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瑞

甲壳动物学家

嘉瑞,甲壳动物学家。中国现代甲壳动物分类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发表甲壳动物新物种百余种。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了《华北蟹类志》,随后相继发表了一系列蟹类分类学论著。20世纪50年代后全面系统地开展了淡水桡足类和湖泊生物学的研究,主编《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对中国建立甲壳动物研究基地和标本收藏中心作出了重大贡献。

个人简介
沈嘉瑞,字天福。1902年3月4日生于浙江省嘉兴县一个家境贫寒的工人家庭,父母都是贫苦的农家子女,在抗战期间相继去世。沈嘉瑞靠着家庭微薄的收入,自己的劳动和刻苦努力于1922年毕业于浙江第二中学,1923年进入南京东南大学生物系。沈嘉瑞在家庭的影响下,生活作风一贯简朴,对人忠诚宽厚,富于同情心,主持正义,追求进步思想,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对科学事业对祖国满腔热忱。学习期间,他对生物学的每一门功课都是认真学习,详细记录,一丝不苟,特别是对胚胎学、解剖学的每一个细节从不疏漏。在他个人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精神下,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学士学位。1927年毕业后在厦门集美中学任生物学教员一年。
研究成果
研究中国甲壳动物分类学
1928年受聘于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开始了对中国甲壳动物分类学的研究。在类群繁多的甲壳动物中,与水产事业密切相关的蟹类吸引了他的注意,在中国长达18000余千米海岸线的辽阔海域里,究竟蕴藏着多少蟹类资源?这个问题使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在中国甲壳动物包括蟹类的研究领域内,几乎是一片空白,国内没有资料,国外更少报道。他只身一人,背上简单的采集工具和行装,在那崎岖不平的海岸边,除了少量的地段依靠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外,大部分是靠着双脚,踏遍了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去采集华北半岛沿海的蟹类标本,脚上的一双球鞋,常常陷入泥滩中,他便用麻绳将鞋绑在脚上,踩遍了泥滩、沙地、岩石岸,挖掘了数以千计的蟹洞,他的汗水换取了静生生物调查所收藏的第一批珍贵蟹类标本,约700余号,为无脊椎动物标本馆奠定了第一块坚固的基石。他夜以继日的整理研究这些标本,从清洗浸泡,到编号排列,全部自己动手,不仅根据标本绘制草图,并且亲自复墨制版,同时还要收集文献,打制卡片,鉴定种类,进行撰写。他希望早日为中国的甲壳动物研究,作出成绩,在国际上取得一定的地位。
承担生物调查所的行政管理工作
沈嘉瑞不仅担负着开创中国甲壳动物的重要课题,而且还承担整个生物调查所的行政管理工作,他以所为家,勤恳负责,身上随时挂着大串的钥匙,成为静生生物调查所的好管家。就在此期间,他完成了“华北蟹类志”,由于研究工作成绩卓著,很快便取得了中华基金会奖学金,于1932年前往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在著名胚胎学家麦克布来德博士(E.W.MacBride)的指导下进行甲壳动物形态学的研究。他对真软甲类的平衡器官作了比较研究,特别是对长尾类中的一些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记述。两年的攻读,于1934年获取了哲学博士学位。并受聘在伦敦博物馆和普列茅斯海洋生物研究室工作。研究了蟹类后期幼体发育及第二性征的变化。相继也研究了虾类的幼体发育,并发现幼体的变化对追溯十足甲壳类的系统发育是十分有力的佐证。
执教无脊椎动物学
1935年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执教无脊椎动物学。沈嘉瑞为人耿直,忠厚,热爱祖国,追求进步。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随校南迁到昆明,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办的西南联合大学以及云南大学任教。他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仍孜孜不倦地从事甲壳类研究,没有采集用品,就用火柴盒来代替。先后发表有关甲壳类论文多篇。
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北京大学动物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的教授职务,讲授无脊椎动物学,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7~1948年应英国科学理事会的邀请再次赴英访问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0年曾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一年。结业后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厦门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员兼室主任。1955年起,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无脊椎动物室主任,主要从事淡水生物学和挠足类以及蟹类的研究。
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致力推动动物所的工会工作。生前还曾任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水产学会常务理事兼海洋湖沼学会北京分会理事长。自1957年起,先后任“动物学报”、“动物分类学报”主编、“动物学杂志”主编及“中国动物志”编委等职。
个人简历
1902年3月4日 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县。
1918~1922年 浙江省立第二中学。
1922~1923年 在协和医学院预科学习。
1923~1927年 在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学习,并获学士学位。
1927~1928年 任集美学校教员。
1928~1932年 任静生生物调查所助理研究员。
1932~1934年 在英国伦敦大学研究院攻读,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4~1935年 在英国普列毛斯海洋生物研究室短期工作。
1935~1937年 任国立北京大学理学院教授。
1937~1946年 任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1947年 任北京大学理学院动物系教授。
1947~1950年 任北平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大学动物系,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
1952~1954年 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厦门海洋生物研究室研究员兼主任。
1954~1957年 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动物研究所无脊椎动物研究室研究员兼室主任。
1975年12月22日 在北京因病逝世。
出版图书
主要论著
英文著作
1、Shen C J. Description of new Isopoda, Dynoidea dentisinus, from the coast of North China. Bull. Fan mem. Insti. Biol., 1929, 1 (4): 65-78.
2、Shen C J. The Brachyura Crustacea of North China. Zoologis Sinica, 1932,9 (1): 1-300.
3、Shen C J.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tatocysts of Eumalacostr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Macrura. Proc. Zool. Soc. London, 1934, pt. 3, 533-557.
4、Shen C J.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Post-larval Development of the Shore Crab Carcinus maena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External Secondary Sexual characters. Proc. Zool. Soc. London, 1935, 1-33.
5、Shen C J. Additions to the Fauna of Brachyura Crustacea of North China. Contr. Inst.Zool., Nat. Acad. Peiping, 1936, 3 (3): 59-76.
6、Shen C J. Notes of the Family Hapalocarcinidae (Coral Infesting Crabs) with Descriptions of Two New Species. Hong Kong Naturalist Supplement, 1936, 5a; 21-26.
7、Shen C J. Notes on Collection of Swimming Crabs (Portunidae) from Singapore. Bull.Raf. Mus., Singapore, 1947, 13: 96-130.
8、Shen C J. The Larval Development of Some Peiping Caridea-Caridina (Atyidae), Plaemonetes and Palaemon (Palaemonidae). Fortieth Anniversary Papers of the Nat. Univer. Peiping, 1939, 169-201.
9、Shen C J. On the Collections of Crabs of South China. Bull. Fan Mem. Inst. Biol.,Zool. ser. 10z, 1940, 69-104.
10、Shen C J. The Brachyura Fauna of Hong Kong. J. Hong Kong Fisher. Resear. Stat,1940, 1 (2): 211-242.
11、Shen C J. On a Collection of Crabs from the Shantung Peninsula, with Notes on Some New and Rare Species. Contr. Inst. Zool., Nat. Acad. Peiping, 1946,4 (3): 105-118.
12、Shen C J. On Six Land and Freshwater Isopod Crustacea from Yunnan, China. Contr.Inst. Zool., Nat. Acad. Peiping, 1949, 5 (2): 49-66.
中文著作
13、沈嘉瑞.云南两种端足类(甲壳动物)的研究报告.动物学报,1954,6(1):15-22.
14、沈嘉瑞.江苏奉贤近海甲壳动物的研究.动物学报,1955,7(2):75-110.
15、沈嘉瑞.烟台台鱼产卵场桡足类的研究.动物学报,1956,8(2):170-234.
16、沈嘉瑞.(与饶钦止等合著)湖泊调查基本知识.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17、沈嘉瑞.中国鱼类寄生桡足类Ⅰ.剑水蚤目(1),Ⅱ.鱼虱目(1),Ⅲ.鱼虱目,鱼虱科(2),Ⅳ.鱼虱目,鱼虱科(1).动物学报,1957-1959,9(4):197-327,9(4):351-377,11(1):12-19.
18、沈嘉瑞,戴爱云.鸭绿江水丰水库的浮游甲壳动物.动物学报,1961,13 (1-4):135-153.
19、沈嘉瑞,戴爱云.江苏无锡无里湖的桡足类Ⅰ.镖水蚤目,Ⅱ.剑水蚤目,Ⅲ.猛水蚤目.动物学报,1962,14(1):99-118,14(2):225-248,14(3):303-410.
20、沈嘉瑞,宋大祥.黄河三门峡水库蓄水前后的浮游甲壳动物.动物学报,1962,14(增刊):31-52.
21、沈嘉瑞,宋大祥.中国西藏日喀则和江孜地区桡足类的研究,动物学报,15(1):79-97.
22、沈嘉瑞,刘瑞玉.中国海洋蟹类区系特点的初步分析.海洋与湖沼,1963,5(2):139-153.
23、沈嘉瑞,刘瑞玉.中国的虾蟹.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
24、沈嘉瑞,张崇洲.内蒙古与宁夏的桡足类.动物学报,1966,18(2):209-219.
25、沈嘉瑞,陈惠莲.中国近海玉蟹属五个新种的描述.海洋科学集刊,1978,14:75-86.
26、沈嘉瑞主编.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科学成就
开拓并奠定了蟹类分类学研究
20世纪20年代,中国蟹类分类完全是空白。沈嘉瑞即着手对华北沿海的蟹类进行调查研究,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付出了大量的汗水,采集了几千号标本,从处理标本到绘图、照相、纂写,他一人夜以继日地干,于1932年出版了“华北蟹类志”巨著。该书概括了中国北方主要的种类,描述详尽,插图精确,同时附有整体图片,是中国的第一本蟹类专著,也是印度西太平洋区蟹类研究划时代的作品。书一出版,便在国内外引起极大的反响,成为这个领域内主要的参考书之一,发行面极广,直至20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的学者仍向国内索购该书。
他在北京大学任教期间,除担任教学的重任外,还进一步调查研究补充了北方沿海蟹类的种类约90余种,包括20余个新种,基本完成了华北蟹类的区系组成,迄今没有太多补充。相继又发表了华南蟹类研究多篇,总计报道约200余种,包括不少新种。单就香港一处的蟹,便记有180余种之多,其中还包括了淡水蟹新种,从此揭开了中国南部蟹类研究的历史,为中国蟹类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汇集中国整个海岸带的蟹类种群,沈嘉瑞和他的学生共同编写了中国动物图谱,包括275种之多,于1964年出版。由于图文并茂,深受水产、生态、环保等部门的欢迎,图谱很快脱销。直至20世纪90年代,仍有国外学者向他索要此书。
他和学生还对整个中国海的蟹类区系特点进行分析,并与近海区的蟹类组成作了比较。他为中国现代蟹类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奠定中国甲壳动物的研究基础
沈嘉瑞对甲壳动物学的研究具有很高的造诣,研究范围极为广泛。从20世纪30年代起,他不仅对蟹类有精通的研究,并对鱼的寄生甲壳类、虾类、等足类、端足类、鳃足类等均有一定的研究,曾先后发表了云南的鱼虱新种,昆明的“鱼怪”以及西南的米虾新种等论文多篇。不仅研究范围广泛,而且结合实际,从而为中国的甲壳动物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20世纪50年代,在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无脊椎动物室主任期间,他对整个甲壳动物的研究有一个宏伟的规划,组织人力,对主要的优势类群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包括鱼类的寄生桡足类、浮游桡足类、等足类、端足类、蟹类等。除分类外,还涉及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等方面的内容,并力图为中国培养多方面的研究人才。此外,他同时还兼顾室内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淡水贝类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工作。
普及应用分类学
在献身分类学研究的同时,他还十分关心分类学的知识和普及应用,为了便于实际工作中的使用对照,他曾带领学生们编著了一套甲壳动物图谱共三册,包括1961年出版的鳃足类、介形类、蔓足类;1964年出版的蟹类;1978年出版的挠足类。在他工作的基础上,他的学生们于1980年又编写出版了寄生挠足类。这些图册在水产工作、教学、生态调查、科学研究中都起到了指导作用。其中蟹类一册早已脱销,至今仍有许多教师和科技工作者到处寻购、复印。他还撰写了不少科学普及文章和小册子。他和学生共同编著的《我国的虾蟹》一书,1957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1965年修改补充后由科学出版社再版,由于受到多方面的欢迎和需要,1976年又作了较大的增补,由科学出版社再次发行,虽然每次出版数千册之多,但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
培养与教育青年一代
沈嘉瑞除致力于研究工作外,还十分重视青年一代的培养与教育。他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特别强调野外调查、生境的记录、室内的详细观察对比和亲自绘制草图等方面的动手能力,并着重锻炼青年人独立思考能力。在患病期间,甚至是在住院时,他还随时指导青年人的研究工作,惦记青年一代的成长。他对工作一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对所担任的学报、杂志等编辑工作认真负责,逐字逐句地审阅修改。国内许多科技工作者均直接或间接受惠于他的指导。目前他的许多学生已经成为中国甲壳动物学方面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成为发展中国甲壳动物学和节肢动物研究的骨干力量。
开拓湖泊生物学和淡水桡足类的研究
20世纪50年代以来,沈嘉瑞将主要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中国的湖泊生物学的开拓工作中,1956年他与有关专家联合出版的“湖泊调查基本知识”,对当时湖泊养鱼的基础生产力调查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对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调查,不仅作定性研究,亦进行定量(数量及生物量)的统计,对不同类型的水域养殖业,提出科学性建议,这些方面的有关论文,曾多次在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上宣读,获得国际上的好评。
为了适应淡水养殖及科研、教学等方面的需要,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淡水桡足类的分类研究,既联系了生产实际,又填补了中国这一领域的空白门类。他发表的甲壳类新种仅淡水桡足类部分就有72种。经20余年的努力,除台湾省外,在全国各省区采集了大量标本,收集了有关文献,并指导培养青年人共同完成了《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专著。
老骥伏枥
20世纪70年代初,沈嘉瑞的身体已逐渐衰弱,但他仍全神贯注主持淡水桡足类的编写,在家里自己还顽强坚持用颤抖的手认真地撰写他特别感兴趣的哲水蚤部分。全书共约58万余字,附255插图。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在总论中对桡足类的研究简史、分类系统、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经济意义、生态和生物学等方面进行了扼要的介绍和讨论。各论部分记述了哲水蚤,猛水蚤,剑水蚤三个目206种和亚种,分隶于18科69属,每种除文字描述外,均附精确而详尽的插图,并有地理分布、生活环境等记录。该书是沈嘉瑞后半生的工作结晶。可惜他未能见到书的出版,便于1975年12月22日与世长辞了。该书于1979年出版后即获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加拿大学者特为之撰写了书评,刊登在国际甲壳动物期刊上,给予很高的评价。1984年日本同行将其译成日文,出版了日文专著。《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于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
杰出贡献
沈嘉瑞一生工作勤恳,发表了近百篇的论文和专著。他在推动中国甲壳动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培养造就年轻的甲壳动物学研究人才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他的工作得到国内外有关学者的一致公认,在世界甲壳动物学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工作不论是在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方面,都密切结合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尤其是在水产事业上,围绕鱼类养殖、水体生产力的预测预报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