浔州
古代行政区划名
浔州一一唐代分燕州置浔州府,府治在今广西桂平市区东南。桂平有浔州之称始于此。明大藤峡-瑶族起义,清-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均在浔州府境内。民国废府。桂平市浔州高级中学中的“浔州”亦得名于此。桂平市境内山川秀丽,风景名胜荟萃,“别有天地”、“凤擅名胜”、“秀盖南天”是“游踪来绝顶”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
历史沿革
浔州是公元633年至1944在今桂平境内存在的一个州(道、府、区),存在时间长达1311年。
史前浔州
浔州(桂平)的历史从公元前214年开始,因此,浔州(桂平)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
秦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岭南后,以其地置桂林、南海、象三郡,桂林郡领十二县:布山、安广、河林、广都、中留、桂林、谭中、临尘、定周、领方、增食、雍鸡,其中布山县(县治在今桂平蒙圩一带)和阿林县(县治在今桂平东南一带)的县治所均在今桂平。
南越国 公元前203年,南海郡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桂林郡改名为郁林郡,后又恢复为桂林郡,布山县仍然作为桂林郡的郡治。
汉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击灭南越国,原来南越国的三郡增至九郡,桂林郡更名为郁林郡,郡治在布山县。
三国 县境为吴国属地,隶广州郁林郡,仍称布山、阿林县,郁林郡治在布山县。
晋 仍沿三国旧制。
南朝 公元502年,南方的梁朝从原郁林郡的布山县分置一部分出去设立桂平县和郁林县,布山县、阿林县仍隶属郁林郡,桂平县隶属桂平郡,郁林郡郡治设在郁林县,桂平郡治设在桂平县(今西山大窝坪,即功德山庄附近),“桂平”之称,始于此时。
隋 开皇10年(590年),废桂平郡,先后置桂平、阿林、皇化、武平、大宾5县,桂平、阿林、皇化、武平4县属郁林郡;大宾县属永平郡,其中武平、皇化两县分别于大业元年(605年)和二年废,唐高祖武德4年(621年),置绣州,属岭南道。
浔州历史
唐 公元633年置浔州,领桂平、陵江、大宾、皇化四县,“浔州”之称,始于此时;公元638年浔州被撤销,桂平、陵江、大宾、皇化四县隶属龚州;公元692年复置浔州,以桂平、大宾、皇化来属;公元742年,浔州改为常林郡,后复为绣州;公元758年,复名浔州。
五代 浔州管辖桂平、皇化两县。
宋 公元972年废浔州,其辖地并入贵州(今贵县)。973年复置浔州,领桂平县。县境内之阿林、罗绣、常林、皇化等县统一并入桂平县。县治从西山大窝坪迁到今城区地,今桂平市境内长期分置多县的局面至此结束。
元 置浔州路,路治在今城区。浔州路辖桂平、平南两县。
明 置浔州府,府治在今城区。浔州府辖桂平、平南、贵县三县。
清 沿明制属浔州府,府治在今城区。浔州府辖桂平、平南、贵县、武宣四县;
民国 初袭清制。公元1913年废浔州府,由省直辖;公元1916年置浔州行政区,公署设桂平;公元1917年废浔州行政区,改属苍梧道;公元1926年改置浔州区,公署在桂平;公元1944年废浔州区,改属梧州区,“浔州”作为地名之称从此退出历史。
当今桂平
公元1944年桂平县属梧州区;公元1948年桂平县属广西十三区,十三区专员公署在今城区;1951年7月属容县专区;1958年7月属玉林专区;1970年专区改称地区,属玉林地区;199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桂平撤县设市(县级市),仍属玉林地区;1996年10月,地级贵港市成立,桂平市改由贵港市代管。
桂平市情
行政区域
区位条件
桂平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东经109°41′55〃-110°22′48〃,北纬22°52′02〃-23°48′04〃之间,东和东北邻平南县,东南近容县,南界北流市、玉林市,西连贵港市,西北靠武宣、金秀县,是广西一区(北部湾经济区)一带(西江黄金水道)的最佳结合部。
境内有西江的干流黔江和西江最大支流郁江在市境交汇,另有45条重要支流,主要河流长度为992.95公里全部河流均属西江水系;有南梧二级公路、玉桂二级公路、武平二级公路3条二级公路。
正在修建的经桂平的铁路有——南广快速铁路,高速公路有——苍梧~龙邦高速公路(贵梧高速公路)、三江~北海高速公路(来宾至桂平高速公路、桂平至兴业高速公路)。
列入规划修建经桂平的铁路有——柳肇铁路、桂林至玉林铁路,高速公路有——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桂平至宾阳高速公路,二级公路有——贵港至岑溪二级公路。
列入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位于桂平市区上游12公里处,是红水河综合利用第十个梯级水利枢纽,设计正常蓄水位61米,校核洪水位62.02米,库容25.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15亿立方米,全部设置在正常蓄水位以下,与发电结合,装机160万千瓦,年发电量71.96亿千瓦小时,水资源配置兴利库容15亿立方米,形成279公里深水航道、枢纽设置千吨级船闸,是一个集防洪、水资源配置、发电、航运,灌溉为一体的综合水利枢纽。工程静态投资超过240亿元。工程建成后,将下游的桂平市浔江5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20~30年一遇以下,将下游的梧州市1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以下,将流域型和上中游200年一遇洪水削减为50年一遇以下,受益地区包括浔江、西江、西北江三角洲防洪保护区1586万人、635万亩耕地,多年平均防洪效益6.24亿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自然条件
桂平地处岭南,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间低,略呈马鞍形。平原与盆地占土地总面积的41.55%,丘陵占52.29%,山地占6.16%。主要山脉有北部的大瑶山的南端海拔1313.6米的紫荆山,南部海拔1206米的大容山,西北海拔1158.2米的大平山,西部的五指山等。东南部是大容山的余脉。广西最大的平原¬——浔江平原的主体在本市境内。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在21.4°C以上,一月平均气温为12.4℃,七月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39℃,极端最低气温-3.3℃,年均降水量1726.70毫米,全年无霜期337天。
桂平主要河流长度为992.95公里,年径流量40.56亿立方米,全市河网密度为0.24千米/平方千米,水资源较为丰富,地表水总量为38.53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0.73亿立方米;建有水库、水渠、堤、排灌等配套水利工程网,其中中、小型水库146座,总库容量34629万立方米(不包括达开水库),灌溉面积4.64万公顷。土壤质地有壤土、粘土和沙土,其中浔、郁江沿岸的冲积平原多为沙质红壤土,山区多为红壤土,大平山区为丹霞地貌,属泥盆系莲花山组。市内土壤肥沃,水、热资源充足,是水稻和甘蔗的产区,兼种玉米、大豆、红薯、木薯、芋头、黄麻、花生等。
山林类型繁多,有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树蕨和樟、格木、紫荆、楠、观光木、猪血木、华南五针松、锯叶竹节树以及大平山动植物保护区。用材林以杉、松为主,经济林有肉桂、八角、乌桕等,果树有荔枝、龙眼、柿子、柑、橙、桔、香蕉、菠萝等。
矿产资源
桂平境内主要的矿产种类有煤、铀、铁、锰、钴、铜、铅、锌、锡、金、银、轻稀土、硫、磷、钾、重晶石、萤石、石灰岩、麦饭石、陶土、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建筑用花岗岩、大理岩、矿泉水、温泉(低温泉)等共26种——其中1、锰矿资源储量锰矿石储量2469万吨,排在广西第三2、石灰石储量估计在200亿吨以上3、约100平方公里面积有陶土4、重晶石储量约750万吨,品位在80^95%之间。
人口及土地资源
2010年末总人口185多万人,其中市城区人口25万人,有汉、壮、瑶等12个民族,辖21个镇5个乡,是广西最大的县级市。
桂平土地总面积4074.51平方公里,全市农用地面积352690.4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56%。
1、耕地
面积为138757.23公顷,其中水田80235.86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57.82%。灌溉水田为79902.58公顷,占全部水田面积的99.58%;旱地面积为58521.37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42.18%;水浇地面积为3.91公顷,占旱地面积的0.007%。主要分布在:①南部郁江两岸平原地带,主要是寻旺、蒙圩、社步、下湾、白沙、大湾、大洋、厚禄等乡(镇);②北部大藤峡出口处的黔江以北及浔江两岸,黔江支流南木江两岸的平原地区,即石咀、马皮、江口、金田、思宜、南木、木圭等乡(镇)。耕地中坡度大于15°的占总耕地面积的0.92%,坡度大于25°的几乎没有,可见在现有耕地中因坡度引起的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所占比例很小,地形因素并未成为现有耕地生产的制约因素。
2、园地
面积为8772.70公顷,其中果园面积为8416.52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95.94%。茶园面积为148.96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1.70%,桑园面积为94.06公顷,占园地总面积的1.07%,其他园地(主要是剑麻园)面积113.16公顷,园地总面积的1.29%。果园主要分布在:①桂(平)—玉(林)公路沿线乡(镇),以麻垌为中心的低坡地旱地区,其中麻垌果园面积占全市果园面积的37.30%;②平(南)—玉(林)公路沿线乡(镇)。桑园主要分布在木圭、江口和罗播等乡(镇)。则其他园地则主要分布在江口镇和石龙镇。
3、林地
面积为177364.47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09335.54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61.65%,森林覆盖率达26.88%(以有林地占全市面积计),灌木林面积9832.53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5.54%,蔬林地面积6299.92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3.55%,未成林造林地面积51758.02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29.2%,迹地面积113.51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0.07%,苗圃面积24.96公顷,占林地总面积的0.01%,是自治区造林灭荒达标合格市。林地主要分布在金田林场以及垌心、紫荆、石龙、西山、理端、寻旺、社步、油麻、罗秀、木根、罗播、中和、中沙等乡(镇)。
4、牧草地
面积为6370.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6%。全部为天然草地,且主要是河漫滩及低洼地的天然草地,部分为旱地撩荒地,面积较多的有白沙、厚禄、大湾、下湾、麻垌等乡(镇)。
5、水面
面积21425.5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6%,其中河流面积10597.05公顷,占水面总面积的49.46%;水库用地面积5218.08公顷,占水面总面积的24.36%;坑塘水面5610.37公顷,占水面总面积的26.18%。河流水面及坑塘水面主要分布在木圭、石咀、寻旺、社步、下湾、大湾、白沙、白龙、蒙圩、西山、南木、江口等乡(镇);水库则主要分布在紫荆、南木、马皮、理端、寻旺、社坡、油麻、社步、麻垌、木根、大洋、下湾、石龙等乡(镇)。
浔州经济
2007年桂平经济发展状况
1、生产总值92.54亿元;
2、财政收入5.17亿元,增长15.04%;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18亿元,增长29.39%。
4、工业总产值94.32亿元,增长41.09%;工业增加值33.09亿元,增长26.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8.42亿元,增长75.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43家增加到72家,提供税收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上年的4家增加到7家。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6亿元,增长17.78%。
6、全年招商引资新上项目60个,合同投资总额53.27亿元。其中,引进东部产业转移项目38个,合同投资43.84亿元。全年签约项目总投资165亿多元,其中在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签约项目19个,签约投资额140多亿元,是前三届签约项目总投资额的6.3倍,签约项目数和投资额分别占贵港市的44.19%和76.97%。外贸出口总额1192.82万美元,增长66%;实际利用外资236万美元,增长136%。
2008年桂平经济发展状况
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亿元。
2、财政收入6.35亿元,增长23%。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增长15.2%。
4、工业总产值146亿元,增长54.2%;新增10家规模以上企业,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81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2家,全市工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2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亿元,增长8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7亿元,增长38%。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亿元,增长24.2%。
6、全年招商引资项目61个,新增合同投资总额149.8亿元,增长181.3%;实际到位资金16.9亿元,增长16.6%。在第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共签约项目6个、签约投资额108.7亿元,分别占贵港市签约项目总数、签约投资额的19%和63%。
2009年桂平经济发展状况
1、实现生产总值128.37亿元。
2、财政收入7.35亿元,增长15.8%。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3.28亿元,增长79.1%。
4、全部工业总产值140.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79亿元。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达24家,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5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01家。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8.0:41.6:30.4调整为25.2 :43.8:31.0。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8亿元,增长2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85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4241元,增长12.3%。
6、全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32个,签约合同额96.8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3.79亿元,增长85.33%。项目的履约率、开竣工率和资金到位率均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7、。“桂平市国家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获得国家地质遗迹保护资金1200万元。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乳泉井酒店成为我市首家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77.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7亿元,分别增长16%和20%。
2010年桂平经济发展状况
1、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7亿元,增长14.6%,经济总量在广西109个县市区中跃升到第3位。
2、财政收入8.56亿元,增长16.4%。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5.6亿元,增长38.9%。
4、完成工业总产值201.6亿元,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5.5%;工业增加值74.4亿元,同比增长21.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0.4亿元,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9亿元,增长26.6%。年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56家,纳税超千万元的工业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8亿元,增长19.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57元,增长11%;农民人均收入4936元,增长16.4%。
浔州美景
桂平市境内山川秀丽,风景名胜荟萃,“别有天地”、“凤擅名胜”、“秀盖南天”是“游踪来绝顶”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圣地。以“南天第一秀山”而著称的西山,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金田起义地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潭国家森林公园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绿色翡翠;白石洞天是全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中的第二十一洞天;罗丛岩是全国七十二福地中的“天南福地”;东塔是广西第一高古塔;大藤峡是著名江流峡谷、明朝瑶民起义的根据地,毛泽东主席曾亲笔写下“大藤峡”三字;释宽能法师灵骨舍利是世界上有史料记载的第一个比丘尼舍利子;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塔等景区景点,令人留连忘返。
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
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桂平市区内,以城郊1公里处的西山名胜为主体,包括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太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紫荆山壮村瑶寨风情,天南福地洞天罗丛岩及白石洞天、麻垌荔枝之乡和浔州古城风光,北回归线标志等景观景点组成的集锦式大型风景名胜区。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西山景区历史悠久,原是佛教胜地,现仍保留有较为完整的佛教建筑、庙宇,如龙华寺、李公祠、洗石庵、乳泉亭和飞阁等。历代文人学士留下赞赏西山的诗词对联达4000多首。
大藤峡
大藤峡位于黔江下游,其出口处距桂平市区约8公里。据传古时候,在大藤峡峡谷中横跨一条如碗口般粗大的藤条,大藤峡因此得名。大藤峡以桂平、武宣县交界的横石矶为入口,弩滩为出口,全长44公里,均在本县境内。峡的两岸奇峰耸峙,急流险滩时隐时现,陡坡、深谷、悬崖、峭壁、支流相间。夏日滩涛翻滚,洪波击岸;秋天碧波荡漾,江山辉映,是广西境内最典型的峡谷风景。
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到此,曾作《大藤峡游记》一文记之。
大平山自然保护区
大平山位于县境西北部大藤峡腹地,距市区约35公里。这里山体陡峻,沟壑纵横,雨量充沛,有节理发达而奇特的地理结构,壮丽多姿的山水风光,芬芳醉人的奇花异草,罕见的热带林木和珍禽异兽,是桂东南较为完整的热带、亚热带自然季雨林区。有“小西双版纳”之称。1983年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划为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大平山地形复杂、构造奇特,沟谷多呈“V”字形,有的呈“U”字形,成90度角的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从沟底抬头仰望,往往只见蓝天一线。由盘迭至上的岩石形成的一座座山峰,有如其大无比的千层糕。由峰顶俯瞰山下,只见丛林莽莽,在茫茫云海中时隐时现,变幻无穷。由于林木葱郁,水源丰富,大平山瀑布特多,小平山天桥瀑布飞流直下,一泻百余米,响声如雷,水花飞溅数十米以外,景象尤为壮观。
桂平北回归线标志公园
北回归线是热带与北温带的天文分界线,沿线区域为亚热带。北回归线横贯我国台、粤、桂、滇四省区,陆地线总长两千多公里,在广西经过梧州、桂平、上林、平果、那坡等十六个市县,长达五百多公里。故广西气候得天独厚,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草木葱茏,物产丰富。北回归线于天文、地理、气象、农业和生态等科研领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桂平古郡,素以人文胜迹和绮丽风光闻名遐迩。桂平北回归线标志的建立,更使浔江两岸锦上添花;科学普及、国情教育又增新苑,规划建设、旅游开发亦得其利。
该标志位于东经110°08′37″.34、北纬23°26′15″.67,占地2462平方米,高17.2米,为广西第一座北回归线标志,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贵港市人民政府与桂平市人民政府拨款,广西壮族自治区测绘局承建。主体工程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一日动工,一九九七年六月二十一日落成。
天南福地罗从岩
罗丛岩坐落在莲花山脉前沿零星分布的岩溶残丘地带,东南距郁江河畔的白沙圩约8公里,距市区35公里,属思建村范围。在方圆五六公里的平原上,平地崛起石山9座,当中一座高70米,长约350米,宽80米,坐北朝南,状若覆舟,被誉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一的“天南福地”和桂平八景之一的“罗丛岩月”,指的就是这座石山。
罗丛岩内有古人类洞穴遗址,1980年,自治区和县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岩洞内发现了大量夹砂陶片、磨光有肩石斧、螺狮胶结层、兽骨、野猪牙齿等遗物,说明在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古人曾在这里生活栖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在龙岩附近的一个小岩洞里,还保留着相当明显的文化层,文物考古人员在这里采集到石器、陶片、螺狮壳等遗物,现存县博物馆。
罗丛岩成为风景名胜,始于宋代皇祐年间(1049年至1054年)。那时,程颐、程颢自洛阳至龚州(今平南县)省父,随同他们的老师周敦颐一道“遍游浔郡诸名胜”,曾经在这里筑室为居,读书讲学。后人在他们的旧居遗址建周程三夫子祠,今祠已不在,但用大块石灰石垒砌的墙基犹存。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专程前来游览考察罗丛岩,并在他的《粤西游记》中有所记述。
白石洞天
白石山在桂平市区东南35公里,麻垌圩西北8公里处。海拔650米,道书称“白石洞天”,在全国三十六洞天中名列第二十一。宋代开始在山上修建寺观,明代以后成为游览胜地。明崇祯十年(1637年),徐霞客曾到此考察,并写了《白石山游记》。山之东为独秀峰,孤峰插天,西为莲花蕊,又称鹅头峰,奇怪险阴,是白石山的主峰,山麓有寿圣寺,炼丹灶,不远处还有飞鼠岩,都是吸引游人的奇特景观。
白石山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道家活动场所,有寿圣寺、三清观、会仙岩等寺观。山以独秀和莲蕊两大石峰为主,中有五姥峰,山之东为独秀峰,拔地而起,四面绝壁,直指霄汉,海拔648.8米,相对高度500米;山之西为莲蕊峰,殊为险绝,势若游龙。山体景观独特,气势宏大,上山必经之路一线天,宽2米多,是由石峰隙形成,破壁直上约300余级,仰头上望只见悠悠白云。走出一线天,举目峭壁又是云梯,70多级石磴,是在石壁上凿出,这正是勇敢攀登者的情趣所在,登顶回首,自豪感油然而生,正是升天不信无阶级,透出风云数十层。
交通
桂平客运站乘车到麻垌镇或者油麻镇下车,然后请面包车前往白石山。
龙潭国家森林公园
龙潭森林公园内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千峰如屏、劈地摩天、怪石林立、神奇峻秀。连绵的群山犹如上下飞舞的绿龙。山的脉络主次分明,层次丰富。远眺群山前拥后簇,高矮参差,绵绵不断地伸展开去。最高峰大平山顶海拔1158米,相对高度780米,四周众山簇拥,呈现出一派顶天立地的雄伟气势。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这里峡谷遍布,狭窄的峡谷在群峰之间,曲折回绕。游人穿行于峡谷中,忽而从险峻的、满是荆棘的山坡间走过,忽而涉足于溪流之中,忽而在尖突的岩石潜行,涛声、溪水声交融在一起,在湿润的空气中回荡。空气中弥漫着多年苔藓的清香,泥土的芬芳,一派原始、自然的气氛,野趣浓郁。在这远离尘嚣的山野去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静观满目浓荫,听着鸟叫蝉鸣,整个身心仿佛都被大自然洗涤干净,为其融化,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春天,这里繁花似锦,百草含芳,树枝生出清香的绿叶,漫山翠绿,蜂飞蝶舞,五彩缤纷,色彩各异的鲜花点缀其中,散发着阵阵花香。漫步于龙潭,时刻感觉到强烈的春天气息。盛夏,浓荫密枝,万木向荣。这里也成了绿色的海洋:新绿、翠绿、浓绿、黛绿、墨绿、深绿交融在一起,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使人振奋,催人向上,给人以希望。金秋时节,龙潭披上了富丽的色彩,乌桕、枫香的红叶,浸入绿色之中,红绿相间,组成了一幅绚丽无比的巨幅油画。
龙潭森林公园沟谷纵横,溪流密布,瀑潭众多。从深山里流出来的溪水,弯曲蜿转穿林过石,分合起落,构成了一级级激流飞湍和层层叠叠的潭瀑奇观。瀑布为公园的一大奇观,具有生动的动态美。这里有的瀑布高达100米,在高高的翠岩上悬泻倾挂,似巨幅晶帘凌空飞落;有的瀑布在山谷中腾越呼啸,几经跃碰,声若滚雷。石泉激溅起的无数水珠,化作迷蒙的水雾,在阳光照耀下,常常变幻出一道道七色彩虹,像彩桥飞架,整个山谷也好像笼罩在一片金色轻纱之中。近观瀑布如龙飞凤舞,充满活力;远望瀑布如白练垂帘,宁静清雅。好一个多彩多姿的瀑布奇景。
众多的溪流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水潭。大的500平方米以上,小的也有10平方米。潭水清碧,生栖着多种鱼类。有些潭边绿树葱笼,纷纷前倾,探向水面,犹如一张张绿色的大伞,遮盖在潭面上,形成天然的室内游泳池。有的潭水面宽阔,倒映着蓝天、白云、远山、近树,渲染出美丽无比的水中画。
太平天国起义遗址
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革命,于1851年1月11日在桂平县金田村爆发。金田村位于紫荆山南麓,县城以北27公里,村中的韦昌辉故居遗址和村边犀牛岭上的古营盘、练兵场,不远的紫荆山区,以及附近的新圩三界庙、江口石头脚等处,都是当年太平天国进行重要活动的地点。其中金田起义地址已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圩三界庙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外前来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著名史学家黄现璠、胡绳、罗尔纲等,都曾来此进行学术考察。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至1987年,共接待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民主德国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友好人士250多人,198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1.3万人次。
紫荆山景区
紫荆山属大瑶山余脉,在市境北端,东边平南县鹏化山区,西北与武宣、象州、金秀等县相邻。幅员辽阔,面积270平方公里。境内峰峦重叠。林海茫茫,大坪、田心、花蕾三水由北至南,至旧三江圩汇合,再经风门坳破峡而出,奔向金田平原。
紫荆山区山雄水奇,洪水项海拔1313米。由于“山高皇帝远”,明代大藤峡瑶民起义曾“据为窟宅”(旧县志)。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于金田村,紫荆山又成为这场农民起义的摇篮。两次农民起义的遗迹随处可见。紫荆山内,壮、汉、瑶三个民族毗邻而居,壮村瑶寨,风光独特。
紫荆山位于数县交界处,清代中叶以后,一度为浔州、柳州、梧州三府的陆路交通孔道。旧《武宣县志》在一幅地图中,将武宣县东乡通往紫荆山区的一条羊肠小道—东张界,标明为“通衢大道”。解放后,研究经济史的学者络绎而来,沿着这条“通衢大道”,去寻找广西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发展的脉络。
这样的“通衢大道”,还有从紫荆山区北面经洪水界至象州县境一条。据史料记载以及紫荆山区老人世代相传,清道光末年(19世纪40年代末)以后,大批“过山客”沿着这条崎岖小路,经过紫荆山区往南再经金田平原,将各种山货、土特产挑运至浔江边上的大湟江口,经水路运梧州、广州;往西、北翻越东乡界和洪水界,将大批经由大湟江口运来的当时所谓“洋货”,如“东盐”、“洋纱”、“火油”等,挑运到武宣、象州,然后运销柳州、贵州。这些络绎于途的“过山客”,少者每天数十人,多时每天可达二三百人。
洪水界下的界脚、深水和东乡界下的花蕾等村,是“过山客”必经之路。当年,村民开设不少路店,专供来往客商食宿。当地老人还可给来访客人指点,那里就是当年开设路店的地方,历历如数家珍。
紫荆山内,居住着壮、汉、瑶三个民族。壮村瑶寨,风光奇异,瑶寨风情尤为独特,近年前来观光浏览的人渐多。
广西第一古塔-东塔
“东塔回澜”是桂平八景之一。正对东塔的一段浔江河面,位于扬澜滩之下,水下暗礁遍布,黔郁两江汇合后,水流湍急,为礁石所阻,激起阵阵漩涡,在长达数里的江面上,波澜泆起,回环激荡,变化无穷,蔚为奇观,遂被称为东塔回澜。
东塔坐落在浔江南岸、桂平市寻旺乡境内,因在城区东郊而得名,距城区4千米,是广西境内最高的一座古塔。1963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塔始建于明万历初年,由桂平知县刘万安倡议集资兴建,后因刘万安去世,仅建成两层。到了崇祯年间,才由御史李促熊、浔州知府葛元正增建成九层宝塔。
关于东塔的建造,当地盛传这样一种说法:过去有个风水先生对人说:“两江夹一舟,当官难长久”,说桂平地形狭长,是块竹排地,两条大江左右冲击,竹排摇曳不定,所以在这里当官的总是当不长。风水先生出主意说,只要在两江汇合处建一座宝塔,好比在竹排上插一根竹篙就行了。据说刘万安当了桂平知县后,他对风水先生的说法深信不疑,于是大兴土木建造此塔。不料塔未建成,这位县官大人便死在了任上。
历经400多年风吹雨打,东塔破败不堪。20世纪90年代中期,桂平市人民政府按原貌对东塔进行了维修。
该塔为八角空筒倚柱式砖塔,底径12米,高50米,每层饰以九叠重檐,涂朱砂。每层有圭角式拱门8个,其中2个是真门,6个是假门。塔内有穿壁式盘旋而上,直达顶层。塔顶安置着一个铜葫芦,原是为了“镇邪”及装饰,实际上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每层8个檐角原来装有铜质铃,共64个,遇风丁当响,声闻数里,可惜现已不存。
东塔地处浔江平原,周围大地苍茫,车来人往,塔畔江水长流,百舟竞赛,东塔平地拔起,状若文笔,直指云天,与西山、白石山遥相呼应,气势雄伟,蔚为壮观。过去,塔畔浔江水下多礁石,江水受阻回环激荡,塔影摇荡于江中,非常好看。
旅游交通
市内还有多条线路公交车,遍布市区各个范围,涵盖各个角落。市内还用三轮摩托车,的士,这些都大大方便了市民和来玩的旅游者。公交车都是无人售票,票价1元。出租车起步价3元/2千米,摩的起步价3元。
浔州美食
桂平市是广西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距今已有二千两百多年的历史。所拥有的美食更多不胜数。其拥有的美食有罗秀米粉、绿豆糕、猪脚粉、香辣糟、狗肉、田螺汤等。
罗秀米粉
罗秀米粉因产于桂平市罗秀镇一带而得名。是桂平最著名的特产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罗秀米粉的主产地为桂平市罗秀镇,现有21个村共120多个粉坊,年产量超过100多万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并远销广州、深圳等区内外以及港澳地区、东南亚一带。 罗秀米粉以条细匀称,外观洁白、油亮,质地柔韧,耐煮,细腻,润滑,食之爽脆而闻名遐迩。有人做过试验:将晒好的米粉摺成一卷,用力向墙壁猛掷20次而不碎;用刚切好的粉丝150根(重约200克)挂在横木上,能将70公斤重的小伙子吊起并在上面荡秋千。1985年,中央电视台、深圳都乐影视公司以《奇特的米粉》为题,将罗秀米粉摄入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一绝》后,知名度更高。 罗秀米粉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末民国初期就已成名。其手工制作工艺独特,以其山区特有的水质,配以当地所产的优质白米精制而成。整个生产流程包括选米、浸米、磨浆、蒸粉、晒粉、以及摺粉皮、切粉丝、晒粉丝、扎米粉等。 罗秀米粉可煮可炒,可根据不同口味烹制成肉汤粉、老友粉、螺丝粉、凉拌粉和炒粉等。冬天打火锅吃狗肉,以狗肉汤煮罗秀米粉,加少许辣椒、葱花、其味妙不可言。
绿豆糕
而桂平绿豆糕作为桂平的美食代表。其中宏发祥绿豆糕便是典范。 宏发祥绿豆糕是桂平宏发祥饼家的传统产品,早在解放前已闻名广州和港澳等地。
宏发祥绿豆糕细嫩、甘滑、清香,甜而不腻,融糕点和清凉补品两特点于一体。宏发祥绿豆糕如柠檬,嫩绿莹润,有如碧玉。品尝时佐之以西山茶,味道更佳。
宏发祥绿豆糕畅销于广西、广东等大陆省份,并远销到、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等地。
到桂平旅游,购其绿豆糕曾予亲朋好友更是每个游客的习惯。
敬慈斋馆素餐
敬慈斋馆在广西桂平市西山风景区洗石庵内。由桂平城区佛教协会营办,可预约承办港澳台胞、华侨和各界人士的素餐,并供应素面、粉饺等风味小吃。在敬慈斋馆进餐,不仅可以领略素食的特殊风味,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吃在佛教文化中的渊源。
敬慈斋馆制作的素食受广东的影响,有相似之处,又有别于广东佛教界制作的素食。素餐宴席上经常出现的菜色有“绣球玉液”、“彩菇争艳”、“杏林春满”、“百花拼盘”、“千层百叶”、“芙蓉酥酡”、“酥脆香卷”、“如意吉祥”、“不可思议”等。有的菜名诗意盎然,表现了出家人的幽默。如“杏林春满”、“不可思议”等。“杏林春满”用冬菇、杏仁、胡萝卜、丝瓜、竹笋、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红、绿、黄、白、褐五色相间,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制的“不可思议”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如无人介绍,吃时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如意吉祥”用荔浦芋制作,形状酷似“五柳鱼”,甜、酸、酥、嫩皆备,闻其味即令人食欲大增。
猪脚粉
【猪脚】 猪脚粉是桂平著名的特色美食。桂平传统工艺制作的猪脚粉工艺、用料都十分讲究,其中,主菜猪脚肥而不腻,皮略脆,不软不硬。 猪脚性平,味甘咸,具有补血益气、通乳、去毒功效,适合气虚体弱者食用。猪脚骨中的胶质含有钙、磷等矿物质,能强化人的牙齿和骨骼。搭配粉面一起食用,更能起到补充体力和补血益气的作用。猪脚与章鱼相宜,同食可润泽肌肤,益气养血。
【粉】 桂平猪脚粉选用河粉。 原料:大米。 制作流程:将米洗净后磨成粉,加水调制成糊状,上笼蒸制成片状,冷却后划成条状即成。手工制成的河粉色白。桂平猪脚粉所使用的粉是自己手工蒸的,从选米到磨浆到蒸粉,均为人工制作,绝不使用机器制作,因为这样才能保证粉的质量和口感。蒸粉最关键是火候,多一把火则过老,少一把火则不熟。
香辣糟
广西桂平市的香辣糟制作独特,味道好。现今在该市的城厢,金田、江口、紫荆、南木等乡镇的人家几乎都爱吃香辣糟并会制作。
据说清末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在金田、紫荆、江口一带活动时,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和支持。由于当时的农民生活比较贫困,平时一般都没有好酒好肉招待客人,所以当地家家户户都准备了大瓮细瓮的香辣糟,煮好米粥或蕃薯芋头饭,盛情招待义军,让将士们吃得津津有味。
【制作工艺】
这香辣糟的制法是:把5公斤上好糯米煮饭凉至28至36度左右,加入10只(约50克)研成粉末的酒饼拌匀,装入盘中用棉布盖紧,温度保持25度以上,3天后发出酒香就可待用。将剪了叶柄的指天椒、牛角椒成只洗净凉干切段共约2公斤,加300克熟盐,然后和糯米酒饭一起拌匀,放入洗净滴干水了的、特制的嘴凸肚大的瓦瓮里,先用平盖盖住,再用倒钟型的盖罩住,在凸咀的边缘加清水封口,以防漏气腐烂。半月后即变成香甜酸辣咸俱佳的食品。
【食用方式】
可随时享用,取后马上盖紧,并注意在边缘加水密封。一般家庭都制有几瓮,轮流吃。还有的家庭将经过加工的豆角、木瓜、萝卜、菜头、黄瓜、蒜、姜、蕹菜杆等做料,制成各色香辣糟,如密封得好,可保存至对年。此糟用来送饭送粥,或当作佐料制配宴席佳肴,都可令人食欲大开,赞不绝口。
狗肉
桂平人素有吃狗肉的习惯,旧时县城内有狗肉塘,城外有狗桥。近年,桂平市内五花八门的熟食摊档中,以狗肉最为吃香。在桂平饭店和各大酒馆,同样可以品尝到各种风味独特的狗肉。本地人对狗肉的吃法很多,花样不同,风味各异。或红烧、红扣,或清炖、白切,或生焖。小摊挡、小饭店则以狗肉火锅招待顾客。
【食用价值】
狗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食用价值很高。
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狗肉味甘、咸、酸、性温,具有补 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普济方》说狗肉“久病大虚者,服之轻身,益气力。”《本草纲目》中 载,狗肉能滋补血气,专走脾肾二经而瞬时暖胃祛寒‘补肾壮阳’,服之能使气血溢沛,百脉沸腾。 故此,中医历来认为狗肉是一味良好的中药,有补肾、益精、温补、壮阳等功用。桂平本地有句俗话语:“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唔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狗肉中含有少量稀有元素,对治疗心脑缺血性疾病,调整高血压有一定益处。狗肉还可用于老年人 的虚弱症,如尿溺不尽、四肢厥冷、精神不振等。用狗肉加辣红烧,冬天常服,可使老年人增强抗 寒能力。但要注意的是,由于狗肉性温,所以有阳虚内热,脾胃温热及高血压患者应慎食或禁食。 另外,狗肉食后易口干,喝米汤可纠正这一副作用。
【烹饪指导】
1. 一般用炒、爆、烧、炖、卤等烹调方法。
2. 狗肉用白酒、姜片反复揉搓,再用稀释的白酒泡1-2小时,清水冲洗后入热油锅微炸再烹调可有效降低其腥味。
田螺汤
【简介】
在桂平市,各种小吃摊档琳琅满目。在五花八门的小吃食品中,田螺汤是特别引人的一种。田螺的吃法很多,最常吃的是田螺汤。田螺汤不仅螺肉爽口,而螺汤之鲜,尤为令人称道,既似海味,又有别于海味,因此食客甚多。
【制作工艺】
田螺汤的制作方法很讲究,首先将买回的田螺放在有铁性物的清水中养数天,每天换水两次,让其肚内杂物全部排掉。
下锅前,先用刷子将附在外壳的青苔及泥渍洗净,然后剪刀去田螺尾部尖端,置锅内以过面水煮沸,将螺捞起,剥掉螺盖,以利油盐、配料进入螺内。开始先用猛火炒田螺,加少量油、盐、酒以除去腥味,再投入姜片、桂枝以及猪骨汤同煮。起锅前,再放少许油、盐、蒜泥、辣椒、紫苏、毕迟或假蒌合炒片刻,吃时再配上螺汤。
经泡制后田螺肉脆爽口,汤鲜味美,别具一种说不出的野味。
【食用价值】
田螺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以及钙质等,中药可入药,有清热、生津、明目、利水通淋之功能,对人体很有补益。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云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市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吉林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四川省
天津市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徽省
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