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名特产品。昆明象牙雕刻历史悠久,解放前经营象牙制品的店铺林立,主要生产图章、筷箸、簪花、手镯等一般日用品。解放后象牙雕刻有了较大发展,高档欣赏用牙雕工艺品已成为主要产品。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古典文学名著等,如天女散花、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等。也有花鸟、山水为题材的作品,如孔雀娉婷、鸽子牡丹等。平面雕刻“字组像”在国内象牙微刻中独具特色,老艺人在很小的象牙片上雕刻出肉眼不易辨认的文字,组成各种形象逼真的人物画像,为国内外人士所赞许。
背景介绍
在中华艺术史上辉煌一时的牙雕制品在07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表现抢眼,而由于象牙材料以及象牙品种的稀缺,08年牙雕制品势必延续07年发展态势,价格实现稳定上扬,专家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明清牙雕,从雕工和工艺入手投资有升值潜力的牙雕制品。
随着艺术品市场行情的不断上扬,竹木牙角小件艺术品的走势也在水涨船高。其中,曾在中华艺术史上辉煌一时的牙雕制品更是表现抢眼:一根曾被民国军阀曹锟收藏的象牙雕刻,藏匿百年后在08年迎新拍卖会上出现;一件估价仅为8,000元至1.2万元的清末象牙雕白菜,成交价达到24.64万元,比估价整整翻了20倍;20年来规模最大的牙雕展在北京举行……牙雕制品的备受关注使近年来的牙雕市场行情稳步上扬。
象牙与一般的牙齿不同。其表面没有珐琅质覆盖。非常怕酸。强酸可以将它腐蚀,弱酸亦可使其软化。如将象牙放在醋酸中浸泡,就可使之变软,再用刀或其它工具,旋以雕刻加工,往往就事半功倍了。
艺术风格
象牙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光泽柔和,牙纹细洁,很自然是制作高档工艺品的天然好材料。象牙自牙头开始,有一小黑点,一直延伸到空心的管口部心,称之为心。如果我们把象牙尖横断切开,就可以发现象牙的心,大致分三种:太阳心、芝麻心、糟心。以太阳心最好,芝麻心次之,糟心最差,也比较少。象牙有其自然的纹路,以牙心为中心向四周扩展,牙纹也变得越来越粗,象牙天然的纹为“人”字形和网状形。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牙雕风景题材
一般而言,象牙雕刻艺术分为人物、动物、花卉及风景四个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人物画稿一般以白描的手法,表现出人物面部的表情、身体的姿态、衣饰的形状等,有出处的还要着重刻画人物的身份特征,以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牙雕花卉一般以花为主,以鸟、蝶、蜻蜓、青蛙等作陪衬,雕刻具象有牡丹、月季、菊花、玉兰、碧桃、松、竹、梅等,托件整体造型上有花篮、花瓶、竹筒、折扇、假山等,起到了主角与陪衬体很好的搭配作用。牙雕动物题材主要有林中虎啸、深谷狮吼、雄鸡报晓、鱼跃荷池等等,其中十二生肖在牙雕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牙雕中的风景题材一般表现山水、岛屿及日月风云。嶙峋的山石、斑驳的海岩、滚动变幻的云朵是牙雕艺人尤为喜欢的挥刀具象。
中国象牙雕刻经过数几千年的发展,清代中期陆续形成了若干个相对集中的中心生产地,主要以广州、苏州、北京为代表。各个中心生产地之间既在题材和形式上保持着各地的风格特色,同时又互相渗透,在技术上有交流。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交通便捷,讯息技术的发展,各地牙雕艺人频繁交往,切磋技艺,取长补短,各地区的地方牙雕的色彩,一方面在增加,形成了北京、广州、上海、云南、南京四个主要地区,其他还有天津、福州、乐清等地,另一方面他们之间的风格也逐渐的淡化,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精细工整,玲珑剔透的广州牙雕以广州为代表,故称之广州牙雕,北京牙雕具有了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
牙雕艺术的起源
中国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起源非常早,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象牙刻花小盅、象牙鸟形匕首是所知最早的牙雕制品。在山东大汶口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有象牙镂雕刻筒、象牙梳、象牙珠、象牙管等精美工艺制品。新石器时代的匠人们已经懂得使用阴刻、镂雕,甚至圆雕等种种技法来表达他们的意念。他们的作品因为没有任何传统束缚,所以都是大胆和富有创造性的尝试。这些史前的牙雕,充分表现了原始社会的先民们对雕刻艺术的各种理解,使我们不能不惊叹原始人类的创作才华和表现力。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象牙雕刻品达12件以上,其中有刻纹牙雕片、牙雕鸟纹蝶形器、鸟形圆雕匕以及牙雕蚕纹盅形器等,都是先在截取好的象牙材料上错磨出器物的雏形,然后进一步加工雕刻而成。其雕刻技法主要是阴线刻,既刻有直线的,又刻有曲线的,不公表现几何图形,更表现生动的动物形象,最为精彩的是“双鸟朝阳”纹蝶形器、鸟形圆雕匕。“双鸟朝阳”纹蝶形器的正中部位是五个大小不等的同心圆构成的太阳纹,炽热的火焰象征着太阳的光芒,太阳左右两侧一对小鸟,昂首仰尾,向着太阳振翅欲飞。对称和谐的构图,流畅的线条,烘托出一派欢快活泼的气氛。这是早在金属雕刻工具尚未出现之前的石器时代的雕刻艺术品,先民们以及简陋的工具雕刻出如此生动的形象,不能不令我们惊叹和钦佩,原始人类的艺术创造能力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鸟形圆雕匕是用错磨成条状的象牙雕成的。鸟首在匕的柄端,作稍稍下倾状,,匕的正面和侧面均以直线和短斜线,象征着鸟的双翼和羽毛。整体采用圆雕和单线阴刻技法,概括地表现了静止状态猛禽的形象。匕在古代是一种进食餐具,如此巧妙的构思以及完美的圆雕形象,反映了河姆渡人精湛的雕刻技艺和高度的艺术想象力。牙雕中的鸟纹图像反映了河姆渡人对鸟所具有的特定审美意识。
牙雕发展
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象牙属于有机质、表面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用之雕刻精巧的器物,即成天然与人工斧凿之美的结合。
最初的象牙制品只是一种实用工具,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出现了装饰用品,并成为牙雕工艺的主流。早在商周时代,我国的牙雕工艺就极其发达,后历经汉、唐、宋、元、明代,牙雕工艺更为精湛。
清代,是牙雕工艺的鼎盛时代,牙雕与竹、木、角、金石等小件雕刻一样,成为几案上陈设珍玩。清代前朝,象牙雕刻继承了明代的传统,不论在生产技术或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所发展。中期以后,象牙雕刻艺术创作方面走向了繁琐堆饰。当时,象牙雕刻分宫廷手工艺与民间手工艺两类,宫廷制作者精工细腻,人物、花鸟纹饰多仿绘画笔意,着色、填彩均有一定的章法。虽然如此,但两者是没有绝对区别的,许多宫廷牙匠都是从民间直接招募的。清代的象牙雕刻已基本形成江南与广东两大艺术流派。由于文人雅士的偏爱,立意清新典雅的作品出现了,为了获得好的作品,一大批文人画家不仅设计构图,还直接参与雕刻,使牙雕的风格出新的变化。
总体而言,象牙雕刻发展至清代,已逐步向“小品雕刻”的趋势发展,大件牙雕已不常见。文房用具理所当然地成了牙雕工艺的主要部分。主要以文玩、装饰品为主,笔筒、笔架、砚台、墨盒、水墨、镇纸以及一些文具盒、印盒、画托等都比较常见,这些象牙小件多以文人故事、花鸟图案,吉祥题材为装饰,有着浓郁的文人气息。象牙雕刻成为文人士大夫以及官宦贵员的案头把玩。
清代,象牙雕的实用品不是牙雕工艺的主要部分,但决不是完全不生产,也偶然生产,只为少数贵族服务,品种也只是筷、扇子之类的小件作品。其他还有灯、冠架、鞋拔、鼻烟壶之类的。
材料稀缺涨价
据业内人士分析,牙雕行情逐年上涨与象牙材料的缺乏以及象牙品种有密切关系。
近年来,因为禁止象牙贸易导致象牙原料缺乏,这令牙雕这门曾在中华艺术史上辉煌一时的传统艺术成为逝去的绝唱,只能在先辈的传世精品中一睹其往日风采。精品的极度匮乏直接影响到象牙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收藏牙雕作品已成为一些精明投资者的目标。
不仅如此,象牙的品种也是直接导致牙雕出现高价位的原因所在。一般说来,象牙可分为四种:非洲象牙、亚洲象牙、猛犸象牙、人造象牙。猛犸象牙早已绝迹,所以市场上出现的牙雕制品大多是非洲象牙和亚洲象牙。
重点关注明清牙雕
牙雕与竹雕、木雕,并称雕刻工艺中的三大门类,是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明清时期的牙雕艺术品,以坚实细密的质地,柔润光滑的色泽,备受鉴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明清时代的象牙工艺高度发达,造型丰富,室内陈设题材尤为突出。那些造型生动的人物,形象逼真的鸟兽、花果、鱼虫等案头清供和多宝格中的文玩古董,许多都是采用写实和夸张的手法刻制的。在这些争奇斗巧、瑰丽多彩的作品中,装饰花纹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表现了雕刻工艺的艺术成就。从康熙时起,被征到清宫造办处的牙雕工匠就不断地创作制造,他们在牙雕中糅进画风和竹刻技巧,使作品较之北方浑朴简练的风格,则显得雍容精细;较之南派的繁复堆砌的雕刻工法,又显得清秀典雅、细致简洁。
据专家介绍,料、工、造型俱佳的牙雕制品最具上涨空间,雕工和工艺是决定价格走势的重要因素。
一件好的牙雕作品首先应从雕工入手。清代和民国广东出口的名片盒、牙扇、首饰盒、针线盒、复杂的组件等,此类制品有不少是定做的,不仅费工,伪品少,易鉴别定价,而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或摆设功能。
工艺特殊的牙雕也是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有些象牙工艺至今已失传,艺制作的牙雕制品升值潜力较大。清中期用象牙细丝编织的各种器物,如提篮、鱼篓、凉席等,由于其工艺已失传,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在2007年的拍卖会上,一件清中期象牙席,成交价达到了27.5万元。
除了关注牙雕制品的雕工和工艺,象牙交易的合法性也不容忽视。在投资牙雕拍品前,最好向拍卖行以及相关文物管理机构咨询这件牙雕的来历以及是否可以流通,特别是从海外市场购买时,更应注意合法性,如果买了不能流通的牙雕制品,不仅会遭受金钱上的损失,更有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