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是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办高级中学,是江苏省重点中学、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常州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常州市国际理解示范学校、常州市教育装备示范校、常州市生态文明教育示范校、江苏省教师发展示范基地。
历史沿革
民国22年(1933年)8月,私立奔牛初级中学创建。
民国24年(1935年),更名为私立树人初级中学。
民国26年(1937年)冬,停办。
民国28年(1939年),复校。
民国31年(1942年)8月,罗墅湾丽江中学迁入奔牛树人中学旧址,更名为私立丽江初级中学。
民国35年(1946年)9月,恢复私立树人初级中学校名,设三个班级,学生187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学校由武进县人民政府接管。
1956年7月,改为公办学校,增设高中部,更名为江苏省武进县奔牛中学。
1960年(《武进县志》显示为1962年),被定为江苏省五年一贯制试点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遭到严重破坏。
1978年,恢复为武进县重点中学。
1980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
1984年,被确定为武进县体育(篮球)传统项目学校。
1985年,被确定为常州市体育(篮球)传统项目学校。
1992年11月,通过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验收。
1993年5月,被批准为江苏省合格重点中学。
1999年1月,更名为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
2000年4月,被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4年3月,转评为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2015年9月,搬迁新校区。
2021年,被评为常州市思政育人特色学校。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135471.7平方米,建筑面积89932.1平方米;有班级48个,在校生2605人,其中高一年级18个班级,学生989人,高二年级16个班级,学生858人,高三年级14个班级,学生758人。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220人,其中专任教师214人,专任教师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学历达标率为100%,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以上共4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9%,正高级教师3人,高级职称教师78人,中级职称教师83人,中高级教师总数161人,占专任教师75.2%;有省级特级教师3人、正高级教师3人、省级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市级特级教师后备人才2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5人、市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教学能手(教坛新秀13人)、区级骨干教师18人。
省级特级教师:仇定荣、朱俊、赵金华
中学正高级教师:仇定荣、朱俊、赵金华
省级特级教师后备人才:陆超群、祁红菊
市级学科带头人:王奕飞、王锁良、王东虎、郑玉娣、周娟近、朱卫东、刘高峰、顾晓春、张秀娟、宋军、冯刚
市级骨干教师:孙俊、周伟文、许春荣、翟建刚、王文元、何志文、李平、洪文林、纪晓平、严美、陈林、林珍、刘军彪、严建新、张瑞、张薇、周枫、顾慧艳、蒋亦、陆金
市级教学能手:戴艳萍、马杰、王法阳、陈丽萍、李娟芳、姜建亚
市级教坛新秀:贺凯雄、严俊、丁小刚、周滟、祁洁、周婷婷、赵邢翔
区级学科带头人:朱全妹、王亚光、袁荷琴、史素珍、黄伟文、戴亚军、周华伟、曲艳平、朱琴花、沈国英、周伯明、鄂道胜、田丰、祁文娟
区级骨干教师:沈亚平、蒋建民、樊金良、蔡剑波、陈建良、金江平、王龙明、林美仙、王芳、苏近娣、汤亚萍、裴泽宇、姚冬青、吴祥铭、周云花、陈益峰、钱丽、万姝玮
区级教学(教坛)能手:李嘉、陈娟、吕琪、孙熠菁、陆晨
区级教坛新秀:赵帆、夏凯
硬件设施
截至2022年4月,学校以教学区为中心,生活区和运动区两大区域围绕教学区展开布置,教学区设置底层架空的教学楼4栋,科技楼、信息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和752座会议中心各1栋,通过连廊将教学、实验、图书阅览、信息、活动等功能区连为一体;校前区设一栋行政办公楼,东区设置宿舍、食堂和便利店等生活辅助设施,西区设置体育馆、游泳馆和操场等运动场地。
截至2022年4月,学校配有音乐室6个、美术教室7个、舞蹈房2个,音乐室配置了音响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钢琴等,美术室有展示台、静物台、写生灯、石膏像、画板等教具。有物理标准实验室6个、化学标准实验室5个、生物标准实验室5个、历史专用教室1个、地理专用教室1个,有物理数字探究实验室1个、化学生物数字探究实验室1个、微生物实验室1个、组织培养室1个、生物学科教室1个,有仪器室、药品室(普通药品室、化学危险品室)、准备室、标本室,生物标本室内有不同生物标本320种,仪器按2人一组配备,教师演示实验仪器按每组2至4套配备。校内主干速率达1万Mbps,1000M交换到桌面,所有办公室、教室等场所都有网络终端。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图书馆建筑总面积2280多平方米,有开放式学生阅览室1个,座位数308个,电子阅览室2个,座位120个,教师阅览室2个,座位84个;采用一卡通图书管理系统,馆藏纸质图书144165册、电子图书40万册;学校每个教室均设置了班级图书角,在学校不同区域还设置了公共书架。有普通教室56间,总面积6400多平方米,每个教室配置了互动大屏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专用教室有智能录播教室1个、观摩教室2个、合班教室2个,录播教室能全程录制课堂教学过程;建有7个学生机房,共配有电脑403台。建有江苏省生命健康实践性课程基地,设有食品与环境检测中心、生物技术实践中心、生命健康体验中心。有机器视觉实验室、创客实验室、机器人设计实验室、木工制作室、车工制作室、钳工制作室、服装设计室等通用技术教室7个。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28000平方米的运动场一面,有400米标准田径运动场一面,外设8道400米塑胶跑道,内设置标准的人工草坪足球比赛场地,并建有一座遮阳看台,顶棚配有LED灯5只,塑胶跑道东侧设有篮球场8片、排球场4片、羽毛球场2片、网球场1片、综合器械健身区一片,学校建有5757平方米体育馆一栋,内有篮球馆1440平方米、乒乓室487平方米、舞蹈房393平方米、健身房384平方米、游泳馆1337平方米,还建有风雨运动场1067平方米。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建有学生公寓7幢,所有宿舍都安装有空调,每个宿舍都有一个独立卫生间,都设置了两个淋浴房,定时供应热水;学生公寓能够进行广播信号、网络信号的播放与控制,走道有实时网络监控。学校学生食堂建筑面积为6999.4平方米,可供3016人同时就餐,有食品原料存放间、加工操作间、供应间等,食堂就餐实行一卡通人脸识别系统,在学校消费可以直接用卡消费,另外学校里有银行消费查询充值终端,学生家长使用其为学生充值和查询消费记录。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截至2022年4月,近三年,学校学生每年获常州市“华英奖”和“常州托利多教育基金”的奖励20多人,被评为区、市级先进班集体等12个班级,被评为省、市、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和“常州市优秀共青团员等60多人;获全国省市区级以上奖项885人次,其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88人次,省级奖项294人次,市级奖项112人次,区级奖项99人次。
截至2022年4月,学校学生在2019年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获萌芽版块一等奖4人;2020年,学校学生入选江苏省科创后备人才计划1人;同年,学校学生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学校学生在江苏省金钥匙杯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多人;学校学生在常州市通用技术作品比赛中,获一等奖多人;学校学生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模型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学校学生在常州市机器人竞赛中,获一等奖2人;学校学生在常州市研究性学习比赛中,获一等奖多人。
截至2022年4月,近三年,学校学生在第34届武汉国际楚才作文大赛全国高中生总决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7人;学校学生在2020年全国高中数学联合竞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3人;学校学生在2021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赛区)中,获一等奖、二等奖7人;同年,学校学生在2021年西藏自治区作文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模拟政协社团连续3年参加常州市优秀社团展品活动,于2020年入围国赛,社团获全国优秀模拟政协社团称号,学生获个人获最佳领导力奖、最佳创意奖、最佳风采奖等多个奖项;学校银杏青年志愿者社团、成语解说团获2020年常州市志愿服务联盟优秀项目奖2项;学校成语文化解说社获2021年江苏省中学生社会实践优秀项目二等奖1项;学校机器人社团团员在新北区和常州市中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一等奖、二等奖多项。
教师成绩
截至2022年4月,近三年,学校教师在省级基本功或评优课比赛中获奖4人,在大市级基本功竞赛或评优课获一二等奖8人,学校教师在区级基本功竞赛或评优课获奖多项。
2017年,学校教师在江苏省高中体育评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同年,学校教师在江苏省信息技术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1人。2018年,学校教师在江苏省高中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1人;同年,学校教师在江苏省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中,获一等奖1人。2019年,学校教师在常州市健康教育评优课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
2020年,学校教师在江苏省高中物理教学研究基地学校优秀课评比中,获一等奖1人;同年,学校教师在常州市高中物理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潘雪梅老师获;同年,学校教师在常州市初高中音乐教师评优课比赛中,获二等奖1人。2021年,学校教师在江苏省高中物理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1人;同年,学校教师在常州市高中数学教师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学校教师在常州市高中英语教师评优课比赛中,获二等奖1人。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教师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文选》、编印《成语与智慧表达》等系列读本4册,《成语与艺术》等“成语+学科”研习丛书6册。2016年,获江苏省优秀校本课程评比一等奖1项;2017年,获常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19年,获“常州市第七届学校主动发展优秀项目一等奖”1项、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优秀实践案例评选三等奖气象。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省级在研课题8个、市级在研课题7个、区级在研课题11个,学校教师出版专著1本,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总计233篇(2019年79篇,2020年68篇,2021年86篇),获奖论文62篇,其中发表在核心期刊9篇。
所获荣誉
截至2022年4月,学校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西藏自治区“民族团结学校”、江苏省体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教育系统行风建设群众满意示范学校、常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常州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常州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常州市五四红旗团委等称号。
2024年1月,被命名为第十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承办江苏省内跨市、常州市级、新北区级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每年定期举行对外公开教育教学活动,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成果,与常州市内外、区域周边学校进行教学理论和实践交流;与
清华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体育学院、
常州工学院等高校建立并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与高校共同开展教改实践。近三年,学校与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江苏省横林高级中学、礼嘉中学、西夏墅中学、常州市二中、常州市田家炳中学等之间进行交流互动,西藏拉萨市北京中学、丹阳市第六高级中学、太仓市新区实验中学等到学校参观交流。2002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开始承担西藏地区高中生插班就读项目;2003年,江苏省教育厅批复同意学校与新西兰国立西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实验班,定名为“中新友好实验班”,由该校教师和外籍注册教师共同授课。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承办与参加“六校联谊活动”(
江苏省海门中学、
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
江苏省江阴高级中学、
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与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江苏省梁丰中学、江苏省海门中学等结成了友好学校,定期进行友好往来交流,多次组织教师到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江苏省天一中学、
常州市第一中学江苏省溧阳高级中学等学校观摩学习;学校与湟里高级中学、湟里初级中学中天实验学校、奔牛初级中学等五所学校组建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教育集团。学校主导承办由新北区政府和德国友好城市赫尔福德市政厅共同组织的中德学生交流项目,与江苏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常州市教育服务中心等合作使部分学生参加中国境外游学活动。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精神文化
厚德、笃行
释义:厚德:做人先立德。《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对于省奔中的学生来说,“厚德”就是要培养自己崇高思想品德,成就作为社会人的基本道德,这也是成人之本。从大处说,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从小处说,就是要热爱我们的母校,爱我们的师长,友爱同学。在行为上,讲文明礼貌,真诚守信,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弘毅:“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论语》,“弘”为宽广之意。“毅”是强忍、坚韧之意。成就事业需有执着的的信念和坚忍不拔的意志。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程颐认为:“弘而不毅,则无规矩而难立;毅而不弘,则隘陋而无居之”。“弘毅”不仅是一个人修身、成才和立业所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而且还与“任重道远”相联系,体现出学生对国家社会所应肩负的责任。
锐意进取
循循善诱
专心致志
《树人之歌》
(注:歌词暂无)
团结实干,不断超越
社团文化
截至2022年4月,学校有模拟政协社团、银杏青年志愿者、兰羽摄影社、岗拉梅朵艺术团、成语解说团等学生社团35个,开展了体育健康节、科技创新节、文化艺术节、十八岁成人仪式、百日宣誓大会等学生活动。
现任领导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