面所提到的陈志安公是文林村陈氏在东莞南栅时代的四世祖,在重新修建的祠堂里面,没有看到有志安公的牌位或者画像。
祠堂内的祭祀设施并没有完善,里面只有一张桌子一幅壬康公的画像。神龛、历代祖先牌位的供奉,相承相传世系图表等设施并没有看到。
三帝庙
三帝庙,位于文林村禾塘岭西北侧,座东向西,于2004年由村民集资在原址的基础上重修。
大厅下祠堂修建完毕后,相隔数年,村民择得一处吉地修建庙宇(所择之地是否禾塘岭西北侧有待考证),供奉的是文武二帝,当时名为文武庙。后来村中族人从事铸铜手工艺、戏班、舞狮等从艺行业,便又供奉了百艺之祖的华光大帝,从此文武庙就更名为三帝庙。
三帝庙碑记记载着该庙始建于乾隆年间,这个说法是否错误,有待考究。文林陈氏在1519年至乾隆(1736-1796年)年间这两百多年间没有神庙?又或者说三帝庙碑记是仅以这个地址的庙宇修建时间为起点?
在破四旧的时候,三帝庙遭到严重的破坏。后经村民的热心捐款和大力的支持下,1981年重修,建成一座二进砖木结构的庙宇。饱受风吹日晒雨淋之后,于2004年,善者陈伟德捐款数十万,以及社民、社会的爱心人士的捐赠下,三帝庙重建,改为三进结构,建筑面积达500多平方米。
三帝庙是一座以民间道教为主的寺庙,三帝庙中供奉有六个神祗,除了“三帝”(文帝即文昌帝君、武帝即关圣帝君、华光大帝)之外,还有观世音、铁拐李、以及该村的三世祖“陈三阁老”。
三世祖陈溢川曾于万历年间在地方任军职郎,明朝天启七年(1627)正月二十三日,地方反政兵乱,他以 88 岁的高龄率众参战, 因体力不支, 战死在文林村头的马岭忽上。陈溢川与其兄陈前川一起开创铜工艺惠及村民和后人,且英雄勇武,护一方百姓平安,并以身报国战死沙场,成为文林村的守护神,是为文林陈氏的精神图腾。后人纪念他称之阁老。每逢农历十二月十六日“阁老诞”,家家户户都会来此祭祀。
三帝庙里陈三阁老,还有个传说。为了纪念陈三阁老,村民伐樟木雕神像,樟木一分为三,雕刻出三尊神像,留在文林村供奉的神像被称为一公伯,请到金塘镇谭屋村供奉的神像被称为二公伯,请到公馆镇油甘窝村供奉的神像被称为三公伯。
实际上,公伯不是指神像,一公伯和三公伯都是指文林村三世祖溢川公陈三阁老,二公伯是指谭屋陈氏的四世祖蓝田公陈上才。这一二三的排序是怎么来的,暂时没有找到相关传说,有待考究。
大戏台
三帝庙内的大戏台,还是村民“做福”习俗的主要地点,每到相关的做福日子,就会有村中做福头的村民来三帝庙这里分猪肉。
文林村大戏台,如今位于三帝庙内,面向三帝庙,座西朝东。
原址位于现村委会办公地点旁,在627县道旁边北侧,座北朝南。以前每年年例以及华光诞之时,会有粤剧表演,或者请歌舞团来表演。
在三帝庙重建之时,戏台重新规划,改建到三帝庙,与三帝庙连为一体,原址废弃改作他用。
公庙
在三帝庙旁有一座土庙,村民称为公庙,也是村中贺丁灯(点灯)的灯棚所在地,座东向西,位于三帝庙旁,两者之间相隔了一条村道,该公庙于2009年在原址基础上由村民集资重建。
因文林村村场较大,实际上该村有五间公庙,分布在村的五个地点,所以文林村的土地神,有五境土主,其中新安进福境主供奉在三帝庙的旁边,是境主之首;山塘仔境主供奉放在荔枝园;秋林境主供奉放在塘霖;田头公境主供奉在田头公;飘竹境主供奉在山塘背水库的闸口旁边。每处土主都是土地公与土地婆同时存在。
新安进福境主庙同时也是文林灯棚。为庆贺上一年村里新生的新丁社民,每年的正月十二村民举行摆宗台接神仪式,将其余四境主接到新安进福境主庙(灯棚),共庆新丁,同赏花灯。正月十二接神,正月十三出花灯游村巷,五土主喜庆共处;年例之时,土主与三帝庙众神一起游神,到年例结束之后,才又送神归庙。
按村里流传下来的习俗,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村民会到公庙和三帝庙里拜祭;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人外出工作,村民中只有少部分村民会在这些时节去烧香拜神祈福,他们把这个当作一种传统习俗在承传。
行政机构
行政村设有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有党员5名。党支部和村委属金塘镇党委和金塘镇人民政府管辖。
村委会办公地点位于文林村禾塘岭,627县道北侧。
截至2017年年底,文林村村委党支部书记:陈威,村委会主任:陈亚和。
根据河长责任制,2017年10月,金塘大排河文林段河长,由村委会主任陈亚和兼任。
教育事业
文林村内有一所小学,茂南区金塘镇陈伟德小学。该小学是陈伟德先生在2008年捐资五百多万元,2009年在原文林小学的基础上改建而成,同年改名陈伟德小学。
文林村,祖祖辈辈崇文尚武,历代村民勤读苦攻,人才辈出。
科举时代,文林村出了不少功名之士,村中族人出了不少的秀才、举人,然,族谱无进士记载。
恢复高考后,村中莘莘学子,有不少人考上了省重点中学和国内名牌大学。
公共事业
文林村1975年通电,1995年通电话,2005年通有线电视,2010年通网络。
2013年,茂名市茂南区开始建设村村通自来水工程,2013年,文林村装上了自来水。
村中道路已经有70%已经实现水泥道路硬底化,村中道路已有部分装上路灯。
村委会旁,设有邮政服务点、公交站点,在县道边上建有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文化活动室,还建有独立的篮球运动场。
村中建有设施齐全规划时尚的文林敬老院,位于村场外的东北部、627县道边上,该敬老院2005年外出乡亲陈伟德捐资六十万元兴建,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于2006年竣工并投入使用。
经济状况
村庄依山傍水,山上果树成林,水库下有良田万亩;村人民风淳朴、勤劳善作。种植农业和外出打工、经商,是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田,主要以耕种水稻为主,辅以栽种经济作物,有甘蔗、香蕉、花生、小麦、玉米、圆椒、玉豆、木薯、番薯、芋头等等。
山,主要种植荔枝、龙眼、黄皮等,村里还种植树菠萝(菠萝蜜)、芒果等。
文林垌平原就是以文林村命名的小型平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每年秋收过后,开展冬种甜玉米,以文林垌平原为基地,金塘镇文林村创建了全省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管理水平最好、经济效益最佳的国家级万亩甜玉米创高产示范基地。
传统工艺
除了农业和外出打工、经商以外,手工铸造金属品和醒狮表演,也是该村村民的收入来源。
在《茂名市地名志》中,有这样一句话描述文林村:文林以铸铜工艺著称,其所生产的十二生肖铜工艺品和铜制首饰盒配件,远销世界各地。
在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几百年间,文林村一直都是以手工铸造金属日常用具为主的工艺村,是南方最早的工艺村之一。文林村当时所铸造的铜锁、铜像、铜钱、锑勺、杆枰、农作用具等等金属工具、工艺产品畅销中国南方大地和港台、东南亚,成为了一个久负盛名的铸造之乡。
后来,随着工业化浪潮的到来,大量制造业转移到了珠三角以及铸造金属用具的机械工厂化,文林村的家庭作坊式工业慢慢淡出市场。随着社会技术的发展,村中有人以村中承传已久的金属手工业工艺为基础,引进设备,建立了新式的金属工艺品加工厂。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