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向荣,男,1978年出生,湘潭大学教授,湖南长沙宁乡人,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
个人简介
2000年毕业于
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获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湖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
南京大学中文系
文艺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西方文化与美学方向)。2008年破格升为湘潭大学副教授,现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文艺学硕士学位点负责人,传播学硕士生导师,中文系副主任,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湘潭大学社科联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
湖南人民广播电台特约
新闻评论员,湘潭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文化社会学、西方美学与艺术。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湖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等课题8项,在《
文艺理论研究》、《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研究》、《学术月刊》、《
当代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
文艺理论与批评》等国家专业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被《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8篇,摘载7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译著2部,参编教材2部,与他人合著3部。还是当代著名翻译家,代表作《俄亥俄 温斯堡》等。
主讲课程
《美学》、《西方美学与艺术》、《文学理论专题研究》、《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专题研究》、《中西比较美学专题研究》、《大众文化理论专题研究》、《文化社会学专题研究》
研究方向
文艺学、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理论、
文化社会学、大众文化与传播理论。
出版图书
获奖情况
2011年
湘潭大学关心共青团工作“育才奖”。湖南省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10-201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湘潭大学2010-2011年度“优秀班主任”。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1年度“优秀班主任”。
《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获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专著”二等奖。
参编教材《
文学理论导引》获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专著”一等奖。
2010年
《新世纪“美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获
湘潭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湖南省美学学会、湖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09-2010年度“学术成果评选”一等奖。
湘潭市文联系统“先进个人”。
2009年
湘潭大学2009年“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湖南省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30年著作类“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8年度“优秀科研奖”。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委员会“教学改革论文奖”二等奖。
《美学》课件获
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
《美学》课件获湘潭大学“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
湘潭大学2008-2009年度“优秀工会会员”。
2008年湘潭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管理委员会“教学改革论文奖”三等奖。
湖南省美学学会、湖南省文艺理论研究会2007-2008年度论文类一等奖。
科研项目
1.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文学与图像关系研究:基于学理层面的考察。(2011年,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齐美尔与
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理论的关联研究。(2010年,在研)
3.湘潭大学博士论坛项目:文化语境下的汉语规范与发展。(2010年,已结题) 4.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性和审美救赎:齐美尔与
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美学的关联研究。(2009年,已结题)5.教育部
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现代性、碎片与距离:齐美尔文艺美学思想研究。(2007年,已结题)
6.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陌生化”与“新奇”诗论研究。(2007年,已结题)
7.湘潭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世纪美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2007年,已结题)
8.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子项目:伪民俗叙事研究。(2006年,已结题)
9.
湘潭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陌生化”与“新奇”诗论。(2006年,已结题)
科研成果
著作
一.专著
2.《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
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
二.参著
1.《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王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参著)。
2.《
文学理论导引》(季水河主编),
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参著)。
3.《
西方文论关键词》(赵一凡主编),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参著)。
4.《文化现代性与美学问题》(周宪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参著)。
三.译著
1.尼采:《权力意志》,
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译著)。
2.培根:《论人生》,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译著)。
论文
一.CSSCI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34篇)
2012年
1.《从诗学的审美诉求到批判的社会规划:马尔库塞对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批判》,《俄罗斯文艺》2012年第2期。 2.《艺术的自主性》,《外国文学》2012年第2期(湘潭大学认定二类期刊)。 3.《当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及其原因》,《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1.《文化社会学:学科抑或理论浮现》,《思想战线》2011年第6期。
2.《边界游离中的知识建构:新世纪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检讨》,《
聊城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 3.《时尚、眼球与名牌的追逐: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求是学刊》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11年第7期全文转载)。 4.《语言的牢笼及其突围:詹姆逊的形式主义美学解读》,《
文学评论丛刊》201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11年第6期全文转载)。 2010年1.《俄国形式主义之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反思与检讨》,《
江苏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12期转载)
2.《生态学视域下的中国新时期报告文学》,《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第3期。
3.《文化悲剧与现代性货币》,《湖南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4.《距离》,《外国文学》2010年第2期。
5.《从康德到鲍德里亚:基于“审美距离”的多维解读》,《求是学刊》2010年第2期。
6.《文化社会学:文艺理论研究的新范式》,《湘潭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7.《政治与情感的复调变奏:毛泽东“鲁迅论”的悖论》,《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第2期。
2009年
1.《模仿与再现新读》,《
云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2.《陌生化与非亚里士多德式戏剧:布莱希特对亚里士多德式戏剧的批判与超越》,《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3.《陌生化重读:俄国形式主义的反思与检讨》,《
当代外国文学》2009年第3期。
4.《现代性、游戏与审美:齐美尔的游戏理论解读》,《东方丛刊》2009年第3期。
5.《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湘潭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9年第三期摘载)。
6.《齐美尔的现代性批判路径》,《
社会理论论丛》2009年,总第4辑。
2008年
1.《文化社会学视域下的齐美尔货币哲学思想解读》,《
云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2.《齐美尔现代性美学批判》,《湘潭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3.《跨越边界,填平鸿沟: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种思考》,《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第3期(《中国美术馆》2008年第4期摘载)。
4.《距离的生成与消隐: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
当代外国文学》2008年第3期。
5.《审美幻象抑或审美救赎:阿多诺艺术自主性的悖论》,《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
6.《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齐美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8第12辑(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9年第7期全文转载)。
7.《陌生化诗学的价值维度建构》,《
文学评论丛刊》2008年第11卷第1期。
8.《文化社会学视域中的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2008年第1期全文转载)。
2003年-2007年
1.《距离:现代主义的一种思考》,《
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2.《悖论中的张力美》,《俄罗斯文艺》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摘载)。
3.《陌生化》,《外国文学》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
4.《齐美尔距离的现代性解读》,《
河北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5.《齐美尔论现代性体验中的冒险》,《
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
6.《取消前在性》,《
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全文转载)。
二.部分其他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52篇)
2012年
1.《五四启蒙话语的反思与批判》,《
聊城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2.《循着齐美尔的思想轨迹:时尚及其审美意义建构》,《社科文库·人文》,全国
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官网2012年1月5日。 3.《波希米亚精神的产生及其内涵解读》,《
艺术设计研究》2012年第1期。4.《〈讲话〉与20世纪中国文论》,《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1期。 2011年1.《〈迷途〉之“迷”在何方》,《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2.《从〈新华日报〉重大节庆报导看党报影响力的创新建构》,《传媒观察》2011年第9期。(中文核心)
3.《〈讲话〉与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文论》,《君子莲》2011年第3期。
4.《毛泽东文艺美学研究的新开拓》,《中国文化报》2011年8月4日。
5.《文学文本与政治文本的对话:鲁迅与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对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摘载)。
2010年
1.《童年的影像记忆:谈谈“80后”的集体怀旧情结》,《中国政协报》2010年10月25日。
2.《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文艺报》2010年10月15日。
3.《当下文学与图像关系的学理思考》,《文艺报》2010年8月3日。
4.《意识形态的突围:阿尔都塞对布莱希特的批判与超越》,《马列文化研究》第15辑,2010年9月,
湘潭大学出版社。
5.《意识形态的崇高主体》,《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
6.《主体性的缺席与在场:模仿与再现对读》,《外国语文》2010年第2期(CSSCI扩展版)。
7.《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溯源》,《
聊城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8.《意识形态诗学的主体向度》,《武陵学刊》2010年第3期。
9.《政治巨人与文化巨人的情感桥梁:毛泽东的鲁迅情结解读》,《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10.《政治文化视野下小说创作的批判性反思》,《理论与创作》2010年第1期(CSSCI扩展版)。
2009年
1.《传媒时代的文化转型与知识分子的角色转变》,《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
2.《边界位移中的知识建构与反思:60年文艺学的发展走向》,《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4期(中文核心)
3.《山寨文化解读:兼及文艺学研究的文化社会学路径》,《理论与创作》2009年第3期(中文核心)。
4.《陌生化与语言的牢笼:詹姆逊对俄国形式主义的批判与超越》,《探求》2009年第3期。
5.《风格与距离:齐美尔艺术思想解读》,《
聊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006年-2008年
1.《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当代文学认同话语建构》,《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2.《齐美尔艺术形式的现代性解读》,《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6期(中文核心)。
3.《齐美尔艺术距离的现代性解读》,《艺术百家》2008年第1期。(中文核心)
4.《文化社会学视域下和谐美》,《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5期。(中文核心)
5.《陌生化与非人化》,《
聊城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6.《奥尔特加与艺术的非人化》,《文景》2006年第12期。
7.《现代生活的中断与救赎》,《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
8.《货币与现代生活风格》,《文景》2006年第7期。
9.《时尚的文化社会学思考》,《文景》2006年第4期。
2003年-2005年
1.《“陌生化”与“新奇”》,《
文学评论丛刊》,第8卷第2期,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中文核心)
2.《现代性视域下的艺术自律》,《艺术百家》2005年第3期。(中文核心期刊)
3.《弗莱神话理论的文化学解读》,《英语研究》2005年第2期。 4.《〈挪威的森林〉中的“性”与“死亡”》,《学术前沿》2004年第4期。 5.《西方陌生化诗学纵读》,《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6.《论艺术创作中的缺失性体验》,《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7.《说韵》,澳洲《汉声》2003年第9、10期。8.《诗学话语中的陌生化》,《天中学刊》2003年第3期。
9.《陌生与熟悉》,《钦洲师专学报》2003年第1期。
10.《论“韵”的流变与内涵》,《株洲师专学报》2002年第4期。
11.《论文学性与陌生化》,《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三.教改论文(均为独撰或第一作者,共4篇)
1.《文艺学研究范式的新变》,《质量的风(二)》,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1.《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8期。2.《〈美学〉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1辑,
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
3.《〈文学理论〉课程改革与优化的思考》,《高等教育研究》第2辑,
湘潭大学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