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藏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东南接冕宁县、盐源县,西北连稻城县、理塘县、雅江县、康定市、九龙县。西南邻香格里拉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县相邻,总面积13252.7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木里藏族自治县总人口13.7万人。截至2024年5月,木里藏族自治县辖6个镇、16个乡、5个民族乡。
历史沿革
周赧王三十年(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前285),秦设官统治,置蜀守,因取笮,笮始见于书。
汉初,部落甚多、各不相属。元光五年(前130),凿开灵关(今小相岭),进入邛都(今西昌一带)。元鼎六年(前111),设置定笮县(今盐源、木里),隶属越嶲郡,为都尉治。
后汉、蜀国、两晋、南朝宋,定笮县仍隶属越嶲郡。
南朝齐(479—502),合沈黎、越嶲两郡为獠郡,定笮隶属獠郡。
后周天和三年(568),改置定笮镇、隶属严州。
隋开皇六年(586),改严州为西宁州、十一年又改为嶲州,定笮属之。
唐武德二年(619),置“总管府”,不久又改为“中都督府”,辖嶲州的台登、邛都、可泉、昆明(今盐源、木里)、会州等县。仪凤三年(678),叶蕃攻占云南,盐源、木里陷入吐蕃势力之中。开元十七年(729)二月丁卯,嶲州都督张审素攻占云南昆明城盐城(今盐源、木里),后又为吐蕃所据。贞元二年(786),剑南西川节度史韦皋,大败吐蕃军于北谷,收复嶲州。咸通六年—七年(865—866之间),南诏出兵北上、攻下嶲州、黎州(今汉源)、嘉州(今乐山)、眉州(今眉山)、邛州(今邛崃)。从此,嶲州全境,尽为南诏占领。南诏改嶲州为建昌府,昆明县为香城郡。
宋初羁糜,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建昌府为大理段氏所据,改香城郡为贺头甸。
《元史・地理志》柏兴府谓:“昔摩沙夷所居。元至元十年(1273),其盐井摩沙酋罗罗将鹿鹿、茹库内附。至元十四年(1277),立盐井管民千户。至元十七年(1280),改为闰盐州,以鹿部为普乐州,俱隶德平路。至元二十七年(1290),并普乐、闰盐二州为闰盐县(即盐源县),立柏兴府,隶属罗罗宣慰司。领县二:闰盐、金。倚郭,夷名贺头甸,以县境为盐故名。金县,县在府北,夷名利窦揭勒,所居因茹库,乃汉越嶲郡北境,与吐蕃接,至元十五年(1278),立为金州,后降为县,以县境斛僰和山出金,故名焉。”此时木里属金县。
明太祖废元朝的路、府、州、县,设置建昌卫(今西昌)、宁番卫(今冕宁)、盐井卫(今盐源、木里)、会川卫(今会理、会东)、越嶲卫(今越西)。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盐井卫为柏兴千户所,属建昌卫。洪武二十七年(1394),改置盐井军民指挥使司,属四川行都司,而金县废”。
清初,大体依照明制,把卫的指挥使司改为“守备”,统归驻建昌的总兵管辖。雍正六年(1728),罢卫,改置盐源县,归宁远府辖,属四川省。
民国初,废府存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设置十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属之。民国二十八年(1939),宁属划归西康省,盐源县归西康省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7月10日,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调整西昌专区盐源县属木里藏族聚居区,划设为县级的木里藏族自治区”。
1953年2月19日,正式宣布木里藏族自治区成立、隶属西康省西昌专区管辖。1955年5月,改木里藏族自治区为木里藏族自治县。12月13日,国务院决定撤销西康省,木里藏族自治县归四川省西昌专区管辖。
1978年10月,撤销
西昌地区,并入
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管辖。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3年4月,全境划设三个区。9月,在全县划设19个乡。
1957年,将二区(博瓦区)列瓦代管的白乌脚村、一区(瓦厂区)大坝所辖之大嘴村划归
盐源县管辖。
1958年,县内各乡先后改名为“人民公社”。
1966年,将盐源县所辖的后所乡划归木里二区管辖。
1972年,全县共辖3个区,29个人民公社。
1983年,全县恢复乡。
1984年11月,俄亚乡改建为纳西族乡;屋脚乡、项脚乡改建为蒙古族乡;白碉乡、固增乡改建为苗族乡。12月,建立乔瓦镇,全县辖3个区、1个镇、29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
1992年11月,撤销博凹乡,转为乔瓦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木里藏族自治县辖6个镇、16个乡、5个民族乡:
乔瓦镇、
瓦厂镇、
茶布朗镇、
雅砻江镇、
水洛镇、
列瓦镇、
博科乡、
宁朗乡、
依吉乡、
俄亚纳西族乡、
牦牛坪乡、
屋脚蒙古族乡、
项脚蒙古族乡、
李子坪乡、
西秋乡、
克尔乡、
白碉苗族乡、
三桷垭乡、
倮波乡、
卡拉乡、
后所乡、
沙湾乡、
固增苗族乡、
麦日乡、
东朗乡、
唐央乡、
博窝乡。另有9个国有牧场,共有110个村、4个城市社区、575个村民小组。县政府驻乔瓦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
四川省西南边缘,
凉山彝族自治州西北,介于东经100°03′~101°40′,北纬27°40′~29°10′之间。东南与
冕宁县、
盐源县接壤,西北与甘孜藏族自治州
稻城县、
理塘县、
雅江县、
康定市、
九龙县相连;西南分别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
香格里拉市、丽江市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宁蒗彝族自治县相邻,东西宽约160千米,南北长约170千米,总面积13252.7平方千米。
地质
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扬子准地台与松潘甘孜印支地槽系的交界带上,属甘孜一木里地背斜带的东缘,东南紧临盐源,丽江台缘褶皱带,四级大地构造多属木里地背斜。据四川省1:50万地质图,县内出露的地层除第四系外,计有奥陶系、泥湓系、二叠系和三叠系。出露面以二迭系最多,泥湓系、奥陶系和三叠系次之,志留系、石炭系出露最少。
地形地貌
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中段东侧,是青藏高原与东南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高南低,并略向东南倾斜。主要河流沿断层由北向南流入金沙江,并与四条南北向的山脉相间排列,构成了木里藏族自治县地貌的主体。因此,木里属于典型的高山、山原、峡谷地貌。海拔高低悬殊极大,最高海拔5958米(恰朗多吉峰),最低海拔1470米(俄亚乡三江口),相对高差4488米,平均海拔3100米。
气候
木里藏族自治县由于受地理位置和大气环流影响,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但由于地势高、地形复杂加之周围地貌类型的差异,海拔高差极大,坡向谷向多变,使光、热、水、湿条件在诸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重新分布,形成了多样化的气候类型,呈现多元化特征。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平均气温15.3℃,年总降水量786.5毫米;年总日照时数2814.7小时,与历年平均值2270.9小时比较,偏多543.8小时,其距平百分率为24%。
水文
木里藏族自治县河流属金沙江水系。雅砻江(大金河)、木里河(理塘河、小金河)、水洛河(冲天河、无量河)3条大河,自东而西平行排列,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境内有32条支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其中年平均流量100立方米/秒以上的有5条。境内大小支流均汇入3条大河,水系呈树枝状。河谷深切狭窄呈“V”型,河流两岸常有3一5级阶地发育。
土壤
木里藏族自治县土壤分为12个土类,15个亚类,17个土属,13个土种。
植被
木里藏族自治县处于川西南山地偏干性常绿阔叶林亚带和川西南山峡谷山原针叶林地带中的川西山原针叶林灌丛、草甸亚带,植物种类十分丰实,且保存比较完好,可称为“植物资源宝库”。木里藏族自治县的植被分为6个主要类型。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木里藏族自治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467.37万千瓦(不包括雅砻江),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其中,省部级开发的雅砻江木里段杨房沟水电站装机150万千瓦、卡拉水电站装机98万千瓦。
锦屏电站就在县境内,总装机840万千瓦。
土地资源
木里藏族自治县耕地18027.72公顷(270415.80亩)。园地2397.58公顷(35963.7亩),林地1048540.87公顷(15728113.05亩)。草地193295.01公顷(2899425.15亩),湿地637.37公顷(9560.55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4117.56公顷(61763.4亩),交通运输用地4011.66公顷(60174.9亩)。水域及水利设施11303.68公顷(169555.20亩)。
森林资源
木里藏族自治县林地面积102.3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7.42%,活立木总蓄积14855.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9.86%。
矿产资源
木里藏族自治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共探明的金属矿17种,非金属矿16种,有矿产地123个,其中中型矿床3处,小型矿床14处,其余均为矿点和矿化点。123个矿产地中,岩金矿15处,砂金矿21处,占所发现矿产地的29%,素有“黄金王国”之称。
人口
截至2021年末,木里藏族自治县总人口137603人,比2020年减少144人,总户数35643户。共有个21民族,其中藏族45863人,占总人口的33.32%;彝族43574人,占总人口的31.67%;汉族23608人,占总人口的17.16%;蒙古族9001人,占总人口的6.5%;苗族8558人,占总人口的6.25%;纳西族5131人,占总人口的3.7%;其它少数民族1868人,占总人口的1.4%。出生人口1598人,出生率为11.6‰,死亡人口849人,死亡率6.1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3‰。常住人口12.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9万人,城镇化率达23.39%。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自治民族,包括彝、汉、蒙古、纳西等21个民族的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县。
经济
综述
2023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6.89亿元,比上年增长3.7%;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2亿元,同比增长4.3%;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1.44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93亿元,同比增长4.6%;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7.55亿元,增长5.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建筑业增加值增长2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95亿元,增长1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01%、7.45%。
人民生活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732元,增长10.5%,生活消费支出620.49元,增长6.29%。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12.96元,增长10.5%,比上年净增1293.56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6.27元,增长3.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568.28元,增长7.76%,比上年净增2417.35元,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2.55元,增长7.72%。
财政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22346万元,下降1.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651万元,增长6.9%,其中:税收性收入25011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61304万元,下降9.1%。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施工项目达到59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2%。在投资构成中,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完成投资增长3.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增长88.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91%。按结构分: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19.3%,产业投资增长60.4%。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下降43.7%,其他投资增长150.8%。
第一产业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080万元,增长8%。种植业产值达57712万元,增长5.5%,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1.4%。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9894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7709公顷。粮食产量72273吨,增长1.9%。其中小春粮食产量10289吨,增长0.2%;大春粮食产量61984吨,增长2.1%。蔬菜产量46896吨,增长2.9%。水果产量10925吨,增长3%。林业产值12919万元,增长16.5%,占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核桃产量5443吨,增长4.7%;花椒产量1725.7吨,增长2.8%;核桃、花椒种植面积达76.06万亩。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畜牧业产值106129万元,增长10.1%,占农业总产值的57.7%。肉类总产量17119吨,增长6.4%,其中:猪肉产量8014吨,增长16.88%;牛肉产量5225吨,增长0.9%;羊肉产量3461吨,下降5.5%。大牲畜存栏(牛马骡驴)150671头,下降6.6%,其中:牛存栏130654头,下降7.5%。其它牲畜中羊存栏210346只,下降4.4%;猪存栏121678头,增长9.03%。羊出栏210160头,增长6.7%;猪出栏120043头,增长15.3%。大牲畜出栏45416头,增长2.6%,其中:牛出栏45236头,增长2.6%。渔业产值1305万元,增长17%。水产品产量230吨,增长9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14万元,增长13.1%。
第二产业
工业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第二产业增加值258631万元,下降3.2%,其中工业增加值257745万元,下降3.3%。规模以上工业(含锦屏电站)增加值增速为1.5%,县域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5.04亿元,下降4.27%,利润总额为2.87亿元,下降38.96%。
建筑业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建筑业增加值1622万元,增长15.2%。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企业4个,资质等级二级的建筑企业2个。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008.6万元,增长12.2%。其中: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5379.8万元,增长12.9%;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0628.8万元,增长7.0%。从城乡市场看,城镇市场零售额为46619.9万元,增长4.4%;乡村市场零售额为49388.7元,增长20.7%。
旅游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6.1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56亿元。
邮电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业务主营业务收入320.81万元,增长7.35%。电信业务主营业务收入10014.07万元,增长19.4%。国际互联网上网用户数10.4万户,固定电话用户1.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2.5万户。
金融业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3642万元,增长18.7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0288万元,增长17.61%;各项贷款余额242712万元,增长7.09%。保费收入完成3879.26万元,增长6.2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464.65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414.61万元。
交通运输
木里藏族自治县有西香高速木里支线、
227国道、S469线,S463线、S220线穿过。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村级及以上公路总里程3762千米,其中国道(G227线)279千米;省道479千米(包括S220线、S469线、S463线);县道812千米;乡道1301千米;村道542千米(包括已硬化的延伸线及连接线);林区、电站、寺庙、牧场等专用公路216千米;旅游公路、乡与乡连接道路等133千米。全县27个乡镇及11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畅;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共规划国省干线758千米(包含G227线,S469线,S463线、S220线),完成国省干线升级改造380千米;通乡油路1227.07千米,通村硬化路542.38千米。公路运输总周转量7621万吨千米,下降4.17%。
政治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共有各级各类主体学校69所和教学点4个(不含教师培训中心),其中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31所,幼儿园33所(公办幼儿园30所,民办幼儿园2所,汇总统计的“一村一幼”1所(分设138个幼教点)),共有在校生24693人。
学前教育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有幼儿园33所(公办30所、民办2所、木里藏族自治县一村一幼1所);学前教育共有教学班241个(其中全县一村一幼班137个),小班46个,中班44个,大班107个,混合班44个;在园(班)幼儿5236人,其中教育部门办在园2740人,县级其他部门办(一村一幼)在园1825人,民办在园671人。2020年离园人数为1779人。
小学教育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有小学31所,教学点4个。教学班322个,招生数1927人,其中受过学前教育1924人,小学在校生11953人,小学适龄人口净入学率99.85%。
初中教育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有普通初中4所,其中初级中学3所,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共有初中教学班122个,招生1804人,在校生5696人,初中适龄人口净入学率99.8%。
高中教育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有完全中学1所,教学班35个。招生600人,在校生1808人。
民族教育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共有少数民族在校生22438人。其中普通高中1588人,初中5186人,小学10989人,学前4675人。
民办教育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有民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671人。
师资队伍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教育部门办在职教职工1677人。其中幼儿园284人,小学866人,普通初中308人,完全中学219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高中阶段及以上)达标率为99.75%,初中专任教师学历(专科及以上)达标率为100%,普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本科及以上)达标率为96.88%。
基础设施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学校占地面积576212.28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357374.68平方米,其中完全中学校舍建筑面积34992平方米,初级中学校舍建筑面积73981平方米,小学、小学教学点校舍建筑面积194884.1平方米,幼儿园(含民办幼儿园、全县“一村一幼”租借面积)53517.58平方米。
文化事业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3.5万册。文化馆1个,乡镇文化站29个。文物保护机构1个。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广播人口覆盖率98%。
医疗卫生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共有医疗机构174个,实有病床位631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03人(含临聘人员),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2人,注册护士285人。在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乡镇卫生院27个,执业(助理)医师96人,注册护士136人。
社会保障
2021年,木里藏族自治县城镇低保户共有983户1837人,累计保障人数11949户次,累计支出金额830.22万元;农村低保累计保障人数36788人次,累计支出金额4620.21万元;特困供养人员累计保障10312人次,支出金额932.04万元。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6912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826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人数为117063人;新增城镇就业24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05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木里县名来由说法有四:一是木里为盐源县境内项土司领地的总称,因大寺之一叫木里,故以木里大寺之名为全境总称;二是木里一度为丽江纳西族土司木天王所占据,因其二十一世祖,于明洪武由皇帝姓木,木里即木氏之地;三是民国《盐源县概况》一书说:木里地名始载于地图者,当自清末始,清末皇朝舆地图四川分图,载有米里寺,木里即米里之音变;四是佛经中记载:在印度的东北方有一叫木里的山谷之地,是佛法的根本护法女神巴登拉姆的圣地道场,所属这一片土地总称为木里。据考证第三种说法最为确切。
民风民俗
藏族住房
藏族住房多为古堡式的三楼土木、石砌建筑,楼下为畜圈,二楼是起居室,设有做餐的三锅庄火塘,供奉“藏巴拉”的神龛,设酥油灯、敬水碗。另辟一间为储藏室。上下楼多为半圆木砍出梯坎的独木梯。三楼有的是土掌平顶,设一烧香炉供早晚烧香用;有的在土掌上修一半边小屋做杂物间,富有人间则装修为富丽堂皇的家用小经常,也有完全用小圆木垒砌成为墙壁再立木屋架,上盖木房板的“木椤子”房。在牧区尚有极少数以牦牛毛织成的毛布帐篷。
藏族民俗
木里藏族的生活起居、建筑、出行无不充满浓郁的藏传佛教色彩。房顶设有辟邪三角铁杈“卡钟”;门口悬一大旗杆,上挂嘛尼旗;年节喜庆日或平时,房前屋后横七竖八牵上许多小绳,上悬多面“陇打”。老年男女平时手持小转经筒摇转不止,口唸“嗡嘛尼叭咪吽”佛教秘密莲花部之“六字真言”。出行在外要绕行修于显要道路、山口的嘛尼堆。
藏族又信奉万物有灵皆为神的原始多神崇拜。每村甚至每家都供奉有一座神山,俗称为菩萨山。过年时,全村老幼携水酒、果品、肉食前去祭山野餐,请喇嘛念经,祈求山神保佑。藏族自愿到寺庙朝拜礼佛、转动转经筒,手捻拂珠、磕长头以次数越多越虔诚。并向菩萨献哈达、敬香、点灯,向寺庙损赠,给僧人布施。将寺庙僧人用柏枝蘸洒的清水视为圣水,争先恐后手接后口吞。寺庙散发的糌粑块视为神物带回家供奉。寺庙高僧主持,挽上许多疙瘩的黄、红色小布条“松的”(吉祥结),视为消灾辟邪的吉祥物,受赠后终日拴于脖颈上。
藏族无论迎宾、礼佛、拜见长辈都必献丝绸的哈达,而且按上下级,长幼辈分,其献敬与回赠的方式各有区别。
木里藏族饮食品种较多,一般民间多实行分餐制。特色食品有酥油茶、奶渣、奶豆花、黄酒、自烤的低度白酒、用石板烙成并在火坑草木灰中烘熟的麦面、玉米面馍;生肉浆“虾打”;酥油、酒、蜂糖混合熬成的饮料“强丁”;猪膘肉(又名风干的琵琶肉)等。还有一种“吃青”,在新麦收割时,将去壳淘净的新麦粒放入石钵中用木棍捣为米粒状,再去掉麦皮,加牛肉、猪骨烹调,上作料后即为一道既是饭食又为菜谱,清香可口的食物。还有玉米面或麦面在陶罐、铁质或铜质吊锅中煮熟的“牛头饭”。
木里藏族服饰与其他藏区大体相同。
木里藏族婚俗多为一夫一妻制。民主改革前尚有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两兄弟共娶一妻的习俗。家庭是父权制。婚礼隆重程序复杂,有新娘不落夫家的习惯。
木里藏族的丧葬多为火、土、水葬,无天葬。旧时高僧、大土司修有灵塔为其塔葬。
木里藏族的人名有名无姓,但也有保留藏族历史上的18种姓的姓氏者。名字多为带宗教吉祥称谓,故同名者甚多。藏汉联姻的子女取了藏族名字前面又冠以汉族姓氏。
木里藏族最为隆重的年节为藏族年,藏语叫“俄西”。
文保
截至2024年12月,木里藏族自治县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县级文物保护对象87处。
木里大寺
木里大寺位于桃坝乡你易店村达尼牙布山麓。曾是
康巴藏区规模最大的黄教喇嘛寺庙之一,在藏区具有特殊的地位。始建于1656年,历时3年,占地约8万余平方米。藏语称木里葛丹喜珠曲勒朗巴吉瓦林。木里大寺的建材以土木为主,式样显唐明风格。整个建筑大体可分四个部分—措钦、曲拉、大喇嘛衙门、僧舍。2004年,增补为第六批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4年12月,木里藏族自治县共挖掘整理省级“非遗”项目18项、州级“非遗”18项、县级“非遗”21项,内容覆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医药和民俗、手工技艺等6大类。木里藏族“嘎卓”舞、木制茶具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增加至52人。
风景名胜
寸冬海子
寸冬海子位于县城西北部海拔3404米的康坞山顶。海子面积5000多亩,属高原积水湖泊。呈南北走向,四面环山。
宣瓦公母温泉
宣瓦公母温泉泉眼深1.5米,长2.5米,水温50度左右,流量3.75立方米/小时,公温泉只允许喇嘛和信教男人沐浴,母温泉只允许信教妇女沐浴。
贡嘎雪岭、白水河景区
木里境内拥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900多座,最高峰位于水洛乡其拉村境内的贡嘎雪山(恰朗多杰),此山终年积雪不化,白雪皑皑。沿途有白河(又名牛奶河),神仙水,查米水,溶洞,杜娟花,龙口水瀑布、山腰神海,雪山的腰带,一线天景点等自然奇观。
雄鹰谷
雄鹰谷位于木里县唐央乡里多村境内,距县城约300多千米。景区内森林植被完整。在该谷内两边3000到4000多海拔的悬崖峭壁上有许多鹰巢,栖息着秃鹫、苍鹰、金雕三种珍禽;总数有千余只。雄鹰排泄堆积的粪便把悬崖上的岩右染成了灰白之色,远望让人误以为是挂在天空的瀑布。
关门山景区
关门山景区地处项脚乡境内的关门山,因错落的三座悬崖绝壁,形似一道关闭着的门而得名,雅砻江的支流小金河从三座山之间顺流而过,水势平缓,两岸怪石绝壁,素有“小三峡’’之美誉。
云揽堡瀑布
云揽堡瀑布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沙湾乡境内,云揽堡瀑布高约30米,上层宽5米,中层8米,下层12米。
地方特产
木里皱皮柑
木里皱皮柑,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皱皮柑肉质细嫩柔软,味酸甜、微苦,多汁,营养较为丰富,含有大量C、B族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含碳水化合物,适量进食有利于补充相关营养物质,对于补充能量有帮助,在当地藏语将它称为“金朵”或“金果”,在木里的低海拔河谷地带都有种植历史。
2014年11月18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木里皱皮柑”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荣誉称号
2021年2月,木里藏族自治县入选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2021年8月,木里藏族自治县入选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