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初沿袭元朝制度,设立
中书省,置左、
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
胡惟庸案之后,明太祖
朱元璋废除了中书省和宰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
六部。原中书省官属尽革,惟存
中书舍人。同年九月,朱元璋设置
四辅官,以儒士
王本等为之。从明代起,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百司的政务,实际上等于兼任宰相。
建文年间,改
大学士为学士,悉数罢免大学士,各设学士一人。此后改
谨身殿为正心殿,设正心殿学士。明成祖朱棣虽有
朱元璋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应运而生。
明成祖即位后,特派
解缙、
胡广、杨荣等入
午门值
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内阁制度至此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