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口区,湖南省株洲市辖区,古称“漉浦”,别称“渌湘”,以地处渌水汇注湘江水口得名。渌口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境内渌水东来,湘江北去,东临醴陵市、攸县,南连衡阳市衡东县,西接湘潭县,北毗芦淞区、天元区。总面积1053.6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末,渌口区常住人口25.56万人,城镇化率55.01%。截至2024年11月,渌口区辖8个镇,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建制沿革
名称由来
渌口区位于湘江中游偏东,“渌水东来,湘江北去”,故雅称渌湘。其城关镇为渌口镇,因渌江自东向西流入湘江交汇于此,故名渌口。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为第一行政督察区湘潭县地。
1949年,为长沙专区湘潭县地。
1951年,以湘潭县株洲镇等地析置株洲市(县级),属长沙专区。
1952年,株洲市属湘潭专区。
1956年,株洲市升为省辖市。
1959年,湘潭、醴陵2县部分区域划入株洲市郊区。
1965年4月,析株洲市郊区地置株洲县,县沿袭市名,驻渌口镇,属株洲市。
1997年5月31日,国务院批准将株洲县的群丰镇和马家河乡划入株洲市市区(天元区)。
2018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株洲县,设立株洲市渌口区,以原株洲县的行政区域为渌口区的行政区域,渌口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2018年12月18日,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正式挂牌成立并召开成立大会。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朱亭镇与黄龙乡合设立黄龙镇。
1998年,古岳峰撤乡建镇;鸿仙乡与漂沙井乡合并设立仙井乡。
2002年,黄龙镇更名为朱亭镇。
2005年6月6日,株洲市政府转发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5]12号文件批复:一、同意长冲乡与太湖乡合并设立新的太湖乡。以原长冲乡与太湖乡的行政区域为新设太湖乡的行政区域,新的太湖乡辖22个建制村,总面积128平方千米,总人口2万人,乡政府驻桐子坡(原太湖乡政府驻地)。二、同意八斗乡与淦田镇合并设立新的淦田镇。以原八斗乡和淦田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淦田镇的行政区域,新的淦田镇辖2个居委会、25个建制村,总面积100平方千米,总人口2.3万人,镇政府驻淦田(原淦田镇政府驻地)。三、同意大京乡与白关镇合并设立新的白关镇。以原大京乡和白关镇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白关镇的行政区域,新的白关镇辖1个居委会、17个建制村,总面积79平方千米,总人口2.5万人,镇政府驻白关铺(原白关镇政府驻地)。四、同意将朱亭镇政府驻地由福祖桥迁移至场坪。至此,株洲县辖7个镇、11个乡。
2010年,将株洲县的白关镇和姚家坝乡划归株洲市芦凇区管辖。调整后,辖6个镇、10个乡。
2011年,将株洲县的雷打石镇和三门镇划归天元区管辖。调整后,辖4个镇、10个乡,县政府驻地不变。
2015年11月26日,湖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渌口镇与仙井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渌口镇。南阳桥乡与洲坪乡成建制合并设立南洲镇。淦田镇与平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淦田镇。砖桥乡与龙潭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龙潭镇。朱亭镇与龙凤乡成建制合并设立朱亭镇。王十万乡与堂市乡成建制合并设立龙船镇。撤销太湖乡建制,设立龙门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11月,渌口区辖8个镇:
龙潭镇、
朱亭镇、
龙门镇、
淦田镇、
渌口镇、
南洲镇、
龙船镇、
古岳峰镇。区人民政府驻渌口镇学堂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
渌口区位于湖南省中东部湘江中下游地段,东临
醴陵市、
攸县,南连衡阳市
衡东县,西接
湘潭县,北毗
芦淞区、
天元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2°57′30″—113°21′27″;北纬27°12′30″—28°01′27″,面积1053.6平方千米。
地势
渌口区是平原、岗地为主,
平原、
岗地、
丘陵、
山地分别占渌口区总面积的27.7%、30%、16.4%和16.3%,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湘江自西南入境,由南向北流经全境,渌江由东向西,在渌口与湘江交汇,河溪纵横,遍布渌口区,构成渌口区网叶状叶脉式水系格局。
气候
渌口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亿立方米。降雨多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域内气候宜人,光热充足,适宜于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区内南北纬度差不大,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大致与日照时数的分布相似。太阳总辐射量107.3千卡/平方米·时,光合有效辐射年总量为53.7千卡/平方米·时,热量比较丰富,年内分配不均,6~9月总辐射有50.9千卡/平方米·时,占全年总辐射量47%,其中又以7月份最多,为15.2千卡/平方米·时,1月份最少,为5.3千卡/平方米·时。
水文
渌口区境内湘江水系通航支流31条,湘江主干流通航里程660千米。湘江流域年降雨量都在1300毫米以上,降雨多集中于春夏两季,4至6月为多雨季节;雨季湘江水位上涨,主要年份最高水位出现于4至7月。湘江及其支流多漫滩,枯水时期,河滩高出水面,洪水期均被淹没;湘江水位的特征为,洪水一来,河水暴涨成灾。
湘渌两江环绕渌口城区,湘江流经区境62千米,渌江流经区境13千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渌口区年平均降水1389毫米,降水量21亿立方米,湘渌两江年客水流量553亿立方米,人均11.7万立方米。水能蕴藏量大,可开发利用15.46万千瓦。
矿藏资源
渌口区已发现
煤、
铀、
铁、
铅、
锌、
钨、
岩金、
砂金、
耐火粘土、
硅石、
重晶石、
石膏、水泥灰岩、水泥配料砂岩、
石英砂、
高岭土、
砖瓦粘土、建筑石料灰岩、
花岗岩、
闪长岩、
页岩、砂石及矿泉水和地下热水等共23种矿产(含亚种),矿产地67处。其中大型和中型矿床各3处,其余皆为小型矿床、矿点和矿化点。
渌口区金属矿产贫乏,建筑材料非金属矿产相对较丰富,其中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砂岩为大型矿床,水泥用灰岩为中至大型矿床,是株洲县的优势矿产,具较有利的开发利用前景。
渌口区矿产资源分布总体特征是点多面广。铅、锌、金等金属矿产虽然主要分布在县域东南部边缘地段,但也因规模小而较难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利用。
人口
截至2023年末,渌口区户籍总人口34万人,根据公安户籍数据显示:全区出生人口1683人,比上年下降5.3%,出生率为4.9‰;死亡人口1992人,下降32.29%,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全区常住人口25.56万人,城镇化率55.01%。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渌口区GDP总数达1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0.5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69.7亿元,增长3.5%。
2023年,渌口区地区生产总值18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78.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76.9亿元,增长4.6%。
2023年,渌口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5.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全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8亿元,下降9.2%。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8.7%。
2023年,渌口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93.8元,比上年增长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45元,增长3.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46元,增长6.9%。全区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307.6元,比上年增长7.0%。
第一产业
2023年,渌口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1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22.4亿元,增长4.1%;林业产值4亿元,增长9.5%;畜牧业产值20.9亿元,增长1.4%;渔业产值2.6亿元,增长6.9%。粮食播种面积43.05万亩,同比增长0.8%;早稻面积12.15万亩,同比增长0.4%;中稻面积14.77万亩,同比增长0.2%;晚稻面积13.3万亩,同比增长2.4%。蔬菜面积19.4万亩,增长3.8%;油料作物播种面积9.8万亩,增长12%。全年粮食总产量20.06万吨,同比增长4.3%,早稻产量5.11万吨,同比增长1%;中稻产量7.97万吨,增长5.3%;晚稻产量6.13万吨,同比增长4.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2283吨,增长10.6%;蔬菜产量42.1万吨,增长4.1%;水果产量5.9万吨,增长2%。全年生猪出栏56.3万头,增长5.1%;羊出栏6.42万只,下降1.2%;牛出栏0.28万头,下降6.7%;家禽出笼198万羽,增长0.1%;禽蛋产量0.58万吨,下降3.3%;水产品产量13517吨,增长6.1%。
2023年,渌口区农产品加工企业452家,省级龙头企业8家、市级龙头企业38家。王十万黄辣椒产品荣获第二十四届中部农博会金奖。
第二产业
2023年,渌口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3.9、1.7和1.4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在规模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3.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长51.5%,股份制企业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9.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下降64.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61.2%,制造业增长9.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6.3%。分行业看,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分别增长6.2%、56.8%、30.6%;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分别下降30.7%和2.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务收入比上年下降4.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1%;股份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8%;利润总额下降47.9%。
2023年,渌口区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65.1亿元,比上年下降1%。完成房屋施工面积688.8万平方米,下降22.7%;房屋竣工面积460.7万平方米。
第三产业
2023年,渌口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6.76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1.9、3.2、2.7个百分点;按销售地区分,城镇零售额56.4亿元,增长9.7%;乡村零售额10.4亿元,增长7.2%。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2、63.5、0.3、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9.2%、10.5%、12.1%。分限额类别看,限额以上12亿元,增长13.1%,限额以下54.8亿元,增长8%。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4.5%,饮料类零售额增长21%,烟酒类零售额增长12.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增长13.6%,化妆品类零售额增长18.5%,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40.1%,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增长15.6%,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增长7%,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增长22.6%,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36.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13.4%。
2023年,渌口区进出口总额(海关口径)302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4%,实际利用外资金额0.5万美元。全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三类500强”项目4个。
2023年,渌口区实现邮政业务收入6422.1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金融板块实现收入4946.9万元,增长10.6%;寄递板块实现收入461.3万元,增长60.7%;邮务板块实现收入960.3万元,增长40.6%。
截至2023年末,渌口区金融系统存款余额(月末数)2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金融金融系统贷款余额(月末数)204.3亿元,增长16.3%。
交通运输
渌口镇主城区距株洲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距
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不到1小时车程,距省会长沙市42千米。
京广铁路、
武广高铁、
京港澳高速、S211、S313在境内通过。
2016年,渌口区完成农村通畅工程100千米、农村公路升级改造65千米、安保工程125千米、危桥改造35座、农村客运招呼站30个。新开通2条城市公交线路。
2020年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省计划181千米。公路提质升级50千米,完成危桥改造10座,普铁安全隐患整治105处,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10个。全年公路货运量1151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8530万吨千米,公路客运量826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3361万人千米。伏波大道提质改造工作顺利完成,城区智能化停车一期建成使用。
全区实现邮政业务收入5419.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金融板块实现收入3917.5万元,增长0.6%;寄递板块实现收入875.5万元,增长9.1%;邮务板块实现收入626.2万元,下降1.5%。
2023年,渌口区完成农村公路提质升级65千米,湘江东岸沿江路、S330启动建设,醴娄高速渌口区连接线、渌枫大道、太长线竣工通车。完成危桥改造3座,开通T1路公交线路,调整T7路、南山公园T2路客运线路。推行14周岁以下儿童和退伍军人免费乘坐公交等便民政策。完善安装公交站线路牌、站牌36套,实现与主城区一卡通刷服务。全年公路货运量1147.8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28363.2万吨千米,公路客运量789万人次,公路客运周转量12446万人千米。
社会事业
科技
2023年,渌口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6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38家。新增专利授权161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214件,高价值发明专利76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8.4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1家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认定为2023年湖南省原材料工业“三品”标杆企业和省级绿色工厂。2家荣获2023年度省级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
教育
截至2023年末,渌口区共有学校(园)128个。其中,幼儿园54所,教学点22个,小学25所,初中5所,九年制一贯制学校16所,普通高中3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中2所。全区共有在校学生32960人,其中:学前教育4638人,小学教育12709人,初中教育6908人,高中教育5350人,职业中专教育3355人。2023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809人,录取率39%。全区在编在职教师1951人。全年共发放助学金697.4万元,资助贫困学生8732人,购买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位660个。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挂牌2个”名校长”工作室,51人入选全市优秀教育后备人才库。机关幼儿园迁建、区五中、渌口镇鸿仙中学学生宿舍楼等项目实现竣工。株洲铁航卫生学校与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大学合作成立中国预科学院。
文化
截至2023年末,渌口区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台1座,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8325户。全年开展送戏下乡活动32场,送电影下乡1548长。首个“湖南党史教育基地”在渌口博物馆(杨得志故居)揭牌。成功举办或承办了“青春渌口梦˙奋斗正当时”元宵节系列活动、湖南省首届风筝邀请赛、渌口区首届民俗艺术节、乡村合唱节、美食进北大、幸福邻里节、全国业余棋王赛等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
体育
截至2023年末,渌口区体育设施总体达到844个。其中,室内体育设施48个,室外体育设施796个。总场地面积68.6万平方米,人均设施面积2.66平方米。昭陵端午龙舟赛登上CCTV-4银幕,渌口首个“国字号”赛事2023全国体育传统校篮球联赛火爆出圈。高端民宿朱亭五号山谷正式营业;蓬源仙3387露营基地、太湖夜市成为网红打卡地;经世文创部落等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加快推进。全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1.7万人次,同比增长49%;实现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54.2%。
卫生
截至2023年末,渌口区医疗卫生计生单位206个,其中,区直医疗卫生健康管理与服务单位3个、区级公立医院3个、中心卫生院3个、乡镇卫生院8个,民营医院2个、村级卫生室151个,诊所医务室36个。全区现有医疗卫生人员1663人。其中,高级职称108人,中级职称428人,初级职称904人。全区平均每千人有卫生技术人员5人,开放床位1522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91张。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筛查4834人,孕产妇免费产前筛查1100人。市荣军优抚医院落户区人民医院。
社会保障
2023年,渌口区发放创业贷款1599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527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9人。完成“城乡低保提标”任务,城市低保月保障标准由600元提高至650元;农村低保保障标准由4620元/年提高至5040元/年(即420元/月)。2023年城市特困人员供养标准由780元/月提高到845元/月。
2023年,渌口区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3454.3万元,发放集中和分散供养五保资金2237万元,养老服务总人数达6.5万人。全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5万人,到龄领取待遇人数5.6万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数21.6万人,参保率95%。全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6945人,参保单位732家。城乡居民医保共有2.35万人次获得各类医疗补偿0.17亿元。全面推行异地就医结算与基层医保代办服务,13家区属医疗机构全部实现跨省异地医保联网直接结算。12家公办养老机构全部通过国家养老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省医药发展集团康乃馨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开业。
历史文化
渌口区境内有新石器时代的磨山文化遗址,也有舜帝南巡的足迹。汉代伏波将军南征交趾时,曾统兵数万,驻军渌口。湘江之滨,杜甫、刘长卿等唐代大诗人遗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凤凰山下,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偕张南轩南游,夜宿朱亭结亭讲学。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曾亲临渌口考察农民运动。
地方特产
米线鱼的原料包括鲈鱼、米线、金针菇、木耳、青笋,调料可用豆瓣酱、蛋清等。米线鱼属于半主食,其中有米线,等于菜也有了饭也有了。而根据株洲人的口味,米线鱼还可以放入辣椒、花椒等进行调味。
艾叶米果,其实同艾叶粑粑类似。产出新米或家人团聚时,全家人一起制作,制作热闹,吃也热闹,营造出一种和睦的氛围。因该米果为圆形,故又取团圆之意。
风景名胜
伏波岭,濒临渌江北岸,前有石崖壁立,下有深潭。公元413年,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屯兵此地,建功立业,留下“男儿应当战死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名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伏波岭由此得名。唐时建有伏波庙,1944年被日寇焚毁,1968年重建,为毛泽东考察农民运动的旧址。
杨得志故居坐落在渌口区南洲镇三望冲村坳上组,距株洲县城约4千米。1911年1月3日,杨得志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少年时代,这里是他萌生革命理想的地方。故居建于中华民国初,坐西北朝东南,252平方米,平面呈“7”字形,土木结构,小青瓦屋面,土筑墙,穿斗式结构,原面阔三间,正中是堂屋,两侧是正房、厢房,堂屋后面是四间低矮的杂屋。东正房是解放后杨得志将军两次回乡的卧室,基本保持原样。床铺、书桌、凳子、立柜和洗脸架等都保留在屋内。
大京风景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渌口区白关乡境内,距株洲市区15千米,以大京水库为中心,湖区面积3600亩,总面积29.7平方千米。是一个以山、水、林、禽同生共荣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景观与盛极明清的古庙遗迹为主的人文景观相结合的集游览、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朱亭古镇,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栻同游南岳,途经朱亭,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应当地人士请求,结亭讲学。后人纪其事,便将朱、张讲学之处称为“朱停”,亦曰“朱亭”。朱亭因之得名,从此奠定千年古镇的历史地位。
古镇朱亭,历史遗存丰富。拴马樟、朱张桥、龙潭书院、紫阳阁、挽洲岛、一苇亭、祖师殿、汪家井、天子岭和马蹄印等诸多历史景观,无不显示出千年古镇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凤凰山国有林场,位于渌口区东南方,与衡东县、攸县交界,主峰凤凰山海拔680米,是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凤凰山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拥有凤凰寺、望日峰、玉泉井等景点。这里层峦叠嶂,泉水清澈,自然景致极其丰富,在春、秋、初冬季节,还可观云海。
凤凰山国有林场总经营面积为21348亩,现有杉木林2500余亩、竹林18848亩,森林蓄积量4.0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2.4%,是渌口区的重点林区。
著名人物
渌口区先后走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
杨得志上将等一批共和国将军。共和国建设时期,走出了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党委书记
曹伯纯等30多名地师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育了李立、
王丽达等一批艺术家。
晏福生(1904—1984),原名晏国金,株洲县仙井人。1928年5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四十九团政治委员、三十一军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人民自治军三五九旅政治委员、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四十七军副军长兼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兼任湘西军区沅陵军分区政治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一级解放勋章。
杨梅生(1905—1978),株洲县淦田人。1927年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团副队长、红一军团第十二军特务大队大队长、湘赣军区独立第九师第四十三团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第三师第八团团长、八路军总部警备科任科长、新四军总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司令员、冀晋纵队副司令员、热河军区副司令员、合江军区副司令员、东北野战军四十六军军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得志(1910—1994),湖南醴陵人。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济南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立,1925年出生于湘潭市城内裕芒花圃,祖籍是株洲县堂市乡楼厦村(原属湘潭县)。先后担任过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湖南分会副主席、顾问、湖南省工艺美术书画研究会会长。1996年4月,李立被聘为湖南省文史馆馆员。
张宗政(1930—2018),株洲县渌口人。1949年8月到长沙投奔革命,9月入解放军十二兵团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历任航空兵二十二师大队政治干事、团政治处组织干事、师政治部组织干事,航空兵十七师干事、大队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副主任,航空兵二十四师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航空兵六师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荣誉称号
渌口区先后获评湖南省“全面小康经济发展先进县”“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最具投资价值县”“平安县市区”称号等多项荣誉。
2020年9月,被确定为“湖南省综合油料大县”、“湖南省茶油大县”。
2021年1月18日,被授予“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23年2月,入选自然资源部公布的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