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华侨中学是海口市教育局主管的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教育实践学校、海南省重点中学、海南省一级(甲等)学校、海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海南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研究重点项目省级实验样本校、全国科学教育基地、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创新人才共育基地。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民国27年(1938年),由侨领及国内各方开始共同筹备建校。
民国28年(1939年),暹罗联立育侨中学筹委会正式成立;同年12月5日,暹罗联立育侨中学借用昆明兴隆街昆华小学校舍正式成立并开学,时有教职员13人,学生200余人,分初、高中6个班授课。
民国29年(1940年)2月,学校成立董事会,并更名为私立育侨中学;同年10月,学校迁至呈贡龙翔寺继续办学。
民国30年(1941年)10月,教育部责令学校停办,除毕业班外其余在校学生转入国立华侨中学;同年底,学校更名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呈贡分校。
民国32年(1943年3月),学校并入国立西南中山中学。
民国28年(1939年)10月28日,教育部和侨务委员会向国民政府提出建议,拟在抗日大后方云南省择地筹建一所国立华侨中学;同年11月28日,行政院四四〇次会议作出决议,批准教育部正式筹设国立华侨中学,并下拨经费5万元(国币);12月16日,行政院通过筹设国立华侨中学备案审查会。
民国29年(1940年)2月,教育部批准建校;同年5月24日,国立华侨中学正式开学上课,时借用保山县城外的腾冲会馆和各公宇为校舍,招生458人。
民国30年(1941年)底,国立华侨中学更名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
民国31年(1942年)5月4日,学校全体师生正在校里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大会,敌机突然临空投弹校内数十枚,炸死学生20余人,炸伤者甚多,初中部校舍及女生宿舍全部炸毁,当晚学校师生300余人撤到昆明,借住于昆明中法中学;同年9月,学校搬迁至清镇县五里桥乡的中心学校和国民学校的校舍,当时校舍分散在三处,相距一二千米,且校舍均是破旧的庙宇,此时有学生623人。
民国30年(1941年)5月,学校开始筹备;同年6月19日,择定四川江津县的五福场和小渔梁的程家祠堂为校址,创办国立华侨中学第二校;8月,学校正式成立;9月中旬,开始招生。
民国31年(1942年)3月底,国立华侨中学第二校更名为国立第二华侨中学,并在广西、贵州等地招收桂林中学和私立汉民中学的侨生以及贵阳清华中学的侨生。至1943年春,学校分设初、高中两部分,有学生430多人,教职员65人。
合并发展
民国33年(1944年)9月,教育部决定将国立第一华侨中学校址撤销,另择福建设立学校,并将国立第一华侨中学高中部并入国立第二华侨中学,初中部改为国立第十四中学分校;同年10月中旬,学校正式并入国立第二华侨中学。
民国35年(1946年)9月,学校迁址海口,择定海口市海秀路金钢岭原日本海军第七基地海南设施部为校址。
民国36年(1947年)2月1日,国立第二华侨中学改为国立第一华侨中学,时有在校学生527人;同年5月,学校更名为国立第一侨民中学。
1950年4月,海口市军管会接管学校,国立第一侨民中学更名为广东海南华侨中学。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教师挨批斗,校舍遭破坏,图书仪器大多散失。
1966年,学校更名为海南人民中学。
1968年,学校更名为海口市第五中学。
1978年,恢复广东海南华侨中学名称,并被重新定为海南地区、海口市重点中学。
1980年,学校恢复高中部,面向全岛招生,优先录取华侨和港澳台胞子弟入学。
1988年,海南建省,广东海南华侨中学定名为海南华侨中学。
2003年,学校复办初中部。
2007年,学校初中校区搬迁到秀英区蓝城大道18号。
2016年6月,学校被评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
2018年7月,学校被评为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同年11月,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
2020年3月,学校被评为海南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示范校;同年7月,学校被评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
2021年11月,学校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2024年3月,学校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同年8月,学校被评为海南省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研究重点项目省级实验样本校;10月,学校被评为国家优秀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教育实践学校。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截至2024年7月,学校有海秀路高中部和西海岸初中部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60余亩,有在校学生7400余人。截至2021年7月,学校有班级146个。
师资力量
据2025年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教职工553人,中高级教师占比83%,其中有正高级教师8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中小学德育课教师1人、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名,特级教师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1人,海南省省级骨干校长1人,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海南省优秀教师4人,海南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海南省省优专家2人,海南省领军人才2人,“南海名家”1人,省市拔尖人才6人,“515工程”人才4人,海南省卓越教师工作室2个、卓越班主任工作室1个,海口市劳模创新工作室1个、市级名师工作室6个,教师中有省级学科带头人称号5人,省级骨干教师29人,市级骨干教师90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占比22.8%。
全国中小学外语教学名师:潘庆
全国中小学优秀外语教师:吴小芬
国家级骨干教师:林琳、刘俊、李星国
全国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罗丹文
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教学实践分委会委员:林菁华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李红庆
特级教师:王嫣雪、李红庆、郭亚羽
海南省骨干教师:杨云义、汤成慧、李宝元、毛碧丹、韩春暖、李发德、黄玲玲、范金晶、伍飞云、尹文涛、吴小芬、黄淑萍、黄和、王玲云、苏晓君、潘国林、李毅、陈文、陈青、陈媚、李梅、易小刚
海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吴撼宇
海南省骨干校长:张伟
海南省优秀教师:汤成慧、杨梅
海南省教学能手:王嫣雪、潘庆、范金晶、赵蕾、谭慧丽、潘国林
海南省省级学科带头人:郭亚羽、韩春暖、林琳、黄玲玲、尹文涛
海南省教坛新秀:刘贞
海南省特聘专家:郭亚羽
海南省“南海名家”:王嫣雪
海南省“515人才工程”入选者:郭亚羽
海南省委联系服务重点专家:李红庆
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李红庆
海南省优秀支教教师:杨小虹
海南省模范教师:杨梅
海南省科研骨干教师:赵蕾
海南省“十佳班主任”:林琳
海南省“十佳师德标兵”:罗丹文
海南省“优秀班主任”:黄和
全省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王英姿
四川省优秀教师:杨云义
湖北省优秀教师:李星国
(注:名单不全)
教学建设
截至2023年6月,学校有崇文楼、远志楼、笃行楼、崇德楼、敬辛北楼、明远楼、邵逸夫楼、行政楼、图书馆、敬辛南楼、体育馆、乒乓球馆、学生公寓楼、教工宿舍楼、食堂等场馆。
截至2022年6月,学校有标准田径运动场2个、篮球场2个、网球场1个、现代化报告厅(礼堂)2个、多功能厅2个、校史馆、学生美育发展指导中心、录播教室、远程同步教室、3D打印教室、创客实验室、学科探究实验室机器人教室、通用技术专用教室等教育教学设施。
截至2024年,学校开展了“打造科学教育育人课程体系”“与高校共建育人基地”“开设视野‘侨’天下科技论坛”和“以竞赛引领学生全方位发展”等举措,以国家课程标准化、地方课程特色化、校本课程精品化、语言课程实践化、劳动课程制度化“五化”设计标准来打造学校“缤纷课程群”,以期让学生了解研究地方特色文化,真正认识自己的家乡,培养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感。同时学校还以“活动引领、任务驱动”为主线创造性形成有校本特色的劳动教育实践模式。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2022年4月,学校学生在2021年海南省“聆听科学家报告 共读一本好书”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1项;同年11月,学校学生在2022年澳大利亚数学竞赛(AMC)中,获中国赛区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数学技能奖22人;同月,学校学生在第七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海南赛区总决赛中,获全省一等奖1人;12月,学校学生在2022年美国数学测评活动(AMC10/12)中,获全球卓越奖1项、全球优秀奖1项。2023年6月,学校学生在2023 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海南赛区)中,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8人、三等奖22人;同月,学校学生在2023年海口市中小学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同年9月,学校学生在八届海南省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同月,学校学生在2023年海南省中小学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2024年1月,学校学生在海南省2023年高中思想政治主题教育征文和微视频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7人;同年5月,学校学生在海南省第三届化学竞赛中,获一等奖27项、二等奖42项、三等奖71项;6月,学校学生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海口市初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7月,学校学生在海口市中小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获个人一等奖2人、团体赛二等奖3项;10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中,获一等奖8人;同月,学校学生在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海南省赛区比赛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27人;12月,学校学生在第六届海南省中小学生英语演讲展示活动中,获一等奖1人;同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海南赛区系列活动中,获全国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
2025年1月,学校学生在第21届“外研社杯”全国中学生外语素养大赛中,获一等奖29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10人;同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南省“清廉文化进校园”系列主题活动中,获二等奖1人;同月,学校学生在2025年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一等奖3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
2022年6月,学校学生在第二十三届海口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12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2年海口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17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同年7月,学校学生在2022年第二十三届海南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比赛活动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14项、三等奖14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2年海口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获亚军1项;8月,学校学生在2022年海南省中小学生美育赛事决赛中,获一等奖4人、二等奖2人;9月,学校学生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竞赛中,获金奖1项;11月,学校学生在第二十三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奖15项;12月,学校学生在第34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
2023年5月,学校学生在2023年第二十四届海口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比赛活动中,获一等奖12项;同年6月,学校学生在海口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课程优秀案例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7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3年海口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12项、二等奖14项;7月,学校学生在第34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科协主席奖1人、中正水产科技专项奖1人;8月,学校学生在第35届海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同月,学校学生在第3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铜牌2人;9月,学校学生在第二十四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奖12人。
2024年1月,学校学生在2023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活动中,获海南省“禁毒护苗小卫士”称号1人、“禁毒护苗宣传员”称号1人;同年5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第25届海口市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一等奖23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5项;同月,学校学生在第十四届海南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获一等奖3人;6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口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中,获冠军1项、优秀奖1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口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课程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6项;7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口市中小学师生青椰艺术节艺术展演活动暨学生艺术作品评审活动中,获一等奖2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6项;8月,学校学生在第二十五届全国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获奖19人;12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全国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总决赛中,获“海南省禁毒护苗宣传员”称号3人。2025年1月,学校学生在海南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一等奖2项。
2022年11月,学校学生在海口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金牌17项、银牌3项、铜牌3项;同月,学校学生在海口市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获冠军1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2年海口市中小学生羽毛球比赛中,获冠军5项、亚军2项、季军1项;同月,学校学生在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篮球赛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赛中,获冠军1项;同年12月,学校学生在海南省第六届运动会田径赛中,获金牌12项、银牌6项、铜牌5项。
2023年10月,学校学生在2023年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篮球赛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赛中,获冠军1项;同年11月,学校学生在2023年海口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冠军1项;12月,学校学生在2023年海口市中小学生羽毛球赛中,获冠军2项、亚军3项、季军2项。
2024年4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南省大中学生羽毛球比赛中,获冠军3项、亚军2项、季军2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口市中小学生羽毛球赛中,获冠军2项、亚军2项、季军2项;同年7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口市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第一名4项、第二名2项;8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中国中学生田径冠军赛中,获金牌1项、银牌2项、铜牌1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4海口市青少年运动季青少年帆船帆板公开赛中,获第一名1项、第二名1项、第三名1项;10月,学校学生在海南省中学生运动会篮球赛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赛中,获冠军1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口市中学生篮球赛中,获冠军1项;11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口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中,获金牌14项、银牌2项;同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中国中学生3×3篮球联赛海口站中,获亚军1项;12月,学校学生在2024年海南省青少年田径(U18U20)锦标赛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田径赛中,获金奖11项、银奖3项、铜奖4项;
教师成绩
2022年2月,学校教师在2021年全国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中,入选“典型经验”1人;同年11月,学校教师在2022年海南省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1人;同月,学校教师在2022年海口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人。2023年7月,学校教师获2022年度“宝武杯”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银奖1人;同年12月,学校教师在2023年海南省中小学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
2024年3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南省高中物理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1人;同年4月,学校教师在海口市2024年高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5月,学校教师在海口市第四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10月,学校教师在首届海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同题异构”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1人、优秀奖1人;同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南省高中语文中青年教师学科素养展示暨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获一等奖1人;同月,学校教师在第八届“圣陶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二等奖1人;同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口市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12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口市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人;同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口市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人。
2022年5月,学校教师在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022年度集中结题活动中,课题结题3项;同年6月,学校教师在2022年度海口市基础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同月,学校教师在第十二届“中国移动‘和教育’杯”全省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9月,学校教师获2022年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11月,学校教师在2022年海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中,获海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6人;同月,学校教师在2022年度全省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6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6项;同月,学校教师在2022年海口市中小学教育教学信息化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10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2人。
2023年3月,学校教师在2022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部级精品课”评选活动中,入选教育部“部级精品课”2人;同年7月,学校教师在2023年度海口市基础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15人、二等奖18人;12月,学校教师在2023年海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中,入选5人。
2024年1月,学校教师在第十四届海南省教育技术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同月,学校教师在2023 年海口市中小学教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精品课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同年5月,学校教师在2023年首届普通高中“云享课程”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6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度海口市基础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17人、二等奖18人;10月,学校教师在海南省“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中,入选11人;同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口市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6人、二等奖6人;11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口市直属教育系统职工趣味运动会中,获团体总分第一名1项;12月,学校教师参与课程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4项;同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度全省基础教育实践与研究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5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8人;同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南频道特色课程数字资源征集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3人。2025年1月,学校教师在2024年海口市中小学“考试命题”专项课题集中立项评审活动中,获“同意立项”12项;同月,学校教师通过“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4年度课题立项评审”7项。
所获荣誉
据2025年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示范学校”“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学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海南省人才建设成果显著单位”“海南省文明校园”“海南省禁毒三年大会战阶段性行动和专项行动先进集体”“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集体”“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海南省示范家长学校”“海口市直属机关工委‘先进基层党组织’”“海口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是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清华大学优质生源学校、复旦大学优秀生源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创新人才共育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生源基地、南京大学优秀生源基地、浙江大学优质生源基地、哈尔滨工业大学优秀生源基地。
合作交流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是具有招收外国来华留学生资质的中学,开设有海南华侨中学国际部,与美国托马斯杰弗逊高中结为姐妹学校并签订了双向合作协议并合作开办“中美合作实验班”项目,该项目是获得教育部备案的中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此外学校还开办了中英班、来华留学生班(华文教育班)、中日国际课程班等,与英国赫特伍德中学、日本京都两洋高中、
新加坡华侨中学、马来西亚芙蓉中华学校、马来西亚宽柔中学古来分校、泰国南部华文民校联谊会51家下属学校、泰国符镇功学校、澳大利亚达尔文高中、挪威卑尔根卡特德拉高级中学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学校多次接待来自美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泰国等国家的来访代表团,多次派师生赴美国、日本、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等国家交流、访学,组织学生参加新加坡亚洲青年华语论坛、和日本兵库县之间的高中生交流等活动,学校是“海南省华文教育基地”“第十批中国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员单位”。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学校校名由民革主要创始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何香凝女士题写。
精神文化
博学笃志,切问深思
严谨求实,敢于创新
自主好学,勤于实践
社团文化
据2025年2月学校官网数据,学校有篮球队、武术队、热土文学社、科技社、田径队、模联社团、志愿者服务社、合唱团、流行音乐社、摄氏度摄影社、动漫社、话剧社等学生社团38个,开展了传统文化节、志愿活动节、校园书香节、科技创新节、励志感恩节、综合实践节、崇德教育节、社团体育节、教育科研节、文化艺术节、视野·侨天下”论坛等学生活动。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知名校友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