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martial arts such as Shadow-boxing,Swordplay,atc),又叫功夫(Kung fu),是以打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的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第一批
第二批
04、山东省博山区、
东明县、单县、台儿庄区、
莱州市06、山西省太谷县
08、四川省江津市、江岫市
第三批
07、重庆市奉节县
17、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
18、江苏省徐州市
19、河南省社旗县
20、吉林省四平市
21、贵州省清镇市
22、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
发展历程
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指导,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支持,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的“2011中国城市榜之中华武术之旅”武术之乡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沧州、河南省的温县与登封市从全国88个“武术之乡”中脱颖而出,喜获“最中国武术之乡”荣誉称号。
据悉,“2011中国城市榜之中华武术之旅”活动,是国际在线多语种网站联合打造的全球网民互动活动,涵盖了中国“武术之乡”评选和外籍“武术之星”选拔活动。
其中,“武术之乡”评选活动使用12个文种联合展示推介中国的武术名乡,吸引了10余家境外媒体参与报道。自启动以来,经历了武术之乡报送、武术之乡地方采访、专家投票及网络投票阶段,最终共获得全球网友近154.3万张投票,并评选出包括沧州市在内的三个“最中国武术之乡”。
在整个投票活动中,境外网民投票数量占66.6%,充分显示了中国武术文化在海外网友心中的巨大魅力。活动主办方将于10月中下旬在北京举办2011中华武术之旅“最中国武术之乡”颁奖典礼。
赛事活动
第十三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
为期3天的2016年全国武术之乡
武术套路比赛
徐州市奥体中心开赛。本届比赛有98个代表队,1600多名武林高手,在自选、规定、传统、对练、集体、展示等六大项目上展开角逐。
第十四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
第十五届全国武术之乡套路比赛
第十五届全国武术之乡套路比赛在
菏泽演武楼举行。来自27个省、市、自治区100个“武术之乡”代表队的领队、教练员、运动员共计1700余人,齐聚菏泽切磋竞技,大展中国武术魅力。
第十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
第十六届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套路比赛在
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
陈家沟落下帷幕。在本届比赛中,129种拳术悉数亮相,来自全国97个武术之乡的代表队、1600余名运动员同台竞技。
主要简介
河北沧州
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于清,至乾隆时,武术
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有“武术之乡”之誉。[8]
沧州武术拳种流派众多,特色鲜明,源起或流传于沧州的有八极、劈挂、六合、燕青(
迷踪)、明堂、太祖、功力、螳螂、等52种,占中国拳种的40%。沧州武术既有大开大合的勇猛气势,又有推拨擒拿的绝技巧招,讲究实战,具有钢猛剽悍、力度丰满、长短兼备、朴中寓鲜的风格特点。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8]
明清武科,对沧州武术发展亦有促进。此时武举人、进士达1800余人。1918年(民国七年),直隶督军曹锟为扩充其势力,在沧招募武士数十名到其武术营任教或当兵。[8]
1949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视中华武术为优秀
民族文化遗产,纳入民族体育项目。自1953 年11月,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以后,王子平、佟忠义、王金声等被选入赴京表演团,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毅、贺龙等国家领导人表演。
1960年,王子平及其女儿王菊蓉随周恩来总理率领之国家代表团访问缅甸。同时,沧州武术运动员在沧州各级武术比赛及省和全国武术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奖。[8]
“
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武林人士某些原因受到冲击,一些拳谱和历史文物被销毁,沧州武术发展暂时受挫,而习武之风始终未息,有些佼佼者即功成于此刻。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沧州武术再次振兴。地、市及各县相继建立武术协会,建立、恢复、充实业余体校武术队,配备领导和教练人员,增添武术训练设施。一些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编排武术操,民办武术馆社。
同时,地、市、县每年举办武术比赛。沧州武术运动员参加省和国家级比赛,多次名列榜首,有些被选入省和国家武术组织或高等院校。沧州武林人士,还有的担任省和国家武术组织领导职务,有的为武术教授或高级教练。在沧州境内,习武者数十万人,沧州“武术之乡”名声再振,1985年,河北省体委正式命名。[8]
在中国国内,邀沧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和派员来沧考察和习艺者,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数百年来,沧州武林精英荟萃,豪侠云集,名人辈出,为抵抗列强侵凌,驱寇保国,传德授艺,沧州城乡“拳涛滚滚,武健泱泱”,更有名师高手在中华武术史上留下华章,爱国武术家霍元甲首创精武会,沧籍国民党陆军上将张之江力倡强种救国,出任中央国术馆长,沧籍拳师任教者达52人,千斤王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武林志士佟忠义嫉恶如仇辞官为民,还有丁发祥、王正谊(大刀王五)、李凤山(燕子李三)等名师豪杰,既为沧州武林赢得威名,又为御侮镇邪、弘扬国威、光大中华武术做出突出贡献,被誉为武林师表和民族骄傲。近年来,一代中青年武师活跃国内外武坛,王志海、郭贵增、刘连峻、苗晓兰、石同鼎、常玉刚等接连在国内外顶级赛场摘金夺银,时中秀、齐保卫等武术教育家德艺双馨,王晓楠、井芳、崔文娟、李蒙蒙等后起之秀不断书写沧州武术新的光荣。
河北
沧州武术节在1989年10月中旬创办首届,以后每年金秋季节举办一届,至2003年已举办了七届。沧州武术节是全国举办武术节最早,而且经验最丰富,比赛表演项目最多的一个群众性武术节日,在海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简介
沧州武林,根深叶茂;沧州
武杰,名扬八方;
沧州武术,遍及华夏,远涉亚、欧、美、非一些国家和地区。沧州“武术之乡”之誉,宏扬中外。
习武史
沧州人民,自古以淳朴、刚直、勤劳、勇敢著称。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强悍之
武风,历年久远,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明,盛
于清,至乾隆时,武术之乡已形成,至清末,则声扬海外。
今沧州“武术之乡”,含
沧州市所辖县、市。历史上人民为了反对封建盘剥和压榨,沧州民间武风益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沧州武术得以复兴与发展。
自古
燕国至明清,多代王朝建都于幽燕,沧州乃畿辅重地,为历代兵家必争。据史籍载,自桓公二十二年(664)桓公援燕山戎以来,各朝各代均有多次战争发生于沧州一带。频繁之战事,民遭涂炭,民生维艰,故须掌握攻防格斗之技方能自救图存。沧州,古有“远恶郡州”之称,明时有“小梁山”之号,可见沧州武风之盛和武术之发展,与特定地理环境关系甚密。
古之沧州,沿渤海方圆百余里,均系芦荡荒滩,人烟稀少,既是犯军发配之地,又是叛将蔽身良所。明清时,一些受朝廷缉拿之叛将,寻沧州民众强悍喜武之俗以蔽其身。他等隐姓埋名,化装僧道游侠,传艺维生。
沧州,地处“九河下梢”,土地瘠薄,旱、涝、虫灾不时降监。正常年景,许多人家糠菜半年粮。重灾之年,流浪乞讨,卖儿鬻女者不鲜。民谣云:“抛弃黄口儿,一乳恩情尽;但恨生不辰,莫怨父母忍。”许多壮丁,以贩盐维生,而官府缉拿甚严。民求生不得,必然反抗,反抗则必习武事。乾隆《沧州志》载:“沧邑俗劲武尚气力,轻生死,自古以气节著闻。承平之世,家给人足,趾高气扬,泱泱乎表海之雄风。一旦有事,披肝胆,出死力,以捍卫乡间,虽捐弃顶踵而不恤,”说明了沧州人民自古就尚义
任侠。
京杭大运河纵穿沧境,京济、京大要道贯通南北。沧州、
泊头、莫州、河间、
献县均为南北水旱交通要冲,为京、津、冀、鲁、豫商品流通必经之地或商品集散中心,亦为官府巨富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才可立足。清末,“
镖不喊沧州”,已为南北镖行同遵之常规。
沧州系多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原因,汉与满、蒙古、回等少数民族曾发生过隔膜与误解,但不快之事,逐渐融洽。民族之间的不快,促武术发展;民族融洽,又相互交流技艺,更推动武术之发展。
唐建科举制,延续多代。至明中期,建武乡试、武会试之制,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才行废止。明清武科,对 沧州武术发展亦有促进。此时
武举人、进士达1800余人。民国七年(1918),直隶督军
曹锟为扩充其势力,在沧招募武士数十名到其武术营任教或当兵。此举,对沧州武术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民国十七年(1928),沧籍国民军陆军上将
张之江任中央国术馆馆长,大力提倡强身御海,强种救国,沧州入馆任教或深造者近百人。同时,省、县建国术馆或民众教育馆,倡导武术,“八式房”遍及沧境城乡,习武者甚众。 沧 州武林人士,一向注重内外交流。来沧授艺者,热情款待。又有不少人周游祖国南北,或设镖局,或任镖师,或于民间教徒,或入军旅授艺,或寻师放友学技,或参加擂台比武。
霍殿阁被清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聘为武师;
王正谊助谭嗣同变法声震京城;王子平屡胜外国大力士于擂台之上;马凤图、
马英图传艺于西北五省、区;佟存、
佟忠义、张占魁、
孙文勃、杨积善、刘振山、
张殿奎、吴秀峰、卢振铎、贾耀亭等授徒不下数万,遍及十余省、市。同时,又能吸取各地武技精华,充实沧州武林。因而,沧州武林门类和独立之拳械技艺愈加丰富,许多拳械套路,经过提炼、改进、创新,独具沧州特色。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视
中华武术为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纳入民族体育项目,沧州武术得到复兴。自1953年11月,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以后,王子平、佟忠义、
王金声等被选入赴京表演团,在
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
朱德、陈毅、
贺龙等国家领导人表演,受很高评价。1956年,毛泽东主席接见。1960年,王子平及其女儿
王菊蓉随周恩来总理率领之国家代表团访问缅甸。同时,沧州武术运动员在沧州各级武术比赛及省和全国武术比赛中多人多次获奖,对沧州武术之再兴,均具巨大推动力。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些武林人士某些原因受到冲击,一些拳谱和历史文物被销毁,沧州武术发展暂时受挫,而习武之风始终未息,有些佼佼者即功成于此刻。1979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沧州武术再次振兴。地、市及各县相继建立武术协会,建立、恢复、充实业余体校武术队,配备领导和教练人员,增添武术训练设施。一些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编排
武术操,民办武术馆、社,如雨后春笋,迅速蓬勃发展。同时,地、市、县每年举办武术比赛,鼓励先进,扩大传播和交流。1983年,全面进行传统武术挖掘整理的工作,获得丰收。从而,传统武术得以继承和发扬,国家规定套路得以广泛传播。沧州武术运动员参加省和国家级比赛,多次名列榜首,有些被选入省和国家武术组织或高等院校。沧州武林人士,还有的担任省和国家武术组织领导职务,有的为武术教授或高级教练。在沧州境内,习武者数十万人,沧州“武术之乡”名声再振,1985年,河北省体委正式命名。
武术类别
沧州武术,一向被称为“开放型”。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沧州武术,不仅愈来愈受国人喜爱,亦愈来愈受国际重视。在国内,邀沧籍武师前去授艺讲学和派员来沧考察和习艺者,涉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沧州武林门类及独立之拳、械,除失传者外,计50余种,有八极、秘宗、功力、太祖、通臂、劈挂、唐拳、螳螂、昆仑、飞虎、太平、八盘掌、地躺、
青萍剑、昆吾剑、
闯王刀、疯魔棍、二郎、苗刀、
燕青,形意、戳脚、翻子、少林、埋伏、花拳、勉张、短拳、阴手枪、
杨家枪、太极、八卦遍布各地。
沧州武术,流传年深,支系日繁,又在不断改进或创新,故虽一门类,而各支系套路多寡不一,拳械动作招式数量不一,演练速度亦不尽相同。但同一门者,其风格特点仍保留不变。
古典小说《
水浒传》中开封府八十万禁军教头
林冲蒙冤发配沧州的故事.沧州因施耐庵先生的一部《水浒》而名扬天下,但沧州也因一部《水浒》而被天下人误读了几百年。
外地朋友们知我是沧州人,总是说:沧州啊,知道,林冲发配的地方。要么就问:你们沧州是不是特别荒凉?要不林冲怎么会往那儿发配呢。
一座城市被误读,它的历史命运往往会因之而扭曲乃至改变。其实沧州的名气,万万不应是因为那位子虚乌有的林教头,它实在是京畿人文渊薮,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
河北邯郸峰峰矿区
简介
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工农交叉的新型工矿区,现有9个镇,148个行政村,全区总人口55万人,总面积353平方公里。武术是峰峰矿区群众极为喜爱的体育项目,民间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拳师遍及全区各镇村且武术门派繁多,尚武之风经久不衰。 [5]
习武规模
峰峰矿区有六合门24手、洪拳等当地群众经常习练的拳种。如今,从矿区市区到彭城、从体育中心到学校、从机关到农村、再到厂矿社区,到处都是群众舞枪弄剑的身影,武术之乡名不虚传。
峰峰矿区义井镇西王看村的柴森林被誉为中国擒拿名家,由他整理撰写的《金枪二十四法》获国家“雄狮奖”,出版论著有《
中国擒拿法》。还有现年76岁的张兴斌,本人酷爱练习太极拳和各种器械,发动群众习练太极拳上千人,为普及太极拳做出了大量工作,张兴斌在优酷网以网名“三义坡”上传矿区太极拳视屏,供全国网民交流。他自1984年起,在广场、公园、社区、机关、厂矿、学校传授太极拳,几十年从未间断。
山东菏泽
地理位置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与江苏、河南、安徽三省接壤,位于北纬34°39〃--35°53〃,东经114°48′--116°24′。辖牡丹区、
郓城、鄄城、曹县、
定陶区、成武、
单县、巨野、
东明七县二区和一个省级
经济开发区,2014年人口843.79万,面积12239平方千米。
历史
曹州。相传尧、舜、禹等著名氏族部落首领都曾在这一地区活动,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
孙膑、农学家
氾胜之、经济学家
刘晏、文学家
温子升等大批圣贤,都出生在这里,商汤时期的三朝元老伊尹、“商界鼻祖”范蠡经商、
刘邦登基称帝、
曹操成就霸业、
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境内仍保留着永丰塔、尧王墓、
蚩尤冢、陈王台、
范蠡湖、孙膑故里、
秦王洞、宋江故里等100多处名胜古迹。是我国著名的牡丹城、书画之乡、戏曲之乡和武术之乡。被称为“三乡一城”。
地区特产
曹州耿饼、沙土瓜子、柳编、牡丹、金堤大金蝉
习武规模
历史上曹州为
中原重镇,菏泽市人民历来
崇文尚武,人才辈出,清朝科举中
武状元2人,武进士30多人。流传的武术拳种如
梅花拳、洪拳、猴拳、少林拳、
太极拳等达39个之多。解放前菏泽各县大都建有国术馆。 建国后,优秀传统武术艺术得到了弘扬,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的武术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武术组织、社团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家、集体办、
民办公助、集体与个人联办、个人自办等形式,组建有各类武术及社团1828个,其中学员在百人以上的武术馆校36处,较有影响的宋江武术院、
曹州武术馆、
东明县东方武术学校等招生都在千人以上。单县、郓城、巨野、牡丹区 、鄄城等五县区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郓城宋江武术院、单县民族武术馆、东明东方武术学校被评为全国百处优秀武术馆(校);群众武术活动遍布城乡,全市有80%的乡镇,40%的行政村开展有武术健身活动,全市有30多万人参与武术运动,男女老幼习武者到处可见。 武术馆(校)办学水平逐渐提高,优秀人才成批涌现。 从菏泽走出较有影响的武术、体育明星有全国武术全能冠军
张玉萍、现代中国武状元
陈超、举重运动员
马文广和篮球健将
穆铁柱等。特别是郓城宋江武术院的武术舞蹈“狗娃闹春”闹响了全国,跳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还有 曾获得过
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 第一名的
薛飞。
河南登封
说明
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
中岳嵩山南麓,市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万亩,辖6乡6镇1个工业区3个办事处,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市总人口65万。
成绩
登封市是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登封市入选
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武术第一市候选世界纪录,创下新的世界之最。
习武规模
中岳
嵩山,历史悠久,自然景观雄起险要,森林景观异彩斑斓,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嵩山是文物之乡,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省级别13处地市级8处,县市级123处,文物珍品6700余件。有
禅宗祖庭少林寺,五岳中规模最大道教胜地
中岳庙,中国四大书院之一
嵩阳书院;有世界著名的天文科学建筑、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
观星台;有中国最古老的石阙汉代三阙。嵩山是武术之乡,
少林武术集南北派别之大成,融内外拳家之精华,历经千锤百炼,功法繁多,博大精深。嵩山地区有大小武馆50余所,在校习武学员达到2万余人,已连续举办七届
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嵩山地质构造世界独有,太古、之古、
古生,中生,新生五个
地质时期演变遗址共存,谓之“五世同堂”,被地质界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发源于嵩山少林寺的
少林功夫威震四海,在国内外武坛独树一帜。少林景区荣获国家首批
5A级旅游景区。
辽宁黑山
说明
黑山县是辽宁省锦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辽宁省西部,锦州市东北端。下辖2个街道办事处,16个镇,4个乡,1个国营农场,1个工业区,全县面积2436平方公里,总人口约64万人。主要的风景区有蛇盘山旅游区、
龙湾水库旅游区、
莲花湖影视基地等。黑山县获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全国畜牧业大县、东北设施农业生产大县、全省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第一县等殊荣。[1] 。
成绩
黑山县是省级
历史文化名城,是闻名中外的解放战争
辽沈战役之关键战役——
黑山阻击战的所在地,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连续多年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武术大赛,是省内唯一的代表队。近年来,黑山县在第八届全国武术大赛获第五名,第十届全国武术大赛男子拳术获一等奖,第十届全国武术大赛南拳获一等奖。
习武渊源
一代道教大师、武当宗师张三丰,是辽东懿州梁鱼务人,即今
辽宁省锦州市黑山姜屯镇土城子村,是中国全真派道教创始人张三丰的出生地,
张三丰祠就座落在风景秀丽的莲花湖畔。1983年4月11日,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李树基在《锦州日报》刊登了《张三丰其人》的文章,文中提到,张三丰先生自称“某乃懿州粮渔务人氏”。据历史学家吕振羽先生考证:辽东懿州(今黑山县姜屯镇土城子村附近),所以张三丰先生故里为辽宁省锦州市
黑山县姜屯真土城子村。 其后辽西区域文化研究会专家们在黑山召开了研讨会,进一步确认了张三丰于蒙定宗三年(1248年)四月初九生于粮渔务这一史实。 黑山县为了纪念武当祖师张三丰,先后修建了
张三丰祠和武林公园。
河南温县
温县隶属河南省焦作市,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临黄河,北依太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温县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区之一,县内存有仰韶文化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十多处。温县陈家沟更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祥地。
深厚底蕴
温县陈家沟与伏羲画卦台隔河相望,这里是太极文化的发源地,有着厚重的太极文化积淀。17世纪中期,河南省温县陈家沟村人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创编出一套新拳法——太极拳。19世纪后,产生杨式、和式、武式、吴式、孙式等
太极拳流派。20世纪60年代,陈家沟传人建立了50多所太极拳学校和家庭武馆,使太极拳得以更为广泛而迅速的传播。太极拳已经推广到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独特活动
数百年来,太极拳圣地陈家沟名人辈出,不但使太极拳这种独特拳术得以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武坛留下光辉的一页,而且把太极拳活动推向了全世界。 2000年5月,
中国武术协会启动太极拳健康月活动,决定将每年的5月定为太极拳月;同年7月,
国际武术联合会执委会支持中国的太极拳月活动,并将5月定为
世界太极拳月;2001年3月,中国武术协会、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
为满足海内外太极拳爱好者的需要,温县县委、县政府在陈家沟村内原有遗址基础上,斥资兴建陈家沟景区。陈家沟景区主要由太极拳祖祠、陈氏祖林、东大沟造拳处、陈照丕纪念园、杨露禅学拳处和大皂角树习拳处等景点组成。陈家沟的绝世武功和遍布全村具有很高价值的建筑、雕塑、石刻、壁画、书法艺术,都深深吸引着海内外太极拳习练者前来寻根祭祖、参观游览。
发展潜力
改革开放以来,陈家沟尚武之风得以恢复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名闻遐迩的太极拳师,他们往来于世界各大洲 ,传播太极拳文化,在不同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小小的豫北平原小村,成了世界各国太极拳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2006年5月20日,太极拳被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公布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7月,陈家沟被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并建立“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2007年8月,陈家沟被中国武术协会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2008年9月,中国政府推荐太极拳申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太极拳影响的激增,使得陈家沟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
广东佛山
佛山是闻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南派武术的主要发源地。明初,佛山武术已相当普及。清末民初,佛山武术流派纷呈,涌现出一批有国际影响的武术名家和武术组织,并通过各种途径走向世界,世界上广泛流行的蔡李佛拳、洪拳、咏春拳等不少拳种和流派其根都在佛山,著名武术大师黄飞鸿,咏春宗师梁赞、叶问,影视武打明星李小龙等祖籍及师承亦在佛山。2004年,佛山被授予“武术之城”称号。
湖北黄梅
黄梅自古以来崇尚武术,习武风气浓厚,多次在两年一届的武术之乡比赛中获得金牌。2002年,
国家体育总局命名黄梅县为“全国武术之乡”。
武风浓厚
这几年来,黄梅武术运动空前普及,全县经考核审批的武术馆校有13所,在校学生达6000余人,先后向上级体校输送武术人才400多人。全县519个村已建武术队262个,涌现出大河镇赵家畈村、濯港镇柳名家村、蔡山镇曹坝村、杉木乡文沟村等一批以练武闻名的村落;职工业余武术代表队就有80多个;有近20万人经常参加以武术为主的体育健身运动,基本形成了学校、农村、机关、企业、社区近十万市民争习武的可喜局面。
有较好的群众武术基础,该县武术活动高潮迭起,每年都要在节庆期间举行较大规模武术比赛活动。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黄梅县为“全国武术之乡”。
武术健身运动的普及促进了该县青少年体育竞技水平的提升。近几年来,该县先后向省队输送运动员18人,其中太极拳运动员周菁、跆传道运动员周佳、散打运动员潘天顺等人屡次在国内、洲际大赛中斩金夺银。由此,该县荣获“省十运会竞技体育贡献奖”、“全省体育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岳家拳
黄梅是岳家拳的发源地。800多年前,南宋名将岳飞,曾率领岳家军驰骋在黄梅战场。其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后来隐居黄梅,繁衍生息,死后归葬于黄梅县苦竹乡养马岭“老树坡”上。他们在黄梅期间演练的岳家拳广泛流传于黄梅民间,扎根于群众之中,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过去看过一些拳师练岳氏连拳、岳氏散拳。而在挖掘中,看到黄梅、广济、蕲春等县的岳家拳与此不同。岳家拳短小质朴、桩沉、步稳、带气发声,技击实用。当地老拳师一致声称此拳为岳飞所传。
为了弄清岳家拳的源流,湖北省挖掘组会同黄冈地区挖掘组来到黄梅县通过查阅史书、翻看县志,走访当地群众和岳飞后裔。经查明:岳飞在抗金中,于鄂东一带活动频繁,时间较长。南宋赵构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二十八岁,任江淮招讨使时,长子岳云随父从征,两败李成,张用于黄梅。后走洪洲(今南昌)留岳云于黄梅。岳飞蒙难,四子岳震五子岳霆来黄梅,兄弟二人隐居大河之滨,后迁杨梅岭山区聂家大湾,改姓鄂。
在岳氏宅院、花园,放马的地方,当地群众均能历历指点加以讲述,岳震岳霆的墓地仍在附近山上“老树坡”。墓碑在
十年浩劫中被毁。这次掘挖中,我们深入农村,找到了岳飞后裔,并做了很多工作,看到了秘藏的《岳氏宗谱》,已传二十七代矣。
安徽亳州
简介
亳州市武术源远流长,是中华武术的发源地之一,民间习武之风甚浓。
民间武术在亳州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早在东汉时期,名医华佗创编“五禽戏”,唐宋时期道教名人陈抟始创“六合八法掌”,元末亳州回族阿訇创编“晰扬掌”。
亳州“五禽戏”“晰扬掌”“形意拳”“直攻拳”“姜家枪”“六合八法掌”等传统拳种和稀有拳种被编进《安徽省武术拳械录》。
在挖掘整理工作的“三献”阶段,亳州拳师献出自己的拳技,董文焕表演的五禽戏、颜勇表演的晰扬掌被省体委录像在全国武术遗产挖掘整理成果会上播放后,被国家体委选用,五禽戏、晰扬掌、六合八法掌被列入中国武术129个拳种之列。
至2000年,全市共有武术馆、校80多所,武术、散打教练300多名,裁判队伍40余人;2005年,亳州市武术协会成立,相继成立8个武术分会;2006年成功举办“汤都论剑”全国武术大赛,使传统武术得以发扬光大,新的武术套路不断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