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东区隶属于河北省张家口市,位于张家口市东半部,东至宣化区,南至高新科技开发区,西隔清水河与桥西区相邻,北至崇礼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总面积391.8平方千米。区政府驻桥东区胜利中路31号。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桥东区常住人口为279616人。2020年,桥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6.3亿元,增长6.2%。2023年,桥东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6525万元,比上年增长5.1%。
历史沿革
1601年,在张家口堡东南清水河上,明镇守都督梁秀、义民刘宇、郝时瑁等捐建通桥,开始有桥东、桥西之称。
1931年,桥东属
万全县第六区管理,以街为名设十三镇;
1939年,张家口设市,桥东建制为第一区;
1945年,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桥东改设一、二两个区
1949年2月,张家口市将区改为区公所,桥东设一、二两个区公所;
1949年3月张家口市调整区划,桥东一、二两个区公所合并为一区区公所;
1955年2月,根据
张家口市人民政府[1955]第一号指示,张家口市第一区人民政府改名为张家口第一区人民委员会。同年10月根据市委指示,以清水河为界一区改名为桥东区;
1960年3月,张家口市人民委员会行文撤消茶坊区建制,将茶坊区所辖榆林、老鸦庄、沙岭子三个
人民公社划归桥东区领导,桥东成大区;
1961年5月,张家口市内行政区域缩小,桥东区撤消,原辖区改设东安、花园两个区,同时将老鸦庄、沙岭子、榆林3个农村公社划回茶坊区。
1963年3月,市撤消东安、花园两个区,合并为桥东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0年2月14日,根据张市发[1990]9号文件决定,将原茶坊区所辖的老鸦庄乡、姚家庄乡、口里东窑子村(东窑子乡)和南站街道、马路东街道划归桥东区管辖。
2004年,将老鸦庄镇、姚家庄镇和马路东街道、南站街道划归高新科技开发区。桥东区有5个街道(含口里东窑子村)。
2008年6月,将原宣化县大仓盖镇的人头山村划归桥东区管辖。
2016年1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河北省调整张家口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6〕5号):撤销宣化县,将原宣化县的
大仓盖镇、
东望山乡划归张家口市桥东区管辖。
区划详情
2023年,桥东区辖5个街道2镇1乡:胜利路街道、
红旗楼街道、
工业路街道、
五一路街道、
花园街街道,姚家庄镇、大仓盖镇、东望山乡,区政府驻桥东区胜利中路31号。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桥东区位于张家口市区的东半部,因在
清水河东侧而得名。位于北纬40°12'~40°48',东经114°52'~115°31'ˊ之间。南面与高新区接壤,西隔清水河与桥西区相望,区境东西宽约五公里,南北长约九公里,桥东区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平缓倾斜,地势平坦。总面积391.8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1、气候特征
桥东区气候特征是属温带
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少雨,春季多风沙,秋季秋高气爽。由于该区境内北部、西部为浅山区,西部为市区腹地,形成东高西低地形落差,加上地面性质差异大,以城市效应为主的小气候特征也很显著。
2、温度
桥东区年平均气温在摄氏7℃~8℃之间,秋季平均气温摄氏8.9℃,冬季平均气温摄氏–6.5℃,1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8.3℃,7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23.7℃极端最高温度为摄氏40.9°(1955年7月24日),极端最低温度为摄氏–26.2°(1954年12月29日)。
3、日照
年日照小时为2821.6小时,
日照百分率为64%。太阳高度角:夏至为72°39′,冬至为25°47′,受太阳照射时间冬至为9小时零6分钟,夏至为15小时零8分钟。年总辐射量在140千卡/平方厘米·年左右。
4、积温
桥东区积温,0℃以上积温3600℃左右,5℃以上积温3450℃左右,10℃以上积温3200℃左右,15℃以上积温2600℃左右。
5、霜期
全年无霜期144天,轻霜冻初日9月25日,终日5月15日;重霜冻初日10月10日,终日4月24日。
6、降水
年平均降水量为403.6毫米,最大值为648毫米(1955年),最小值228.1毫米(1984年)。其中70%的降雨量集中在6、7、8月份,而7、8月份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春季降水量为50~60毫米,夏季降水量280毫米左右,秋季降水量60~70毫米,冬季降水量5~10毫米。
7、风力
受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边缘地理位置影响,桥东区处在多风地带,年平均大风日可达22.7天以上,风向以西北风和东南风为主,冬季多西北风,夏季多东南风。平均风速每秒2.5米左右。由于气候干燥,地表土壤含水少,刮风时常伴有扬尘、沙尘天气现象。
地形地貌
桥东区位于张家口市东半部,全区地势南北长、东西窄,呈鱼形不规则长条形状,由东北向西南倾斜。西半部属大清河冲击型一、二级阶地,东半部属燕山余脉渐缓堆积地形,呈缓坦渐降,地表坡度较大,百分之三到四。地面距海拔560米~800米。
桥东区处于中朝准地台上的活动地带,震旦亚界的局部地槽,燕山沉陷带亚段。主要属中生代侏罗白垩系。地层岩性为出露棕褐色粘土、亚粘土与黄褐色沙土河流冲击区间或杂有砾石,土层较厚,含有较丰水肥,造成适于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生长的土壤基础。
水文
一、地表水
桥东区境内有清水河、东沙河、王家寨河、盘长河四条河流。清水河境内全长19公里,东沙河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王家寨河全长7.8公里;盘长河发源于崇礼区南部,境内全长23.5公里,是贯穿桥东区域内最长的河流。
1、清水河(据万全县志记载亦称通桥河),俗称大清河。该河属
永定河水系,发源于崇礼区。据
水经注记载:“宁川水源出独石口西马尼图岭西南太平庄之东北”,向西南流至张家口北约70公里,有西沟、东沟二水自西北、东北两向来会正沟之水于大境门北汇合,再向南流经汉卿桥(现称解放桥)、通桥(现称清河桥)、京绥铁路桥(现称东方红桥),经高庙、老鸦庄及宣化所属村等注入洋河。晴天流水潺潺,雨天洪峰狂泻,洪水时水质浑浊富含有机质,灌溉尤佳,故河水流经村庄多开渠引水,使受浇灌的田园肥沃。市区境内全长19公里,是划分桥东、桥西两区的界河,年平均流量3.8立方米/秒。在沙岭子镇西南,入永定河水系的洋河。因天气干旱降水偏少,另外相应增加农田灌溉和企业用水的加大,径流量呈现日渐缩小态势,又由于沿岸企业、居民未经处理将废水排入河道,使得水质污染严重。
2、东沙河,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东北4.25公里处。发源于东山(人头山)流经市区至宁远堡与洋河汇合。该河属季节性雨洪河,流域面积12.6平方公里。正常年雨洪的最大流量65立方米/秒左右。相传因该河清代在张家口堡的东面沙石河,故得名东沙河。
3、七里山渠,位于区政府驻地6.3公里处,该渠北起清水河,南至宣化区梅家营,北段流经市区,全长23公里。
二、地下水
因高原山地和山间盆地的特点,地下含水层分布不均匀,难有大面积含水层形成,原有地下水存量不多,加上企业开采使用自备水取用地下水过量,致地下水位明显下降。自然涌出的泉眼全部干涸。年动态降水补给,因干旱年份偏多,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充,开采量逐年下降。而且市区企业、居民所排污水、垃圾直接、间接加重了地下水资源的污染程度。
山脉
1、鱼儿山
鱼儿山,又称东高山。顶峰高度1243.5米,低谷807米,位于城区东北部,距桥东区政府所在地7公里处。地处北纬40°49′~40°50′,东经114°52′~114°53′。海拔861.9米,面积4000平方米,状似菱形,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因山腰有沙石一条,雨后状若游鱼,故名鱼儿山,又取天下太平之意称太平山。
2、东太平山
东太平山,位于城区东部距桥东区政府7.75公里处,地处北纬40°49′~40°50′,东经114°52′~114°53′。海拔896米。面积5000平方米。系阴山热察支脉的分支,由西北向东南走向。因在市区东面,故名东山。据《察哈尔省通》记载:东太平山亦称东高山。
3、东山
东山,位于城区距桥东区政府驻地东南4.15公里处,地处北纬40°47′~40°48′,东经114°53′~114°54′。该山最高为海拔896米。因座落于张家口市区以东而得名。
4、骆驼山
骆驼山,位于红旗楼街道办事处驻地东北0.6公里处,地处北纬40°47′~40°48′,东经114°53′~114°55′,海拔885.6米,面积2800平方米,因山形状似骆驼,故而得名。
5、东沙河
东沙河(亦称长甸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东南4.25公里处,首端地处北纬40°48′,东经114°53′,末端地处北纬40°46′,东经114°53′。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长4.5公里,宽5米,深3米,沙石基底,季节性泥沙水质河流。
6、大虎林沟
大虎林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北偏东5.8公里处,首端处北纬40°50′,东经114°53′,末端处北纬40°50′,东经114°53′。东西走向。长0.25公里,宽20米,深5.6米。沙石基底,东起该沟顶端,西止七里山渠。相传沟内树木较多,林中有虎,故得名虎林沟,又因沟较大,俗称“大虎林沟”。
7、一虎林沟
一虎林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北偏东6.25公里处,首端处北纬40°53′,东经114°53′,末端处北纬40°50′,东经114°53′。东西走向,长0.28公里,宽13米,深5.6米,属沙石基底。东起该沟顶端,西止七里山渠。为虎林沟派生名称,从北向南排列一虎林沟。
8、二虎林沟
二虎林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西北偏东6.25公里处,首端处北纬40°50′,东经114°53′,末端处于北纬40°50′,东经114°53′。东西走向,长0.25公里,宽20米,深4.7米。沙石基底,东起该沟顶端,西止七里山渠,为虎林沟派生名称,从北向南排列称二虎林沟。
9、五郎庙沟
五郎庙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东北偏北4.78公里处,首端北纬40°49′,东经114°53′,末端北纬40°49′,东经114°53′。东北至西南走向。长365米,宽20米,深3.9米。沙石基底,东北起该沟顶端,西南止鱼儿山路后街。相传在宋代时,鱼儿山、水泉沟、东窑子三处各建有一座五郞庙,此沟因流经鱼儿山五郞庙旁,故而得名。
10、车道沟
车道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东北5.01公里处,首端北纬40°49′,东经114°52′,末端北纬40°49′,东经114°53′。东北至西南走向,长0.7公里,宽20米,深8.7米。沙石基底,东北起自沟的顶端,西南止于鱼儿山后街。因此沟有蛇出没,得名蛇道沟,又因当地方言将蛇音读为“车”音,俗称“车道沟”。
11、磨石沟
磨石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东北偏南5.32公里处,首端北纬40°49′,东经114°54′,末端北纬40°49′,东经114°54′。东北至西南走向,长0.7公里,宽40米,深6.8米。沙石基底,东北起沟的顶端,西南止陵园路(现林园路)。该沟的石头可制作磨石,得名磨石沟。
12、峰天沟
峰天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北偏东5.25公里,首端北纬40°49′,东经114°54′,末端北纬40°49′,东经114°54′。南北走向,长0.5公里,宽30米,深6米。沙石基底,北起沟顶端南止口里东窑子村。
13、水泉沟
水泉沟,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东北方向4.3公里,首端北纬40°49′,东经114°54′,末端北纬40°49′,东经114°53′。东西走向,长1.3公里,宽15米,深1米。沙石基底,原有一泉眼常年流水,近几年因开采地下水原因,泉眼干涸。现为季节性河流,东起东山,西止东沙河。相传早年间沟内泉水孱孱流出而得名。
14、七里山渠
七里山渠,位于桥东区政府驻地6.3公里处,首端北纬40°48′,东经114°54′,末端北纬40°46′,东经114°53′。南北走向,在市区内长8.78公里,宽4米,深3米。沙石基底,1958年由人工开凿而成。该渠北起东太平山脚下的清水河,南至宣化区梅家营,北段流经市区,全长23公里,因该渠沿七里山开凿故此得名。1958年郭沫若同志来张参观时,为之题词:“七里山渠”,今题字碑立于大渠中段遗址旁(2008年该渠废弃)。
人口
截至2017年末,桥东区总户数为82967户,户籍人口为218989人,其中:城镇人口206699人,乡村人口12290人,总人口男女性别比为97。全年出生人口2039人,出生率8.58‰;死亡人口689人,死亡率2.9‰,自然增长人数1350人,自然增长率5.6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桥东区常住人口为279616人。
政治
桥东区委书记:庄炳强
区长:杜京
交通运输
桥东区东南距首都
北京180公里,西距煤都
大同150公里,距
呼和浩特380公里。
京张铁路和
京包铁路纵贯全区,是京西北的交通枢纽。城区南接京张高速公路、
丹拉高速公路,西邻
张石高速公路2010年,桥东区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交通路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土壤
境内土壤分区,因处于褐土与栗钙土两个地带土壤类型过渡地段,土类剖面不具典型性,大致可分为东部山坡地以栗钙土居多,西南部以淡栗钙土土性土较多,西部河漫滩、洪积扇洼地为草甸土。
自然植被
自然植被有苇、拉草、荆棘、沙棘、莠草、沙莲等,粹。林木有松、柏、杨、柳、榆、槐为主。
粮食作物主要有玉米、高粱、谷子、黍子及豆类等。
动物资源
桥东区的动物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丘陵灌木草丛地区,多为小型兽类和鸟类,伤人猛兽类早已经绝迹。而与人伴生类小型动物日渐增多。主要有獾、狍、刺猬、啮齿动物有野兔、蝙蝠、黄鼠、褐家鼠等。鸟类有鹰、鹞、啄木鸟、野鸽、喜鹊、乌鸦、燕子、麻雀、石鸡等。爬虫有壁虎、晰蜴等。水生及两栖类有鲫鱼、泥鳅、青蛙、蟾蜍等。虫类有蜴、蛇、蝎、蚁、蜻蜓、天牛、蝗、蝼蛄、蝈蝈、蜘蛛、蚊、蝇、跳蚤、蚯蚓等。另外,家养宠物如:狗、猫等小动物日渐兴起。
经济
综述
截至2017年,桥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9992万元,比上年增长9.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17万元,同比下降0.4%;第二产业增加值794429万元,同比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921645万元,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26:46.68:53.06变化为0.23:46.19:53.58。
2017年,桥东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357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466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0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2017年,桥东区全部财政收入累计完成618316万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32615万元,同比增长7.3%。其中,消费税累计完成276627万元,同比增长13.71%;增值税累计完成151756万元,同比增长28.91%;企业所得税累计完成73556万元,同比增长0.1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2946万元,同比增长2.75%。
2017年,桥东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705元,比上年增长9.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77元,比上年增长10.8%。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6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数3711户。
2017年,桥东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98894万元,同比增长6%,其中:城乡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78337万元,同比下降2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420557万元,同比增长24%。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758万元,同比下降96.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394万元,同比下降84.1%。
2020年,桥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06.3亿元,增长6.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社会消费品总额增长0.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770元,增长4.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4.1亿元,同比增长6.8%。
202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6525万元,比上年增长5.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7675万元,同比增长6.4%;第二产业增加值919268万元,同比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1479582万元,增长6.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7:41.7:57.6变化为0.7:38.0:61.2。
第一产业
2017年,桥东区实有耕地面积1385公顷。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63公顷,粮食总产量5094吨,全年蔬菜播种面积117公顷,蔬菜总产量5451吨,农药使用量3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按折纯法计算)257吨。年末果园面积73公顷,园林水果总产量1871吨。生猪出栏95百头,羊出栏80百头,活家禽出栏131百只,生牛奶总产量1294吨,禽蛋总产量495吨。全区生猪存栏71百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猪6百头,牛存栏12百头,羊存栏45百头,活家禽存331栏百只。
第二产业
2017年,桥东区规模以上工业共14家,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77195万元,同比增长5.2%;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345660万元,同比增长7.2%,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750394万元,同比增长4.1%;重工业完成产值595266万元,同比增长11.4%,轻、重工业比重为55.76:44.24;产品销售率为9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320466万元,同比增长2.9%;实现利税455107万元,同比增长1.38%,其中实现利润12055万元,同比下降24.58%;亏损企业4家,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88万元,同比减亏577万元。
2017年,桥东区共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14家,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3866。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357014.5万元,同比增长38.09%。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9%。
第三产业
2017年,桥东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实现822259.8万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50787万元,同比下降7.2%,占全部的18.3%;限额以下企业实现零售额671472.8万元,同比增长15.9%,占全部的81.7%。
2017年,桥东区完成引进市外到位资金33亿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28亿元)的118%;完成区外到位资金4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36亿元)的111%;海关统计我区完成进出口共计1463万美元,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1450万美元)的101%。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7年,桥东区共有幼儿园25所,在园幼儿5433人。普通小学19所,招生2782人,在校生18637人,毕业生2791人;初中5所,招生2947人,在校生8332人,毕业生3021人。
文化事业
到2010年底,在文化方面,辖区内有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及现代传媒机构,多种媒介多种方式向社会传达新闻报道、政策方针、时事等信息。图书大厦及大型商业超市都设有图书专柜,提供从专业到儿童读物的各种书籍。在工作之余,中、老年居民自愿聚焦在花园、路口绿地旁,参加歌咏、秧歌、跳舞、体育煅练等活动。
医疗卫生
到2017年底,辖区内共有卫生机构41个;其中综合医院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4个。卫生机构共有床位2520张,其中综合医院1979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82张。全区卫生技术人员达到278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97人,注册护士899人。
美食特产
美食
在坝上草原喝着马奶酒、吃着烤全羊,会让你误以为已置身辽阔的蒙古草原。烤全羊又叫全羊宴它是蒙古族最古老而隆重的一种宴席,一般只在接待高级贵宾时摆设。蒙古人吃整的传统主要是取其完整、齐全之意,表示为对客人全心全意。
刚出锅的熏肉红紫紫、颤巍巍、亮光光的肉皮上冒着晶莹的小油泡,皮烂肉嫩,喷香可口,用之做盘凉菜,上面撒些绿油油的韭菜,看上去就象一件巧夺天工的精美工艺品。
莜面吃法颇多,风味各有千秋。可以加工成窝窝、鱼鱼、储格、拿糕、饺饺、块垒、丸丸、馄饨、拨面、山药扁鱼子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饼、煮鱼、炒面、糊糊、燕麦片、方便面等,不仅成为当地人的一种主要食品,而且是出口外销的名牌产品。
怀安城的豆腐皮,薄如纸张,筋似皮条,色美味香,价廉物美。用豆腐皮做的各种冷、热、荤、素菜,其味道之香,真是名不虚传。
特产
张家口的“山药(土豆)、莜面、大皮袄”作为当地有名的土特产,被当地人称为“三件宝”,居家过日子谁也离不开它们。几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它们的美丽传说。
传说很早以前,地初分南北,天刚分凉热。百兽之王猛虎神就冲上天宫凌霄宝殿,向玉皇大帝哭诉:“北国不种粮菜,靠猎取百兽为食,再这样下去,我的部下就会被杀光,我这兽中之王也当不成了。请玉帝大发慈悲,救救我们兽类吧!”这时
百鸟之王—凤凰神也来找玉帝告状:“北方百姓无粮食充饥,成天捕杀我们禽类,请玉帝速想良策,拯救我等。”玉皇大帝和太白金星一商量,传出法旨:召百粮之王—谷神上天。谷神来到灵霄殿见过玉帝。玉帝说:“百粮王,为什么你们不到北方生长?”谷神答道:“禀告玉帝,北方天寒地冷,我们去过几次,没等成熟结籽,就被秋霜打死了。”玉帝说:“传我的旨意,如有愿去北方生长的作物,我赐他晚种早熟,还可喝酒长毛抵挡风寒。”谷神回到百粮府,召集本族聚会,传了玉帝的法旨。问:“众位兄弟,哪位愿意领旨前去北方安家落户,帮北方百姓战胜饥饿,避免让大部分禽兽惨遭屠杀。”谷神连问几遍,就见身着绿灰色衣装的莜麦挺身而出,说:“我愿意前往!”就这样,莜麦成了张家口以北地区的特产,这里的人们也就吃上了香味可口的莜面食品。
据说,农民播种莜麦时,要用烧酒浸拌籽种,莜麦粒上长有很多绒毛,就是当年玉皇大帝下旨封给它抵挡风寒的办法。
山药(土豆)
早年间,四海统一,天下太平,邻国都向我国进贡献宝。有一个北方国家不服气,想捉弄中国人,就献来五车山药蛋。当时宫廷中煮熟一尝,味道不错,只是吃了肚子不舒服;国王就降旨,把这些山药发放到塞外,救济黎民百姓。百姓们吃了后,肚里难受,就用山药蛋打发乞丐;乞丐们也不愿吃,可不吃又受饿,吃上受不了。张家口的乞丐头目就编了段顺口溜,让弟兄们要饭时吟唱:“大娘大娘给点饭,千万别给山药蛋,蒸不熟煮不烂,吃到肚里闹麻烦。”
虽然乞丐们不想吃山药蛋,可是饿极了,还得吃。轻的肚里不好受,重的还丧了命。一天,乞丐头中毒后,被折磨得死去活来。他手下的兄弟四处寻医问药,也无济于事。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婆婆给送来一袋青白色药物。乞丐头喝了些药水后,病就好多了。那老婆婆还告诉乞丐们:“这药是青湖产的大青盐,在煮山药时,放些盐块,味道又香,又不会肚子不舒服。”说罢,老婆婆一跺脚,乘风升到半空中,变成了观音菩萨的模样。乞丐头目忙带乞丐们向空中磕头,叩谢观音菩萨的救命之恩。
打那以后,张家口一带的人们就敢吃山药蛋了。因为山药适应北方生长,成熟期短,耐旱,产量又高,从此,这一带就大面积种起了山药。
大皮袄
很早以前,人们不会泡制羊皮,更不会缝制皮袄,只是用整块兽皮围在腰间,来挡风遮羞。因兽皮板结僵硬,不能裁缝。围上既不好看,又不舒服。张家口西北水母宫的娘娘庙里,住着一对靠讨饭为生的弟兄。一天哥儿俩讨回一罐小米稀粥,放在火上加热。那讨饭罐一挨明火,底子裂缝掉了下来。哥俩肚子里还空着,就解下老大腰间围着的羊皮,把稀粥包了起来。两人晚上没吃完,就包好,准备再吃。等第二天打开羊皮一看,里面的稀粥发霉变酸了。哥俩怕吃了得病,就把酸稀粥倒了。可那羊皮不能再用来围腰,就扔在一边。老二见哥哥没的穿,心里很过意不去,就用小刀把羊皮粘的稀粥和粘东西一点一点的刮了个干净。然后用水母宫的清泉水漂洗过后晒在了太阳底下。谁知晒干后,那块羊皮变得柔软、洁白。弟兄俩喜出望外,用这块皮子缝了件短袄,老大穿了出去,美观大方,紧身合体。谁见了都喜欢求他弟兄二人帮助人拾掇羊皮。那对儿讨饭吃的弟兄,也不用再沿街串巷讨饭了。借了几个钱,买了两口大缸,用小米汤在缸里发酵,做起了专门泡制羊皮的行当。从此,弟兄俩就成了塞上第一代制革艺匠。裁缝们用泡制过的兽皮,缝制成各式漂亮实用的皮袄,这就使张家口又有了一宝—大皮袄。
旅游景点
京张铁路是民族复兴的印记,工业记忆是桥东区文脉延续的重要组成部分。110多年前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纵贯桥东区南北,张家口火车北站坐落于此。桥东区作为张家口近代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摇篮,见证了张家口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桥东区长城文化、古堡文化等军事防御文化氛围浓厚,羊房堡、青边口、常峪口古长城原貌依然清晰可见。长城古堡村落文化如雄武军城一葛峪堡、塞外长城一青边口、空心敌楼一威远台更是精彩纷呈。桥东区红色文化厚重,为张家口党的基层组织诞生地、工人群众组织发源地、长城以北地区革命活动中心,张家口在党史研究上被誉为“第二延安”。
城区绿化覆盖率高,建成公园游园4个,社区公园17个,森林覆盖率达到26.7%。在城市核心区建成占地168亩的张家口工业文化主题公园,是兼具生态性、文化性、工程性和艺术性的全市最大的工业文化带状城市公园。常峪口水库碧绿清秀,波光山影,明大将军常遇春更为其增添了人文色彩。
位于桥东区德胜街45号,是冯玉祥在张家口的故居。1924年北京政变后,冯玉祥携夫人李德全曾住在这里,期间,曾多次派人来这里活动,李大钊、宣侠父等都来这里工作过。1932年冯玉祥再次来到这里居住,并发起和组织了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陵园占地约15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
革命烈士纪念塔、骨灰堂、牌坊等。纪念塔高31米,塔身正面有“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纪念塔正厅内安放着一尊一米多高的银质革命烈士纪念鼎。在墙壁上记录了在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
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6703名烈士的英名。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陵园路,1951年落成,是为纪念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
获奖荣誉
2020年5月13日,河北省体育局《河北省体育局关于2019-2020雪季冰雪运动示范县(市、区)评审结果的公示》公示为“河北省2019-2020雪季冰雪运动示范县(市、区)”。
2020年12月,被授予“第二届“河北省文明城区”称号。
2021年1月18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命名为“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