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胜刚,1965年4月生,湖南常德人,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厦门大学金融学博士后。现为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物经历
学术兼职
湖南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湖南大学智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湖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经济学部主任
湖南大学校友会副会长
湖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
社会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评审委员会委员
教育部高等金融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融学年会常务理事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国际金融管理与信用管理
教授课程
出版图书
学术成果
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批准号12&ZD05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1AZD026):社会诚信制度建设与维护
市场经济秩序研究
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11AG008):艺术品交易方式及制度设计研究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1073047):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技术、建设标准与实现机制研究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70773038):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反洗钱大额与
可疑资金交易甄别技术与方法研究
6、国家社科基金(批准号07BJY166):加强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关系的微观基础研究
7、国家社科基金(批准号04BJL051):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反洗钱监管网络问题研究
8、国家社科基金(批准号02BJL04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外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9、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
美国次贷危机与中国的金融安全管理
10、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基于神经经济学的中国投资者行为特征研究
代表著作
1、杨胜刚,比较金融制度:全球视角(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2、杨胜刚、姚小义,国际金融(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
3、杨胜刚、姚小义,外汇交易理论与实务(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4、杨胜刚,湖南省信用环境评价,
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5、MichaelConnolly(美)、杨胜刚,国际金融管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6、杨胜刚,国际金融理论前沿,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杨胜刚,台湾金融发展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杨胜刚,资本外逃与中国的对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杨胜刚,台湾金融制度变迁与发展,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代表论文
1、LeiMing,ShenggangYang,ChengCheng(2016),Thedoublenatureofthepriceofgold—Aquantitative
analysisbasedonEnsembleEmpiricalModeDecomposition,ResourcesPolicy(SSCI),No.3
2、MinWang,ShenggangYang,LiyuanWu(2016),ImprovedCommunityMiningMethodBasedonLFM
andEAGLE,ComputerScienceandInformationSystems(SCI),No.2
3、LiuruiDeng,ShenggangYang(2016),PricingStrategiesintheRemanufacturingMarketfortheUncertain
MarketSizeintheSecondPeriod,JournalofAppliedMathematics(SCI),No.4
4、ZhuoTan,ShenggangYang(2012),NeutralizationinChina:EvidencefromtheBalancesheetofthe
People’sBankofChina(SSCI),JournalofEconomicPolicyReform,No.4
5、LiuruiDeng,ShenggangYang,ZongyiHu GreyPredictionofOscillatingDataBasedonEmpiri
-calModelDecompositionandModi?edSavitzky-Golay.TheJournalofGreySystem(SCI),No.4
6、KeChen,ChengChengandShenggangYang(2011),AreChina sSovereignCreditRatings
Underestimated?JournalofEconomicPolicyReform(SSCI),No.1
7、ShenggangYang,LaiWei(2010),Detectingmoneylaunderingusingfilteringtechniques:a
multiple-criteriaindex,JournalofEconomicPolicyReform(SSCI),No.2
8、ZhuoTan,ShenggangYangandHongZhu(2008),China'sImplicitDemandforForeignReserves:
NeutralizationandtheRiseinReserves,JournalofEconomicPolicyReform(SSCI),No.2
9、ShenggangYang,TianyiWangandShuncaiJiang(2007),AnInsightintotheHighReturnstoIPO’sof
China’sA-Shares,JournalofEconomicPolicyReform(SSCI),No.4
10、明雷、杨胜刚(2016),基于投资犹豫的欧式期权定价模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第6期
11、杨胜刚、李帅来、周思达(2014),未确知测度模型在艺术品定价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
践,第7期
12、杨胜刚、朱红(2007),中部塌陷、金融弱化与中部崛起的金融支持,经济研究,第5期
13、陈琼、杨胜刚(2009),REITs发展的国际经验与中国的路径选择,金融研究,第9期
14、杨胜刚、何靖、曾翼(2007),反洗钱中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博弈与委托代理问题研究,金融研究,第1期
15、杨胜刚、胡海波(2006),不对称信息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问题与对策,金融研究,第1期
16、杨胜刚、何靖(2004),反洗钱领域大额与
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的经济学分析,金融研究,第10期
17、杨胜刚、成程、张磊(2012),基于或有权益法的中国主权信用风险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12
期
18、成程、陈珂、杨胜刚(2011),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是否被低估?,国际金融研究,第9期
19、杨胜刚、龙张红、陈珂(2008),基于双基准和多风险制度的中国
外汇储备币种结构配置研究,
国际金融研究,第12期
20、杨胜刚、汪琛德(2006),全球股指期货与期权市场发展的动向及启示,国际金融研究,第11期
21、杨胜刚、何靖(2004),腐败与货币危机的实证研究,国际金融研究,第6期
荣誉奖励
综合类
1、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013)
4、宝钢优秀教师奖(2008)
5、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
7、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
8、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2003)
9、全国优秀教师(2001)
教学类
1、湖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
2、国家级教学名师(2009)
3、湖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
4、湖南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一等奖(2008)
5、湖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2006)
6、国家级精品课程(2004)
科研类
1、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
2、湖南省第十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10)
3、湖南省第九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8)
4、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优秀成果二等奖(2008)
5、湖南省第二届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5)
6、湖南省第七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2004)
7、湖南省首届社科基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2)
8、湖南省第六届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2002)
9、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2001)
工作成就
他多次放弃校外优越生活条件的机会,始终坚持在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中奉献青春年华,立志于将“读好书、教好人、写好文”作为人生的追求和乐趣。他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之中,超负荷承担教学任务,2000年以来累计完成教学工作量超过1600课时。
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致力于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之中,使学生能通过课堂学习系统了解本专业的前沿信息。此外,他每年都会配合学校的素质教育活动,为全校师生开设学术讲座,普及金融学知识,深受学生欢迎。2002年他荣获“全国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类)三等奖”,2003年荣获“湖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2004年荣获“湖南大学教学标兵”光荣称号,2009年获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13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
在教学方法上,他善于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不断探索专业课教学的新方法。目前,他已经主编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国际金融学》、全国统编教材《
外汇理论与交易原理》、研究生教材《
比较金融制度》等高水平教材。
他坚持围绕如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国际化金融人才展开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他以湖南大学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目标,主持了湖南省“十五”重点教改项目、湖南大学“十五”重大教改项目,努力探索开放条件下金融学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他在承担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潜心于学术研究,2000年以来,先后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2项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课题十余项;出版专著7部;在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先后荣获省部级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并在2005年荣获“湖南大学科研标兵”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