涓水,古名兴乐江,又名“白果河”“易俗河”,今又称“涓江”,湘江一级支流。涓水位于湖南省中部,干流全长103千米,总流域面积1763.93平方千米,流经双峰、衡山、湘潭县域。涓水河面宽在100米—150米之间,是湘潭县境内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
干流情况
综述
涓水位于
湖南省中部,干流全长103千米,在衡山县境内长27千米,湘潭县境内长68.1千米。涓水总流域面积1763.93平方千米,湘潭县内流域面积1089.37平方千米,占全流域面积的60.62%,流经双峰、衡山、湘潭县域。涓水河面宽100米—150米之间,是湘潭县境内面积最大的一条河流。
源头
涓水是
湘江主要支流之一,有南北二源,南源于
双峰县东部
荷叶镇九峰山,当地呼之神冲水,北源于双峰县黄巢山,水依山而名,叫黄巢水。
河道走向
涓水自衡山县
新桥镇石地方村入境,流经新桥、贯塘、江东、白果、长青乡等乡镇至晓岚村港出境入湘潭县,流经晓南、龙口、留田、花石、排头、盐埠、锦石、旺冲、继述桥、土桥、古塘桥、郭家桥、双板桥、易俗河、河口等乡镇,至河口镇卓江村汇入湘江。
支流水系
涓水支流有青山河、将军河、海荣河、草衣河、日华水、花石水、芙蓉寨水、延化港水、同心桥水、回龙桥水、盐埠水、何家坝水、流阳桥水、碧泉水、铁江坝水、碧水港水、继述桥水、桐家坝水、古塘桥水、董家冲水、崩岸湾水、郭家桥水、双板桥水、万担仓水等。
青山河干流全长37千米,流域面积282平方千米。青山河发源于铜梁山与昌山交界的顶峰山谷(今歇马乡顶峰村),汇入铜梁水库,再流经歇马、石鼓、明道、青山桥(镇)、晓南乡,于刘家湾汇入涓水。沿途南纳将军河、四路港、霞岭诸流,北汇海云、青山、草衣等水。
将军河及四路港源头,地势偏僻,山高路陡,民国三十三至三十四年(1944年—1945年),日寇入侵湘潭时,此地的莫氏祠及珠宝垅曾为湘潭县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
海荣河上源东雾山,层峦积翠,山麓有
陈鹏年墓葬(清康熙六十一年任河道总督),山下有其故宅之地。
草衣河为青山河最大支流,于环山乡晓冲村发源。干流长21千米,流域面积75.5平方千米,流经环山、分水、较场、晓南四乡,汇入青山河。
日华水亦名龙口水,从东汇入涓水,日华水源出日华乡琵琶山下,干流长17千米,流域面积50.3平方千米,现中、下游段已改建成人工渠。
花石水发源于紫荆山西麓毛山坝。干流长19千米,流域面积75平方千米。
延化港水源于较场乡石江村人形山南麓,干流长20千米,流域面积48平方千米,上游有南田水库,水库以下干流已建成人工河道,取名“胜天渠”。
同心桥水源出较场乡人形山北麓,流经严冲乡境,干流长13千米,流域面积32.8平方千米,中、下游段亦通过人工改建。
流阳桥水发源于景泉乡潭口,上源段千峰攒秀,溪水澄碧。流阳桥水流经景泉、黄荆坪、锦石三乡,干流长23千米,流域面积80.3平方千米,于流阳桥入涓。下游段从胜利坝起,已改建成“群英渠”。从金塘街汇入涓河。
碧泉水于碧泉乡枫树坝村沙塘冲发源,上源有湘潭县内碧泉潭,泉水出自唐代。涌沙成珠,状若倒雨,投物皆作碧玉色。故名碧泉,泉源甚广,荫田三千余亩。泉旁旧有碧泉书院,为宋代经学家、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父子讲学之处,几经沧桑,现仅留遗址。碧泉中游锦石乡苍场村堆子岭,1987年掘有古文物,经勘察为距今5500多年的大溪时期古文化遗址。
继述桥水源出紫荆山北麓,干流长34千米。流域面积135平方千米。
郭家桥水发源于郭家桥乡仁和村熟田冲,经踏垅桥、黄龙桥,于八角垅入涓,干流长6.2千米,流域面积16.2平方千米,下游段两岸即为四新、郭家桥两条防洪堤。
双板桥水源出陶仑水库上游陈古塘,干流长8.2千米,流域面积19.9平方千米,现下游段亦改建成人工河道。
万担仓水于易俗河乡柞树坪发源,干流长8千米,流域面积22.2平方千米,革命烈士罗亦农(“五大”中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出生在该水上游赋江村。下游段也通过人工改建,依高坡,傍山而过,建成撇洪渠。
水文特征
涓水多年平均流量3.98立方米/秒(一说32.691立方米/秒),多年径流量1.265亿立方米(一说9.32亿立方米)。
通过单因子评价法,涓水流域常规监测的项目中超过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限制的统计结果见下表,涓水流域的首要污染物是粪大肠菌群,其次是氨氮和总磷。现水质状况逐渐好转,除粪大肠菌群指标外,其余污染因子没有超Ⅲ类。污染月份又以农业生产和低枯水月份尤其突出,6—8月和1月、12月是污染物浓度较高的时期。
粪大肠菌群污染十分严重,常年累月存在,其最大超标倍数超过15倍。工业有机污染物和金属无机物污染也呈缓慢上升态势,如石油类、镉偶有临近超标状态。
流域特征
降水
根据流域内荷叶、新桥、花石、射埠4个雨量站38年的资料,运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377毫米,在1019.8毫米—1853.6毫米之间波动。
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3月—8月,占年降水量的60%以上。流域降水年际变化较大,极值变化在1.5—2.5倍之间。最大点降水量为2002年新桥站1969.8毫米,最小点降水量为2003年荷叶站977.4毫米。
湘江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58毫米,涓水流域属降水偏小分布区,主要原因是上游双峰县、衡山县位于湖南省衡邵干旱区,降水偏小所致。
自然灾害
据统计,湘潭县近20年共发生12次大的洪水,其中9次出现在涓水流域,出现时间均在主汛期4月—9月。如2011年6月10日—14日,涓水流域出现强降水,涓水超警戒水位,造成两岸农田受灾808.8公顷,房屋倒塌481间等,经济损失0.4亿。
2024年7月28日晚,湖南省湘潭县花石镇龙潭村附近涓水的一处堤防出现漫堤险情,部分河段水位创历史纪录,此后发生决口,当地正在紧急组织群众转移。
治理开发
饮用水源
涓水作为湘潭县的主要饮用水源,同时承担着农业灌溉用水、渔业用水等多种用途。
巷道航运
旧时,涓水为湘潭县内重要水路运输通道。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湘潭县内涓水及青山河中下游可通木船。随着陆路交通运输日益发展,以及下游湘潭段建坝、上游河段淤塞诸因,1962年以来,易俗河至石头碑11千米河段可季节性通航外,上游段已逐渐停航。
洪涝治理
涓水上游坡降陡,降水集中,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床淤塞,行洪不畅,水位抬高,农田沙化,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通过多年综合治理,已有好转。
涓水下游,易受湘江洪水顶托,泛滥成灾。清末及民国时期,沿岸穷苦农户,多结茅棚草舍而居,一遇洪水,十家九淹,苦不堪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沿河区、乡政府领导当地群众,修建了四新、郭家桥、鹧鸪、凫塘、杨溪、京竹、烟塘、莲托、中湾及卓江等堤境,开挖撇洪渠,兴建电力排渍站,基本免除洪涝灾害,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水土流失
清末以前,涓水支流青山河流域内植被繁茂。河边筒车频转,船只可上航至石鼓、竹叶塘等地。由于人口激增,掠夺性利用土地,植被破坏,加之土质松疏。降水集中,导致水土严重流失,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通过综合治理,流失状况才有所减轻。1977年,青山桥区为治理水患,将青山河裁湾改直,建成排灌兼用的人工河道。
水利工程
1959年,花石公社在罗汉山中庸观处拦河筑坝修建花石水库,为湘潭县内最大的蓄水工程。控制流域面积49.8平方千米。水库下游0.5千米处汉城桥,为县内最早的桥梁建筑。现水库以下河段,已全部人工改建。
1959年,由中路铺公社在涓水支流继述桥水上游修建了印子山(卫星)水库,1972年,扩建为中型工程。
1964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发动群众修建吟江河坝,是县内唯一的中型引水工程。
1973年,湘潭县内发动群众,在上石坝谷口筑坝,建成中型工程上石坝水库。
生态保护
2011年,湘潭县环保局制定了《涓水流域水环境保护规划》,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采取工业企业入园区、污染集中治理的思路,关停乡镇污染企业132家,退出污染企业20家,有潜力的企业进入园区,对污水和固体废物集中处理。
2018年,湘潭县环保局对涓水沿岸开展工业企业专项执法检查、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行动,加强对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设施管理,确保工业废水稳定达标排放。同年全年,涓水水质稳定达到三类以上,且稳中向好。
决堤事件
2024年7月28日20时许,涓水湘潭县易俗河镇四新堤因漫堤引发堤防漫灌、决口险情以来,湖南省市县各级迅速调集力量,开展群众转移和应急抢险工作,先后出动武警、民兵、中国安能及社会救助力量1205人,发动县乡村各级党员干部1000余人投入救援抢险工作。
截至2024年7月29日7时许,涓水湘潭县易俗河镇四新堤决口由28日22时的50米左右扩大至77米;堤内水位41.66米,堤外水位41.65米,决口宽度变化不大,垸内外水位基本持平,流速减缓。目前,抢险救援工作正在紧张进行。
截至2024年7月29日7时30分,受险情影响的新塘村、新虎村3832名群众已全部安全转移,无人员伤亡。按照就近安置原则,当地第一时间安排了郭家桥中学、鹧鸪学校、新塘学校、河口中学4所学校作为临时安置点,为转移群众提供饮用水、食品等基本生活物资和基本医疗保障。目前,四个安置点共安置群众183人,投亲靠友安置3649人。相关封堵抢险和转移安置工作正在有序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