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曾

北宋名相、诗人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是宋代历史上著名的“连中三元”的状元宰相。王曾祖上世居泉州王厝埕,为“开闽三王”之王审邽的嫡孙,八岁而孤,叔父王宗元收养了他,后随叔父迁居山东省青州益都。青州益都(今山东省青州市)人。北宋名相、诗人。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王曾生于青州益都县兴儒乡秀士里(今山东省青州市郑母镇)。其祖上为太原王氏一脉,于唐末五代时避难居于青州益都,遂定居于此。
王曾八岁而孤,由叔父王宗元抚养成人。他才思敏捷,自少勤奋学习,曾拜同里张震为师,自此有擅长作诗文之名。
状元入仕
咸平五年(1002年),王曾中殿试第一名,他此前在发解试省试中亦为第一,因而成为“连中三元”之人。当时著名文学家杨亿见到王曾所作的《有物混成赋》后,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人才。”金殿传胪后,王曾被授予将作监丞,向叔父王宗元报喜。他信中写道:“曾今日殿前,唱名忝第一,此乃先世积德,大人不必过喜。”后升任济州通判。被召回京后,召试学士院,宰相寇准对王曾感到很惊奇,特地让他在政事堂考试,其后授职秘书省著作郎、直史馆、三司户部判官。
景德元年(1004年)“澶渊之盟”签订后,宋、辽之间派遣特使聘问,国书上称辽为北朝,宋自称南朝。王曾认为:“称契丹的国号就足够了。”因使者已经出发,最终没有更改。
后升任右正言、知制诰兼史馆修撰。当时各地都上奏祥瑞出现,王曾入朝进对时,真宗向他谈及此事。王曾劝真宗不要居功自骄。等到真宗开始“东封西祀”、大建玉清昭应宫时,臣下都不敢劝谏,王曾却上奏五大害用以劝谏。前例任用郎中之职判大理寺,真宗想重新沿用这一官制,特地任命王曾任此职。并且对王曾说:“刑狱,是国家的一项重要制度,如今将以此职委屈你了。”王曾叩头致谢。赐钱三十万,于是请求自己征召幕僚,并作为一项规定。又升任翰林学士。真宗曾于晚上坐在承明殿,召王曾应对许久,退朝后,真宗派内侍告诉王曾说:“朕十分想见你,因此来不及身着朝服见你,请不要以为朕慢待你。”
王曾其后主管审刑院。以往对于违背制书无论是故意还是过失,都被判罚服劳役两年,王曾请求只对接受皇帝亲自下诏者才予以判刑。不久有违制者,王曾于是以过失论处。真宗说:“按你所说,这样就没有违反制书的人了。”王曾说“:天下之大,又怎能人人都知道皇帝的诏令,像陛下所说,也不再有犯过失罪的人了。”真宗领悟了,最后依从了王曾的建议。
入朝拜相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王曾升任尚书主客郎中,后又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司、勾当三班院。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九月,以右谏议大夫为参知政事
天禧元年(1017年)九月,因受宰相王钦若排挤陷害,罢为尚书礼部侍郎、判都省,次年离京出知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民间曾谣传有妖像飞帽一样飘来飘去,到了晚上就抓人,从京师以南,人们都为此害怕。王曾下令晚上打开里门,有胆敢说妖者马上逮捕,最终没有妖怪。后又调镇天雄军(今河北大名西北),至天禧四年(1020年)八月复任参知政事,迁官吏部侍郎兼太子宾客
乾兴元年(1022年),真宗病重,刘皇后执掌朝政,太子赵祯(即后来的宋仁宗)虽然在资善堂听事,但一切都由刘后决断,朝廷内外都为此而担忧。王曾悄悄对外戚钱惟演说:“太子年幼,不是皇后执政就不能立法。加恩太子,那么太子安定;太子安定,也就是安定了刘氏。”钱惟演认为王曾说得有理,便将此事告诉刘后。
真宗驾崩后,王曾奉命入殿起草遗诏称:“以明肃皇后辅立皇太子,权(代理之意)听断军国大事。”宰相丁谓让他去掉“权”字。王曾不允,坚持刘太后只能代理国政。
仁宗即位后,王曾升任礼部尚书。大臣们议论太后上朝的仪式,王曾请求按照东汉旧例,太后坐在仁宗的右边,垂帘奏事。丁谓却想仁宗只在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接见大臣,大事则由太后召见辅臣断定,不是大事就让入内押班雷允恭传奏禁中,决定可由雷允恭下达。王曾反对,丁谓不听。不久,雷允恭犯罪被杀,丁谓也由此而获罪。从此以后两宫垂帘,辅臣上奏议事都依照王曾的建议。
丁谓罪行开始败露时,任中正说:“丁谓受到先帝的关照和托护,虽然有罪,请按照刑律定罪时考虑他的功绩。”王曾说:“丁谓因不忠诚获罪于宗庙,还有什么可商议的呢?”这时真宗刚驾崩,朝廷内外一片争辩喧闹,纷乱不已,王曾面容严肃,神态庄重,朝廷将王曾作为重要大臣加以依靠。七月,获授中书侍郎兼任原职,同时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会灵观使
天圣三年(1025年),王钦若去世。七月,王曾以门下侍郎户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玉清昭应宫使。王曾认为仁宗刚即位,应当亲近儒生并以他们为师,于是召集孙奭冯元在崇政殿讲学。
天圣四年(1026年)夏,天降大雨。众人纷纷传言汴河决口,将要发生水灾,京师百姓都十分害怕,打算向东逃窜。仁宗询问王曾的意见,王曾说:“黄河决口的奏报并没有传来,这只是民间流传的蛊惑人心的话罢了,不值得忧虑。”之后果如王曾所料。陕西转运使设置醋务,实行专营来获利,又陈请将这种办法推广至全国,王曾请求罢除此法。
王曾为人严整稳重,每次入朝觐见仁宗,陈述事情的利害得失,都详细切中事理,许多人受他推荐而被朝廷提拔,他特别厌恶侥幸受宠之人。仁宗问王曾说:“等到臣僚请对,许多都是想得到一官半职。”王曾说:“只要陛下抑制投机钻营者崇尚恬静,这样就有升官难而降职容易的人了。”大臣曹利用嫉妒王曾官级比他高,仁宗下诏让曹利用位在王曾之上,舆论对此有非议。其后王曾再次升职,在举行谢恩仪典时,曹利用仍想让自己排在王曾之上,阁门不敢裁决。仁宗与太后坐在承明殿久等,吩咐按爵位高低依次序进见,阁门惶恐不知所措,王曾大声看着阁门说:“只需报告说宰臣王曾等告谢便可。”次序定下后,曹利用愤愤不平。到曹利用因事而犯罪时,太后大怒,王曾反而替曹利用辩解。太后说:“爱卿曾经说曹利用强行蛮横,如今又为什么要替他辩解呢?”王曾说:“曹利用一直依仗皇恩,臣下因此曾经以理驳斥他,现在曹利用被加以大恶之名,臣下并不知道。”太后稍稍息怒,最后对曹利用从轻发落。
最初,太后受册封时,将御驾大安殿,王曾坚决反对,到长宁节给太后祝寿时,只在便殿恭敬地进行庆典。太后的左右姻亲之家请求王曾通报求见太后,王曾往往加以制裁和压制,太后更加不悦。天圣七年(1029年),玉清昭应宫失火,刘太后借机将王曾贬知青州。天圣九年(1031年),以彰德军节度使再知天雄军,契丹使者来往此地,都收敛行径,不敢喧哗生事。百姓称颂其政绩,为他画像、立生祠以纪念。
明道二年(1033年),刘太后崩,仁宗亲政,拜王曾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河南府(今河南洛阳)。
景祐元年(1034年)八月,为枢密使吏部尚书
景祐二年(1035年)二月,拜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
最初,参知政事吕夷简待王曾十分恭敬,王曾亦极力推荐他任相。等到吕夷简位在王曾之上后,便常独断专行,王曾无法忍受,议论中双方意见不一,王曾便请求朝廷罢免吕夷简。仁宗疑惑地问王曾说:“你也有不足之处吗?”这时外面纷纷传言秦州知州王继明贿赂吕夷简,王曾因此请求罢免吕夷简,仁宗以此问讯吕夷简,王曾与吕夷简在仁宗面前辩论不休。王曾说自己也有过错,于是与吕夷简一起被罢官,在景祐四年(1037年)四月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之衔判郓州(今山东东平)。
病逝郓州
宝元元年(1038年)冬,大星坠落在王曾住所,他的侍从左右惊恐地告诉他此事。王曾说:“一个月后就知道后果了。”次月,王曾罹患疥症,同年十一月十四日(12月21日),王曾在任上逝世,享年六十一岁(《隆平集》作六十)。仁宗为之辍朝二日,追赠侍中,谥号“文正”。
宝元二年(1039年)十月,王曾葬于郑州新郑县临济乡,由富弼主理丧事,宋祁为其撰写墓志铭
皇祐年间(1049年-1054年),仁宗亲篆王曾碑首为“旌贤之碑”,又改临济乡为“旌贤乡”。大臣获赐碑篆,自王曾开始。
宋英宗嘉佑八年(1063年),王曾名列第一,与吕夷简曹玮得以配享宋仁宗庙庭。
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理宗图二十四功臣神像于昭勋阁,王曾位列其中。
主要影响
王曾被称为“守我宋之家法者”,他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以计智逐权臣丁谓,朝廷倚以为重。
地方时,王曾也颇有治绩,以至于百姓为其立生祠以表纪念。
历史评价
陈恕:“吾得曾,名世才也,不愧于知人矣。”
石介:“相公昔作元台,今冠枢府,中外更践,华夏具瞻,社稷安系于相公,社稷危亦系于相公。”
宋祁:“斤斤令君,朅来山东。利见国光,参偶时龙。既奋厥庸,遂为宗工。订平津之封兮,上初纂嗣,毋违参治,揭日当天,实相以济,谗唇不摇,王室无惎,赖陈平之智兮,五藩于宜,既仁且贤,邦民宜之,厥猷茂焉,乃建将牙,乃示台躔,翳吉甫之宪兮,郑圃联圻,泉涂启扉,刻章美檟,终天此依,九京千载,飡仰馀徽,惟随武之归兮。”
富弼:“公天性过人,辅以学,所作必精诣极挚,凡居官,率以仁闻,平生亡分毫失,谨厚庄重,虽家居莫见其惰容,衷实自任,不妄与人语,至于亲识书问,亦不必昫昫欵密而情好……居大位,不植私恩,孜孜推进人物,终身使勿知,或有谢者,必正容拒去,惟不引用亲属,有出上意者,亦奏嫌报罢……上尝亲署‘忠亮忠厚’四大字独赐公,用是益自感奋,勤劳王家,知无不为,人望素重,比外迁,天下惜其去,再用,乃大喜,及是终也,皆失声闾巷相吊,非徳至厚者,孰与焉……公雅善属文,深茂典懿……又喜笔札琴阮,皆极其妙。”
王珪:“忠允清亮,履德经哲,致位上宰,燮和大政。干兴之初,辅翊两宫,仗正持重,中外以安。所谓以道事君,无愧前哲。”
曾巩:“前后辅政十年,处天下事,审而中理。性俭素,居家,人不见其喜愠之色。入朝盛服,进止如有尺寸。士大夫服其清修,莫敢于以私者。与王旦同谥,世皆谓之贤相。”
韩琦:“猗欤王公,佐我宋基。股肱两朝,言臯行䕫。献后称制,政由房帷。公时挺然,惟正是毗。窜奸进良,遂光重离。其重如山,乌可妄移。其平如衡,乌可妄欺。被公恩者,终身莫知。噫公之道,真相之为。公今亡矣,吾安倣之。”
司马光:“昔章献明肃有保佑先帝之功,特以亲用外戚小人,负谤海内。今摄政之际,大臣忠厚如王曾,清纯如张知白,刚正如鲁宗道,质直如薛奎者,当信用之;猥鄙如马季良,谗谄如罗崇勋者,当疏远之,则天下服。”
胡安国:“李文靖(李沆)淡然无欲,王沂公俨然不动,资禀既如此,又济之以学,故是八九分地位人也。”
王称:“章献拥幼君制天下,时大臣怙权,乘之以逞。曾毅然奋忠,临大节而不可夺。卒使帝室尊荣,祸乱不作,可谓社稷之臣矣。夫贤者以身为天下用,而安危系焉。曾佩安危之寄,功烈光明,何愧于古,宜仁宗之旌异云。”
王十朋:“我太祖太宗,肇造我宋之家法者也。真宗仁宗至于列圣,守我宋之家法者也。先正大臣,若范质赵普之徒,相与造我宋之家法者也。在真宗时,有若李沆、王旦、寇准。在仁宗时,有若王曾、李迪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之徒,相与守我宋之家法者也。”
朱子语类》:“本朝如王沂公,人品甚高。”
黄震:“公重厚守正,不动如山。仁宗幼冲,能正刘太后不称制,黜逐丁谓、曹利用,辨绝王钦若宫观钦奉之说,可谓社稷臣矣。乃力荐吕夷简,卒为其操。入室之戈,知人之难,如此哉!”
王柏:“温温沂公,大志厚徳。桃李成蹊,春风无迹。计折奸回,理化后戚。宗庙之器,扬休山立。”
脱脱阿鲁图等:“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皆贤相也。四人风烈,往往相似。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宋之贤相,莫盛于真、仁之世,汉魏相,唐宋璟杨绾,岂得专美哉!”
张璁:“有正色立朝,如宋之王曾。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如韩琦者乎?”
王世贞:“问宋臣,曰:李文靖之远、王沂公之公、韩魏公之重、范文正公之廓、司马文正公之笃,庶几尔。”
李贽:“王孝先人品甚高,事业亦伟,以今观之,俱无足论。予独喜其能以计去丁谓也,以谓之奸位宰,交结方深,一旦去之,如缚鸡。然卒展动不得,可谓有用之学术矣。去凶人、定国家、安善类,几不密,则失身城狐、社鼠祸蔓延,必重悮国,自古所难也。予谓公即此,是学矣。使以公之才,而知如此之为学,则当皇帝幼冲、刘后垂帘、丁谓已去,而社稷之寄,在我胡为乎!裁抑刘氏,使不得一行其意,便以为辅相之能哉!其后吕相继之,卒安刘氏,而成仁宗四十年恭俭之德,公岂未谅之邪?柰何复相而复攻吕之短,又不得容其身于明良之朝也。史臣无识,于公之去丁也,既明丁非其罪矣,乃复为公讳曰:独众论称快云。夫丁果当去,不必当罪去,丁果当不必称快知此,则可为天子大臣矣。”
李廷机:“王曾中三元,持身愈清谨。”
谢肇淛:“吾谓宋之人物,若王沂公、李文正(李昉)、司马温公(司马光)之相业,寇莱公(寇准)、赵忠定(赵汝愚)之应变,韩魏公(韩琦)之德量,李纲宗泽之拨乱,狄青曹玮岳飞韩世忠之将略,程明道(程颐)、朱晦庵(朱熹)之真儒,欧阳永叔(欧阳修)、苏子瞻(苏轼)之文章,洪忠宣(洪皓)、文信国(文天祥)之忠义,皆灼无可议,而且有用于时者,其它瑕瑜不掩,盖难言之矣。”
朱轼:“曾在政府时,值危疑耆臣,端士皆被斥远,莫与共扶持者,独能定仁宗之位,正朝廷之仪,首锄大奸以安宗庙,可谓功无与二矣。”
纪昀等:“曾熟习掌故。”
历代群英歌》:“王曾立朝正色,夷简忘身忧国。”
蔡东藩:“刘太后垂帘听政,多出丁谓、雷允恭之力,故丁、雷二人,得以重用,微王曾之正色立朝,恐萧墙之祸,亦所难免。或谓宋室无垂帘故事,曾何不据理力争,为探本澄源之计,乃仅龂龂于一权字,究属何补。至若准之再贬,又以居停之嫌,不复与辩,毋亦所谓患得患失者欤?不知此王沂公之通变达权,而有以徐图挽救者也。假使操切从事,势且遭黜,徒市直名,何裨国事?试观丁谓之终窜穷崖,雷允恭之卒归赐死,乃知沂分之才识,非常人所可几矣。贼臣已去,而吕、鲁等连类同升,鱼头参政,才得成名,而刘太后亦有从谏如流之美,史家或归美鲁直,实则皆沂公之功,有以致之。”
主要作品
王曾著作颇丰,有文集57卷及《九域图》3卷、《契丹志》1卷、《王文正公笔录》1卷。王曾熟于前代掌故,故所言多确凿可据。李焘作《续资治通鉴长编》多采其书。而书中又不乏故事生动者,则又兼具史料与小说价值。清代四库馆臣称《王文正公笔录》“所言多确凿可据,向为史家所重”。
此外,王曾曾参与删定、校定、编纂《景德农田敕》5卷、《祀汾阴仪注》、《导河形势图》、《十道图》、《圣政录》、《御集》300卷等。
轶事典故
王曾出生时,其父王兼认为是大儒曾参再世,故为其起名王曾。
王曾中状元后,回到家乡青州去。府官听说王曾回家,就命令老百姓吹奏着乐器到城外迎接。王曾听到这个消息,就换了衣服,骑了小驴子从别的城门进城。很快就来拜见府官,府官吃惊地说:“听说您来,已派人出城迎候,守门官还没来报告,您怎么就到这里了?”王曾回答说:“我侥幸得了个状元,怎么敢惊动大人和父老前来欢迎?您这样做是增加我的过失,所以,我改换姓名,瞒过欢迎的人群和守门官直接来拜见您。”府官不由赞叹地说: 您称得上是个真正的状元啊!”
王曾端厚持重,眉目如画。在朝为官时,进退有礼。他平时寡言少笑,人们都不敢以私事向其请托。大臣范仲淹对王曾说:“公开地任用贤人名士是宰相的职责,您德高望重,惟缺这一点。”王曾答道:“作为执政大臣,把恩赏全揽到自己身上,那怨恨归谁呢 ?”范仲淹叹服,时人称他为贤相。
人际关系
影视形象
后世纪念
明宪宗成化五年(1469年),青州知府李昂奏请建立名贤祠,以祭祀王曾等十三位有惠政的青州知府。
清世宗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王曾与历代功臣四十人从祀历代帝王庙
清高宗乾隆年间,人们在泉州府城隍庙之左建五贤祠,合祀韩国华韩琦、王易、王曾、朱熹五人。
史料索引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5宋祁《王文正公曾墓志铭
《名臣碑传琬琰集》中·卷44富弼《王文正公曾行状》
隆平集》卷5
东都事略》卷51
宋史》卷310
全国各地天气预报查询

上海市

  • 市辖区
  • 云南省

  • 临沧市
  • 云南省

  • 丽江市
  • 云南省

  • 保山市
  • 云南省

  • 大理白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昆明市
  • 云南省

  • 昭通市
  • 云南省

  • 普洱市
  • 云南省

  • 曲靖市
  • 云南省

  • 楚雄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玉溪市
  • 云南省

  •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 云南省

  • 迪庆藏族自治州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兰察布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乌海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兴安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包头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伦贝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呼和浩特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巴彦淖尔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通辽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鄂尔多斯市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
  • 内蒙古自治区

  • 阿拉善盟
  • 北京市

  • 市辖区
  • 吉林省

  • 吉林市
  • 吉林省

  • 四平市
  • 吉林省

  •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 吉林省

  • 松原市
  • 吉林省

  • 白城市
  • 吉林省

  • 白山市
  • 吉林省

  • 辽源市
  • 吉林省

  • 通化市
  • 吉林省

  • 长春市
  • 四川省

  • 乐山市
  • 四川省

  • 内江市
  • 四川省

  • 凉山彝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南充市
  • 四川省

  • 宜宾市
  • 四川省

  • 巴中市
  • 四川省

  • 广元市
  • 四川省

  • 广安市
  • 四川省

  • 德阳市
  • 四川省

  • 成都市
  • 四川省

  • 攀枝花市
  • 四川省

  • 泸州市
  • 四川省

  • 甘孜藏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眉山市
  • 四川省

  • 绵阳市
  • 四川省

  • 自贡市
  • 四川省

  • 资阳市
  • 四川省

  • 达州市
  • 四川省

  • 遂宁市
  • 四川省

  •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四川省

  • 雅安市
  • 天津市

  • 市辖区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中卫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吴忠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固原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石嘴山市
  • 宁夏回族自治区

  • 银川市
  • 安徽省

  • 亳州市
  • 安徽省

  • 六安市
  • 安徽省

  • 合肥市
  • 安徽省

  • 安庆市
  • 安徽省

  • 宣城市
  • 安徽省

  • 宿州市
  • 安徽省

  • 池州市
  • 安徽省

  • 淮北市
  • 安徽省

  • 淮南市
  • 安徽省

  • 滁州市
  • 安徽省

  • 芜湖市
  • 安徽省

  • 蚌埠市
  • 安徽省

  • 铜陵市
  • 安徽省

  • 阜阳市
  • 安徽省

  • 马鞍山市
  • 安徽省

  • 黄山市
  • 山东省

  • 东营市
  • 山东省

  • 临沂市
  • 山东省

  • 威海市
  • 山东省

  • 德州市
  • 山东省

  • 日照市
  • 山东省

  • 枣庄市
  • 山东省

  • 泰安市
  • 山东省

  • 济南市
  • 山东省

  • 济宁市
  • 山东省

  • 淄博市
  • 山东省

  • 滨州市
  • 山东省

  • 潍坊市
  • 山东省

  • 烟台市
  • 山东省

  • 聊城市
  • 山东省

  • 菏泽市
  • 山东省

  • 青岛市
  • 山西省

  • 临汾市
  • 山西省

  • 吕梁市
  • 山西省

  • 大同市
  • 山西省

  • 太原市
  • 山西省

  • 忻州市
  • 山西省

  • 晋中市
  • 山西省

  • 晋城市
  • 山西省

  • 朔州市
  • 山西省

  • 运城市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山西省

  • 阳泉市
  • 广东省

  • 东莞市
  • 广东省

  • 中山市
  • 广东省

  • 云浮市
  • 广东省

  • 佛山市
  • 广东省

  • 广州市
  • 广东省

  • 惠州市
  • 广东省

  • 揭阳市
  • 广东省

  • 梅州市
  • 广东省

  • 汕头市
  • 广东省

  • 汕尾市
  • 广东省

  • 江门市
  • 广东省

  • 河源市
  • 广东省

  • 深圳市
  • 广东省

  • 清远市
  • 广东省

  • 湛江市
  • 广东省

  • 潮州市
  • 广东省

  • 珠海市
  • 广东省

  • 肇庆市
  • 广东省

  • 茂名市
  • 广东省

  • 阳江市
  • 广东省

  • 韶关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北海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南宁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崇左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来宾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柳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梧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河池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玉林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百色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贵港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贺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钦州市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防城港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乌鲁木齐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克拉玛依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吐鲁番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和田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哈密市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喀什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塔城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昌吉回族自治州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自治区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克苏地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阿勒泰地区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江苏省

  • 南通市
  • 江苏省

  • 宿迁市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江苏省

  • 徐州市
  • 江苏省

  • 扬州市
  • 江苏省

  • 无锡市
  • 江苏省

  • 泰州市
  • 江苏省

  • 淮安市
  • 江苏省

  • 盐城市
  • 江苏省

  • 苏州市
  • 江苏省

  • 连云港市
  • 江苏省

  • 镇江市
  • 江西省

  • 上饶市
  • 江西省

  • 九江市
  • 江西省

  • 南昌市
  • 江西省

  • 吉安市
  • 江西省

  • 宜春市
  • 江西省

  • 抚州市
  • 江西省

  • 新余市
  • 江西省

  • 景德镇市
  • 江西省

  • 萍乡市
  • 江西省

  • 赣州市
  • 江西省

  • 鹰潭市
  • 河北省

  • 保定市
  • 河北省

  • 唐山市
  • 河北省

  • 廊坊市
  • 河北省

  • 张家口市
  • 河北省

  • 承德市
  • 河北省

  • 沧州市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河北省

  • 秦皇岛市
  • 河北省

  • 衡水市
  • 河北省

  • 邢台市
  • 河北省

  • 邯郸市
  • 河南省

  • 三门峡市
  • 河南省

  • 信阳市
  • 河南省

  • 南阳市
  • 河南省

  • 周口市
  • 河南省

  • 商丘市
  • 河南省

  • 安阳市
  • 河南省

  • 平顶山市
  • 河南省

  • 开封市
  • 河南省

  • 新乡市
  • 河南省

  • 洛阳市
  • 河南省

  • 漯河市
  • 河南省

  • 濮阳市
  • 河南省

  • 焦作市
  • 河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河南省

  • 许昌市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河南省

  • 驻马店市
  • 河南省

  • 鹤壁市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浙江省

  • 台州市
  • 浙江省

  • 嘉兴市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浙江省

  • 杭州市
  • 浙江省

  • 温州市
  • 浙江省

  • 湖州市
  • 浙江省

  • 绍兴市
  • 浙江省

  • 舟山市
  • 浙江省

  • 衢州市
  • 浙江省

  • 金华市
  • 海南省

  • 三亚市
  • 海南省

  • 三沙市
  • 海南省

  • 儋州市
  • 海南省

  • 海口市
  • 海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十堰市
  • 湖北省

  • 咸宁市
  • 湖北省

  • 孝感市
  • 湖北省

  • 宜昌市
  • 湖北省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湖北省

  • 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
  • 湖北省

  • 荆州市
  • 湖北省

  • 荆门市
  • 湖北省

  • 襄阳市
  • 湖北省

  • 鄂州市
  • 湖北省

  • 随州市
  • 湖北省

  • 黄冈市
  • 湖北省

  • 黄石市
  • 湖南省

  • 娄底市
  • 湖南省

  • 岳阳市
  • 湖南省

  • 常德市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
  • 湖南省

  • 怀化市
  • 湖南省

  • 株洲市
  • 湖南省

  • 永州市
  • 湖南省

  • 湘潭市
  • 湖南省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湖南省

  • 益阳市
  • 湖南省

  • 衡阳市
  • 湖南省

  • 邵阳市
  • 湖南省

  • 郴州市
  • 湖南省

  • 长沙市
  • 甘肃省

  • 临夏回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兰州市
  • 甘肃省

  • 嘉峪关市
  • 甘肃省

  • 天水市
  • 甘肃省

  • 定西市
  • 甘肃省

  • 平凉市
  • 甘肃省

  • 庆阳市
  • 甘肃省

  • 张掖市
  • 甘肃省

  • 武威市
  • 甘肃省

  • 甘南藏族自治州
  • 甘肃省

  • 白银市
  • 甘肃省

  • 酒泉市
  • 甘肃省

  • 金昌市
  • 甘肃省

  • 陇南市
  • 福建省

  • 三明市
  • 福建省

  • 南平市
  • 福建省

  • 厦门市
  • 福建省

  • 宁德市
  • 福建省

  • 泉州市
  • 福建省

  • 漳州市
  • 福建省

  • 福州市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福建省

  • 龙岩市
  • 西藏自治区

  • 山南市
  • 西藏自治区

  • 拉萨市
  • 西藏自治区

  • 日喀则市
  • 西藏自治区

  • 昌都市
  • 西藏自治区

  • 林芝市
  • 西藏自治区

  • 那曲市
  • 西藏自治区

  • 阿里地区
  • 贵州省

  • 六盘水市
  • 贵州省

  • 安顺市
  • 贵州省

  • 毕节市
  • 贵州省

  • 贵阳市
  • 贵州省

  • 遵义市
  • 贵州省

  • 铜仁市
  • 贵州省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贵州省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 辽宁省

  • 丹东市
  • 辽宁省

  • 大连市
  • 辽宁省

  • 抚顺市
  • 辽宁省

  • 朝阳市
  • 辽宁省

  • 本溪市
  • 辽宁省

  • 沈阳市
  • 辽宁省

  • 盘锦市
  • 辽宁省

  • 营口市
  • 辽宁省

  • 葫芦岛市
  • 辽宁省

  • 辽阳市
  • 辽宁省

  • 铁岭市
  • 辽宁省

  • 锦州市
  • 辽宁省

  • 阜新市
  • 辽宁省

  • 鞍山市
  • 重庆市

  • 重庆市

  • 市辖区
  • 陕西省

  • 咸阳市
  • 陕西省

  • 商洛市
  • 陕西省

  • 安康市
  • 陕西省

  • 宝鸡市
  • 陕西省

  • 延安市
  • 陕西省

  • 榆林市
  • 陕西省

  • 汉中市
  • 陕西省

  • 渭南市
  • 陕西省

  • 西安市
  • 陕西省

  • 铜川市
  • 青海省

  • 果洛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东市
  • 青海省

  • 海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南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玉树藏族自治州
  • 青海省

  • 西宁市
  • 青海省

  • 黄南藏族自治州
  • 黑龙江省

  • 七台河市
  • 黑龙江省

  • 伊春市
  • 黑龙江省

  • 佳木斯市
  • 黑龙江省

  • 双鸭山市
  • 黑龙江省

  • 哈尔滨市
  • 黑龙江省

  • 大兴安岭地区
  • 黑龙江省

  • 大庆市
  • 黑龙江省

  • 牡丹江市
  • 黑龙江省

  • 绥化市
  • 黑龙江省

  • 鸡西市
  • 黑龙江省

  • 鹤岗市
  • 黑龙江省

  • 黑河市
  • 黑龙江省

  • 齐齐哈尔市