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九思(1468~1551) 明代文学家。字敬夫,号渼陂。汉族,陕西鄠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弘治九年(1496)同进士出身。选为庶吉士,后授检讨。其间,李梦阳、何景明、康海前七子正德四年(1509)调为吏部文选主事,年内由员外郎再升郎中。王九思曾任翰林院检讨、吏部郎中。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与刘瑾为陕西同乡,被名列瑾党,降为寿州同知。以诗文名列“前七子”。所著有诗文集《渼陂集》、杂剧《沽酒游春》《中山狼》(一折),及散曲集《碧山乐府》等。
人物生平
王九思出身于
书香之家,家境富裕,天资聪明,一表人才,自幼读书,学识渊博,尤长文学。他青年时热衷于功名。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赐
同进士出身。当时文渊
大学士李东阳任
内阁首辅。李为“
茶陵诗派”的代表,很赏识王九思会试时所作《端阳赐扇》诗中“谁剪巴江,天风吹落”等佳句,特留王九思为翰林院
庶吉士,学习文学。一年后即在
翰林院参与编修国史。
武宗正德四年(1509年),升任
吏部考工
员外郎等职。他在吏部任职期间,能剔除弊端,选贤任能,辞却那些不称职的官吏。一次吏部考试,他不媚权贵,对李东阳的
干儿子李台繁与一般人一样看待,受到时人的称赞。
正德五年(1510年)八月,一度把持朝政的宦官
刘瑾,案发被诛。朝中清理瑾党人物,因王九思与刘瑾是陕西关中小同乡(刘瑾是
陕西兴平人),被名列瑾党,受到牵连,贬为
寿州(今安徽
寿县)同知(知州的助手)。王九思在寿州任职时,处理诉讼、防备盗患、修城防和阳河渠等,较有政绩。他于政务之余,常与士人学者讲古文,整学风,并以诗唱酬。次年,即王九思43岁,正当中年有为时,又以瑾党根除未尽之由,被迫归乡。王九思回到家乡鄠县后,彻底放弃了做官的念头。他除了带领乡亲们修涝河桥,施舍医药、教育生徒外,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文学创作和倡导戏曲方面,历40年,84岁辞世。
个人荣誉
王九思的诗歌主要写他仕途失意后的怨怅之情,时时流露出“相权操
白刃,谗口叹青蝇”(《朱仙镇谒岳王庙》)的感慨。也有少数接触
社会问题的诗篇,如《
卖儿行》《
马嵬废庙行》《孤儿吟》,或叙村媪卖儿的惨状,或述宦官气焰的嚣张,或写当时世态的炎凉,有一定现实意义。从艺术上说,他的诗模拟痕迹较重。有些诗从语言到意境,就如汉魏、杜诗的赝制品。但他才情烂漫,有些诗语言绮丽,抒发情怀细腻。
王九思的杂剧《杜甫游春》描写
杜甫春天闲游长安的感受,剧中痛责了
李林甫的罪恶,揭露了“昏子谜做
三公”的荒唐现实,下决心拒绝征召,乘槎度海,去过隐居生活。杜甫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的化身。他是借杜甫之口,倾吐自己的愤懑。
王世贞《艺苑卮言》认为剧中李林甫影射当时宰相
李东阳,可备一说。王九思还有一折杂剧《中山狼》,明代单折杂剧一般认为从它始。该剧主题与
康海《中山狼》相类似。
王九思散曲存套数十余首,小令百数十首。其曲作多数是对现实表示不满,通过寄情山水,发泄自己的牢骚。虽然抒发的是个人的情怀,境界狭窄,但尚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他的散曲秀丽雄爽,如“有时节露赤脚山巅水涯,有时节科白头柳堰桃峡。戴什么折角巾,结什么狂生袜,得清闲不说荣华。提起封侯几万家,把一个薄福的先生笑煞”(《沉醉东风》)。倾吐胸臆,生机盎然。正词谑语错杂其间。但有时曲作过于粗豪,精思不足。
个人作品
明代中叶前的一个相当时期内,文坛以
三杨为代表,在形式上追求曲雅工丽,在内容上歌颂功德、粉饰太平的“
台阁体”文风弥漫一时。王九思居官后,感到自己以往的作品,也多追求形式上的典雅,缺乏现实生活内容,并对此种文风产生了怀疑。
弘治、
正德年间,
李梦阳、
何景明等人倡导“复古”的文学运动,提出了“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主张,反对虚浮、萎弱的“台阁体”。王九思放弃自己的所学,予以积极支持,成为文学史上
明代“前七子”的一员。他和其他人一起,在打击“台阁体”文风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他们走上拟古主义的道路,却是错误的。
王九思在罢官以前的作品以诗文为主。他与武功康海同里、
同官,同因列入瑾党被免官。同样的身世遭遇,同样的
思想感情,使他们交谊深厚。归
里后,常常谈文赋诗相聚,唱和颇多。他的诗文集有《
渼陂集》《渼陂续集》19卷。他的词也写得较好。如《历代词综》中收录他的
《蝶恋花·夏日》
门外长槐窗外竹,槐竹阴森绕屋重重绿。
人在绿阴深处宿,午风枕箅凉如沐。
笑对碧山歌一曲,红尘不到人间屋。
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同代学者李先开推崇他的诗词:“诗文苍古,而
词则新奇,不止守元人之家法,而且得元人之心法”。
相逢不一醉,别后怨畴昔。
我今有美酒,来坐松下石。
劝君君不饮,骑马将安适。
不见桃李花,落尽五侯宅。
银鞍绣甲剑在腰,马鸣十里风萧萧。
道傍观者众如堵,奔走流汗喜欲舞。
老父叹息忽不乐,暮年今见持戈斧。
闻说提兵李佥事,日夜登城奋孤战。
城中妇子愁唧唧,恨不人人生羽翼。
晨炊走汲井水竭,夜号声绕春云黑。
步兵间道单身出,简书马上飞来急。
丛侍郎,马都督,请君早发元戎纛。
十五学击剑,二十学用兵。
猿肱燕颔将门种,丹书紫诰金柜盟。
大明天子自神武,日向虞阶舞干羽。
渥洼龙驹满帝闲,越裳翡翠来天府。
长缨欲请系单于,庙堂勿用开疆土。
岁月悠悠老将至,封侯万里无由遂。
将军卜筑淮水濆,买田盖屋栖白云。
垂杨袅袅细烟雾,短竹潇潇繁雨露。
跨马夜射南山石,鞲鹰晓猎中山兔。
射猎年年乐未央,山谷小虏今跳梁。
棘门霸上真儿戏,野草飞沙空战场。
浮生感叹雪盈首,世事蹉跎柳生肘。
扫尘时复看龙泉,安得将军却少年。
汉武唯知贵异物,博望常劳使西域。
当年肉味厌侯王,今日霜根遍西北。
吾家十亩后园里,长条几架南山侧。
故园一别惊风雨,画图相对思乡土。
但愿千缸酿春酒,未须一斗博凉州。
《卖儿行》
村媪提携六岁儿,卖向吾庐得谷四斛半。
媪方致词再三叹:夫老病卧盲双目,朝暮死生未可卜。
大儿十四能把犁,田少利微饭不足。
去冬蹉跎负官税,官卒打门相逼促。
豪门称贷始能了,回头生理转局缩。
中男九岁识牛羊,雇与东邻办刍牧。
豪门索钱如索命,病夫呻吟苦枵腹。
以此相顾无奈何,提携幼子来换谷。
此谷半准豪门钱,半与病夫作睟粥。
村媪词终便欲去,儿就牵衣呼母哭。
曙鼓冬冬鸡乱叫,媪起徬徨视儿儿睡熟。
儿醒呼母不得见,绕屋长号更蹢躅。
观者为洒泪,闻者为颦蹙。
吁嗟!猛虎不食儿,更见老牛能舐犊。
胡为弃掷掌上珠,等闲割此心头肉?
君不见富人田多气益横,不惜货财买童仆。
一朝叱咤嗔怒生,鞭血淋漓宁有情。
岂知骨肉本同胞,人儿吾儿何异形。
呜呼!安得四海九州同一春,无复鬻女卖儿人。
《马嵬废庙行》
秋风落日马嵬道,道南废庙颜色新。
立马踟蹰问野叟,野叟须臾难具陈。
请予下马坐树底,展转欲语还悲辛。
正德丙丁戊巳年,寺人气焰上薰天。
寺人原是马嵬人,大筑栋宇求福田。
方岳郡县为奔走,檄官牒吏争出头。
占民畎亩不与直,费出帑藏多蟊啇。
工徒淋漓血满肤,昼夜无能片时息。
木偶尽是金缕纹,驿车挽载自京国。
翩翩羽客招呼至,考钟击鼓空坐食。
更有文章颂功德,穹碑大书为深刻。
往往才士过吟哦,尽道台臣与秉笔。
听来依稀记姓李,云是文章名第一。
豪华转眼不足恃,乾坤变化风雷异。
百姓欢呼羽客走,殿宇尘生谁把帚。
横曳碎击亟掩藏,至今文石埋郊薮。
予闻野叟言,坐来生感激。
赫赫台臣苟如此,寺人微细何嗟及。
月明骑马陟前冈,仰天一笑秋空碧。
《夏日楼居漫兴(二首)》
一榻高楼上,萧然野兴存。
雀暄邻树晚,雨暗寺钟昏。
问字儿能读,耽诗客共论。
吾生真可乐,俯仰任乾坤。
世泰容吾拙,官闲似隐居。
苦吟迟得句,倦读卧看书。
山色凭阑外,花香退食余。
老亲身更健,千里寄双鱼。
《夜雨》
夜雨清无寐,秋虫响易哀。
庭除纷叶下,树杪自风回。
戎马连城发,乡书隔岁裁。
路难归未得,颇觉壮心摧。
《秋夜》
雨挟秋风至,凉生夜气新。
絺衾犹恋枕,蟋蟀渐依人。
容易悲摇落,天涯旧逐臣。
《独坐》
花林春昼寂,独坐意萧然。
园蝶浮暄景,山禽下暝烟。
白头慵拭镜,浊酒不论钱。
自酌邀明月,徘徊益可怜。
《晨起》
社期来燕子,春色到梨花。
桃源那复见,今见野人家。
《晴起》
旭照浮虚牖,清愁破殿颜。
下床梳白发,开户见青山。
杖藜寻旧侣,同过碧溪湾。
《静坐》
老来堪静坐,多虑恐伤神。
诗不推敲就,情惟淡泊真。
兴到歌还舞,浑忘雪满巾。
《浒西庄春日行乐词(四首)》
绕屋花如绣,当筵酒泻油。
青童珠络臂,红妓锦缠头。
谢公行乐地,不羡五陵游。
袅袅鸣仙佩,盈盈出洞房。
盘云高髻子,叠雪绣罗裳。
渭北神仙府,春来乐事多。
丽曲娇莺妒,红颜细马驮。
更怜明月上,流影入金波。
十二层楼外,和风醉牡丹。
紫云临绮席,朱袖倚雕阑。
娇态含羞语,名花带笑看。
欢悰犹未厌,天际驻青鸾。
出门二月已三月,骑马陈州来亳州。
簿书堆案不相放,郡守下堂仍苦留。
浮名羁绊有如此,愧尔沙边双白鸥。
《无题》
寂寞西风翡翠楼,黄昏斜抱玉箜篌。
人物轶事
钟爱戏曲写作
他认为要写好戏曲,必须懂音律,便从学音乐开始。他购买乐器,聘请乐师,教他学习音乐知识。经整整三年的不懈努力,学会了弹奏
琵琶、
三弦等,而且弹得很好。他雇请
歌妓,组成
家班,一旦有了新作,便排练和演出,并不断修改提高。他十分注意向别人学习,丰富提高自己。一次戏曲作家
李开先去
西夏饷军路经
关中,住在康海家里,他得知后,立即邀请到
鄠县作客,设宴招待。同时,让家班演唱了他的杂剧《游春记》,请李开先指点。当李开先从文风、韵律等方面提出批评意见后,他一一虚心接受。他和李开先在近十天的相处中,经常是彻夜
不寐,交流
戏曲艺术。
王九思的戏曲创作,具有很高的成就。由于他是被统治集团排挤出来的,对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性,有较深的体会,所以他的剧作,不仅写出了许多直抒胸臆和反映民风的作品,而且寄寓了对
现实政治不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
他的《
杜甫游春》杂剧,写诗人杜甫在
安史之乱后出游曲江,痛骂权相
李林甫“嫉贤妒能,坏了朝政”。影射朝政,有所实指,作品里的杜甫,实际上是作者的化身。他把矛头指向权贵,是难能可贵的。
王九思的剧作中最受推崇的是《中山狼》剧本。当时,他的挚友康海据
马中锡的小说《
中山狼传》,写成《中山狼》杂剧,用以寄愤,他对康海蒙受冤枉寄予无限同情。用同一题材,仅用一个单折篇幅写了这个剧本。剧中对东郭先生的愚腐作了无情的讽刺和批判,愤怒地抨击了
豺狼般贪婪、奸巧的“世人”。使《中山狼》这个久已在民间广泛流传的
寓言故事,在腐朽黑暗的明代中期获得了具强烈现实主义的主题。它告诫人们:狼的本性总是要吃人的,应该除恶务尽,决不可怜悯姑息。这是他的亲身观察体验,也是万古不易的真理。他的《中山狼》剧本,与康诲的杂剧《中山狼》,同是取自《中山狼传》,但要高于康海一筹。不仅曲文通俗、浅近,而且情节也更为凝炼、集中。他不受
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个楔子的旧规范的拘束,是一个创举,在
文学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王九思的戏曲作品,具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生活气息,在艺术上不落俗套,语言精炼清畅。特为
西北地区文人和广大群众所喜爱,争相传诵。不少评论家说他的作品“词曲工美奇”,“秀丽雄爽”,认为无论就
思想性、还是
艺术价值,都“不在
关汉卿、马东篱(致远)之下”,《中山狼》剧本成为历来传诵的名作,被近人列为中国十大古典喜剧之一。
王九思被罢官回家后,还编纂了鄠县第一部县志《鄠县志》。书成于嘉靖十二年(1533年)。康海为此书作序,对他的文章简略大加赞赏,作为启迪后世作者的方规。这部县志是明代三秦八部名志之一,可惜这部县志于明末战乱中散失。
王九思回家以后,先是写了很多诗词。但由于不合韵律,很难演唱,还受到人们的嘲笑。这时40多岁的他便下决心学习音乐。“费重赀募国工学按琵琶三弦,习诸曲尽其技”。他高薪聘请名乐师给自己传授音律知识和
弹拨乐器的技艺。很快掌握了元曲遗韵《北曲》的各种唱腔,把
眉县、
周至、鄠县等地的民歌、山歌、情歌整理加工,使《北曲》得到发展,形成了被当时曲论家评为“世争传播的套曲”,即按关中人语调唱的流行曲,先在眉、周、鄠一带传唱开来。他自编自唱,其
优美动听即令“老乐工击节自谓弗如也”。同期
戏曲家李中麓曰:“敬夫词曲新奇,得元人心法,为一代宗匠乡曲……”这种曲调唱起来自由爽畅,舒展平缓。有的激越慷慨,凝重悲壮;有的缠绵悱恻,如泣如诉;有的欢乐明快,诙谐有趣。现代
王九思开创了风靡关中西到甘陇,东到
晋南流行数百年的眉户曲子。明清时期晋南人在鄠县经营盐、铁、百货生意者极多。王九思是鄠县北街人,
他家对面就是
山西会馆,
晋商经常探亲进货,这就把“世争传播”的曲子带到山西。晋南至今流行眉户曲子,自在情理之中。同期曲论家李开先去西夏饷军,途经康海处,王九思闻知,立即邀李开先返鄠县作客,九思盛宴招待,他们在10天的相处中通力合作,切磋琢磨,既完善了眉户曲子,又由李开先将套曲带至西夏,“
关陇之
士争相传咏”,至今甘、青、宁亦有眉户曲子。
墓葬情况
王九思墓位于鄠邑区甘亭街办六老庵村北“王家坟”内。王家坟系鄠邑区北街
王氏祖坟,原面积136亩,古柏千株,
封土按
昭穆次第排列,亦有石马、石羊、
石虎置于道侧。王九思墓封土略大,于“文革”中平毁。现王家坟园被辟为鄠邑区苗圃。
1957年由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评价
明代文学家李开先在其《六十子诗》中评价王九思说:“编戏今丽曲,善作古雄文。振鬣长鸣骥,能空万马群。”又在其《渼陂王检讨传》中说王九思:“诗文苍古,而词曲则新奇,不止守元人之
家法,而且得元人之心法矣。脍炙人口,洋溢人耳。”这当是对王九思诗文、杂剧、散曲的全面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