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唐代柳宗元创作的记叙文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创作的记叙文。文章赞美了广西桂林的美丽风光,记叙了裴中丞在訾家洲作亭的经过和登临訾家洲亭观览桂林山水的特殊感受,并把修建园林建筑与庆贺朝廷平定淮蔡的胜利联系起来,热情而不露痕迹地赞颂了裴中丞的行事。文章笔触细腻,重点突出,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作品原文
桂州1裴中丞2作訾家洲3亭记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夸奇竞秀,咸不相让,遍行天下者,惟是得之。
桂州多灵山,发地峭坚,林立四野。署之左曰漓水4,水之中曰訾氏之洲。凡峤南5之山川,达于海上,于是毕出,而古今莫能知。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莅兹邦6,都督二十七州事。盗遁奸革,德惠敷施。期年政成,而富且庶。当天子平淮夷,定河朔,告于诸侯,公既施庆于下,乃合僚吏,登兹以嬉。观望悠长,悼前之遗。于是厚货居氓,移民于闲壤。伐恶木,刜7奥草,前指后画,心舒目行。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万山面内,重江8束隘,联岚含辉,旋视其宜。常所未睹,倏然互见,以为飞舞奔走,与游者偕来。乃经工化材,考极相方。南为燕亭,延宇垂阿9,步檐10更衣,周若一舍。北有崇轩,以临千里。左浮飞阁,右列闲馆。比舟为梁,与波升降。苞漓山11,涵龙宫12,昔之所大,蓄在亭内。日出扶桑13,云飞苍梧14。海霞岛雾,来助游物。其隙则抗月槛于回溪,出风榭于篁中。昼极其美,又益以夜,列星下布,颢气15回合,邃然万变,若与安期、羡门16接于物外。则凡名观游于天下者,有不屈伏退让以推高是亭者乎?
既成以燕,欢极而贺,咸曰:昔之遗胜概者,必于深山穷谷,人罕能至,而好事者后得以为己功。未有直治城,挟阛阓17,车舆步骑,朝过夕视,讫千百年,莫或异顾,一旦得之,遂出于他邦,虽物辩口,莫能举其上者。然则人之心目,其果有辽绝特殊而不可至者耶?盖非桂山之灵,不足以瑰18观;非是州之旷,不足以极视;非公之鉴,不能以独得。噫!造物者之设是久矣,而尽之于今,余其可以无藉19乎?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大凡以观赏游览而著称于一代的名胜,不过局限在一个地方,有的能够旁及周围,就被认为是特别突出的了。至于不必远道跋涉,不必登高临险,山环水抱,四面风景一样优美,争奇竟秀,各不相让,遍行天下而无处能比的景观,只有这里能称得上。
桂州有许多钟灵毓秀的山,拔地而起,峭然耸立,遍布郊野。州衙左边有条漓江,江中有一片陆地叫做訾家洲。大凡岭南的山川,直通大海的,都在这里出现了,但古往今来没有人知道。元和十二年,御史中丞裴公来到桂州,总管二十七州的军政大事。从此盗贼遁迹,奸邪扫清,德行惠政,遍施于民,到任一年,政教有成,人民富庶。当时正值天子平定淮夷、河朔的叛乱,告喻天下百官,裴公为表示庆贺,便聚集同僚属吏,登上訾家洲游玩。他四处观望了很久,深为这里的风光以前为人所忽略而遗憾。于是他付给洲上的居民很多钱,让他们搬到别的空地上去住,然后伐掉恶木,砍光荒草,前前后后指挥谋划,使这里的景色变得赏心悦目。面对美景,人们忽然像飘浮在空中,腾云驾雾,凌虚驭气。这里群山环抱,两江相缠,山岚江雾,隐含光辉,环视四周,处处宜人,平常所未看到的景致,突然都出现在眼前,好像是飞舞着、奔跑着,同游览的人一同来到。于是裴公经营建筑工具,筹集材料,考察方位,确定施工方案。在南面建起一座燕亭,伸展的屋字,下垂的屋檐,走廊、更衣室相连,四周仿佛是一所房屋。北面建起一座高轩,用来登临、眺望远方。左边浮起飞阁,右边列着闲馆。在江面上排列小舟联成桥梁,随波起伏。视野包含着漓山,涵容着龙宫,往日以为很大的东西,现在仿佛都藏在亭中。太阳从东方升起,云烟向西方飞去,海上的霞光,岛上的雾气,都来增添景致。在这些景物的空隙之处,则有月槛耸立在曲折的溪流之间,风榭显露在幽静的竹林之内。白天的风光已经够美了,又加上夜晚另有一番景象。群星密布,白茫茫的雾气四面笼罩,深远莫测,瞬息万变,人们好像和安期、羡门一起超脱于尘世之外。那么,凡是以观游而著称于天下的,还有不折服、不退让、不推崇这座亭子的吗?
亭子落成,大开酒宴,酣畅至极,人们纷纷致贺。大家都说:以往被人所忽略的名胜,必定藏在深山幽谷、人迹罕至之处,好事者后来发现了它们,就当作自己的功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处胜景,面对着州城,靠近市区,车马行人早晚经过,干百年过去了,也没有谁对它另眼相看,一旦被发现,就高出其他地方,即使有人博览万物、能言善辩,也不能举出超过它的名胜。既然这样,那么人的心机眼光,果真有深远独到、非常特殊、旁人所不可及的吗?若无桂山的灵秀,就不能有此奇伟的景观;若无这訾家洲的空旷,就不能极目远望;若无裴公的眼光就不会有此独到的发现。唉,造物主设置这个洲已很久了,而它现在才尽显妙处,我怎么能不加以记叙呢?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御史中丞裴行立到桂林任桂州刺史兼桂管观察使。他曾在訾家州修筑亭阔,营建风景。当时作者任柳州刺史,应裴行立之邀为他写了这篇亭记。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文章首段简述对于“以观游名于一代者”的看法,以领起下文,为裴中丞的出场预作张本。首句即开门见山,提出对于所谓名著一代的游览家的看法:他们不过观览了某处景物的某个方面,或者再旁及周围的一些景色,就以为自己发现了特别优异的名胜。倘若有人不涉远、不登高,就能发现山水环抱、四面风致如一、竞奇斗秀、各不相让、遍行天下而不败的景观,唯有这样的游览家,才能算得上真正获得了美景。
第二段,记叙裴中丞发现訾家洲并目造亭的经过,以及此处的优胜景观。第二段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与文题中的“訾家洲”相扣,先是由远及近地状写此洲的地理位置,然后插叙一笔:大凡两广的山水,通达于大海之上的,全都出现于桂州一带,其中有许多是古往今来人们所不知道的。这个插叙并非闲笔,而是以“古今莫能知”反衬下文裴氏“观望悠久,悼前之遗”观赏眼光的独到。第二层意思,写经过裴氏整修后訾家洲的新貌以及建于洲上的燕亭崇轩的壮观景象。这不仅是第二段的主骨部分,也是同文题全面相扣的重要笔墨。“忽焉如飘浮上腾,以临云气”,人们看到这番景致忽然产生出一种飘浮升空之感,犹如腾云驾雾一般。这里,群山环抱,重江相扼,山气江雾,氤氲含辉,放眼环视,景致宜人,一些平常未曾看到的景物,忽然一下子都看到了,使人以为它仿佛是飞舞着、奔跑着,同游人一起来到此地的。这些描绘,不仅形象生动,而且极富动感。“飘浮上腾”“飞舞奔走”等句,自然如此;就连“以临云气”的“临”字,“重江束隘”的“束”字,细加玩味,也是动感顿生的。接下去,步入正题,写訾家洲亭的建造:于是筹集建筑材料,考虑确定施工方案。南面建造一座游亭,屋宇相接,步廊连着更衣室,仿佛结成一个整体。北面建造一座高阁,用来登临极目远眺。它的左右两边修造飞阁、闲馆。在江面上联船为桥,随波起伏。这里,视野之内,包容着漓山,涵盖着龙宫,仿佛往昔以为大的东西,都蓄蕴在游亭之中。这是极言该亭四周环境的寥阔广大。这里,朝阳从东方升起,云朵向西方飞去,无论海上的彩霞,岛上的水雾,都一齐来为这里增添景致。在这些景物的空闲处,则藏月槛于曲折的溪流之间,显风榭于竹丛之中。白天景色固然极美,夜晚则别增一番风韵。灯火犹如群星降列地面,白茫茫一片雾气把这里的一切重重包围起来,瞬息万变,仿佛要同古代的仙人安旗、羡门,一起超脱于尘世之外。这是把天、地、人、神融会到一起加以描绘,给人以如入仙境之感。这段最后一句:大凡著名于天下的游览胜地,难道能有不屈从、不退让、不推崇此亭的吗?这是一个反诘句,无需回答,作者以此句为这段作结,显得水到渠成,十分有力,因为作者在前面的描写中,已经给这句的答案储势蓄能,作够了铺垫。
第三段,借用道贺者之口讲述建造此亭的意义,以与第一段相呼应。作者以“既成以燕,欢极而贺”起首,引出贺者的颂辞:往昔的未被发现的名胜之地,必定是处在深山狭谷、人迹罕到的地方,倘有好事者后来发现了它,便以为自己有功;而没有这样的名胜;它地处官署所在地,靠近城门,车马行人朝夕过往,过去了千百年,都没能引起人们另眼相看,一旦被发现,就高出于其他地方,虽然有人博物强辩,也不能列举出比它再好的名胜。不是桂山的灵秀,不足以壮观;不是訾家洲的旷阔,不足以极目远望;不是裴公的明鉴,不能独自发现这里的独妙。最后,作者感叹道:造物主之造设此洲已经好久了,直到今天它才得以尽其效能,必须用笔墨记叙。这段贺辞,先是纵笔写去,放得很开,然后才以三个整齐的排偶句作结,归到颂扬裴公之鉴上来。就是这三句,也是前两句储势,后一句归旨。这段文字,乍一看去,仿佛仅此一句才是扣题之笔,其实句句都与题旨紧密相关。
作者选取訾家洲亭的成建始末为行文线索,这是一条佳径——一头连着裴中丞的政德治绩,一头连着山水胜景。桂州多灵山,訾家洲旷阔,裴中丞执掌邦洲,政清民安,凡此地利人和,作者糅和以记,读来便不觉生硬。訾家洲亭是裴中丞清整闲壤弃地而建成,故文章笔墨,重在叙记裴中丞化荒弃之地为丽景奇境。 全文遣辞丰丽,气象浩荡,尤其是描绘訾家洲亭的部分,显示了作者体物深切、摹刻精细的艺术特色。
名家点评
【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地之胜固奇峭,文亦称之。
【清】孙琮《山晓阁唐宋八大家选·柳柳州集》:一篇前后俱以游观,只在目前,自相呼应,创为奇论。妙在中间叙洲叙亭处,偏说出许多崇山复岭,重江大泽,迪带其外,飞阁层轩,风榭月槛,特峙于中,日出云飞,霞笼雾罩,出没其际。便见得虽在目前,自具无限名胜,令人倾倒不置也。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柳州诸记是真美,故皆如画出。此是妆点虚景,若乏生气。
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年)中进士,贞元十四年(798年)考取博学宏词科,先后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韩愈皆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同列入“唐宋八大家”中。有《河东先生集》。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