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大平矿难,发生于2004年10月20日,河南郑煤集团公司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死亡148人。
事故背景
事故地点
大平矿1982年开始建矿,1986年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年。2000年、2001年分别进行了通风系统、提升系统改造,矿井核定生产能力提高到130万吨/年。今年1-9月份累计生产原煤96万吨。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方式,两翼对角抽出式通风。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事故公司
新华网郑州10月21日电 10月20日22时47分,位于河南新密市平陌镇的
郑煤集团大平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根据郑煤集团的官方网站介绍: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郑煤集团公司),始建于1958年,时名新密矿务局,1989年1月更名为郑州矿务局,1996年1月经原煤炭部批准组建为国有独资公司,2002年9月与中国信达、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联合组建为产权
多元化新公司,是国家大型一类企业,国家二级企业,中国煤炭行业第一家发行股票并上市的企业。
郑州矿区地跨新密、登封、新郑、巩义、偃师等市(县)及郑州郊区,煤炭保有及预测资源量 193亿吨,现有资产总额59.38亿元,职工4.3万人。今后几年,集团公司将建成为煤炭产量5000万吨以上,产值100亿以上,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煤、电、铝一体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完)
事故处理
救护工作
新华网郑州10月24日电(记者梁鹏王恒涛)从23日开始,大平矿难的抢险救援难度不断加大,到24日17时,仍然没有发现其余被困的69名矿工。郑煤集团公司救护大队大队长刘新书说:“这是我工作32年来遇到的最大的一起矿难,也是救护难度最大的一次。”24日下午15时,刚刚指挥完一次瓦斯排放工作的刘新书对记者说,事故发生后,救护队立即组织全集团6个救护中队21个小队的215名救护队员赶到现场。在有关部门的组织指挥下,他们迅速成立了救护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计划。
已经有32年抢险救护工作经验的刘新书说,此次矿难是他工作30年来遇到的最大的一起矿难,救护难度也是最大的一次。这次事故爆炸波及的区域大,巷道严重垮落,基本上所有拐点处都出现冒落,通风设施、机电运输设备全部被摧毁。虽然困难较大,但在前期工作中,救护人员在条件十分恶劣,环境危险的情况下,努力工作。所有队员分成三班,一班5至7个组在不同地点进行组织抢救。每班工作12个小时。在抢救过程中,救护队员救出了21名遇险矿工,先后发现了79名遇难矿工遗体。刘新书介绍,23日下午,救护人员在井下发现一些地方水齐腰深,矿下多处冒落,巷道被堵,通道又低又窄。救护人员都是爬行、侧身挤进去侦察、抢救。很多队员腿被磨伤,脚上磨起血泡。到目前为止,救护队已在矿下修复了12个通风站,建起了21处密闭木板,处理了11处冒落区,西大巷已完全恢复,13矿区的皮带巷、上付巷也已修复。
刘新书称,目前救护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据介绍,23日到现在救护人员在13121上付巷侦察搜救时发现,正常温度在20度左右的巷道内温度已高达60度,瓦斯浓度达到21%,搜救工作缓慢。23日到今天,他们总共向前推进了100米,目前他们正在组织抽放瓦斯。
刘新书称,下一步的工作进度难以预测,因为根本无法预测前边冒顶地方的多少和长度。下一步救护队员将全力恢复通风系统,主攻13121下付巷冒落区,排除积水,24日是抢险救援工作开展以来最艰难的一天,截至记者发稿时,仍然没有其他被困矿工的消息。(稿源:新华网)(作者:梁鹏王恒涛)
领导指示
新华网郑州10月24日电(记者梁鹏王恒涛)河南大平矿难的善后工作目前全面展开。上千名从各地赶到河南省新密市的遇难者家属,在当地政府和善后工作小组的帮助下,得到妥善安置。
事故发生后,河南省委、省政府对善后工作非常重视。省委书记李克强多次要求有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要尽最大可能,全力进行搜救抢险工作,把生命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并要求相关部门妥善及时做好矿难善后工作。22日下午,李克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认真学习胡锦涛、温家宝、黄菊等领导的批示和指示精神,听取了事故情况汇报,并对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做好事故伤亡职工的善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尽最大能力保证矿难职工亲属的利益。已经在现场监守三天的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副省长史济春,先后召开三次协调会议。李成玉要求,有关部门要尽快出台本次矿难的赔偿标准,同时各地要继续做好稳定工作,以最大的努力作好遇难矿工家属的思想工作。
据大平煤矿党委书记于二套介绍,20日晚事故发生后,21日清晨,矿工家属陆续从各地赶来,目前已有来自各地1300多名遇难矿工家属赶到现场,其中矿工家属最多的登封市累计已到达900人。
在井下展开紧张救援营救遇险人员的同时,善后工作也在全面开展。21日早6时,大平矿专门成立了家属接待组,派出200多人设立三个接待处进行家属接待工作;同时在新密市、登封市5个宾馆设立了家属安置地点。此外,郑煤集团还派出9个稳定小组分赴遇难矿工较多的新密、登封、荥阳、巩义、长葛、新郑和禹州等地,对遇难矿工家属实行包人包户原则,对他们进行抚慰,妥善安顿家属生活。
处理指挥
矿难抢险指挥部已经成立了善后处理指挥中心,抽调365名有善后处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分别组成15个工作组,分赴各地开展工作,具体进行善后处理工作并及时通报善后工作情况和要求。目前,遇难矿工家庭所在的河南7个市33个县的政府主要领导都已赶到现场,负责各自辖区家属的安抚善后工作。
据于二套介绍,目前已经发现的79具遇难矿工遗体中,有62具身份已经确定,目前尚有15具矿工遗体无法辨认,现正在由公安机关进行DNA鉴定。
成立调查组
中新社郑州十月二十四日电(何晓聪)二十三日下午,国务院郑煤集团公司大平煤矿“一0.二0”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调查组在郑州成立,十一名专家参与事故调查。事故调查组的工作由此启动。
根据事故调查处理需要,事故调查组设技术组、管理组和综合组三个工作小组,共有三十四人组成。其中包括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俞启香,平顶山煤业(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分院研究员孙东玲等十一名专家参与事故调查,共同完成对事故的调查认定,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调查组将在以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局长王显政为组长,河南省长李成玉、监察部副部长陈昌智、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鸣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赵铁锤和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担任副组长的“一0.二0”事故调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发生于本月二十日晚的郑煤集团大平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截至二十三日十六时,遇难矿工人数已经上升到七十九人,尚有六十九名矿工被困井下,救援工作仍在紧张进行中。
事故原因
初步调查显示,瓦斯突出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矿井隧道中的瓦斯突出是一种地质灾害,指的是大量有害的窒息性瓦斯瞬间释放。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安全生产处处长杨建增对《
瞭望东方周刊》说,如果出现以下3种情况后,瓦斯突出就会引发爆炸:一是与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12%以上,二是瓦斯浓度达到5%-16%之间,三是遇到明火,点火温度达到650摄氏度以上。
杨建增说,瓦斯突出在防治瓦斯技术中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还不能做到完全防范。目前,随着国内煤矿开采深度和瓦斯浓度的不断增加,瓦斯突出事故有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在各种防范措施都相对完善的国有大矿中发生这样的事故还非常少见。
以前,类似事故多发于私有小型煤窑,尤其是非法煤窑中。说是“瓦斯突出”事故,意思就是说这是一起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大平矿难抢险指挥部发言人介绍称,矿井瓦斯监测系统显示:21下山处20日晚22时09分53秒开始瓦斯突出,在2分27秒的时间内瓦斯浓度由1.49%上升到40%以上,并迅速波及整个矿井。
21日下午,国家生产管理部门在北京宣布这是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人员统计
新华网郑州11月10日电(记者古文洪、梁鹏)11月10日,记者从郑煤集团大平煤矿10.20特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了解到,救援人员已发现了147位矿工遗体,失踪人员目前尚有一人下落不明,抢险已进入最后阶段。
10月20日晚,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当时井下有400多人工作,298人成功逃脱,148人被困井下。由于本次事故爆炸威力大,波击面广,很多巷道冒顶,井下瓦斯、一氧化碳浓度高,抢险难度较大。
11月10日,是大平矿难发生后的第20天。连日来已累计出勤救援人员近2万人次,救援人员三班倒,不间断地工作,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全力寻找失踪人员。
事故追责
事后,郑煤集团所属煤矿全部停产整顿;
国务院专门召开常务会议,决定严肃处理河南大平矿难相关责任人,给予对事故发生负有领导责任的河南省副省长史济春行政警告处分,同意对事故涉及的其他23名责任人作出处理,其中移交司法机关处理5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及组织处理18人。
事故反思
一辆辆白色救护车的笛声长鸣,撕裂着令人窒息的灰蒙蒙空气。身穿橘红色制服的救援人员面色铁青地从邻近地区纷拥而来。被困矿工的亲属则聚集在矿井入口周围以及附近的小道上,有的人站上了房顶,两眼含泪。
这一幕呈现在河南省新密市大平煤矿。
2004年10月20日22时10分,在距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约40公里的嵩山脚下,由瓦斯突出而引起的爆炸摧毁了这座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旗下的主力矿。
河南省煤炭工业局局长李恩东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说,这次矿难是中国近年来最严重的煤矿事故之一,至22日上午,已造成64名矿工死亡,其中55人死于窒息。另有86人下落不明,生存希望渺茫。
今年中国最严重的安全事故
另据透露,这也是中国今年最严重的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大批记者涌到现场。大平矿是一个偏僻之处,电波信号不足,记者遭遇发稿困难,因此,《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支起了在战事报道中才使用的海事卫星。
记者看到,遇难者的尸体被包裹在绿色帆布袋中,装上了抢险救援车。
爆炸发生后,当时在井下作业的446名矿工中,有298人成功逃生。其中21名受伤人员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伤员情况稳定。医生说,他们中间伤势最重的谭传军手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但已脱离危险。
李恩东说,尽管巷道顶塌陷增加了行动难度,12个小组共计123名救援人员仍在试图抢救86名被困者。
据介绍,事故发生后,郑煤集团所有的救护队都出动了,上百台抢险救援车辆和近千名抢险救护人员分批次紧急展开抢险救援工作,救护队员分成上下两头,向发生事故的工作面集中掘进。
当地还出动了上千名公安、保安人员,轮流进行矿难现场秩序维护等工作。
21日下午,记者看到,一辆移动通讯车到达大平煤矿矿区大院支援抢救工作。
几乎每个救援人员的脸上,都透露着疲惫之色,有的人已连续工作超过10小时。一名救护队员对记者吼道:“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再累也顾不了啦!”
事故引起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要求当地官员采取一切措施搜寻失踪人员,照顾受伤人员,并做好善后工作。同时,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离京飞往事故现场监督救援工作。
河南省政府也紧急启动了事故救援预案,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省委副书记支树平、郑州市委书记李克、常务副省长王明义、副省长史济春等领导立即赶到大平矿指挥事故抢险工作,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抢救负伤人员。
灾难撕裂矿工家庭
刘华珍在出事煤矿的东侧经营一间小杂货店,至今已经30多年了。她的侄子栗盘仁是86名被困矿工之一。“他平时就住在我的店里。”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她说:“20日晚上10点多,我听到一声爆炸声,还感觉到床左右震动,当时就知道矿上出事了。栗盘仁平时就住在店里,这天晚上他上班,我就赶快让儿子到矿上看。儿子往里快跑到井口时,矿井就被封锁了。只看到黑洞洞的烟尘弥漫了整个井口,腾空的烟尘中弥漫着电缆烧焦的味道,高大的井架在烟尘中看不见踪影了。”
这位39岁矿工的绝大多数亲属都赶了过来,大家聚集在杂货店里,或坐或立,愁容满面地等待着关于亲人的消息。
“今天早上我接到一个电话只说了句‘到大平’,我立刻就感觉到出事了,一口气骑自行车到了这里。”栗盘仁的一个叔叔说。
离杂货店不远处,是另一个被困矿工刘红彬的家。
生于1969年的刘红彬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84岁的父亲跟他住在一块儿。他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在结婚后都搬离了新密市。
刘红彬本来是个木匠。4年前,为了还债,他当上了矿工,开始从事这份危险的工作。不少死去的矿工,家里也都很穷。
“红彬昨天下午4点钟上的班。我看着他出门的。他一般在午夜下班,可是我一直等到凌晨两点也不见他回来,就出去找他。”刘红彬的妻子韩玉珍说。她由于极度悲伤而浑身不住颤抖。
在侧屋床头上,挂着一张结婚照。照片上,刘红彬身穿黑底白道的西服,与笼罩在白色婚纱中的韩玉珍紧紧地依偎。照片上,这对夫妻显得格外消瘦。
在附近的小街上,28户人家都有亲属在矿井工作,其中4人在事故中失踪。
从清晨到黄昏,窄窄的小街两旁站满了焦虑、祈望和静默的人群。虽然公安人员不断劝他们离去,但直到夜色来临,小街的房顶上还站着一些眺望的人群。他们的眼泪和身形渐渐在暮云中模糊了。
据介绍,井下被困矿工处,经检测瓦斯浓度达到100%,一氧化碳浓度严重超标,在一些地方瓦斯浓度高达6000PPM,这即意味着一个人只有呼吸5口气的时间便会窒息而死。
由于巷道内有毒气体浓度过高,巷道冒顶,营救工作难度重重。
这次瓦斯爆炸事故造成了惊人的破坏力,井下通风设备几乎全部被毁,巷道内铁轨被完全扭曲,3辆矿车被气流冲击得摞在了一起。升井的救护队员告诉记者,井下设施的毁损程度触目惊心,发现的部分遇难矿工遗体也惨不忍睹。
《瞭望东方周刊》从郑煤集团了解到,善后人员已经奔赴河南一些县市展工作。
瓦斯突出是直接原因
初步调查显示,瓦斯突出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矿井隧道中的瓦斯突出是一种地质灾害,指的是大量有害的窒息性瓦斯瞬间释放。
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安全生产处处长杨建增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如果出现以下3种情况后,瓦斯突出就会引发爆炸:一是与空气中氧气含量达到12%以上,二是瓦斯浓度达到5%-16%之间,三是遇到明火,点火温度达到650摄氏度以上。
杨建增说,瓦斯突出在防治瓦斯技术中是个世界性的难题,目前还不能做到完全防范。目前,随着国内煤矿开采深度和瓦斯浓度的不断增加,瓦斯突出事故有逐年增加的态势,但在各种防范措施都相对完善的国有大矿中发生这样的事故还非常少见。
以前,类似事故多发于私有小型煤窑,尤其是非法煤窑中。
说是“瓦斯突出”事故,意思就是说这是一起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大平矿难抢险指挥部发言人介绍称,矿井瓦斯监测系统显示:21下山处20日晚22时09分53秒开始瓦斯突出,在2分27秒的时间内瓦斯浓度由1.49%上升到40%以上,并迅速波及整个矿井。
21日下午,国家生产管理部门在北京宣布这是一起瓦斯爆炸事故。
天灾后面的人祸因素
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仍有待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但郑煤集团大平矿存在着安全管理方面的漏洞恐怕是难逃干系。
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年生产能力达660万吨。其麾下的郑州煤电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投产于1996年的大平煤矿是该集团的主要煤矿之一,拥有4100多名员工,年产煤130万吨。
作为郑煤集团的骨干矿井,大平煤矿几年来不断发生各种事故,隐患频现。据河南省安全监察部门的统计显示,近年来郑煤集团大平煤矿发生的事故有:
2000年7月14日,大平煤矿矿井被淹,历时3个月才恢复生产,损失约5000万元。
2003年1月23日,大平煤矿矿井被淹,30多名矿工及时撤退,
直接经济损失约5000万元。
这次事故已是这个煤矿4年来发生的第三起特大事故。
《瞭望东方周刊》了解到,大平煤矿之前就存在安全隐患,安全监察部门曾多次督促其整改,消除隐患,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003年11月3日至9日,郑州煤矿安全监察办事处曾对郑煤集团开展安全执法监察,共监察了大平、告成、超化3个国有重点煤矿,查出问题100多个,下达现场处理决定书13份。
时隔不久的2004年4月11日,郑煤超化矿发生透水事故,12名矿工被困井下109小时后生还。半年后的今天,大平煤矿又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太平煤矿事故不断与郑煤集团管理不无关系。据知情人说,郑煤集团旗下的各个生产矿,除了大平煤矿外,其他矿也是事故不断。
据集团内部的工作人员统计,1999年以来,郑煤集团发生大的矿难事故有9起之多,除前面提到了与大平煤矿有关的3起外,另外6起是:
1999年4月13日,芦沟矿井被淹,一年才恢复生产,间接损失约2亿元;
2001年5月11日,超化矿井下被淹两个工作面,直接损失约3500万元;
2001年9月17日,告成矿矿井被淹,间接损失约4000多万元;
2002年8月9日,戈湾矿发生淹井事故,10名矿工遇难,酿成特大死亡事故;
2004年4月11日,郑煤超化矿发生透水事故,12名矿工被困井下109小时后获救,经济损失尚未统计。
一些知情人反映,长期以来,郑煤集团对待安全工作以会议代替落实,安全意识淡漠,几年间如此多的事故,很多事故都是违章作业造成的,但没有一名领导受到处理。
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新问题
矿难引起了关于生产安全的忧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副局长孙华山在10月21日早上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事故暴露了中国煤炭工业的薄弱环节。
“全国各地的煤矿生产管理还存在着大量的漏洞。”孙说。他同时指出煤炭市场供应短缺是造成绝大多数煤矿超能力生产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而粗放式增长模式未能彻底改变,能源供应出现紧张,从而把经济、社会诸多方面的弦也绷紧了。
如今,中国已成为煤炭这一世界上不可再生资源最大的消费者和生产者。超负荷生产已成为其煤炭工业增加产出的主要手段之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称,大约有1/3一的国有煤矿负荷过重,这不仅增加了事故隐患,也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压力。
中国今年的煤炭产量预计将达到19亿吨,超过目前的生产能力。
在中国,煤炭事故的死亡人数众多,不过目前正呈下降态势。今年1至8月的死亡人数为3457人,比去年同期下降15.2%。
企业的生产安全和工人生命安全意识薄弱是事故频发背后的主要原因。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利润、降低成本,有的煤矿不愿在保证生产安全方面做更多的投资。”清华大学社会学家李说。
新一届中国领导人十分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时,提高共产党的执政能力。
今年1月份,国务院公布了一项决定旨在加强生产安全,同时颁布了关于发放安全生产执照的条例。
今年上半年,中国组织了两次安全生产大检查,共有102个煤矿被责令停业。各媒体受邀协助监督煤矿的生产管理和风险防范。(《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王恒涛、梁鹏、李丽静、赵蔚/河南新密、北京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